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病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板放置于床架上,床架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上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有驱动斜面,床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和连接轴,驱动轴与驱动轮固定连接并与驱动轮同轴设置,连接轴一端与驱动斜面抵触,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床架抵触,驱动轴上连接有驱动凸轮,连接轴上连接有滑座,滑座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通过连接板与驱动凸轮的外缘抵触,支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小腿抵触的支撑板。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达到使医生便于对病人腿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不易对手部造成较大负担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病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的床板放置于床架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架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上连接有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有驱动斜面,所述的床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和连接轴,所述的驱动轴与驱动轮固定连接并与驱动轮同轴设置,所述的连接轴一端与驱动斜面抵触,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与床架抵触,所述的驱动轴上连接有驱动凸轮,所述的连接轴上连接有滑座,所述的滑座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连接板与驱动凸轮的外缘抵触,所述的支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小腿抵触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铰接有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按压组件,所述的按压组件通过定位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按压组件包括定位板、第二弹性件和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压板,所述的定位板铰接于支撑板上并通过所述定位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板连接,另一端与压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弹性件、定位柱和定位凹孔,多个所述的定位凹孔开设于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的定位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第三弹性件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定位柱抵触,所述的定位柱与定位凹孔的内壁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板上铰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的滑板上开设有用于小腿前侧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的盖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通过磁铁与支撑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小腿后侧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内杆、套管和定位栓,所述的内杆滑动连接于套管中,所述的定位栓螺纹连接于套管上并用于与内杆抵触,所述的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定位栓的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架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上铰接有护杆,所述护杆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杆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杆通过限位机构与床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第四弹性件、压把、限位座、限位杆和限位凹孔,所述的压把与限位杆固定连接并滑动连接于护杆上,所述的第四弹性件一端与限位杆连接,另一端与护杆连接,所述的限位座与第一支杆连接,所述的限位凹孔开设于限位座上,所述的限位杆用于穿设于限位凹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压把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病床。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10541176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病床,它包括床板、床架、升降器、两个定位组件、两个固定导轨以及两组活动导轨组件;床架包括连接板、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万向轮;升降器设在底座和连接板之间并用于升降连接板,每一固定导轨通过一个伸缩组件固定底座,两个固定导轨位于底座的两端。床板的两端通过滑动组件设在两个固定导轨上。连接板的两端与伸缩组件固定,每组活动导轨组件用于延长固定导轨。
这种移动病床结构简单,但在病人实际住院的过程中,尤其是遇到下半身瘫痪的病人,每天需要有康复科的医生过来对病人进行双脚的康复训练,这就需要医生一只手抬起小腿,另一只手压住脚底板,继而将小腿向上抬起,使小腿与大腿之间形成Z字形,继而慢慢将小腿放下,如此反复20余次;当病人较胖,就会给医生的手部造成较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病床,通过旋转把手,使支撑杆上下移动并沿水平移动,使小腿随着支撑板上下移动,达到减少对手部造成的负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的床板放置于床架上,所述的床架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上连接有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有驱动斜面,所述的床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和连接轴,所述的驱动轴与驱动轮固定连接并与驱动轮同轴设置,所述的连接轴一端与驱动斜面抵触,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与床架抵触,所述的驱动轴上连接有驱动凸轮,所述的连接轴上连接有滑座,所述的滑座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连接板与驱动凸轮的外缘抵触,所述的支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小腿抵触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通过驱动斜面的传递作用和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连接轴沿着自身的轴向往复移动,同时,驱动轴旋转带动驱动凸轮转动,驱动凸轮推动连接板沿着驱动凸轮的外缘移动,通过重力作用,实现连接板的上下移动,通过滑座的引导作用,支撑杆与支撑板同步上下移动,支撑板将小腿顶起,驱动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支撑板轴向移动,支撑板与小腿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小腿可以按摩,随着驱动凸轮的进一步转动,连接板下移,支撑杆随着连接板下移,小腿下移,滑座随着连接轴复位,便于下次将小腿顶起,操作简便,有效减小对医生手部的负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上铰接有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按压组件,所述的按压组件通过定位机构与支撑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组件与脚底板抵触,拉动病人的脚筋,使腿部肌肉不易发生萎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按压组件包括定位板、第二弹性件和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压板,所述的定位板铰接于支撑板上并通过所述定位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板连接,另一端与压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小腿放置在支撑板上,将定位板沿着铰接处翻转,并与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压板随着支撑板的移动而与脚底板抵触,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压板对脚底板施加压力,使脚部与小腿之间能够呈90°夹角,使小腿肌肉可以拉伸。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弹性件、定位柱和定位凹孔,多个所述的定位凹孔开设于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的定位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第三弹性件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定位柱抵触,所述的定位柱与定位凹孔的内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沿着铰接处翻转,通过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定位柱顶靠于定位凹孔的内壁上,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对定位板限位,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上铰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的滑板上开设有用于小腿前侧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的盖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通过磁铁与支撑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沿着铰接处往靠近小腿的方向翻转,通过磁铁吸附在支撑板上,实现对盖板的定位,通过第一限位凹槽对小腿限位,使得小腿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易从支撑板上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小腿后侧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凹槽与第二限位凹槽能够有效提升对小腿的限位效果,使小腿不易从支撑板上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内杆、套管和定位栓,所述的内杆滑动连接于套管中,所述的定位栓螺纹连接于套管上并用于与内杆抵触,所述的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定位栓的定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继而旋转定位栓,对内杆定位,从而使支撑板的高度得以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大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床架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上铰接有护杆,所述护杆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杆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杆通过限位机构与床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杆、床架、第二支杆与护杆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第一支杆沿着铰接处翻转,能够使护杆的位置得以发生改变,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护杆能够避免病人从病床上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第四弹性件、压把、限位座、限位杆和限位凹孔,所述的压把与限位杆固定连接并滑动连接于护杆上,所述的第四弹性件一端与限位杆连接,另一端与护杆连接,所述的限位座与第一支杆连接,所述的限位凹孔开设于限位座上,所述的限位杆用于穿设于限位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杆沿着铰接处翻转,限位杆与限位座抵触,限位杆带动压把往远离限位座的方向移动,当限位杆与限位凹孔对应时,通过第四弹性件的弹力作用,限位杆穿设于限位凹孔中,实现压把与限位座之间的定位,继而实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的定位,将压把往远离限位座的方向移动,将限位杆从限位凹孔中移出,即可实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把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凹槽提升了压把的摩擦力,使病人带动压把移动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把手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通过驱动斜面的传递作用和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连接轴沿着自身的轴向往复移动,同时,驱动轴旋转带动驱动凸轮转动,驱动凸轮推动连接板沿着驱动凸轮的外缘移动,通过重力作用,实现连接板的上下移动,通过滑座的引导作用,支撑杆与支撑板同步上下移动,支撑板将小腿顶起,驱动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支撑板轴向移动,支撑板与小腿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小腿可以按摩,随着驱动凸轮的进一步转动,连接板下移,支撑杆随着连接板下移,小腿下移,滑座随着连接轴复位,便于下次将小腿顶起,操作简便,有效减小对医生手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定位板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7为体现第四弹性件与限位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板;2、床架;21、把手;22、驱动轮;23、驱动斜面;31、驱动轴;32、连接轴;33、第一弹性件;34、驱动凸轮;35、滑座;36、支撑杆;361、内杆;362、套管;363、定位栓;37、连接板;4、支撑板;5、按压组件;51、定位板;52、第二弹性件;53、压板;6、定位机构;61、第三弹性件;62、定位柱;63、定位凹孔;71、盖板;72、滑板;73、第一限位凹槽;74、第二限位凹槽;81、第一支杆;82、第二支杆;83、护杆;9、限位机构;91、第四弹性件;92、压把;93、限位座;94、限位杆;95、限位凹孔;96、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包括床架2和水平设置的床板1,床板1放置于床架2上并通过床架2支撑。床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21,把手21上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驱动轮22。驱动轮22远离把手21的一端开设有驱动斜面23。床架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1和连接轴32。驱动轴31与连接轴32平行设置,且连接轴32位于驱动轴31的正上方。
驱动轴31与驱动轮22固定连接并与驱动轮22同轴设置。连接轴32一端与驱动斜面23抵触,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远离连接轴32的一端与床架2抵触,确保连接轴32能够始终与驱动斜面23保持抵触。驱动轴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凸轮34。连接轴3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滑座35。滑座35内滑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杆36。支撑杆36通过连接板37与驱动凸轮34的外缘抵触,连接板37固定连接于支撑杆36的下端。支撑杆36远离连接板37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小腿抵触的支撑板4。第一弹性件33为弹簧。
支撑板4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按压组件5,按压组件5通过定位机构6与支撑板4连接。
按压组件5包括定位板51、第二弹性件52和用于与脚底板抵触的压板53。定位板51通过销轴铰接于支撑板4的侧壁上并通过上述的定位机构6与支撑板4连接。定位板51的截面呈U形设置。第二弹性件52的一端与定位板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压板53连接。将压板53置于定位板51中。第二弹性件52为弹簧。通过第二弹性件52的缓冲作用,使压板53在与病人脚底板抵触的过程中能够更为缓和,提升对病人脚部的保护作用。
定位机构6包括第三弹性件61、定位柱62和定位凹孔63。多个定位凹孔63开设于支撑板4的侧壁上,并且多个定位凹孔63沿着销轴的轴心均匀分布。定位板51朝向定位凹孔6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第三弹性件61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定位柱62抵触,定位柱62与定位凹孔63的内壁抵触。第三弹性件61为弹簧。在定位柱62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环,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环。定位柱62通过第三弹性件61的弹力作用往靠近定位凹孔6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定位环能够与第二定位环抵触,避免定位柱62从安装孔中脱出。
支撑板4上铰接有盖板71,盖板71的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板72。盖板71通过燕尾槽与滑板72滑动连接。滑板72上开设有用于小腿前侧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73,盖板7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通过磁铁与支撑板4连接。通过磁铁的吸力,实现对盖板71的定位。
在支撑板4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小腿后侧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74。第一限位凹槽73与第二限位凹槽74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小腿的夹持腔。
支撑杆36包括内杆361、套管362和定位栓363。内杆361滑动连接于套管362中,套管362滑动连接于上述的滑座35中。定位栓363螺纹连接于套管362上并用于与内杆361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对内杆361的定位。套管362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定位栓363的定位凹槽。
床架2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支杆81和第二支杆82。第一支杆81上铰接有长条状的护杆83,护杆83远离第一支杆81的一端与第二支杆82铰接,使床架2、第一支杆81、第二支杆82与护杆83之间成平行四边形设置。第一支杆81通过限位机构9与床架2连接。
限位机构9包括第四弹性件91、压把92、限位座93、限位杆94和限位凹孔95。第四弹性件91为弹簧。在护杆83上固定连接有支座。压把92与限位杆94固定连接并滑动连接于支座上。第四弹性件91一端与限位杆94抵触,另一端与护杆83固定连接。限位座93与第一支杆81连接,并位于第一支杆81靠近限位杆94的一端。限位凹孔95开设于限位座93上,限位杆94用于穿设于限位凹孔95中。
通过把握护杆83,将限位杆94移动,通过压把92带动限位杆94往靠近护杆83的方向移动,在第一支杆81与第二支杆82呈竖直状态时,松开压把92,通过第四弹性件91的弹力作用,使限位杆94穿设于限位凹孔95中,实现护杆83的定位,使病人不易从病床上掉落。同理,对压把92施加往靠近护杆83方向的压力,将限位杆94从限位凹孔95中抽出,即可实现护杆83的移动,便于病人下床。在压把92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9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病床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