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及制备方法,该变质剂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Te为10~20%、YbCl3为0.1~10%、余量为Al。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30~75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8分钟,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00~720℃时,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5~2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本发明变质剂可以很好的解决再生ADC12铝合金内众多的粗大针状富铁相对合金的割裂作用,提高再生ADC12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并且能够消除熔体内的气体,显著减少铸件气孔的产生,从而大幅度的提高铸件的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其特征是由以下元素按质量百分比组成:Te为10~20%、YbCl3为0.1~10%、余量为Al。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30~75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8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0~20%,YbCl3为0.1~10%;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00~720℃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5~2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熔炼合金变质处理用的复合变质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ADC12铝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无热裂及疏松倾向,气密性较高。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速箱、发动机壳体、气阀等。但由于再生ADC12铝合金内的硅相呈粗大针状和块状,导致该合金仍存在强度低和塑性较差(室温伸长率仅为1~2%)、切削加工性能也表现一般的问题。再生ADC12铝合金基本上都加入了回收的废旧铝,故该合金不可避免的掺杂进较多的杂质,其中以铁元素最具危害性。该合金中的铁相主要包括α-Fe相、β-Fe相。α-Fe相呈骨骼状,对基体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而β-Fe相呈针状(空间片状),严重割裂基体,显著降低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铝硅合金的变质现象是1920年法国A.PACZ发现的,向共晶成分铝硅合金熔体中加入少量的Na,可以使合金中的硅相得到细化。正是这一发现使得工业上原本无法使用的铝硅共晶合金(组织粗大,力学性能低)一跃成为了可广泛使用的良好的铸造合金。但是Na熔点低,易蒸发氧化,导致变质过早衰退。Na的密度小,易浮在合金液体的表面上,导致上部过变质,而下部变质不足。基于这些缺点,人们寻找到了Na的替代物—钠盐。钠盐虽然没有单质Na这么大的缺点,但是钠盐变质剂易吸潮,不好保管,还不容易控制加钠量,变质剂效果持续时间短,铸件易生成气孔。后来发现锶也有相同的作用,而且有效时间长,称为长效变质剂。锶也不好保管,加纯锶有难度,所以人们配成Al-Sr中间合金,易保管,加入量也容易控制,有效期可长达6~8h。现在,在细化亚共晶或者共晶铝硅合金中使用最广泛的变质剂是Al-Sr中间合金。但人们发现锶变质有以下缺点,其一它存在很长的变质潜伏期,其二锶变质易使合金熔体吸气,增加铸件的针孔,破坏铸件的力学性能。现阶段,人们发现细化效果最好的是稀土变质剂,但稀土变质剂的成本太过于高昂,不利于人们大规模使用。
氯盐有较好的净化熔体作用,广泛的应用于铝工业生产。将氯盐加入到铝熔体中,使其与铝反应,生成AlCl3和HCl等挥发性气体,吸附非金属夹杂和氢气,浮游上升到铝熔体表面出,进入熔渣和大气而将非金属夹杂和氢气除掉。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3469026A,名称为“一种稀土元素镱合金化铝硅合金及制备方法”将铝镱中间合金在超声的辅助作用下加入到含硅量为9.0~13.5%铝硅合金中,得到了变质效果较好的铝硅合金。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46192A,名称为“一种氯化稀土变质剂”将含有稀土氯化物的变质剂加入到含硅量大于6%的铝硅合金中,解决了稀土在合金中偏聚和富集的问题,避免造成铸件热裂的不良现象。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3643088A,名称为“一种ADC12铝合金的变质剂及其变质方法”将含有Al-5Ti-B和Al-10RE的变质剂加入到ADC12合金中,解决了现有ADC12铝合金的变质剂细化效果不稳定,易衰退,ADC12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新型变质剂,能够大幅度的细化再生ADC12铝合金内的粗大铁相,消除熔体内的气体。使再生ADC12铝合金内的硅相和α-铝相出现明显的细化。从而极大的提高再生ADC12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由以下元素按质量百分比组成:Te为10~20%、YbCl3为0.1~10%、余量为Al。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的制备方法: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30~75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8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0~20%,YbCl3为0.1~10%;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00~720℃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5~2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能够大幅度的细化再生ADC12铝合金内的粗大铁相,消除熔体内的气体。使再生ADC12铝合金内的硅相和α-铝相出现明显的细化。从而极大的提高再生ADC12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添加实施例5变质剂的条件下变质后的ADC12铝合金铸态50倍的金相组织图片。
图2为添加实施例5变质剂的条件下变质后的ADC12铝合金铸态500倍的金相组织图片。
图3为ADC12铝合金铸态50倍的金相组织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3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2%,YbCl3为0.5%;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00℃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1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实施例2。
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35℃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4%,YbCl3为2%;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05℃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1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实施例3。
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4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6%,YbCl3为5%;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10℃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1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实施例4。
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45℃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18%,YbCl3为8%;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15℃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1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实施例5。
将刚玉坩埚内的纯铝熔化后,在750℃温度加入Al-Te中间合金和YbCl3后保温5分钟,其中Te的加入量为变质剂总重量的20%,YbCl3为10%;用石墨棒搅拌3分钟,当炉温降至720℃时,向熔体中通氩气进行精炼,保温10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凝固。
将不添加变质剂和添加适量实施例5变质剂的再生ADC12合金铸锭依照GB/T 228-2002加工成Φ5圆形横截面拉伸试样。经测定,不添加变质的再生ADC12合金拉伸试样的的抗拉强度为163.62MPa,延伸率为2.97%;添加变质的再生ADC12合金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为294.51Mpa,延伸率为8.91%。由此可见,变质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铝合金的机械性能。
将添加适量实施例5变质剂和不添加变质剂的再生ADC12合金铸锭取样,经打磨、抛光、腐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合金显微组织,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从附图1、2、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对于再生ADC12有十分明显的变质作用,该变质剂对再生ADC12中的β-Fe相有非常好的细化效果,粗大的针状铁相被细化成点状或者纤维状。铁相对于基体的割裂效果基本上被消除。
一种用于再生ADC12铝合金的复合变质剂及制备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