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透水路面和透水系统

透水路面和透水系统

IPC分类号 : E01C11/22,E03F3/04

申请号
CN201811472979.7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8-12-04
  • 公开号: CN109371777B
  • 公开日: 2019-02-22
  • 主分类号: E01C11/22
  • 专利权人: 湖北文理学院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和透水系统,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透水路面包括隔断结构、保水结构和排水结构,保水结构与排水结构并排设置,隔断结构设置于保水结构与排水结构之间,并分隔保水结构的上侧与排水结构的上侧,保水结构的下侧与排水结构的下侧连接并连通。保水结构用于储存雨水,并能够将多余的水体输送至排水结构。排水结构用于接收保水结构输出的水体,并将多余的水体排出。该透水路面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并防止路面发生漫水。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断结构、保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保水结构与所述排水结构并排设置,所述隔断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水结构与所述排水结构之间,并分隔所述保水结构的上侧与所述排水结构的上侧,所述保水结构的下侧与所述排水结构的下侧连接并连通;

所述保水结构用于储存雨水,并能够将多余的水体输送至排水结构;

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接收所述保水结构输出的水体,并将多余的水体排出;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隔滤层和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侧面与所述隔断结构贴合,所述填充层的一端与所述保水结构连接并连通,所述填充层的另一端的端面被所述隔滤层覆盖;

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排水结构远离所述保水结构的一侧,所述排水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滤层的下沿对应设置;

所述透水路面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衬垫于所述保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底侧,并包裹所述排水结构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结构包括透水层组、承载层和缓冲层,所述透水层组、所述承载层和所述缓冲层沿所述隔断结构的延伸方向依次呈层状排列,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排水结构连接并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组包括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所述第一透水层透水率大于所述第二透水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滤层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滤层的最高点低于所述保水结构的最高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排水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水结构的两侧。

7.一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水路面,所述城市排水系统与所述排水结构连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路面和透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路面硬化铺装的普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一方面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引发城市地表沉降;另一方面,雨水无法下渗,不利于降雨时的排水。

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雨水的储存和路基的稳定,或会使雨水冲刷路基,造成路面损坏;或无法起到雨水储存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路面,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并防止表层发生漫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系统,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透水系统,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并将多余的降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城市内涝。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路面,包括隔断结构、保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保水结构与所述排水结构并排设置,所述隔断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水结构与所述排水结构之间,并分隔所述保水结构的上侧与所述排水结构的上侧,所述保水结构的下侧与所述排水结构的下侧连接并连通。所述保水结构用于储存雨水,并能够将多余的水体输送至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接收所述保水结构输出的水体,并将多余的水体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结构包括透水层组、承载层和缓冲层,所述透水层组、所述承载层和所述缓冲层沿所述隔断结构的延伸方向依次呈层状排列,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排水结构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组包括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所述第一透水层透水率大于所述第二透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包括隔滤层和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侧面与所述隔断结构贴合,所述填充层的一端与所述保水结构连接并连通,所述填充层的另一端的端面被所述隔滤层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隔滤层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隔滤层的最高点低于所述保水结构的最高点。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排水结构远离所述保水结构的一侧,所述排水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滤层的下沿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路面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衬垫于所述保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底侧,并包裹所述排水结构的外侧。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排水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水结构的两侧。

本发明提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透水系统,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所述透水路面,所述城市排水系统与所述排水结构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通过隔断结构将保水结构与排水结构分隔开,并通过保水结构在降雨时储存水分,以待环境干燥时将水分汽化,改善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生态环保。同时,当降水量过大时,通过排水结构将过多的水分出,以避免造成表面积水,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透水系统才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通过隔断结构将保水结构与排水结构分隔开,并通过保水结构在降雨时储存水分,以待环境干燥时将水分汽化,改善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生态环保。同时,当降水量过大时,通过排水结构将过多的水分出,以避免造成路面积水,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此外,将多余的降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城市内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透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隔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保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透水路面;110-保水结构;111-透水层组;1111-第一透水层;1112-第二透水层;112-承载层;113-缓冲层;120-排水结构;121-填充层;122-隔滤层;123-排水槽;130-隔断结构;131-填充隔断层;132-防水隔断层;140-防水层;200-路基;300-城市排水系统;400-透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更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透水系统4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透水系统400包括城市排水系统300、路基200和透水路面100,路基200设置于透水路面100的下侧,以承载透水路面100,保证透水系统400整体能够负载车辆通行,提高透水系统400的耐用性。城市排水系统300与透水路面100连通,能够承载多余的降水,防止城市内涝。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1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包括防水层140、隔断结构130、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保水结构110与排水结构120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隔断结构130设置于保水结构110与排水结构120之间,并分隔保水结构110的上侧与排水结构120的上侧,保水结构110的下侧与排水结构120对应的下侧连接并连通。防水层140衬与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的下侧,并包裹排水结构120远离保水结构110的侧面。以通过保水结构110储存水体,并将多余的水体输送至排水结构120,而排水结构120能够接收保水结构110输出的水体,并将水体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水体首先流经保水结构110,并通过保水结构110的下侧流至排水结构120中。随着保水结构110中水位的升高,排水结构120中水位高度随之上升,排水结构120中水位高度达到一定阈值后,通过排水结构120将多余的水排出,以避免保水结构110中水位过高。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隔断结构130的最上端高于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中任意一者的最上端,以避免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越过隔断结构130的上沿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排水结构120分别设置于保水结构110的两侧,以通过两侧的排水结构120分别对保水结构110进行排水,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排水效率,避免路面表层产生积水,进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140采用密级配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以达到防水透水的效果,同时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以提高结构的耐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水层140也可以采用防水卷材,以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隔断结构13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隔断结构130包括防水隔断层132和填充隔断层131,防水隔断层132包裹于填充隔断层131的外周,以对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进行防水隔断,防止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两侧的水体连通,从而提高保水结构110的保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填充隔断层131用于维持结构形状,以提高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并提高对保水结构110和排水结构120的防水隔断效果,提高保水结构110的保水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填充隔断层131为不透水混凝土,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结构强度,为防水隔断层132提供更好的结构性支撑,提高结构耐用性。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保水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保水结构110包括透水层组111、承载层112和缓冲层113,透水层组111、承载层112和缓冲层113沿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呈层状排列。其中,缓冲层113与排水结构120连接并连通,透水层组111用于承载在路面上通行的车辆。

其中,透水层组111包括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第一透水层1111设置于第二透水层1112上侧,以通过设置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控制透水速率,同时对第一透水层1111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撑,避免第一透水层1111在承重时发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水层1111透水率大于第二透水层1112,以保证水体能够快速通过第一透水层1111渗入第二透水层1112,以避免水体在第一透水层1111积聚,造成路面表层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采用透水率不同的沥青材料,以保证良好的透水效果与结构强度,且在称重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避免发生结构性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还可以采用透水率不同的水泥材料,以节约制造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层112采用透水混凝土,以在对上层的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提供结构支撑,保证路面结构强度的同时,允许水分能够通过透水混凝土渗入透水混凝土下的缓冲层113中,以达到保水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承载层112还可以采用透水砖等材料,以为上层的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提供结构支撑,保证路面结构强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13采用砂石垫层,为承载层112、第一透水层1111和第二透水层1112提供缓冲支撑,避免在承重时受到结构性破坏,同时用过砂石的间隙起到贮存水分的作用。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水结构12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5,排水结构120包括排水槽123、隔滤层122和填充层121。隔滤层122和填充层121沿从上到下的顺序呈层状地排列,填充层121的侧面与隔断结构130贴合,填充层121的下侧与保水结构110连接并连通,填充层121的上侧被隔滤层122覆盖。以通过隔滤层122进行排水,同时通过隔滤层122防止环境中的灰尘杂质等堵塞填充层121,影响排水效果。排水槽123设置于填充层121的一侧,以将通过隔滤层122排出的水引导至外界。

其中,隔滤层122的最高点低于第一透水层1111的最低点,以保证在通过隔滤层122排水时,第一透水层1111中不会存有积水,从而避免产生路面积水的情况,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滤层122靠近防水隔断层132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排水槽123设置于排水结构120远离防水隔断层132的一侧,排水槽123的槽口与隔滤层122的下沿对应设置。以通过高度差引导水体流至排水槽123中,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槽123排出。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滤层1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以达到排水效率和结构强度的平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隔滤层122与水平面的夹角还可以为30°,以提高排水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隔滤层122与水平面的夹角还可以为60°,以提高隔滤层122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滤层122采用土工织物包裹,并铺设在碎砾石填充层121之上,以更好地防止灰尘、泥土侵入堵塞空隙,影响雨水的排除,同时,在降水的冲刷下,隔滤层122的表层杂物也能够被冲刷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123与城市水网连通,以将多余的水分排入城市水网,实现水体循环,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提供的透水系统400的工作原理是:

在降水时,水体通过第一透水层1111快速渗入第二透水层1112,再经过承载层112渗入缓冲层113,并存留于缓冲层113和承载层112中,以达到储存水分的效果。当缓冲层113中水分过多时,缓冲层113通过与填充层121的连接部将多余的水分排入填充层121,随着缓冲层113、承载层112和第二透水层1112中的水位逐渐上升,填充层121中的水位也逐渐上升,直至超过隔滤层122的下沿。当水位超过隔滤层122的下沿时,通过隔滤层122将水排入排水槽123中,以避免路面积水过多。当环境缺水时,缓冲层113和承载层112中的水分汽化进入环境,以提高湿度,降低温度,绿色环保。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100通过隔断结构130将保水结构110与排水结构120分隔开,并通过保水结构110在降雨时储存水分,以待环境干燥时将水分汽化,改善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生态环保。同时,当降水量过大时,通过排水结构120将过多的水分出,以避免造成表面积水,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透水系统400才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透水路面100,通过隔断结构130将保水结构110与排水结构120分隔开,并通过保水结构110在降雨时储存水分,以待环境干燥时将水分汽化,改善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生态环保。同时,当降水量过大时,通过排水结构120将过多的水分出,以避免造成路面积水,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此外,通过路基200承载隔断结构130、保水结构110与排水结构120,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透水路面和透水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