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旋机构,主要包括基台、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旋座、测数器、主电机和操作盘。基台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配接。操作盘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旋机构,其特征是:
主旋机构主要包括基台、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旋座、测数器、主电机和操作盘;基台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配接;操作盘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下料气管作为为下料吸盘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下料吸盘,穿过下料伸缩杆,再穿入下料臂、下料柱和基台,引到抽气系统;下料柱作为下料机构的主支撑结构,上端装配下料臂,下端安装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下料吸盘作为下料机构的抓持、转移、下放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下料伸缩杆的下端;
上料气管作为为上料吸盘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上料吸盘,穿过上料伸缩杆,再穿入上料臂、上料柱和基台,引到抽气系统;上料柱作为上料机构的主支撑机构,上端装配上料臂,上端安装于基台的右端外部;上料吸盘作为上料机构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上料伸缩杆的下端;
摇臂电缆作为电热电缆和弹臂压力信号线的线缆束,从基台的上料柱和摇臂电机之间内侧位引出,引入摇臂的线缆孔道;摇臂电机作为馈带机构的驱动器件和系统执行终端,安装于基台的右外端,即上料柱右侧;
下料通孔作为供下料气管和下料线缆束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口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与下料柱的下料柱管线孔道同径;下料通孔的外围套有的装配孔,用以同轴安装下料柱;
主轴作为装配旋座并带动、承载旋座工作的轴杆结构,为主电机的输出轴的向上延伸;
测数器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操作盘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上料通孔作为供上料气管和上料线缆束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口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与上料柱的上料柱管线孔道同径;上料通孔的外围套有的装配孔,用以同轴安装上料柱;摇臂电缆孔作为摇臂电缆从基台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孔于下料通孔和摇臂电机之间的内侧位;铰轴孔作为铰轴的装配孔,套制于基台的内边沿,操作盘槽室的紧右侧;带干簧管作为取得馈带机构处于待机位置信号并检测待机定位的传感器,装嵌于基台上面的铰轴孔的外位稍左,使得其上方正对馈带机构处于待机位置时压带轮的轴心;
旋座装配于基台上方的中部稍左位;操作盘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曲弧边偏右位;
导带轮作为导引包边胶带的倒转机构,为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于端座盘的左内端;托带轴作为馈带机构的定位轴,为托带盘的中轴凸出部,用于定位套配胶带卷,与胶带卷的套配孔构成转动配合;胶带卷作为包边所用胶带材料的商品件,为带有中轴套配孔的圆盘结构,以套配孔套配托带轴,平放在托带盘的上面;托带盘作为定位承托胶带卷的部件,为制有托带轴的圆盘,圆盘体连同托带轴一体的中轴位,套制有上端不透的轴套孔;通过该轴套孔,托带盘与端座盘构成转动配合;端座盘作为馈带机构的终端基盘,外侧中位向外延伸出弹臂,上面右内角位装配托带盘,上面左内角位装配导带轮,下面中部偏左外位安装切头驱动线圈;摇臂作为馈带机构的驱动主臂,首端紧固装配于摇臂电机的输出轴端,尾端装配弹臂和连臂;弹臂作为馈带机构的弹性驱动次臂,首端装配在摇臂的尾端,尾端与端座盘连为一体;连臂作为馈带机构的分力驱动次臂,首端装配在摇臂的尾端,尾端与连杆的尾端铰链配合;切头驱动线圈作为切带机构的电磁驱动器件和系统执行终端,安装于端座盘下面中部的偏左外位;连杆作为馈带机构的分力转向摇臂,首端铰链装配在端座盘左内侧的下方,基台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槽室的紧右侧;电热电缆作为切刀的电热驱动线缆,从摇臂的线缆孔道尾口引出,下伴贴敷弹臂、端座盘,沿切头驱动线圈的外侧引入切头;切头作为切刀的动作摆臂,尾端上面安装切刀,下面引入电热电缆并支撑电热电缆与切刀的电气连接;切刀作为切割胶带的工作结构,由电热丝裹绕支撑主体形成,电热丝的两端穿过切头与电热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切刀的支撑主体由耐热绝缘材料制成,以其根部装配于切头的尾端;
牵带轮作为端部牵拉包边胶带的可装卸调换机件,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柔臂左端的牵轴上,以其轴套与牵轴构成转动配合;调节柄作为的手动旋拧调节摇轴松紧的机构,为圆环手轮结构,与摇轴结构配合,铰结摇臂、弹臂和连臂;压带轮作为将包边胶带压向工件的辊压机件,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端座盘左外角的上面;胶带作为用来对工件包边的薄带材料,左侧面为不干胶面,有侧面为净面,通过导带轮从胶带卷拉出;
牵轴作为定位装配牵带轮的轴结构,为柔臂左端的向上延伸,与牵带轮的轴套构成转动配合;柔臂作为为牵带轮提供弹柔性侧压力的臂结构,为翘曲偏板形弹性材料,右端延伸于连臂并通过动铰轴与连杆的尾端铰接,左端制有向上延伸的牵轴;摇轴作为铰结摇臂、弹臂和连臂的轴杆结构,下端制有卡沿用以托卡摇臂,上端套有外螺纹用以与调节柄的内螺纹配合;手动旋拧调节柄即可调节放松或锁紧摇轴所铰结的摇臂、弹臂和连臂;
基铰轴作为连配连杆的轴杆结构,装配在端座盘左内侧的下方,基台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槽室的紧右侧;动铰轴作为铰接连臂与连杆的轴杆结构,上端制有卡冒结构下端配有卡销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平板形产品生产线中,都有一道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工序,尤其是电路板生产企业。这类生产工序是:用专用胶带将平板形工件全周边包贴起来。目前该类工序均为人工完成,其结果是包贴状态一致性差,且有不等部位的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对于通常的大、重板件,人工操作困难更大。这对于相关产品生产线是个严重影响流程的瓶颈,掣肘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这就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保证包贴状态一致性且取代重体力人工操作的自动化方法,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包贴状态一致性差,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和人工包贴操作笨重等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旋机构,主要包括基台、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旋座、测数器、主电机和操作盘。基台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配接。操作盘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旋机构主要包括基台、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旋座、测数器、主电机和操作盘。基台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配接。操作盘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下料气管作为为下料吸盘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下料吸盘,穿过下料伸缩杆,再穿入下料臂、下料柱和基台,引到抽气系统。下料柱作为下料机构的主支撑结构,上端装配下料臂,下端安装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下料吸盘作为下料机构的抓持、转移、下放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下料伸缩杆的下端。
上料气管作为为上料吸盘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上料吸盘,穿过上料伸缩杆,再穿入上料臂、上料柱和基台,引到抽气系统。上料柱作为上料机构的主支撑机构,上端装配上料臂,上端安装于基台的右端外部。上料吸盘作为上料机构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上料伸缩杆的下端。
摇臂电缆作为电热电缆和弹臂压力信号线的线缆束,从基台的上料柱和摇臂电机之间内侧位引出,引入摇臂的线缆孔道。摇臂电机作为馈带机构的驱动器件和系统执行终端,安装于基台的右外端,即上料柱右侧。基台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槽室的紧右侧。
下料通孔作为供下料气管和下料线缆束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口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与下料柱的下料柱管线孔道同径;下料通孔的外围套有的装配孔,用以同轴安装下料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并实现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的设备成套系统。它使得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在较宽的规格范围可设定、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人工操作不可靠、不可控等缺陷。特别对于批量包贴,能快速完成,远远超过人工工作速度;而且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工、人力。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其控制系统结构化、系统化程度高,易于调整;极易形成性价比高的成套设备系统。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
图2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3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4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基座结构俯视图。
在图1~5中:1.基台,2.下料机构,3.包成件,4.下料车,5.上料车,6.待包件,7.上料机构,8.馈带机构,9.工件。α00为上料臂摆角取料位,α10为上料臂摆角放料位;β00为下料臂摆角放料位,β10为下料臂摆角取料位。
在图2~5中:1.1.旋座,1.2.测数器,1.3.主电机,1.4.操作盘,2.1.下料气管,2.2.下料臂,2.3.下料柱,2.4.下料伸缩杆,2.5.下料吸盘,7.1.上料气管,7.2.上料臂,7.3.上料柱,7.4.上料伸缩杆,7.5.上料吸盘,8.1.导带轮,8.2托带轴,8.3.胶带卷,8.4.托带盘,8.5.端坐盘,8.6.摇臂电缆,8.7.摇臂电机,8.8.摇臂,8.9.弹臂,8.10.连臂,8.11.切头驱动线圈,8.12.连杆,8.13.电热电缆,8.14.切头,8.15.切刀。
在图3~5中:2.6.下料杆管线孔道,2.7.下料管线槽;7.6.上料杆管线孔道,7.7.上料管线槽;8.10.1.牵轴,8.10.2.柔臂,8.10.3.摇轴,8.11.切头驱动线圈,8.16.牵带轮,8.17.调节柄,8.18.压带轮,8.19.胶带;8.12.1.基铰轴,8.12.2.动铰轴,
在图4~5中:2.3.1.上料柱管线孔道,2.8.下料线缆束;7.3.1.上料柱管线孔道,7.6.上料杆管线孔道,7.8.上料线缆束。
在图5~5中:1.3.1.主轴,1.5.下料通孔,1.6.上料通孔,1.7.摇臂电缆孔,1.8.铰轴孔,1.9.带干簧管,8.7.1.摇臂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中: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所述的总体配置包括基台1、下料机构2、包成件、下料车4、上料车5、待包件6、上料机构7、馈带机构8和被包件9。基台1作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坐落于工作场中间偏右处。下料机构2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包成件抓持、转移、下放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左端。包成件3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已包边完成工件,由下料机构2抓持、转移、下放,依次置于下料车4内。下料车4作为承载、运送包成件3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1的左侧,处于待装载定位位置。上料车5作为承载、运送待包件6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1的外侧,处于待卸载定位位置。待包件6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待包边工件,依次由上料机构7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1上面中部的工作位。上料机构7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待包件抓持、转移、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右外端。馈带机构8作为包边胶带的馈送机构,装配于基台1上面的上料机构7右侧。被包件9作为正在被包边的工件,由上料机构7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1上面中部的工作位。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主视图中:
基台1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1.1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9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1.3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1.2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1.1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1上面的主电机1.3右侧,旋座1.1下方,其上端与旋座1.1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1.3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1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1.1配接。操作盘1.4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1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下料气管2.1作为为下料吸盘2.5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下料吸盘2.5,穿过下料伸缩杆2.4,再穿入下料臂2.2、下料柱2.3和基台1,引到抽气系统。下料臂2.2作为下料机构2的转移运动悬臂梁机构,首端作为转轴端装配于的下料柱2.3顶部,尾端作为工作端装配有下料伸缩杆2.4。下料柱2.3作为下料机构2的主支撑结构,上端装配下料臂2.2,下端安装于基台1的左端中部。下料伸缩杆2.4作为下料机构2的提起、下放机构,装配于下料臂2.2的工作端,下端装配下料吸盘2.5。下料吸盘2.5作为下料机构2的抓持、转移、下放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下料伸缩杆2.4的下端。
上料气管7.1作为为上料吸盘7.5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上料吸盘7.5,穿过上料伸缩杆7.4,再穿入上料臂7.2、上料柱7.3和基台1,引到抽气系统。上料臂7.2作为上料机构7的转移运动悬臂梁机构,为铁质材料制成,其首端作为转轴端装配于的上料柱7.3顶部,尾端作为工作端装配有上料伸缩杆7.4。上料柱7.3作为上料机构7的主支撑机构,上端装配上料臂7.2,上端安装于基台1的右端外部。上料伸缩杆7.4作为上料机构7的提起、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上料臂7.2的工作端,下端装配上料吸盘7.5。上料吸盘7.5作为上料机构7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上料伸缩杆7.4的下端。
导带轮8.1作为导引包边胶带的倒转机构,为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于端座盘8.5的左内端。托带轴8.2作为馈带机构的定位轴,为托带盘8.4的中轴凸出部,用于定位套配胶带卷8.3,与胶带卷8.3的套配孔构成转动配合。胶带卷8.3作为包边所用胶带材料的商品件,为带有中轴套配孔的圆盘结构,以套配孔套配托带轴8.2,平放在托带盘8.4的上面。托带盘8.4作为定位承托胶带卷8.3的部件,为制有托带轴8.2的圆盘,圆盘体连同托带轴8.2一体的中轴位,套制有上端不透的轴套孔;通过该轴套孔,托带盘8.4与端座盘8.5构成转动配合。端座盘8.5作为馈带机构8的终端基盘,外侧中位向外延伸出弹臂8.9,上面右内角位装配托带盘8.4,上面左内角位装配导带轮8.1,下面中部偏左外位安装切头驱动线圈8.11。摇臂电缆8.6作为电热电缆8.13和弹臂8.9压力信号线的线缆束,从基台1的上料柱7.3和摇臂电机8.7之间内侧位引出,引入摇臂8.8的线缆孔道。摇臂电机8.7作为馈带机构8的驱动器件和系统执行终端,安装于基台1的右外端,即上料柱7.3右侧。摇臂8.8作为馈带机构8的驱动主臂,首端紧固装配于摇臂电机8.7的输出轴端,尾端装配弹臂8.9和连臂8.10。弹臂8.9作为馈带机构8的弹性驱动次臂,首端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与端座盘8.5连为一体。连臂8.10作为馈带机构8的分力驱动次臂,首端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与连杆8.12的尾端铰链配合。切头驱动线圈8.11作为切带机构的电磁驱动器件和系统执行终端,安装于端座盘8.5下面中部的偏左外位。连杆8.12作为馈带机构8的分力转向摇臂,首端铰链装配在端座盘8.5左内侧的下方,基台1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1.4槽室的紧右侧。电热电缆8.13作为切刀8.15的电热驱动线缆,从摇臂8.8的线缆孔道尾口引出,下伴贴敷弹臂8.9、端座盘8.5,沿切头驱动线圈8.11的外侧引入切头8.14。切头8.14作为切刀8.15的动作摆臂,尾端上面安装切刀8.15,下面引入电热电缆8.13并支撑电热电缆8.13与切刀8.15的电气连接。切刀8.15作为切割胶带的工作结构,由电热丝裹绕支撑主体形成,电热丝的两端穿过切头8.14与电热电缆8.13的两端分别连接;切刀8.15的支撑主体由耐热绝缘材料制成,以其根部装配于切头8.14的尾端。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主视图和图3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俯视图中:
基台1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操作盘1.4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1内侧曲弧边偏右的槽室内,可以向内偏左向拉出。
下料气管2.1引自下料吸盘2.5,穿过下料伸缩杆2.4、下料臂2.2,从下料管线槽2.7的左口穿出,再穿入下料伸缩杆2.4中轴的下料杆管线孔道2.6,下料柱2.3和基台1,引到抽气系统。下料臂2.2的首端装配于的下料柱2.3顶部,尾端装配有下料伸缩杆2.4,其上顶面中尾部挖有下料管线槽2.7;下料管线槽2.7的首端与下料臂2.2内的下料电缆孔贯通。下料吸盘2.5以其顶端装配于下料伸缩杆2.4的下端。下料杆管线孔道2.6作为供下料气管2.1穿行、架箍的通道,套制于下料伸缩杆2.4的中轴位。下料管线槽2.7作为供伸缩抽拉的迂回空间,挖制在下料臂2.2的上顶中尾部,首端与下料臂2.2内的下料电缆孔贯通,尾端与下料臂2.2的上顶面曲面过渡。
上料气管7.1从上料管线槽7.7的首端口穿出,经由上料管线槽7.7,再穿入上料伸缩杆7.4中轴的上料杆管线孔道7.6。上料臂7.2的首端装配于上料柱7.3的顶部,尾端装配有上料伸缩杆7.4,其上顶面中尾部挖有上料管线槽7.7;上料管线槽7.7的首端与上料臂7.2内的上料电缆孔贯通。上料吸盘7.5以其顶端装配于上料伸缩杆7.4的上端。上料杆管线孔道7.6作为供上料气管7.1穿行、架箍的通道,套制于上料伸缩杆7.4的中轴位。上料管线槽7.7作为供伸缩抽拉的迂回空间,挖制在上料臂7.2的上顶中尾部,首端与上料臂7.2内的上料电缆孔贯通,尾端与上料臂7.2的上顶面曲面过渡。
导带轮8.1装配于端座盘8.5的左内端。托带轴8.2为托带盘8.4的中轴凸出部,用于定位套配胶带卷8.3,与的轴孔构成松动配合。胶带卷8.3为带有中轴套配孔的圆盘结构,以套配孔套配托带轴8.2,平放在托带盘8.4的上面。端座盘8.5外侧中位向外延伸出弹臂8.9,上面右内角位装配托带盘8.4,以托带轴8.2定位套配胶带卷8.3,上面左内角位装配导带轮8.1,下面中部偏左外位安装切头驱动线圈8.11。摇臂电缆8.6从基台1的上料柱7.3和摇臂电机8.7之间内侧位引出,引入摇臂8.8的线缆孔道。摇臂电机8.7安装于基台1的右外端,即上料柱7.3右侧。摇臂8.8的首端紧固装配于摇臂电机8.7的输出轴端,尾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弹臂8.9和连臂8.10。弹臂8.9的首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与端座盘8.5连为一体。连臂8.10的首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通过动铰轴8.12.2与连杆8.12的尾端铰链配合;连臂8.10的尾端向左延伸出柔臂8.10.2。切头驱动线圈8.11安装于端座盘8.5中部偏左外位的窗口下面,其上部嵌入窗口。连杆8.12的首端通过基铰轴8.12.1铰链装配在端座盘8.5左内侧的下方,基台1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1.4槽室的紧右侧。切头8.14的尾端上面安装切刀8.15,下面引入电热电缆8.13并支撑电热电缆8.13与切刀8.15的电气连接。切刀8.15电热丝的两端穿过切头8.14与电热电缆8.13的两端分别连接;切刀8.15的支撑主体根部装配于切头8.14的尾端。
牵带轮8.16作为端部牵拉包边胶带8.19的可装卸调换机件,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柔臂8.10.2左端的牵轴8.10.1上,以其轴套与牵轴8.10.1构成转动配合。调节柄8.17作为的手动旋拧调节摇轴8.10.3松紧的机构,为圆环手轮结构,与摇轴8.10.3结构配合,铰结摇臂8.8、弹臂8.9和连臂8.10。压带轮8.18作为将包边胶带8.19压向工件9的辊压机件,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端座盘8.5左外角的上面。胶带8.19作为用来对工件9包边的薄带材料,左侧面为不干胶面,有侧面为净面,通过导带轮8.1从胶带卷8.3拉出。
牵轴8.10.1作为定位装配牵带轮8.16的轴结构,为柔臂8.10.2左端的向上延伸,与牵带轮8.16的轴套构成转动配合。柔臂8.10.2作为为牵带轮8.16提供弹柔性侧压力的臂结构,为翘曲偏板形弹性材料,右端延伸于连臂8.10并通过动铰轴8.12.2与连杆8.12的尾端铰接,左端制有向上延伸的牵轴8.10.1。摇轴8.10.3作为铰结摇臂8.8、弹臂8.9和连臂8.10的轴杆结构,下端制有卡沿用以托卡摇臂8.8,上端套有外螺纹用以与调节柄8.17的内螺纹配合;手动旋拧调节柄8.17即可调节放松或锁紧摇轴8.10.3所铰结的摇臂8.8、弹臂8.9和连臂8.10。
基铰轴8.12.1作为连配连杆8.12的轴杆结构,装配在端座盘8.5左内侧的下方,基台1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1.4槽室的紧右侧。动铰轴8.12.2作为铰接连臂8.10与连杆8.12的轴杆结构,上端制有卡冒结构下端配有卡销结构。
在图2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主视图、图3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俯视图和图4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的A-A向剖视图中:
基台1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1.1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1.3的输出轴紧固配接,装配于基台1上方的中部稍左位。操作盘1.4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1内侧曲弧边偏右位。
下料气管2.1穿插于下料柱管线孔道2.3.1,引到抽气系统。下料柱2.3下端安装于基台1的左端中部,中轴心套有下料柱管线孔道2.3.1;下料柱管线孔道2.3.1,套制于下料柱2.3的中轴位,以穿插下料气管2.1和下料线缆束2.8。
上料气管7.1穿插于上料柱管线孔道7.3.1,引到抽气系统。上料柱7.3下端安装于基台1的左端中部,中轴心套有上料柱管线孔道7.3.1;上料柱管线孔道7.3.1套制于上料柱7.3的中轴位,以穿插上料气管7.1和上料线缆束7.8。
下料柱管线孔道2.3.1作为供下料气管2.1及所伴敷线缆在下料柱2.3中穿行的通道,镗制与的下料柱2.3中轴位并与下料柱2.3同轴。下料线缆束2.8作为驱动电缆、驱动电缆和信号线的线缆束,在下料柱管线孔道2.3.1中的下料柱2.3段汇聚,伴随下料气管2.1穿插于下料柱管线孔道2.3.1。
上料柱管线孔道7.3.1作为供上料气管7.1及所伴敷线缆在上料柱7.3中穿行的通道,镗制于上料柱7.3中轴位并与上料柱7.3同轴。上料线缆束7.8作为伸缩驱动电缆和上料信号电缆、摆臂驱动电缆和摆臂信号线的线缆束,在上料柱管线孔道7.3.1上端汇聚,伴随上料气管7.1穿插于上料柱管线孔道7.3.1。
导带轮8.1装配于端座盘8.5的左内端。托带轴8.2为托带盘8.4的中轴凸出部,用于定位套配胶带卷8.3,与的轴孔构成松动配合。胶带卷8.3为带有中轴套配孔的圆盘结构,以套配孔套配托带轴8.2,平放在托带盘8.4的上面。端座盘8.5外侧中位向外延伸出弹臂8.9,上面右内角位装配托带盘8.4,以托带轴8.2定位套配胶带卷8.3,上面左内角位装配导带轮8.1,下面中部偏左外位安装切头驱动线圈8.11。摇臂电缆8.6从基台1的上料柱7.3和摇臂电机8.7之间内侧位引出,引入摇臂8.8的线缆孔道。摇臂电机8.7安装于基台1的右外端,即上料柱7.3右侧。摇臂8.8的首端紧固装配于摇臂电机8.7的输出轴端,尾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弹臂8.9和连臂8.10。弹臂8.9的首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与端座盘8.5连为一体。连臂8.10的首端通过摇轴8.10.3和调节柄8.17的可调松紧轴结构装配在摇臂8.8的尾端,尾端通过动铰轴8.12.2与连杆8.12的尾端铰链配合;连臂8.10的尾端向左延伸出柔臂8.10.2。切头驱动线圈8.11装嵌于端座盘8.5中部偏左外位的窗口下。连杆8.12的首端通过基铰轴8.12.1铰链装配在端座盘8.5左内侧的下方,基台1的内边沿上面,操作盘1.4槽室的紧右侧。切头8.14的尾端上面安装切刀8.15。切刀8.15两端穿过切头8.14与电热电缆8.13的两端分别连接。牵带轮8.16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柔臂8.10.2左端的牵轴8.10.1上,以其轴套与牵轴8.10.1构成转动配合。调节柄8.17为圆环手轮结构,与摇轴8.10.3结构配合,铰结摇臂8.8、弹臂8.9和连臂8.10。压带轮8.18为侧边沿车有轮边凹槽的轮盘件,装配在端座盘8.5左外角的上面。柔臂8.10.2为翘曲偏板形弹性材料,右端延伸于连臂8.10并通过动铰轴8.12.2与连杆8.12的尾端铰接,左端制有向上延伸的牵轴8.10.1。
在图2~4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视图和图5所示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基座结构俯视图中:
基台1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
主轴1.3.1作为装配旋座1.1并带动、承载旋座1.1工作的轴杆结构,为主电机1.3的输出轴的向上延伸。
测数器1.2根植安装于基台1上面的主电机1.3右侧,旋座1.1下方,其上端与旋座1.1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1.3嵌装于基台1的中部偏左位。操作盘1.4内嵌装配于基台1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下料通孔1.5作为供下料气管2.1和下料线缆束2.8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口于基台1的左端中部,与下料柱2.3的下料柱管线孔道2.3.1同径;下料通孔1.5的外围套有的装配孔,用以同轴安装下料柱2.3。上料通孔1.6作为供上料气管7.1和上料线缆束7.8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口于基台1的左端中部,与上料柱7.3的上料柱管线孔道7.3.1同径;上料通孔1.6的外围套有的装配孔,用以同轴安装上料柱7.3。摇臂电缆孔1.7作为摇臂电缆8.6从基台1穿行、伸缩的通孔,开孔于下料通孔1.5和摇臂电机8.7之间的内侧位。铰轴孔1.8作为铰轴8.12.1的装配孔,套制于基台1的内边沿,操作盘1.4槽室的紧右侧。带干簧管1.9作为取得馈带机构处于待机位置信号并检测待机定位的传感器,装嵌于基台1上面的铰轴孔1.8的外位稍左,使得其上方正对馈带机构处于待机位置时压带轮8.18的轴心。
摇臂电机8.7安装于基台1的右外端,即上料通孔1.6的右侧。摇臂轴8.7.1作为装配摇臂8.8并带动、承载摇臂8.8工作的轴杆结构,为摇臂电机8.7的输出轴的向上延伸。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旋机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