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

IPC分类号 : B29C65/50,B29C65/78,H05K3/00

申请号
CN201811301368.6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8-11-02
  • 公开号: CN111331856B
  • 公开日: 2020-06-26
  • 主分类号: B29C65/50
  • 专利权人: 北部湾大学

专利摘要

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由杆体、伸缩杆滑壁、伸缩杆磁瓦N极、上料杆磁瓦S极、上料杆滑轨、伸缩滑槽、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伸缩线缆和磁敏电阻构成。杆体为由铁材料制成的筒柱体结构,其外壁固贴磁钢瓦片。伸缩杆磁瓦N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外壁与伸缩杆滑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上料杆磁瓦S极以内壁,两片对称紧固粘贴于柱体的外壁。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其特征是: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伸缩电机由杆体、伸缩杆滑壁、伸缩杆磁瓦N极、上料杆磁瓦S极、上料信号电缆、上料杆滑轨、伸缩滑槽、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伸缩线缆和磁敏电阻构成;

杆体作为上料伸缩杆的主体,为由铁材料制成的筒柱体结构,其内筒敷走上料杆气管直段和上料信号电缆,其外壁固贴磁钢瓦片;伸缩杆滑壁作为装配上料伸缩杆并使之在其间上下滑行的口壁,开制于上料臂的尾端,与伸缩杆磁瓦N极的外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伸缩杆磁瓦N极作为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外壁与伸缩杆滑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余漏出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上料杆磁瓦S极作为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伸缩杆磁瓦N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内壁,两片对称紧固粘贴于柱体的外壁;上料杆滑轨作为限制上料伸缩杆转动的沟槽结构,其中线与上料伸缩杆的轴线平行,铣制于伸缩杆滑壁的内、外两侧;

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磁力的驱动器件,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伸缩线缆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绕组驱动电缆,与上料信号电缆一并,沿路伴敷上料气管,经由上料臂管线腔和管线道,从管线道的尾口与上料气管和上料信号电缆分离,沿上料管线槽敷走,在上料管线槽尾端的过渡曲面底部引入上料臂尾段线缆孔道,穿向上料臂尾端的伸缩电机定子绕组接线端;磁敏电阻作为取得上料伸缩杆上缩到位信号的传感器,装嵌于上料臂的尾端下壁,伸缩杆滑壁口外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其特征是:管线道作为上料气管及所伴敷伸缩线缆和上料信号电缆在上料臂中穿行的通道,配制于上料臂的首段;其首端与上料臂管线腔的尾端贯通,尾端开口与上料管线槽的首端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其特征是:下料伸缩电机与上料伸缩电机具有相同的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平板形产品生产线中,都有一道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工序,尤其是电路板生产企业。这类生产工序是:用专用胶带将平板形工件全周边包贴起来。目前该类工序均为人工完成,其结果是包贴状态一致性差,且有不等部位的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对于通常的大、重板件,人工操作困难更大。这对于相关产品生产线是个严重影响流程的瓶颈,掣肘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这就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保证包贴状态一致性且取代重体力人工操作的自动化方法,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包贴状态一致性差,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和人工包贴操作笨重等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由杆体、伸缩杆滑壁、伸缩杆磁瓦N极、上料杆磁瓦S极、上料杆滑轨、伸缩滑槽、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伸缩线缆和磁敏电阻构成。杆体为由铁材料制成的筒柱体结构,其外壁固贴磁钢瓦片。伸缩杆磁瓦N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外壁与伸缩杆滑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上料杆磁瓦S极以内壁,两片对称紧固粘贴于柱体的外壁。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伸缩电机由杆体、伸缩杆滑壁、伸缩杆磁瓦N极、上料杆磁瓦S极、上料信号电缆、上料杆滑轨、伸缩滑槽、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伸缩线缆和磁敏电阻构成。

杆体作为上料伸缩杆的主体,为由铁材料制成的筒柱体结构,其内筒敷走上料杆气管直段和上料信号电缆,其外壁固贴磁钢瓦片。伸缩杆滑壁作为装配上料伸缩杆并使之在其间上下滑行的口壁,开制于上料臂的尾端,与伸缩杆磁瓦N极的外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伸缩杆磁瓦N极作为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外壁与伸缩杆滑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上料杆磁瓦S极作为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内壁,两片对称紧固粘贴于柱体的外壁;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上料杆滑轨作为限制上料伸缩杆转动的沟槽结构,其中线与上料伸缩杆的轴线平行,铣制于伸缩杆滑壁的内、外两侧。

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磁力的驱动器件,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伸缩线缆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绕组驱动电缆,与上料信号电缆一并,沿路伴敷上料气管,经由上料臂管线腔和管线道,从管线道的尾口与上料气管和上料信号电缆分离,沿上料管线槽敷走,在上料管线槽尾端的过渡曲面底部引入上料臂尾段线缆孔道,穿向上料臂尾端的伸缩电机定子绕组接线端。磁敏电阻作为取得上料伸缩杆上缩到位信号的传感器,装嵌于上料臂的尾端下壁,伸缩杆滑壁口外的一侧。

下料伸缩电机与上料伸缩电机具有相同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并实现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的设备成套系统。它使得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在较宽的规格范围可设定、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人工操作不可靠、不可控等缺陷。特别对于批量包贴,能快速完成,远远超过人工工作速度;而且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工、人力。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其控制系统结构化、系统化程度高,易于调整;极易形成性价比高的成套设备系统。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

图2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主视图。

图3是上料机构的C-C向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上料机构的剖视图。

在图1~4中:1.基台,2.下料机构,3.包成件,4.下料车,5.上料车,6.待包件,7.上料机构,8.馈带机构,9.工件。α00为上料臂摆角取料位,α10为上料臂摆角放料位;β00为下料臂摆角放料位,β10为下料臂摆角取料位。

在图2~4中:7.1.上料气管,7.2.上料臂,7.3.上料柱,7.4.上料伸缩杆,7.5.上料吸盘,7.4.1.伸缩滑槽,7.5.1.上料连接器。

在图3~4中:7.1.1.上料杆气管直段;7.2.0.磁敏电阻,7.4.2.杆体,7.4.3.伸缩杆滑壁,7.4.4.上料气管架箍,7.4.5.伸缩杆磁瓦N极,7.4.6.上料杆磁瓦S极,7.4.7.上料信号电缆,7.4.8.上料杆滑轨。

在图4中:7.2.9.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10.伸缩线缆;7.5.2.内支架,7.5.3.内涡流环,7.5.4.密封套,7.5.5.外支架,7.5.6.外涡流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中: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所述的总体配置包括基台1、下料机构2、包成件、下料车4、上料车5、待包件6、上料机构7、馈带机构8和被包件9。基台1作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坐落于工作场中间偏右处。下料机构2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包成件抓持、转移、下放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左端。包成件3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已包边完成工件,由下料机构2抓持、转移、下放,依次置于下料车4内。下料车4作为承载、运送包成件3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1的左侧,处于待装载定位位置。上料车5作为承载、运送待包件6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1的外侧,处于待卸载定位位置。待包件6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待包边工件,依次由上料机构7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1上面中部的工作位。上料机构7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待包件抓持、转移、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右外端。馈带机构8作为包边胶带的馈送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上料机构7右侧。被包件9作为正在被包边的工件,由上料机构7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1上面中部的工作位。

在图2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主视图中:

上料气管7.1引自上料吸盘7.5,穿过上料伸缩杆7.4,再穿入上料臂7.2、上料柱7.3和基台1,引到抽气系统。上料臂7.2的首端作为转轴端装配于的上料柱7.3顶部,尾端作为工作端装配有上料伸缩杆7.4。上料柱7.3的上端装配上料臂7.2,上端安装于基台1的右端外部。上料伸缩杆7.4装配于上料臂7.2的工作端,下端装配上料吸盘7.5。上料吸盘7.5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上料伸缩杆7.4的下端。

伸缩滑槽7.4.1作为限制上料伸缩杆7.4转动的沟槽结构,其中线与上料伸缩杆7.4的轴线平行,由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7.4.2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上料连接器7.5.1作为将上料伸缩杆7.4与上料吸盘7.5装配、连接的构件,为高强度合成材料制成,其上口与上料伸缩杆7.4外壁的下端配合连接,下口与上料吸盘7.5的上口紧固粘接。

在图2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主视图和图3上料机构的C-C向局部结构剖视图中:

上料臂7.2的首端作为转轴端,装配于的上料柱7.3顶部,尾端作为工作端装配有上料伸缩杆7.4。伸缩滑槽7.4.1的中线与上料伸缩杆7.4的轴线平行,铣制于上料伸缩杆7.4外壁的内、外两侧。

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作为上料气管7.1向上料伸缩杆7.4内的延伸,深入装配在上料伸缩杆7.4内的上料杆管线孔道7.6中心,其上端通过上料气管架箍7.4.4固结在上料杆管线孔道7.6的上端,下端紧固在上料杆管线孔道7.6下端的内收沿套箍中,一路伴敷有上料信号电缆7.4.7。磁敏电阻7.2.0作为取得上料伸缩杆7.4上缩到位信号的传感器,装嵌于上料臂7.2的尾端下壁,伸缩杆滑壁7.4.3口外的一侧。杆体7.4.2作为上料伸缩杆7.4的主体,为由铁材料制成的筒柱体结构,其内筒敷走上料杆气管直段7.1.1和上料信号电缆7.4.7,其外壁固贴磁钢瓦片。伸缩杆滑壁7.4.3作为装配上料伸缩杆7.4并使之在其间上下滑行的口壁,开制于上料臂7.2的尾端,与伸缩杆磁瓦N极7.4.5的外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上料气管架箍7.4.4作为紧固装配上料杆气管直段7.1.1的构件,橡胶材料制成的带中孔圆盘形结构,其中孔内壁与上料杆气管直段7.1.1的上端外壁构成静配合,其盘外壁与上料伸缩杆7.4空筒道上端的内壁构成静配合。伸缩杆磁瓦N极7.4.5作为上料伸缩杆7.4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7.4.6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7.4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外壁与伸缩杆滑壁7.4.3构成轴向滑动配合;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7.4.2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7.4.1。上料杆磁瓦S极7.4.6作为上料伸缩杆7.4驱动电机的转子磁极,为与上料杆磁瓦S极7.4.6一体的9/10圆弧断面瓦片形结构,构成上料伸缩杆7.4驱动电机转子磁钢瓦片的两极,以其内壁,两片对称紧固粘贴于柱体7.4.2的外壁;两磁钢瓦片圆弧两端侧壁与杆体7.4.2余漏出的的外壁构成伸缩滑槽7.4.1。上料信号电缆7.4.7作为传送上料吸盘7.5压力信号和驱动激励信号的线束电缆,从上料线缆束7.8中分离出摆臂线缆后,与伸缩线缆7.2.10一并,一路伴敷上料气管7.1,在管线道的尾口与伸缩线缆7.2.10分离后,伴敷上料气管7.1,跨经上料管线槽7.7,跨越上料臂7.2的尾段,穿入上料杆管线孔道7.6的上方,进入上料杆管线孔道7.6,再伴敷上料杆气管直段7.1.1引入上料吸盘7.5顶端。上料杆滑轨7.4.8作为限制上料伸缩杆7.4转动的沟槽结构,其中线与上料伸缩杆7.4的轴线平行,铣制于伸缩杆滑壁7.4.3的内、外两侧。

下料机构的C-C向局部结构剖视图与上料机构的C-C向局部结构剖视图相同,只是结构、部位、部、器件标号由“7.*.*.”换为“2.*.*.”。

在图2~3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视图和图4所示的上料机构的剖视图中:

上料气管7.1引自引到抽气系统,穿越上料柱7.3中的上料柱管线孔道经由上料臂7.2中的上料臂管线腔7.2.1、管线道7.2.11,跨经上料管线槽7.7,跨越上料臂7.2的尾段,穿入上料杆管线孔道7.6,最后以上料杆气管直段7.1.1引入上料吸盘7.5。上料臂7.2的首端装配有摆臂驱动电机转子和上料轴承7.2.6外圈,镗有上料臂管线腔7.2.1;首段制有管线道7.2.11;中段铣有上料管线槽7.7;尾端装配有上料伸缩杆7.4和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上料吸盘7.5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通过上料连接器7.5.1与上料伸缩杆7.4配合连接。上料杆管线孔道7.6套制于上料伸缩杆7.4的中轴位,上端固结上料气管架箍7.4.4用以紧固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上端及其所伴敷的上料信号电缆7.4.7,下端制有内收沿套箍用以紧固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下端及其所伴敷的上料信号电缆7.4.7。上料管线槽7.7挖制在上料臂7.2的上顶中段,首端与上料臂7.2内的管线道7.2.11贯通,尾端与上料臂7.2的上顶面曲面过渡并有伸缩线缆7.2.10从过渡面底部穿向上料臂7.2尾端的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

上料杆气管直段7.1.1深入装配在上料伸缩杆7.4内的上料杆管线孔道7.6中心,其上端通过上料气管架箍7.4.4固结在上料杆管线孔道7.6的上端,下端紧固在上料杆管线孔道7.6下端的内收沿套箍中,一路伴敷有上料信号电缆7.4.7。磁敏电阻7.2.0装嵌于上料臂7.2的尾端下壁,伸缩杆滑壁7.4.3口外的一侧;磁敏电阻7.2.0的引线引向并旁敷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再并入伸缩线缆7.2.10。上料臂管线腔7.2.1镗制于上料臂7.2的首端,为摆臂驱动电机转子的内芯腔,呈喇叭口形结构,大口向上并与上料臂7.2的管线道7.2.11圆滑贯通。上料摆臂电机转子N极片与上料摆臂电机转子S极片7.2.4一一相间固贴在与上料臂7.2首端的摆臂驱动电机转子磁轭槽环位内,磁极面朝下。上料摆臂电机转子S极片7.2.4与上料摆臂电机转子N极片7.2.3一一相间固贴在上料臂7.2首端的摆臂驱动电机转子磁盘槽环位内,磁极面朝下。上料摆臂电机转角传感器动部7.2.7为光删编码结构器件,沿上料臂轴承外座7.2.8下面圆环面外环的首侧半圆环贴敷,呈半圆弧形。上料臂轴承外座7.2.8为转子磁轭内沿7.2.5环面的内环线向下凸起结构,下沿内扣以与上料臂轴承上部7.2.2的外沿及其之间的侧壁扣封上料轴承7.2.6的外圈。

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磁力的驱动器件,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7.2.10。伸缩线缆7.2.10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驱动电缆,与上料信号电缆7.4.7一并,沿路伴敷上料气管7.1,经由上料臂管线腔7.2.1和管线道7.2.11,从管线道7.2.11的尾口与上料气管7.1和上料信号电缆7.4.7分离,沿上料管线槽7.7敷走,在上料管线槽7.7尾端的过渡曲面底部引入上料臂7.2尾段线缆孔道,穿向上料臂7.2尾端的伸缩电机定子绕组7.2.9接线端。管线道7.2.11作为上料气管7.1及所伴敷伸缩线缆7.2.10和上料信号电缆7.4.7在上料臂7.2中穿行的通道,配制于上料臂7.2的首段;其首端与上料臂管线腔7.2.1的尾端贯通,尾端开口与上料管线槽7.7的首端贯通。

上料信号电缆7.4.7从上料线缆束7.8中分离出摆臂线缆后,与伸缩线缆7.2.10一并,一路伴敷上料气管7.1,经由上料臂管线腔7.2.1和管线道7.2.11,在管线道7.2.11的尾口与伸缩线缆7.2.10分离后,伴敷上料气管7.1,跨经上料管线槽7.7,跨越上料臂7.2的尾段,穿入上料杆管线孔道7.6的上方,进入上料杆管线孔道7.6,再伴敷上料杆气管直段7.1.1穿引到上料吸盘7.5顶端的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7.4.9作为上料吸盘7.5压力信号的感知线圈和激励信号的驱动线圈,整体为圆盘环结构,套绕、紧固装配在上料伸缩杆7.4底端轴承7.4.10内圈的内环。轴承7.4.10作为上料伸缩杆7.4底端与上料吸盘7.5顶端上料连接器7.5.1配合、连接的部件,其内圈紧固装嵌在上料伸缩杆7.4的底端,外圈紧固装嵌在上料连接器7.5.1的内环。

上料连接器7.5.1为高强度合成材料制成,其上口与上料伸缩杆7.4外壁的下端,通过轴承7.4.10,构成切向滚滑动配合连接,下口底沿与上料吸盘7.5的上口顶沿紧固粘接。

内支架7.5.2作为装配、支撑、投切内涡流环7.5.3的连接结构,上端穿过上料吸盘7.5的顶壁,上顶端面与上料连接器7.5.1的下口底沿左部位紧固粘接,上端侧面与上料吸盘7.5的顶壁气密粘接,其底端面与内涡流环7.5.3外边环和外涡流环7.5.6内边环在左侧位紧固粘接;内支架7.5.2内置触压开关,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与内涡流环7.5.3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内涡流环7.5.3作为接受一级压力,产生位移使触压开关接通进而受激产生涡流的传感器件,为磷铜材料左侧位有断缝开口的圆盘环结构,以其外边环合并外涡流环7.5.6内边环在左侧位紧固粘接在内支架7.5.2的底端面;其圆盘轴心与上料伸缩杆7.4轴心重合;其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与内支架7.5.2内置触压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密封套7.5.4作为上料吸盘7.5与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下端气密连接的结构部位,为上料吸盘7.5顶口向上延伸出的圆台套筒形结构,其内壁柔性套裹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下端,从下到上与上料杆气管直段7.1.1下端的外壁构成由松至紧的切向滑动配合。外支架7.5.5作为装配、支撑、投切外涡流环7.5.6的连接结构,上端穿过上料吸盘7.5的顶壁,上顶端面与上料连接器7.5.1的下口底沿右部位紧固粘接,上端侧面与上料吸盘7.5的顶壁气密粘接,其底端面与外涡流环7.5.6内边环和内涡流环7.5.3外边环在右侧位紧固粘接;外支架7.5.5内置轻触开关,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与外涡流环7.5.6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外涡流环7.5.6作为接受二级压力,产生位移使轻触开关接通进而受激产生涡流的传感器件,为磷铜材料右侧位有断缝开口的圆盘环结构,以其内边环合并内涡流环7.5.3外边环在右侧位紧固粘接在外支架7.5.5的底端面;其圆盘轴心与上料伸缩杆7.4轴心重合;其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与外支架7.5.5内置轻触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

下料机构结构视图与上料机构结构视图相同,只是结构、部位、部、器件标号由“7.*.*.”换为“2.*.*.”。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伸缩电机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