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浮板,浮板配套设置于急流槽主体内部,当水在急流槽内部流动时,其浮板可以通过水而产生浮力并在急流槽内部进行运动,当水过多时,其浮板会向急流槽内部进行上移,这样可以使一部分水流入至排水口,从而方便对水进行导流处理,并避免水流过多而堵塞集流槽等情况,同时利用其第一伸缩弹簧的设置,当水流排放完毕后,能够使浮板进行复位处理,从而使急流槽恢复至初始状态,当滑块在第一凹槽内部进行运动时,通过滚轮和第二伸缩弹簧的设置,能够使滑块进行稳定的滑动,这样能够避免浮板在上下运动时,出现卡住而导致浮板无法进行复位等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1)、浮板(2),所述浮板(2)配套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流槽主体(1)还包括有第一凹槽(101)、滑槽(102)、排水口(103)、滑杆(104)、第一伸缩弹簧(105),所述第一凹槽(101)嵌入式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左侧内壁处和右侧内壁处,所述滑槽(102)嵌入式设置于第一凹槽(101)的内壁端面处,所述排水口(103)贯穿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底部端面处,所述滑杆(104)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101)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所述第一伸缩弹簧(10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浮板(2)的底部端面处,且第一伸缩弹簧(1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急流槽主体(1)内底部端面处;
所述浮板(2)还包括有开口槽(201)、滑块(202)、第二凹槽(2021)、连接柱(2022)、滚轮(2023)、固定杆(2024)、第二伸缩弹簧(2025),所述开口槽(201)贯穿设置于浮板(2)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所述滑块(202)固定设置于浮板(2)的左侧端面处和右侧端面处,所述第二凹槽(2021)嵌入式设置于滑块(202)的外侧端面处,所述连接柱(2022)活动连接于第二凹槽(2021)内部,所述滚轮(2023)配套设置于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所述固定杆(2024)贯穿设置于连接柱(2022)的前侧端面处和后侧端面处,所述第二伸缩弹簧(2025)配套设置于第二凹槽(2021)内部,且第二伸缩弹簧(20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022)的内侧端面处,而第二伸缩弹簧(20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凹槽(2021) 的内部底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1)为L状设置,其数量为2个,均对称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侧端面处,同时浮板(2)的长度与2个第一凹槽(101)之间的距离相互配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2)为凹槽装置设置,而滑块(202)为土字状设置,同时滑槽(102)的面积大于滑块(202)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021)与连接柱(2022)均为圆柱状,且第二凹槽(2021)与连接柱(2022)相互配套,同时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为“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201)为圆形状,且开口槽(201)的面积大于滑杆(104)的面积,同时开口槽(201)和滑杆(104)的数量均为4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和内侧端面处均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固定杆(2024)相互契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流槽防堵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
背景技术
急流槽是指坡度大于临界坡度的人工沟槽,其作用是在距离短、水面落差大的情况下引导水流,急流槽设计应注意进水口处的连接,务使水流平顺流入,急流槽通常接道路路面的边沟或直接作为路面汇水的排出口,也可快速导出路堑边坡上的残留积水,可预防因积水浸泡边坡导致的边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病害,对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现有的集流槽大多都是固定式的,不具备空间可调性,当水流速度过大时,会对急流槽造成堵塞等情况,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具有可调节空间功能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在解决当急流槽在进行排水时,通过其装置,能够改变急流槽的内部空间结构,从而提升其排水效率,最终,避免水流堵塞急流槽等情况。
(二)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浮板,浮板配套设置于急流槽主体内部;急流槽主体还包括有第一凹槽、滑槽、排水口、滑杆、第一伸缩弹簧,第一凹槽嵌入式设置于急流槽主体左侧内壁处和右侧内壁处,滑槽嵌入式设置于第一凹槽的内壁端面处,排水口贯穿设置于急流槽主体内底部端面处,滑杆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浮板的底部端面处,且第一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急流槽主体内底部端面处;
浮板还包括有开口槽、滑块、第二凹槽、连接柱、滚轮、固定杆、第二伸缩弹簧,开口槽贯穿设置于浮板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滑块固定设置于浮板的左侧端面处和右侧端面处,第二凹槽嵌入式设置于滑块的外侧端面处,连接柱活动连接于第二凹槽内部,滚轮配套设置于连接柱的外侧端面处,固定杆贯穿设置于连接柱的前侧端面处和后侧端面处,第二伸缩弹簧配套设置于第二凹槽内部,且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内侧端面处,而第二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底端处。
优选的:第一凹槽为L状设置,其数量为2个,均对称设置于急流槽主体内侧端面处,同时浮板的长度与2个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相互配套。
优选的:滑槽为凹槽装置设置,而滑块为土字状设置,同时滑槽的面积大于滑块的面积。
优选的:第二凹槽与连接柱均为圆柱状,且第二凹槽与连接柱相互配套,同时连接柱的外侧端面处为“凹”形结构。
优选的:开口槽为圆形状,且开口槽的面积大于滑杆的面积,同时开口槽和滑杆的数量均为4个。
优选的:连接柱的外侧端面处和内侧端面处均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固定杆相互契合。
有益效果:
1、这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设置有浮板和排水口,当水在急流槽内部流动时,其浮板可以通过水而产生浮力并在急流槽内部进行运动,当水过多时,其浮板会向急流槽内部进行上移,这样可以使一部分水流入至排水口,从而方便对水进行导流处理,并避免水流过多而堵塞集流槽等情况,通过滑杆和滑块的设置,能够对浮板进行限位处理,从而避免浮板被水冲走等情况,同时利用其第一伸缩弹簧的设置,当水流排放完毕后,能够使浮板进行复位处理,从而使急流槽恢复至初始状态。
2、这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设置有滑块和第一凹槽,当滑块在第一凹槽内部进行运动时,通过滚轮和第二伸缩弹簧的设置,能够使滑块进行稳定的滑动,这样能够避免浮板在上下运动时,出现卡住而导致浮板无法进行复位等情况,最终,实现其急流槽的空间可调节性,从而避免急流槽因水流过多而导致堵塞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板俯视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 A处俯视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板B处俯视面放大示意图。
图1-4中:1-急流槽主体;101-第一凹槽;102-滑槽;103-排水口;104-滑杆;105-第一伸缩弹簧;2-浮板;201-开口槽;202-滑块; 2021-第二凹槽;2022-连接柱;2023-滚轮;2024-固定杆;2025-第二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1、浮板2,浮板2配套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部;急流槽主体1还包括有第一凹槽101、滑槽102、排水口103、滑杆104、第一伸缩弹簧105,第一凹槽101嵌入式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左侧内壁处和右侧内壁处,滑槽 102嵌入式设置于第一凹槽101的内壁端面处,排水口103贯穿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底部端面处,滑杆104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101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第一伸缩弹簧10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浮板 2的底部端面处,且第一伸缩弹簧1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急流槽主体1内底部端面处;
浮板2还包括有开口槽201、滑块202、第二凹槽2021、连接柱 2022、滚轮2023、固定杆2024、第二伸缩弹簧2025,开口槽201贯穿设置于浮板2的顶部端面处和底部端面处,滑块202固定设置于浮板2的左侧端面处和右侧端面处,第二凹槽2021嵌入式设置于滑块202的外侧端面处,连接柱2022活动连接于第二凹槽2021内部,滚轮2023配套设置于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固定杆2024贯穿设置于连接柱2022的前侧端面处和后侧端面处,第二伸缩弹簧2025配套设置于第二凹槽2021内部,且第二伸缩弹簧20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022的内侧端面处,而第二伸缩弹簧20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凹槽2021的内部底端处。
其中:第一凹槽101为L状设置,其数量为2个,均对称设置于急流槽主体1内侧端面处,同时浮板2的长度与2个第一凹槽101之间的距离相互配套,通过第一凹槽101的设置,能够对浮板2进行限位处理,从而使浮板2在第一凹槽101处进行移动。
其中:滑槽102为凹槽装置设置,而滑块202为土字状设置,同时滑槽102的面积大于滑块202的面积,通过滑槽102和滑块202的形状设置,能够对浮板2进行限位处理,从而避免浮板2被水冲走等情况,同时滑槽102和滑块202的面积设置,能够为滚轮2023和连接柱2022提供多余的空间,从而方便滑块202在滑槽102内部进行稳定的运动。
其中:第二凹槽2021与连接柱2022均为圆柱状,且第二凹槽2021与连接柱2022相互配套,同时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为“凹”形结构,通过第二凹槽2021和连接柱2022的配套设置,能够使连接柱2022在第二凹槽2021内部进行平稳的滑动,这样能够避免滑块202卡在滑槽102内部,同时连接柱2022的形状设置,能够为滚轮 2023的安装提供空间。
其中:开口槽201为圆形状,且开口槽201的面积大于滑杆104 的面积,同时开口槽201和滑杆104的数量均为4个,通过开口槽 201和滑杆104的设置,能够避免浮板2在滑杆104处移动时,出现卡住等情况。
其中:连接柱2022的外侧端面处和内侧端面处均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固定杆2024相互契合,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为固定杆2024 提供连接支点,从而保证滚轮2023的连接稳定性。
工作原理:
首先,将浮板2、第一伸缩弹簧105、滑块202等分别配套安装在急流槽主体1内部,当水在急流槽1内部流动时,其浮板2可以通过水而产生浮力并在急流槽1内部进行运动,当水过多时,其浮板2 会向急流槽1内部进行上移,这样可以使一部分水流入至排水口103,从而方便对水进行导流处理,并避免水流过多而堵塞集流槽1等情况,通过滑杆102和滑块202的设置,能够对浮板2进行限位处理,从而避免浮板2被水冲走等情况,同时利用其第一伸缩弹簧105的设置,当水流排放完毕后,能够使浮板2进行复位处理,从而使急流槽1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滑块202在第一凹槽101内部进行运动时,通过滚轮2023和第二伸缩弹簧2025的设置,能够使滑块202进行稳定的滑动,这样能够避免浮板2在上下运动时,出现卡住而导致浮板2无法进行复位等情况,最终,实现其急流槽1的空间可调节性,从而避免急流槽1 因水流过多而导致堵塞情况的出现。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水利工程用防堵塞急流槽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