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

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

IPC分类号 : F03D1/00,F03D1/06

申请号
CN201821343929.4
可选规格

    看了又看

  • 专利类型:
  • 法律状态: 有权
  • 公开号: CN208734472U
  • 公开日: 2019-04-12
  • 主分类号: F03D1/00
  • 专利权人: 新昌县怡海顾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转换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包括塔架,所述塔架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连板,所述安装连板的中部设有固定销钉,所述安装连板顶端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远离安装连板的一端与防护罩壳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壳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转换器,所述驱动转换器正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该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通过叶片和导风槽的组合作用,使叶片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同时通过设计在叶片端头的集流组件,进一步提高了对风能进行集流工作的有效性,在提高风能转换装置对风能的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高效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包括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连板(2),所述安装连板(2)的中部设有固定销钉(3),所述安装连板(2)顶端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4)远离安装连板(2)的一端与防护罩壳(5)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壳(5)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转换器(6),所述驱动转换器(6)正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所述防护罩壳(5)远离连接组件(4)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叶轮(8),所述叶轮(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叶片(9),所述叶片(9)的外侧开设有导风槽(10),所述叶片(9)远离叶轮(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组件(11),所述防护罩壳(5)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板(12),所述固定横板(12)底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顶杆(13),所述固定顶杆(13)远离固定横板(12)的一端与导向轮(14)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14)底端的中部与固定底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杆(15)的底端与塔架(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1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横板(12)底部的力臂(16),所述力臂(16)远离固定横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啮合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下连杆(41),所述下连杆(41)的一端与安装连板(2)内腔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下连杆(41)的另一端与转动连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杆(42)的顶端与上连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杆(43)的另一端与防护罩壳(5)远离叶轮(8)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组件(11)包括导流罩(111),所述导流罩(111)内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112),所述连接螺管(112)的内腔螺纹套接有连接螺杆(113),所述连接螺杆(113)远离连接螺管(112)的一端与叶片(9)的外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管(112)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螺杆(113)的外部相适配的螺纹,所述连接螺杆(113)通过连接螺管(112)与导流罩(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罩(111)为内部中空的伞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16)和啮合轮(17)的数量相对应且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力臂(16)和啮合轮(17)在固定横板(12)的底部围成与导向轮(14)的尺寸相适配的圆形,且四个啮合轮(17)分别与导向轮(14)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9)为弧状,所述叶片(9)的正侧和背侧均设有圆形的导风槽(10),所述导风槽(10)的深度为叶片(9)厚度的五分之一,且导风槽(10)与连接螺杆(113)不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且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开始更多的对风能进行转换和利用,在对风能进行转换时需要利用风能转换装置,常见的风能转换设备包括单驱动型和双驱动型,因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在实际转换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在利用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进行风能转换时,因叶轮和叶片的设计缺陷,难以对风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从而降低了风能的捕捉和利用率,同时,因常见的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不具有可根据风向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在降低风能转换装置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风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具备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使风能转换设备科根据风向进行角度调节等优点,解决了在利用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进行风能转换时,因叶轮和叶片的设计缺陷,难以对风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从而降低了风能的捕捉和利用率,同时,因常见的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不具有可根据风向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在降低风能转换装置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风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使风能转换设备科根据风向进行角度调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包括塔架,所述塔架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连板,所述安装连板的中部设有固定销钉,所述安装连板顶端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远离安装连板的一端与防护罩壳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壳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转换器,所述驱动转换器正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防护罩壳远离连接组件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叶片,所述叶片的外侧开设有导风槽,所述叶片远离叶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组件,所述防护罩壳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底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顶杆,所述固定顶杆远离固定横板的一端与导向轮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底端的中部与固定底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杆的底端与塔架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横板底部的力臂,所述力臂远离固定横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啮合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安装连板内腔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与转动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顶端与上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与防护罩壳远离叶轮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流组件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内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所述连接螺管的内腔螺纹套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远离连接螺管的一端与叶片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管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螺杆的外部相适配的螺纹,所述连接螺杆通过连接螺管与导流罩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罩为内部中空的伞型。

优选的,所述力臂和啮合轮的数量相对应且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力臂和啮合轮在固定横板的底部围成与导向轮的尺寸相适配的圆形,且四个啮合轮分别与导向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叶片为弧状,所述叶片的正侧和背侧均设有圆形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深度为叶片厚度的五分之一,且导风槽与连接螺杆不接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通过叶片和导风槽的组合作用,使叶片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同时通过设计在叶片端头的集流组件,进一步提高了对风能进行集流工作的有效性,在提高风能转换装置对风能的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高效性。

2、该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通过力臂、啮合轮、导向轮和固定顶杆等啮合组件的组合作用,使防护罩壳可根据风力进行角度的调节工作,在提高该装置对风力的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对风能进行转换利用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集流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啮合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塔架;2、安装连板;3、固定销钉;4、连接组件;41、下连杆;42、转动连杆;43、上连杆;5、防护罩壳;6、驱动转换器;7、传动杆;8、叶轮;9、叶片;10、导风槽;11、集流组件;111、导流罩;112、连接螺管;113、连接螺杆;12、固定横板;13、固定顶杆;14、导向轮;15、固定底杆;16、力臂;17、啮合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包括塔架1,塔架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连板2,安装连板2的中部设有固定销钉3,安装连板2顶端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下连杆41,下连杆41的一端与安装连板2内腔的底部相接触,下连杆41的另一端与转动连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转动连杆42的顶端与上连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杆43的另一端与防护罩壳5远离叶轮8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拉动下连杆41贯通安装连板2顶端中部的安装孔且与安装连板2内腔的底部接触,然后螺旋插入固定销钉3使固定销钉3的插入端依次贯穿安装连板2的侧面和下连杆41底端的螺纹槽,使固定销钉3的插入端与塔架1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对下连杆41进行连接和安装,在使上连杆43和下连杆41对防护罩壳5及相关组件进行固定的同时,使上连杆43可稳定的与防护罩壳5进行同步转动和拉伸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连接组件4远离安装连板2的一端与防护罩壳5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防护罩壳5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转换器6,驱动转换器6正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防护罩壳5远离连接组件4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叶轮8,叶轮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叶片9,叶片9为弧状,叶片9的正侧和背侧均设有圆形的导风槽10,导风槽10的深度为叶片9厚度的五分之一,且导风槽10与连接螺杆113不接触,使叶片9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同时通过设计在叶片9端头的集流组件11,进一步提高了对风能进行集流工作的有效性,在提高风能转换装置对风能的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高效性,叶片9的外侧开设有导风槽10,叶片9远离叶轮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组件11,集流组件11包括导流罩111,导流罩111内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112,连接螺管112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螺杆113的外部相适配的螺纹,连接螺杆113通过连接螺管112与导流罩111的内侧固定连接,导流罩111为内部中空的伞型,进一步提高了对风流进行集流工作的力度,连接螺管112的内腔螺纹套接有连接螺杆113,连接螺杆113远离连接螺管112的一端与叶片9的外侧固定连接,使导流罩111具备可拆卸功能的同时,使相关人员可对导流罩111和连接螺管112进行便捷的更换工作,防护罩壳5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板12,固定横板12底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顶杆13,固定顶杆13远离固定横板12的一端与导向轮14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导向轮14底端的中部与固定底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底杆15的底端与塔架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导向轮1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横板12底部的力臂16,力臂16和啮合轮17的数量相对应且均为四个,四个力臂16和啮合轮17在固定横板12的底部围成与导向轮14的尺寸相适配的圆形,且四个啮合轮17分别与导向轮14啮合,使防护罩壳5可根据风力进行角度的调节工作,在提高该装置对风力的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对风能进行转换利用的高效性,力臂16远离固定横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啮合轮17。

工作时,首先转动连接螺管112使连接螺管112的内壁与连接螺杆113的外部螺纹连接,即对导流罩111进行安装,将安装连板2贴合在塔架1顶端侧面的中部,拉动下连杆41贯通安装连板2顶端中部的安装孔且与安装连板2内腔的底部接触,然后螺旋插入固定销钉3使固定销钉3的插入端依次贯穿安装连板2的侧面和下连杆41底端的螺纹槽,使固定销钉3的插入端与塔架1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对下连杆41进行连接和安装,风能吹在叶片9上时,进入导风槽10和导流罩111的内腔进行集流,风吹动叶片9进行转动的同时对防护罩壳5施力,防护罩壳5承受的力带动固定底杆15和力臂16进行转动,使力臂16沿着导向轮14的外侧啮合转动,同时固定顶杆13的顶端在固定横板12的底部转动,从而带动防护罩壳5及相关组件根据就风向进行角度调节工作,防护罩壳5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动连杆42进行同步拉伸工作。

综上所述,该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通过叶片9和导风槽10的组合作用,使叶片9可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同时通过设计在叶片9端头的集流组件11,进一步提高了对风能进行集流工作的有效性,在提高风能转换装置对风能的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高效性,通过力臂16、啮合轮17、导向轮14和固定顶杆13等啮合组件的组合作用,使防护罩壳5可根据风力进行角度的调节工作,在提高该装置对风力的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对风能进行转换利用的高效性;解决了在利用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进行风能转换时,因叶轮8和叶片9的设计缺陷,难以对风进行有效的集流工作,从而降低了风能的捕捉和利用率,同时,因常见的双驱动型风能转换装置不具有可根据风向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在降低风能转换装置适应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风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双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