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连接拼合部位具备较强的一体性,能够提高结构整体的承载强度,包括横梁,纵梁,侧模板,底模板,横梁上靠近其端部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凹陷,侧模板存在两道,其由两道左右侧板与外侧板组成,呈U型槽状结构,侧模板固定到横梁的前后两侧部位,且与横梁上的凹陷所处位置对应,纵梁的中部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凸起块,底模板由两道底侧板与底面板组成,呈U型状结构,底模板固定到凸起块的下部位置,横梁的端部在吊装安装到纵梁的中部对应位置上后,侧模板与凹陷位置对应,对凹陷部位浇灌混凝土,从而形成完整圈状的后浇结构体,将横梁的端部与凸起块围成一体,形成稳固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纵梁(2),侧模板(3),底模板(4),所述横梁(1)与纵梁(2)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条形梁体结构,所述横梁(1)上靠近其端部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凹陷(11),所述凹陷(11)的前后部位与横梁(1)的前后两侧连通,所述侧模板(3)存在两道,侧模板(3)具体由两道左右侧板(31)与外侧板(32)组成,所述左右侧板(31)的高度与外侧板(32)的高度相同,两道左右侧板(31)的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外侧板(32)的两侧边沿,且左右侧板(31)与外侧板(32)处于垂直关系,所述左右侧板(31)的内侧边沿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一(33),所述连接条片一(33)预埋设置在横梁(1)的前后两侧部位内,所述左右侧板(31)的内侧边沿贴靠到横梁(1)的前后侧面上,使得侧模板(3)固定到横梁(1)的前后两侧部位,且所述侧模板(3)所处位置与横梁(1)上的凹陷(11)所处位置对应;
所述纵梁(2)的中部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凸起块(21),所述凸起块(21)与纵梁(2)为一体构造,所述凸起块(21)的前后宽度等于横梁(1)的前后宽度,所述底模板(4)由两道底侧板(41)与底面板(42)组成,所述底侧板(41)的前后长度等于凸起块(21)的前后宽度,所述底面板(42)的前后长度等于底侧板(41)的前后长度与两道左右侧板(31)的宽度之和,所述底侧板(41)的底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底面板(42)的左右两侧边沿中部位置上,且底侧板(41)与底面板(42)处于垂直关系,所述底面板(42)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32)的左右宽度;
所述底侧板(41)的上侧边沿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二(43),所述连接条片二(43)预埋设置在凸起块(21)的下部内,使得底模板(4)固定到凸起块(21)的下部位置,所述底侧板(41)的上侧边沿贴靠到凸起块(21)的下侧面上,底侧板(41)的前后边沿与凸起块(21)的前后侧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11)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32)的宽度,所述左右侧板(31)分别与凹陷(11)的左右内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端部上方在凹陷(11)所处部位预埋设置有多道钢筋条(5),所述钢筋条(5)贯穿凹陷(11)所处部位,所述凸起块(21)的前后侧部位与底侧部位也预埋设置有钢筋条(5),并且该部位的钢筋条(5)的端头部位伸出在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21)的末端部位两侧设置有边沿块(22),所述边沿块(22)与凸起块(21)为一体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块(22)与纵梁(2)之间的间距等于两道底侧板(41)的外侧之间的宽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装配式的施工方式在建筑施工中运用越来越多,一方面因为传统现浇施工进度慢,需要待混凝土凝固才能形成支撑强度,影响下一步工序的进行,另一方面现浇施工会带来环境噪音问题,影响城市市容,所以国家也在积极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
但是装配式结构相比现浇结构存在的明显问题是,结构的拼装连接部位结构强度比不上一体浇筑成型的结构体,尤其是建筑结构中出现较多的梁体结构,若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梁体之间需要相互对接拼合,其拼合部位的一体性决定着梁整体结构的承载强度,一般的拼装施工方式是直接将横梁跨设摆放在边梁上再通过外锚固件进行固定,这种连接结构抵抗侧向受力的强度不够,一体性较差,且承载强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其连接拼合部位具备较强的一体性,能够提高结构整体的承载强度,具体包括横梁,纵梁,侧模板,底模板,所述横梁与纵梁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条形梁体结构,其采用混凝土预制浇筑形成,内部衬设有钢筋,所述横梁上靠近其端部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前后部位与横梁的前后两侧连通,所述侧模板存在两道,侧模板具体由两道左右侧板与外侧板组成,所述左右侧板的高度与外侧板的高度相同,两道左右侧板的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外侧板的两侧边沿,且左右侧板与外侧板处于垂直关系,这样侧模板呈U型槽状结构,实质上,左右侧板与外侧板由同一道金属薄面板折弯而成,所述左右侧板的内侧边沿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一,所述连接条片一预埋设置在横梁的前后两侧部位内,所述左右侧板的内侧边沿贴靠到横梁的前后侧面上,使得侧模板固定到横梁的前后两侧部位,且所述侧模板所处位置与横梁上的凹陷所处位置对应。
所述纵梁的中部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与纵梁为一体构造,即凸起块与纵梁为一同浇筑而成,所述凸起块的前后宽度等于横梁的前后宽度,即当横梁的端部摆放在纵梁的中部位置上后,横梁的前后侧面会与凸起块的前后侧面平齐,所述底模板由两道底侧板与底面板组成,所述底侧板的前后长度等于凸起块的前后宽度,所述底面板的前后长度等于底侧板的前后长度与两道左右侧板的宽度之和,这里所指的长度或宽度只是相对于其形状而言,所述底侧板的底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底面板的左右两侧边沿中部位置上,且底侧板与底面板处于垂直关系,这样,底模板呈U型状结构,实质上,底侧板与底面板也可以采用同一道金属薄面板折弯而成,所述底面板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的左右宽度,这样侧模板的内宽与底模板的内宽相同,根据上述设置,当侧模板分别布置到底模板的两侧后能够正好与底模板衔接形成一个连贯的槽型结构;
所述底侧板的上侧边沿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二,所述连接条片二预埋设置在凸起块的下部内,使得底模板固定到凸起块的下部位置,所述底侧板的上侧边沿贴靠到凸起块的下侧面上,底侧板的前后边沿与凸起块的前后侧面平齐,则横梁的端部在吊装安装到纵梁的中部对应位置上后,侧模板与底模板衔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将横梁及凸起块的侧边包围,由于侧模板与凹陷位置对应,后可对凹陷部位浇灌混凝土,混凝土会继续灌满侧模板与底模板衔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内,从而形成完整圈状的后浇结构体,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该后浇结构体会将横梁的端部与凸起块围成一体,使得横梁的端部牢牢固定在凸起块及纵梁上,形成稳固的结构。
具体的,所述凹陷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的宽度,所述左右侧板分别与凹陷的左右内壁平齐。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横梁的端部上方在凹陷所处部位预埋设置有多道钢筋条,所述钢筋条贯穿凹陷所处部位,这样钢筋条在凹陷所处部位是裸露的,所述凸起块的前后侧部位与底侧部位也预埋设置有钢筋条,并且该部位的钢筋条的端头部位伸出在外,后浇时混凝土会将钢筋条裸露部分埋入,钢筋条的作用是,增加横梁及凸起块与后浇圈体结构之间的拉结效果,提高结构稳固效果。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凸起块的末端部位两侧设置有边沿块,所述边沿块与凸起块为一体的,即其同样与纵梁一体浇筑而成,边沿块的作用是使得后浇的圈状结构体底部被限制在纵梁与边沿块之间,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边沿块与纵梁之间的间距等于两道底侧板的外侧之间的宽度,则后浇形成的圈状结构体也会与纵梁与边沿块紧贴,提高结构稳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局部位置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模板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模板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A部位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B部位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C-C部位正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横梁1,纵梁2,侧模板3,底模板4,所述横梁1与纵梁2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条形梁体结构,其采用混凝土预制浇筑形成,内部衬设有钢筋,所述横梁1上靠近其端部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凹陷11,如图5中截面图所示,所述凹陷11的前后部位与横梁1的前后两侧连通,所述侧模板3存在两道,如图3所示,侧模板3具体由两道左右侧板31与外侧板32组成,所述左右侧板31的高度与外侧板32的高度相同,两道左右侧板31的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外侧板32的两侧边沿,且左右侧板31与外侧板32处于垂直关系,这样侧模板3呈U型槽状结构,实质上,左右侧板31与外侧板32由同一道金属薄面板折弯而成,所述左右侧板31的内侧边沿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一33,所述连接条片一33预埋设置在横梁1的前后两侧部位内,如图2所示,所述左右侧板31的内侧边沿贴靠到横梁1的前后侧面上,使得侧模板3固定到横梁1的前后两侧部位,且所述侧模板3所处位置与横梁1上的凹陷11所处位置对应。
所述纵梁2的中部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凸起块21,所述凸起块21与纵梁2为一体构造,即凸起块21与纵梁2为一同浇筑而成,所述凸起块21的前后宽度等于横梁1的前后宽度,即当横梁1的端部摆放在纵梁2的中部位置上后,如图7截面所示,横梁1的前后侧面会与凸起块21的前后侧面平齐,如图4所示,所述底模板4由两道底侧板41与底面板42组成,所述底侧板41的前后长度等于凸起块21的前后宽度,所述底面板42的前后长度等于底侧板41的前后长度与两道左右侧板31的宽度之和,这里所指的长度或宽度只是相对于其形状而言,所述底侧板41的底侧边沿连接固定在底面板42的左右两侧边沿中部位置上,且底侧板41与底面板42处于垂直关系,这样,底模板4呈U型状结构,实质上,底侧板41与底面板42也可以采用同一道金属薄面板折弯而成,所述底面板42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32的左右宽度,这样侧模板3的内宽与底模板4的内宽相同,根据上述设置,当侧模板3分别布置到底模板4的两侧后能够正好与底模板4衔接形成一个连贯的槽型结构,如图1及图7所示;
如图4所示,所述底侧板41的上侧边沿排列设置有多道连接条片二43,所述连接条片二43预埋设置在凸起块21的下部内,使得底模板4固定到凸起块21的下部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底侧板41的上侧边沿贴靠到凸起块21的下侧面上,如图2所示,底侧板41的前后边沿与凸起块21的前后侧面平齐,则横梁1的端部在吊装安装到纵梁2的中部对应位置上后,如图1所示,侧模板3与底模板4衔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将横梁1及凸起块21的侧边包围,由于侧模板3与凹陷11位置对应,后可对凹陷11部位浇灌混凝土,混凝土会继续灌满侧模板3与底模板4衔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内,从而形成完整圈状的后浇结构体,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该后浇结构体会将横梁1的端部与凸起块21围成一体,使得横梁1的端部牢牢固定在凸起块21及纵梁2上,形成稳固的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凹陷11的左右宽度等于外侧板32的宽度,所述左右侧板31分别与凹陷11的左右内壁平齐。
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横梁1的端部上方在凹陷11所处部位预埋设置有多道钢筋条5,所述钢筋条5贯穿凹陷11所处部位,这样钢筋条5在凹陷11所处部位是裸露的,所述凸起块21的前后侧部位与底侧部位也预埋设置有钢筋条5,如图7所示,并且该部位的钢筋条5的端头部位伸出在外,后浇时混凝土会将钢筋条5裸露部分埋入,钢筋条5的作用是,增加横梁1及凸起块21与后浇圈体结构之间的拉结效果,提高结构稳固效果。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凸起块21的末端部位两侧设置有边沿块22,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边沿块22与凸起块21为一体的,即其同样与纵梁2一体浇筑而成,边沿块22的作用是使得后浇的圈状结构体底部被限制在纵梁2与边沿块22之间,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边沿块22与纵梁2之间的间距等于两道底侧板41的外侧之间的宽度,则后浇形成的圈状结构体也会与纵梁2与边沿块22紧贴,提高结构稳固效果,如图5所示。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结构稳固的预制梁体连接构造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