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用于连接固定到墙体顶部与楼板底之间的间隔部位,且能够适应不同的间隔尺寸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包括上锚固板,下锚固板,连接通栓,外螺母,内螺母,所述上锚固板与下锚固板均存在两道,上锚固板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一与竖向板一,竖向板一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条形孔一,下锚固板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二与竖向板二,竖向板二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条形孔二,条形孔一与条形孔二的重叠区可以调整,从而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连接高度,且各部件通过同一道连接通栓连接,整体性高,提高抗弯能力,具备较好的固定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锚固板(1),下锚固板(2),连接通栓(3),外螺母(4),内螺母(5),所述上锚固板(1)与下锚固板(2)均存在两道,所述上锚固板(1)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倒“L”形状的结构,上锚固板(1)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一(11)与竖向板一(12),所述横向板一(11)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一(12)的顶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一(11)与竖向板一(12)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上锚固板(1)的整体截面呈倒“L”形状,所述横向板一(11)上存在锚固孔一(13),所述竖向板一(1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一(14);
所述下锚固板(2)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下锚固板(2)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二(21)与竖向板二(22),所述横向板二(21)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二(22)的底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二(21)与竖向板二(22)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下锚固板(2)的整体截面呈“L”形状,所述横向板二(21)上存在锚固孔二(23),所述竖向板二(2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二(24),所述条形孔二(24)与条形孔一(14)的位置对应,竖向板一(12)与竖向板二(22)对应重叠时,条形孔一(14)与条形孔二(24)会出现部分重叠;
所述连接通栓(3)为圆柱形的杆状物,其外径小于条形孔一(14)及条形孔二(24)的内宽,所述连接通栓(3)的两端部的外壁设置有螺丝纹,所述外螺母(4)与内螺母(5)为普通螺母构造,其上存在孔洞,外螺母(4)与内螺母(5)的外径均大于条形孔一(14)及条形孔二(24)的内宽,外螺母(4)与内螺母(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通栓(3)两端部外壁设置的螺丝纹对应的螺丝纹,外螺母(4)与内螺母(5)能够旋转固定到连接通栓(3)的两端部位置,外螺母(4)与内螺母(5)均存在两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锚固板(2)上的条形孔二(24)与上锚固板(1)上的条形孔一(14)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板二(22)的外侧相邻位置在横向板二(2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道固定条(25),两道所述固定条(25)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通栓(3)的外径,两道所述固定条(25)之间的间隔部位与竖向板二(22)上的条形孔二(24)的位置对应,所述固定条(25)与竖向板二(22)之间的间距大于竖向板一(1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25)的顶端与条形孔二(24)的顶端平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
背景技术
建筑墙体大致可分为承重墙与非承重墙,承重墙由于需要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来荷载以及受力,所以承重墙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其一般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同梁板构造一体浇筑,而非承重墙由于没有设计的承受荷载要求,主要起隔墙作用,因此非承重墙的种类很多,早期之前一般采用砌块进行砌筑施工,施工速度慢,且人工成本高,后来很多采用装配式的施工方式,直接在工厂加工预制出轻质墙体,运至现场后拼接施工,但是由于工厂加工时需要供应多个不同的建筑项目,考虑到成本因素,很多预制轻质墙尺寸统一,会出现与现场楼层标高不符的现象,这样给墙板的拼接安装带来难度,因为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需要固定件进行固定,但是墙体与楼板之间的间距不统一,这些固定件只能在现场通过裁切型钢焊接制作,施工效率低,且固定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其用于连接固定到墙体顶部与楼板底之间的间隔部位,且能够适应不同的间隔尺寸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包括上锚固板,下锚固板,连接通栓,外螺母,内螺母,所述上锚固板与下锚固板均存在两道,所述上锚固板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倒“L”形状的结构,具体的,上锚固板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一与竖向板一,所述横向板一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一的顶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一与竖向板一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上锚固板的整体截面呈倒“L”形状,所述横向板一上存在锚固孔一,通过锚固螺栓穿入到锚固孔一内可将上锚固板整体固定到楼板底部,所述竖向板一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一。
所述下锚固板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具体的,下锚固板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二与竖向板二,所述横向板二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二的底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二与竖向板二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下锚固板的整体截面呈“L”形状,所述横向板二上存在锚固孔二,通过锚固螺栓穿入到锚固孔二内可将下锚固板整体固定到墙体的顶部,所述竖向板二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二,所述条形孔二与条形孔一的位置对应,则竖向板一与竖向板二对应重叠时,条形孔一与条形孔二会出现部分重叠。
所述连接通栓为圆柱形的杆状物,其外径小于条形孔一及条形孔二的内宽,则连接通栓能够同时插入到条形孔一与条形孔二内,所述连接通栓的两端部的外壁设置有螺丝纹,所述外螺母与内螺母为普通螺母构造,其上存在孔洞,外螺母与内螺母的外径均大于条形孔一及条形孔二的内宽,外螺母与内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通栓两端部外壁设置的螺丝纹对应的螺丝纹,则外螺母与内螺母能够旋转固定到连接通栓的两端部位置,外螺母与内螺母均存在两道。
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墙体顶部与楼板底部位置,很多轻质拼装墙体由工厂统一预制,其高度与楼层高度可能存在尺寸偏差,如预制墙体高度为2.4m,而楼层高度为2.6m,这样墙体顶端与楼板底部会存在间距,不方便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是,先将两道上锚固板固定到楼板底部,再将下锚固板放置到上锚固板的下方,且条形孔一与条形二部位对应贴靠,再将连接通栓同时穿入条形孔一与条形孔二,与此同时,将两道内螺母套入到连接通栓的中部,后将外螺母旋转固定到连接通栓的两端外,通过外螺母能够将两道上锚固板连接固定在一块,而后将两道内螺母分别向两侧旋转拧紧,从而对应的外螺母与内螺母会将竖向板一与竖向板二紧固在一块,后将下锚固板固定到对应的墙体顶部,使得墙体顶部得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由于条形孔一与条形孔二均为长条形,则两者的重叠区可以调整,从而可以控制竖向板一与竖向板二的相对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连接高度可控,这样适用存在不同尺寸差的墙体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同一道连接通栓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性高,提高抗弯能力,提高对墙体的固定效果。
具体的,所述下锚固板上的条形孔二与上锚固板上的条形孔一的长度相同,即其竖向状态的高度相同。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竖向板二的外侧相邻位置在横向板二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道固定条,两道所述固定条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通栓的外径,两道所述固定条之间的间隔部位与竖向板二上的条形孔二的位置对应,即连接通栓穿过条形孔二的同时能够穿过固定条之间,所述固定条与竖向板二之间的间距大于竖向板一的厚度,则安装时竖向板二与固定条对竖向板一前后夹持,拧紧外螺母与内螺母后也会使得固定条紧贴竖向板一,提高下锚固板的固定效果。
具体的,所述固定条的顶端与条形孔二的顶端平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如图1所示,包括上锚固板1,下锚固板2,连接通栓3,外螺母4,内螺母5,所述上锚固板1与下锚固板2均存在两道,所述上锚固板1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倒“L”形状的结构,具体的,上锚固板1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一11与竖向板一12,所述横向板一11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一12的顶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一11与竖向板一12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上锚固板1的整体截面呈倒“L”形状,所述横向板一11上存在锚固孔一13,通过锚固螺栓穿入到锚固孔一13内可将上锚固板1整体固定到楼板底部,所述竖向板一1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一14。
所述下锚固板2为由金属板折弯形成的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具体的,下锚固板2由同一道金属板折弯形成横向板二21与竖向板二22,所述横向板二21的一侧边与竖向板二22的底侧边连接,且横向板二21与竖向板二22保持垂直关系,从而下锚固板1的整体截面呈“L”形状,所述横向板二21上存在锚固孔二23,通过锚固螺栓穿入到锚固孔二23内可将下锚固板2整体固定到墙体的顶部,所述竖向板二2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呈长条状的条形孔二24,所述条形孔二24与条形孔一14的位置对应,则竖向板一12与竖向板二22对应重叠时,条形孔一14与条形孔二24会出现部分重叠。
所述连接通栓3为圆柱形的杆状物,其外径小于条形孔一14及条形孔二24的内宽,则连接通栓3能够同时插入到条形孔一14与条形孔二24内,所述连接通栓3的两端部的外壁设置有螺丝纹,所述外螺母4与内螺母5为普通螺母构造,其上存在孔洞,外螺母4与内螺母5的外径均大于条形孔一14及条形孔二24的内宽,外螺母4与内螺母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通栓3两端部外壁设置的螺丝纹对应的螺丝纹,则外螺母4与内螺母5能够旋转固定到连接通栓3的两端部位置,外螺母4与内螺母5均存在两道。
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墙体顶部与楼板底部位置,很多轻质拼装墙体由工厂统一预制,其高度与楼层高度可能存在尺寸偏差,如预制墙体高度为2.4m,而楼层高度为2.6m,这样墙体顶端与楼板底部会存在间距,不方便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是,先将两道上锚固板1固定到楼板底部,再将下锚固板2放置到上锚固板1的下方,如图1及图2所示,条形孔一14与条形二24部位对应贴靠,再将连接通栓3同时穿入条形孔一14与条形孔二24,与此同时,将两道内螺母5套入到连接通栓3的中部,后将外螺母4旋转固定到连接通栓3的两端外,通过外螺母4能够将两道上锚固板1连接固定在一块,而后将两道内螺母5分别向两侧旋转拧紧,从而对应外螺母4与内螺母5会将竖向板一12与竖向板二22紧固在一块,后将下锚固板2固定到对应的墙体顶部,使得墙体顶部得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由于条形孔一14与条形孔二24均为长条形,则两者的重叠区可以调整,从而可以控制竖向板一12与竖向板二22的相对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连接高度可控,这样适用于存在不同尺寸差的墙体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同一道连接通栓3连接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性高,提高抗弯能力,提高对墙体的固定效果。
具体的,所述下锚固板2上的条形孔二24与上锚固板1的条形孔一14的长度相同,即其竖向状态的高度相同。
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竖向板二22的外侧相邻位置在横向板二2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道固定条25,两道所述固定条25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通栓3的外径,两道所述固定条25之间的间隔部位与竖向板二22上的条形孔二24的位置对应,即连接通栓3穿过条形孔二24的同时能够穿过固定条25之间,所述固定条25与竖向板二22之间的间距大于竖向板一12的厚度,则安装时竖向板二22与固定条25对竖向板一12前后夹持,拧紧外螺母4与内螺母5后也会使得固定条25紧贴竖向板一12,提高下锚固板2的固定效果。
具体的,所述固定条25的顶端与条形孔二24的顶端平齐,如图2所示,因为固定条25与条形孔二24不处在同一截面,所以图2截面图中固定条25采用虚线表示。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尺寸差连接固定件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