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主平台和连接块,主平台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主平台设置为向后倾斜状平台,主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主平台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背块,背块的内部嵌入有内嵌柱,内嵌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头,主平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柱与顶柱,背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重块。设置为半圆柱的缓冲柱表面较圆滑,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开设透水孔,且与主平台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在使用时均可达到减小水流动能的效果,通过背块达到支撑主平台的效果,同时降低受压时的重心,配合其内部嵌入的内嵌柱达到为主平台提供支撑力,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主平台(1)和连接块(2),主平台(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主平台(1)设置为向后倾斜状平台,其特征在于:主平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3),主平台(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背块(4),背块(4)的内部嵌入有内嵌柱(7),内嵌柱(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头(8),主平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柱(5)与顶柱(6),背块(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重块(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3)设置为空心半圆柱,且缓冲柱(3)表面均匀贯穿透水孔,缓冲柱(3)与主平台(1)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块(4)侧面呈倒梯形,且内部为空心状,内嵌柱(7)设置有多根,在背块(4)内部呈向外倾斜设置,与主平台(1)的背面固定连接,同时与主平台(1)总体呈三角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5)设置在主平台(1)的底部两端,顶柱(6)向下倾斜设置在主平台(1)的顶部两端,与底柱(5)固定连接,顶柱(6)与底柱(5)总体呈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重块(9)设置有两个,均嵌入在背块(4)的内部后方端角处,呈三角状,加重块(9)可设置为金属块,或者砂石填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069156.0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轻便柔性防洪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轻便柔性防洪装置,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内设有转动轴,在固定座上设有轴向开口,挡水帆布的下端从轴向开口伸入固定座内,并卷绕在转动轴上,挡水帆布的上端固定在拉杆上;所述的拉杆上通过转动销轴设有等距离排例的伸缩式支撑杆;所述的固定座的前侧下方设有重力袋。该水利工程用轻便柔性防洪装置,既能有效地堵水防洪,又轻便、便于快速施工、能缓冲水的冲刷力,且结构简单,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稳固性强、能根据水位调节防护高度、防洪效果好、便于拆装和存放、占用空间小,可广泛用于水利防洪工程。
但现有技术存在当冲水的冲刷力强度过大时,其挡板容易被冲毁,随着水压动能的增加其抗压性不足。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当冲水的冲刷力强度过大时,其挡板容易被冲毁,随着水压动能的增加其抗压性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具体包括: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主平台和连接块,主平台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主平台设置为向后倾斜状平台,主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主平台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背块,背块的内部嵌入有内嵌柱,内嵌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头,主平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柱与顶柱,背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重块。
进一步,缓冲柱设置为空心半圆柱,且缓冲柱表面均匀贯穿透水孔,缓冲柱与主平台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
进一步,背块侧面呈倒梯形,且内部为空心状,内嵌柱设置有多根,在背块内部呈向外倾斜设置,与主平台的背面固定连接,同时与主平台总体呈三角状。
进一步,底柱设置在主平台的底部两端,顶柱向下倾斜设置在主平台的顶部两端,与底柱固定连接,顶柱与底柱总体呈梯形。
进一步,加重块设置有两个,均嵌入在背块的内部后方端角处,呈三角状,加重块可设置为金属块,或者砂石填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为半圆柱的缓冲柱表面较圆滑,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开设透水孔,且与主平台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在使用时均可达到减小水流动能的效果,通过背块达到支撑主平台的效果,同时降低受压时的重心,配合其内部嵌入的内嵌柱达到为主平台提供支撑力,效果显著,通过底柱与顶柱连接形成梯形,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在端角处的加重块,达到加固背块底部的效果,为其提供正面抗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柱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5,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主平台-1,连接块-2,缓冲柱-3,背块-4,底柱-5,顶柱-6,内嵌柱-7,支撑头-8,加重块-9,嵌入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主平台1和连接块2,主平台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主平台1设置为向后倾斜状平台,主平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3,主平台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背块4,背块4的内部嵌入有内嵌柱7,内嵌柱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头8,主平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柱5与顶柱6,背块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重块9。
其中,缓冲柱3设置为空心半圆柱,且缓冲柱3表面均匀贯穿透水孔,缓冲柱3与主平台1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设置为半圆柱的缓冲柱3表面较圆滑,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开设透水孔,且与主平台1表面之间角度大于120°,在使用时均可达到减小水流动能的效果。
其中,背块4侧面呈倒梯形,且内部为空心状,内嵌柱7设置有多根,在背块4内部呈向外倾斜设置,与主平台1的背面固定连接,同时与主平台1总体呈三角状,通过背块4达到支撑主平台1的效果,同时降低受压时的重心,配合其内部嵌入的内嵌柱7达到为主平台1提供支撑力,效果显著。
其中,底柱5设置在主平台1的底部两端,顶柱6向下倾斜设置在主平台1的顶部两端,与底柱5固定连接,顶柱6与底柱5总体呈梯形,通过底柱5与顶柱6连接形成梯形,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
其中,加重块9设置有两个,均嵌入在背块4的内部后方端角处,呈三角状,加重块9可设置为金属块,或者砂石填充,通过设置在端角处的加重块9,达到加固背块4底部的效果,为其提供正面抗压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人员将本装置放置在河道位置,使底柱5与背块4接触到地面,使用过程中,主平台1前端的缓冲柱3减小水势接触主平台1时的动能,背块4、底柱5与顶柱6为主平台1提供支撑,而背块4内部的加重快9降低整个装置重心,内嵌柱7辅助背块4支撑主平台1,使整个装置在正面受压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子。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