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包括污水沉淀罐,所述污水沉淀罐上端设有进污口,该进污口下端固接有第一三叉管道,且第一三叉管道下侧延伸至沉淀腔;所述污水沉淀罐底部安装有羊角净水器,该羊角净水器上端两侧均设有排水口,且羊角净水器的底端贯穿污水沉淀罐底部通过开关阀外接有供水管;所述沉淀腔底部固接第二三叉管道,且第二三叉管道下端固接浓浆泵,所述浓浆泵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所述污水沉淀罐右上角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内侧设有筛网,所述排水口另一端与净化罐连通,本发明主要对伴有泥浆的污水通过沉淀、净化、过滤和杀菌多道工序反复进行处理,将最终清洗的纯净的水分收集和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包括污水沉淀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淀罐(1)上端设有进污口(2),该进污口(2)下端固接有第一三叉管道(3),且第一三叉管道(3)下侧延伸至沉淀腔(4);
所述污水沉淀罐(1)底部安装有羊角净水器(5),该羊角净水器(5)上端两侧均设有排水口(6),且羊角净水器(5)的底端贯穿污水沉淀罐(1)底部通过开关阀外接有供水管(7);
所述沉淀腔(4)底部固接第二三叉管道(8),且第二三叉管道(8)下端固接浓浆泵(9),所述浓浆泵(9)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罐(10);
所述污水沉淀罐(1)右上角设有排水口(11),且该排水口(11)内侧设有筛网(12),所述排水口(11)另一端与净化罐(13)连通;
所述净化罐(13)内设有搅拌棒(14),且搅拌棒(14)电连接安装于净化罐(13)外侧顶部的电机(15);
所述净化罐(13)底部设有沉淀槽(16),且沉淀槽(16)下端固接有泥浆泵(17),所述泥浆泵(17)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罐(10);
所述净化罐(13)右上端设有净化口(18),且净化罐(13)通过第一传输管(19)连通过滤罐(20),所述过滤罐(20)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两层过滤网(21);
所述过滤罐(20)底部固接有排污泵(22),所述排污泵(22)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罐(10);
所述过滤罐(20)右上角通过第二传输管(23)与杀菌罐(24)连通,且所述杀菌罐(24)内部顶端设有紫外照射杀菌灯(25),且杀菌罐(24)外接有第三传输管(26);
所述二次收集罐(10)的右端固接有泥浆离心泵(27),且离心泵(27)另一端固接有脱水机(28);
所述搅拌棒(14)内设有四层搅拌叶片(29),且第一层搅拌叶片与第三层搅拌叶片中间均设有矩形空心槽,且第一层搅拌叶片、第三层搅拌叶片分别依次与第二层搅拌叶片、第四层搅拌叶片交错安装设置;
所述供水管(7)外接有加药管(31),且加药管(31)整体呈L形状,且加药管(31)的另一端从供水管(7)的内侧延伸至羊角净水器(5)底部;
位于所述羊角净水器(5)底部处,所述加药管(31)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喷射口(32),所述喷射口(32)分为上排喷射口(3201)和下排喷射口(3202),且上排喷射口(3201)和下排喷射口(3202)均设有5个矩形喷射口,且该矩形喷射口呈整齐水平横向两排设置;
所述羊角净水器(5)底部设有圆形进水口(33),且该圆形进水口(33)通过喷嘴(34)连通供水管(7);
所述圆形进水口(33)周围设有3个排泥阀(35),且每个所述排泥阀(35)均为圆环内嵌套设置8个圆孔,且该圆孔的直径为圆环直径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28)输出端通过传输管与净化罐(13)二次连通,通过在净化罐(13)内注入污水添加剂对脱水机(28)排出的污水二次净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收集罐(10)的右端设置有排污口,在所述二次收集罐(10)的内部结构中,所述排污口的一端高度低于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叉管道(3)和第二三叉管道(8)均为一端2个连接口且另一端单个连接口的羊角式PVC材质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浆泵(9)与泥浆泵(17)的区别在于;
所述浓浆泵(9)流量4.2T/h,进出口直径40厘米 ,工作压力40kg;
所述泥浆泵(17)流量1 .5T/h,进出口直径25厘米 ,工作压力10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20)顶端设有浮球过滤层(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污水中混杂有沉淀物,尤其是建筑排放的污水,污水中掺杂有大量的泥浆等,一方面排出后时间久会导致河道堵塞,且泥浆中伴随的污水不容易上浮,容易被忽略处理,且泥浆废水伴随着污水时间久容易形成黑色污泥导致腐臭,不容易疏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疏通,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泥浆排放掉形成了资源浪费,基于目前污水处理情况,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包括污水沉淀罐,所述污水沉淀罐上端设有进污口,该进污口下端固接有第一三叉管道,且第一三叉管道下侧延伸至沉淀腔,所述污水沉淀罐底部安装有羊角净水器,该羊角净水器上端两侧均设有排水口,且羊角净水器的底端贯穿污水沉淀罐底部通过开关阀外接有供水管,所述沉淀腔底部固接第二三叉管道,且第二三叉管道下端固接浓浆泵,所述浓浆泵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所述第一三叉管道和第二三叉管道均为羊角式一端2个连接口且另一端单个连接口的PVC材质管道,该羊角式三叉管道可以选择正向将2个连接口作为输入且将另一端的单个连接口作为输出,也可以选择反向将1个连接口作为输入且将另一端的2个连接口作为输出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第一三叉管道和第二三叉管道的方向,使用时十分便利。
所述污水沉淀罐右上角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内侧设有筛网,所述排水口另一端与净化罐连通,所述净化罐内设有搅拌棒,且搅拌棒电连接安装于净化罐外侧顶部的电机,所述搅拌棒内设有四层搅拌叶片,且第一层搅拌叶片与第三层搅拌叶片中间均设有矩形空心槽,且第一层搅拌叶片、第三层搅拌叶片分别依次与第二层搅拌叶片、第四层搅拌叶片交错安装设置。
所述净化罐底部设有沉淀槽,且沉淀槽下端固接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所述浓浆泵流量4.2T/h,进出口直径40厘米,工作压力40kg;所述泥浆泵流量1.5T/h,进出口直径25厘米,工作压力10kg,浓浆泵的口径、工作压力和进出流量均比泥浆泵大,有利于密度大的泥浆排出,防止浓浆堵塞。
所述净化罐右上端设有净化口,且净化罐通过第一传输管连通过滤罐,所述过滤罐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两层过滤网,且过滤罐顶端设有浮球过滤层,所述过滤罐底部固接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所述过滤罐右上角通过第二传输管与杀菌罐连通,所述杀菌罐内部顶端设有紫外照射杀菌灯,且杀菌罐外接有第三传输管,所述二次收集灌的右端固接有泥浆离心泵,且离心泵另一端固接有脱水机,所述脱水机输出端通过传输管与净化灌二次连通,通过在净化罐内注入污水添加剂对脱水机排出的污水二次净化处理。
所述二次收集灌的右端设置有排污口,在所述二次收集灌的内部结构中,所述排污口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一方面有利于污水自动向排污口的一端流动,便于促进离心泵将二次收集灌中的污水和泥浆快速分离。
所述供水管外接有加药管,且加药管整体呈L形状,且加药管的另一端从供水管的内侧延伸至羊角净水器底部,且位于所述羊角净水器底部处所述加药管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分为上排喷射口和下排喷射口,且上排喷射口和下排喷射口均设有5个矩形喷射口,且该矩形喷射口呈整齐水平横向两排设置;
所述羊角净水器底部设有圆形进水口,且该圆形进水口通过喷嘴连通供水管,羊角净水器设计为底部进水顶部出水,采用喷嘴旋流进水,在主羊角净水器内形成具有一定环流强度的点涡流动,有利于加强混凝反应效果,并可形成所需的羊角净水器内水力环境;
所述圆形进水口周围设有3个排泥阀,且每个所述排泥阀均为圆环内嵌套设置8个圆孔,且该圆孔的直径为圆环直径的1/5;
所述羊角净水器底部呈椎体,锥体区的入口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随着锥体截面积的增大,水流速度快速变小,使加入的添加剂絮体凝聚更加充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要对伴有泥浆的污水通过沉淀、净化、过滤和杀菌多道工序反复进行处理,将最终清洗的纯净的水分收集和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将沉淀积累的泥浆废渣进行回收供建筑继续使用,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有效避免了泥浆排入管道形成淤泥,同时减少了污水治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羊角净水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喷射口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加药量对原水去除率影响的曲线图泥浆附着的有机物反应率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加药量为500L/h时连续排泥对去除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进水量为1000L/h时连续排泥对去除率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污水沉淀罐1,所述污水沉淀罐1上端设有进污口2,该进污口2下端固接有第一三叉管道3,且第一三叉管道3下侧延伸至沉淀腔4,所述污水沉淀罐1底部安装有羊角净水器5,该羊角净水器5上端两侧均设有排水口6,且羊角净水器5的底端贯穿污水沉淀罐1底部通过开关阀外接有供水管7,所述沉淀腔4底部固接第二三叉管道8,且第二三叉管道8下端固接浓浆泵9,所述浓浆泵9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10,所述第一三叉管道3和第二三叉管道8均为羊角式一端2个连接口且另一端单个连接口的PVC材质管道,该羊角式三叉管道可以选择正向将2个连接口作为输入且将另一端的单个连接口作为输出,也可以选择反向将1个连接口作为输入且将另一端的2个连接口作为输出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第一三叉管道和第二三叉管道的方向,使用时十分便利,所述污水沉淀罐1右上角设有排水口11,且排水口11内侧设有筛网12,所述排水口11另一端与净化罐13连通,掺杂有泥浆的污水从进污口2进入到污水沉淀罐1后,通过第一三叉管道3分两路进入到沉淀腔4中,打开羊角净水器5底部的开关阀,从供水管7向羊角净水器5内供水,水从羊角净水器5中溢出进入到沉淀腔4,对沉淀腔4内中混有泥浆的污水进行反冲洗沉淀,经水冲洗后,污水上浮至污水沉淀罐1上半部分,经过筛网12初次过滤后通过排水口排入净化灌13,泥浆沉淀物依旧位于沉淀腔4内,经过多次清洗后,沉淀腔4内的泥浆通过浓浆泵9排出继续使用,有效的节约资源。
参考图3和图4,所述供水管7外接有加药管31,且加药管31整体呈L形状,且加药管31的另一端从供水管7的内侧延伸至羊角净水器5底部,且位于所述羊角净水器5底部处所述加药管7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喷射口32,所述喷射口32分为上排喷射口3201和下排喷射口3202,且上排喷射口3201和下排喷射口3202均设有5个矩形喷射口,且该矩形喷射口呈整齐水平横向两排设置,所述羊角净水器5底部设有圆形进水口33,且该圆形进水口33通过喷嘴34连通供水管7,羊角净水器5设计为底部进水顶部出水,采用喷嘴34旋流进水,在主羊角净水器5内形成具有一定环流强度的点涡流动,有利于加强混凝反应效果,并可形成所需的羊角净水器5内水力环境,所述圆形进水口周围设有3个排泥阀35,且每个所述排泥阀35均为圆环内嵌套设置8个圆孔,且该圆孔的直径为圆环直径的1/5。
参考图1,羊角净水器5底部呈椎体,锥体区的入口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随着锥体截面积的增大,水流速度快速变小,使加入的添加剂絮体凝聚更加充分。锥体区添加剂与泥浆混凝反应的最后阶段,产生大量的絮凝体胶团,锥体形设计设计在满足流速的同时可以增大添加剂与泥浆微粒之间的碰撞和结合,以利于悬浮泥层的有效形成,同时,羊角净水器5底部倒锥形还会对上升水流产生涡旋流,增大悬浮泥层浓度,提高净水效果;且羊角净水器5内注入水和添加剂的流速控制是保障下一步过滤处理的关键,即在锥体区的上方能够形成悬浮泥层,既不下沉又不被水流冲散,还要能够实现泥层的上表层随着水力循环的进行逐次脱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悬浮泥层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对泥浆的冲洗,使得泥浆和表层有机物快速分离和沉淀。
参考图2,所述净化罐13内设有搅拌棒14,且搅拌棒14电连接安装于净化罐13外侧顶部的电机15,所述净化罐13底部设有沉淀槽16,排入到净化罐13中的污水还掺杂有少量的泥浆沉淀物,该少量的沉淀物经过电机15带动搅拌棒14搅拌后,沉淀于沉淀槽16内,所述搅拌棒14内设有四层搅拌叶片29,且第一层搅拌叶片与第三层搅拌叶片中间均设有矩形空心槽,且第一层搅拌叶片、第三层搅拌叶片分别依次与第二层搅拌叶片、第四层搅拌叶片交错安装设置;且所述搅拌棒内设有四层搅拌叶片,且第一层搅拌叶片与第三层搅拌叶片中间均设有矩形空心槽,且第一层搅拌叶片、第三层搅拌叶片分别依次与第二层搅拌叶片、第四层搅拌叶片交错安装设置。将搅拌叶片29交错安装有利于使得泥浆流经第一层搅拌叶片的矩形空心槽后与第二层搅拌叶片碰撞,再流经第三层搅拌叶片的矩形空心槽与第四层搅拌叶片碰撞,更加有效的对泥浆搅拌;
参考图1,沉淀槽16下端固接有泥浆泵17,所述泥浆泵27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10;所述净化罐13右上端设有净化口18,且净化罐13通过第一传输管19连通过滤罐20,通过净化口注入除污添加剂,对净化罐13内的污水进行除污净化,经过净化处理的上层部分通过第一传输管19排入到过滤罐20,下层部分少量的沉淀泥浆通过泥浆泵17排出至二次收集灌10;
所述浓浆泵9流量4.2T/h,进出口直径40厘米,工作压力40kg;所述泥浆泵17流量1.5T/h,进出口直径25厘米,工作压力10kg,浓浆泵9的口径、工作压力和进出流量均比泥浆泵17大,有利于密度大的泥浆排出,防止浓浆堵塞,泥浆泵17口径小,口径内部的压力就大,便于排出带有水分的泥浆;
沉淀的泥浆表层附着有悬浮物和其他的有机物质,添加的药物需要将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泥浆从底部的排泥阀排除,由于有机物反应中涉及化学需氧量,而添加的药物中有强氧化剂,水的上升流速和加药量对泥浆的分解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图5(a),加药量对原水去除率影响的曲线图泥浆附着的有机物反应率;
在加药量为350mg/L-600mg/L左右时最高,而所需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在加药量为400mg/L~600mg/L之间时最高,经过试验在应用时,需要将上述二者的利用率均都达到最高,加药量太多的时候,会导致泥浆附着有机物反应剧烈形成的矾花太松散,不易沉降,而且加药太多,会因加药过量而造成药剂残留在净化后的出水中,使得出水变黄,且造成浪费;药剂用量与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有关,但本装置对有机负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所以可以初步确定最佳加药量,综合考虑加药量应在500mg/L左右加药量少的时候,浊度去除率最高,因为泥浆的沉淀的密度足够,能很好地沉降。
参考图5(b),加药量为500L/h时连续排泥对去除率的影响;
在最佳加药量的情况下,依次改变进水量,通过改变产水率来分析泥水分离速度,即羊角净水器5清水区上升流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产水率依次增大时,原水的浊度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在90%左右。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于进水量小,清水上升流速小,进水在羊角净水器5中水力停留时间长,有足够的澄清时间,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中间曲线因为调节排泥阀门对水流造成的扰动而下降,出现了去除率波动。
参考图5(c),进水量为1000L/h时连续排泥对去除率的影响;
原水的浊度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随着连续排泥的增加有小幅度变化,浊度去除率较高从95%降到85%左右,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在70%~80%。这种小幅度变化是因为随着连续排泥率的减少,产水率的增加,使清水上升流速增加,下沉的矾花颗粒受到上升流速的影响,沉降效果略有下降,去除率有降低趋势。但这种变化很微弱,表明此流量下间歇排泥是完全可行的,清水上升流速还没有超出设计范围。
参考图1,所述过滤罐20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两层过滤网21,且过滤罐20顶端设有浮球过滤层30,所述过滤罐20底部固接有排污泵22,所述排污泵22另一端连通二次收集灌10;所述过滤罐20右上角通过第二传输管23与杀菌罐24连通,过滤罐20中的污水经过过滤罐20的两层过滤网21过滤后,再经过浮球过滤层30过滤后上层部分的水分通过第二传输管23排入到杀菌罐24,且过滤罐20底部掺杂有的少量污水的水分通过排污泵22排出至二次收集灌10,;所述二次收集灌10的右端固接有泥浆离心泵27,且离心泵27另一端固接有脱水机28,所述脱水机28输出端通过传输管与净化灌13二次连通,通过在净化罐13内注入污水添加剂对脱水机28排出的污水二次净化处理;
二次收集灌10中混杂有污水沉淀罐1排放的浓浆、净化罐13排放的泥浆和过滤罐20排放的掺杂有少量泥浆的污水,向二次收集灌10中添加除污添加剂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泥浆离心泵27将泥浆和水分借助设备高速运转产生的离心力,实现泥浆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分离,分离后排入到脱水机28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水再次传输至净化罐13净化,且脱水后的剩下的泥浆可以用于建筑继续使用;所述二次收集灌10的右端设置有排污口,在所述二次收集灌10的内部结构中,所述排污口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一方面有利于污水自动向排污口的一端流动,便于促进离心泵27将二次收集灌中的污水和泥浆快速分离;
为了更加彻底的处理杀菌罐24中的水分,所述杀菌罐24内部顶端设有紫外照射杀菌灯25,且杀菌罐24外接有第三传输管26,通过紫外照射杀菌灯25持久进行照射杀菌后,通过第三传输管26即可放心排出利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污水净化、过滤、杀菌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