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包括主框架、防护网和扇叶,主框架的内部设有扇叶,所述防护网固定设置于主框架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的下方设有滑动设置于主框架下端的漏油槽,在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漏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的解决排风扇上油垢随意乱流,污染墙面的现象,并且对漏油统一收集,便于处理,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包括主框架(1)、防护网(2)和扇叶(3),主框架(1)的内部设有扇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2)固定设置于主框架(1)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2)的下方设有滑动设置于主框架(1)下端的漏油槽(4),在所述主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漏油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网(2)由若干组纵向的第一防护杆(21)和横向的第二防护杆(22)组成,所述第一防护杆(21)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于主框架(1)上,横向的所述第二防护杆(22)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凸起方向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槽(4)包括槽体(41)和滑轨(42),所述滑轨(42)固定设有与槽体(4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设有与滑轨(42)相匹配的轨道(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条(8),所述凸起条(8)的截面呈类三角状,即有一对向两侧延伸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设有若干组位于防护网(2)下方的导油渠(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渠(5)包括位于主框架(1)侧面上的第一渠段(51)和位于主框架(1)内壁上的第二渠段(52),所述第一渠段(51)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所述第二渠段(52)的末端向主框架(1)的最底部集中,并与第一渠段(51)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槽(4)的底部铺设有一层吸附海绵(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
背景技术
排气扇,又被称作负压风机、负压风扇等。是利用空气对流可以让室内一直处于负压状态,形成一股吸力,源源不断地吸入室外的空气,并排出室内闷热的空气,从而达到通风透气、降温的效果。是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又称通风扇,排气扇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正是由于排气扇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所以通常被用来抽取厨房内的油烟,以保证厨房内的空气质量,防止人员吸入过多油烟对身体造成伤害,现有的排风扇多由百叶窗、风扇组成,当风扇工作时百叶窗打开排出油烟,排烟效果较好,但当排风扇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在风扇表面形成油垢,油垢堆积慢慢的流在墙体上,严重影响到墙面的美观性,同时当百叶窗上沾附油垢时,此时打开风扇,油垢会随着百叶窗翻转而抛甩的到处都是,使油垢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使得油垢便于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油垢流在墙体上,影响美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包括主框架、防护网和扇叶,主框架的内部设有扇叶,所述防护网固定设置于主框架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的下方设有滑动设置于主框架下端的漏油槽,在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漏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网由若干组纵向的第一防护杆和横向的第二防护杆组成,所述第一防护杆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于主框架上,横向的所述第二防护杆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凸起方向向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油槽包括槽体和滑轨,所述滑轨固定设有与槽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框架的下端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框架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截面呈类三角状,即有一对向两侧延伸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框架的下端设有若干组位于防护网下方的导油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油渠包括位于主框架侧面上的第一渠段和位于主框架内壁上的第二渠段,所述第一渠段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所述第二渠段的末端向主框架的最底部集中,并与第一渠段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油槽的底部铺设有一层吸附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风扇的主框架的两侧设有漏油槽,便于统一收集排风扇上的油垢,防止其流向墙体上,对墙面的美观性造成破坏,同时在主框架上设有若干的导油渠,引导排风扇上的油垢流向漏油槽中,便于收集,并且漏油槽滑动设置于主框架上,便于安放和取出,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的解决排风扇上油垢随意乱流,污染墙面的现象,并且对漏油统一收集,便于处理,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漏油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方式: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包括主框架1、防护网2和扇叶3,主框架1的内部设有扇叶3,所述防护网2固定设置于主框架1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2的下方设有滑动设置于主框架1下端的漏油槽4,在所述主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漏油槽4;漏油槽4方便对排风扇上流下来的油垢统一处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2和图3,防护网2由若干组纵向的第一防护杆21和横向的第二防护杆22组成,所述第一防护杆21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于主框架1上,横向的所述第二防护杆22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凸起方向向上;由防护网2取代百叶窗,避免了因百叶窗的转动而造成油垢随意抛甩的现象,同时防护网2上竖直设置的第一防护杆21,可将防护网2上的油垢顺势引导至漏油槽4中,方便油垢的收集,并且横向设置的第二防护杆22呈向上凸起的圆弧状,也对油垢有所引导,方便油垢的收集。
请参阅图2和图5,漏油槽4包括槽体41和滑轨42,滑轨42固定设有与槽体41的一侧,同时在主框架1的下端设有与滑轨42相匹配的轨道6,这样方便对漏油槽4安装和摘取,便于对槽内的油垢进行处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4,主框架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条8,凸起条8的截面呈类三角状,即有一对向两侧延伸的斜面,这样便于主框架1内壁上的油垢向外流出,流向导油渠5,统一收集与漏油槽4内,并且导油渠5包括位于主框架1侧面上的第一渠段51和位于主框架1内壁上的第二渠段52,所述第一渠段51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所述第二渠段52的末端向主框架1的最底部集中,并与第一渠段51相接;导油渠5的第一渠段51竖直设置,集中于主框架的底部,指向漏油槽4,利用油垢自身的重力对其进行收集,而第二渠段52则将主框架1内壁上的油垢顺势导向第一渠段51,对主框架1内壁上的油垢进行清理,保证油垢顺利流向漏油槽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风扇的主框架的两侧设有漏油槽,便于统一收集排风扇上的油垢,防止其流向墙体上,对墙面的美观性造成破坏,同时在主框架上设有若干的导油渠,引导排风扇上的油垢流向漏油槽中,便于收集,并且漏油槽滑动设置于主框架上,便于安放和取出,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的解决排风扇上油垢随意乱流,污染墙面的现象,并且对漏油统一收集,便于处理,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改进之处在于:在漏油槽4的底部铺设有一层吸附海绵7;这样可以不取下漏油槽4,只需取出吸附海绵7,就可对油垢进行统一的处理,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便于收集油垢的排气扇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