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

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

IPC分类号 : E04B2/74,E04B2/76,E04B2/80,E04B2/82

申请号
CN202020408094.7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3-26
  • 公开号: CN212224309U
  • 公开日: 2020-12-25
  • 主分类号: E04B2/74
  • 专利权人: 徐斌

专利摘要

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用于布置在轻型墙体的内部,起到骨架作用,具备较高的固定牢靠效果,包括固定板一,固定板二,木柱体,固定板一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左底板,固定板二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右底板,左底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栓杆以及配套设置有螺母,右底板上设置有呈长条形状的通槽,通槽部位能够插入在螺栓杆上,并通过拧紧螺母将右底板固定到左底板上,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用于插入安装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体内,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多道固定孔,可以直接将木柱体插入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下端插入在混凝土结构体内,得到稳定固定,结构牢靠。

权利要求

1.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一(1),固定板二(2),木柱体(3),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均为长条形的矩形状金属板结构,两者长度相同,所述固定板一(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左底板(4),所述左底板(4)与固定板一(1)处于垂直关系,固定板一(1)与左底板(4)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固定板二(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右底板(5),所述右底板(5)与固定板二(2)处于垂直关系,固定板二(2)与右底板(5)也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左底板(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栓杆(41),所述螺栓杆(41)上配套设置有螺母(42),所述右底板(5)上设置有呈长条形状的通槽(51),所述通槽(51)的内宽大于螺栓杆(41)的外径,但小于螺母(42)的外径;

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下半段部位上设置有多道洞口(6);

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多道固定孔(7),所述木柱体(3)为木制材料制作的截面呈矩形状的条形柱体结构,所述木柱体(3)的底端部位覆盖固定有一层金属片(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部位上设置的固定孔(7)为上下错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底板(5)的右侧部位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凸起条(52),所述凸起条(52)的凸出厚度等于左底板(4)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柱体(3)的下端部位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陷(32),所述凹陷(32)的内宽等于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中部位置外侧均固定设置有翼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8)的上端面与固定板一(1)以及固定板二(2)的外侧面之间排列设置有多道三角板(81),三角板(81)的顶端一直延伸至靠近固定板一(1)以及固定板二(2)的顶端位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

背景技术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其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应用较多的是砖砌墙以及混凝土现浇墙,这类墙体密度大,自重较重,且建筑过程麻烦,而多层建筑甚至单层建筑中,对墙体的承载要求较低,此时部分墙体只起到围护作用,因此这类墙体很多采用拼装式的墙体结构,其内部还可以填塞大量保温隔音材料,以提高建筑的隔音节能效果。

尤其是木制建筑中,如古建筑,公园景观建筑,围挡等,这类建筑的墙体采用木制材料加工而成,具备质轻,外观效果易实现等优势,但是存在一定的结构固定以及防腐等问题,尤其是墙体内的骨架固定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其用于布置在轻型墙体的内部,起到骨架作用,构件的底部材料埋入在混凝土结构中,具备较高的固定牢靠效果,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木制部件具备一定防腐效果。

具体包括固定板一,固定板二,木柱体,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均为长条形的矩形状金属板结构,两者长度相同,所述固定板一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左底板,所述左底板与固定板一处于垂直关系,从而固定板一与左底板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固定板二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右底板,所述右底板与固定板二处于垂直关系,从而固定板二与右底板也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左底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上配套设置有螺母,所述右底板上设置有呈长条形状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宽大于螺栓杆的外径,但小于螺母的外径,则通槽部位能够插入在螺栓杆上,并通过拧紧螺母将右底板固定到左底板上,并且由于通槽为长条形,则左底板与右底板之间可以在相互固定前调整位置,从而控制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的间距。

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下半段部位上设置有多道洞口,洞口的内宽是较大的,这样混凝土能够嵌入进洞口部位内。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用于插入安装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体内,两者的上端部位露出在外。

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多道固定孔,所述木柱体为木制材料制作的截面呈矩形状的条形柱体结构,则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在埋入安装时控制两者之间的间距等于木柱体的截面宽度,待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安装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木柱体插入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之间,木柱体的下端部位可以钻设与固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则可通过贯通螺栓将木柱体固定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之间。

所述木柱体的底端部位覆盖固定有一层金属片,可以起到防腐作用,防止木柱体的底端受潮腐烂,因为一般墙体内渗水后,水流会受重力作用集聚到木柱体的底端部位,而木柱体的其他部位一般只需要采用刷漆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墙体的下端部位需要浇筑地梁或者基础结构,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只需要浇筑30cm左右高度即可,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将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下端插入,同时将右底板固定到左底板上,使得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的间距固定,而左底板与右底板能够支撑在结构体的最下方,浇灌混凝土后则将左底板与右底板以及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下部分完全埋入,混凝土会嵌入进洞口与固定板一及固定板二相互结合,混凝土凝固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则得到稳定固定,结构牢靠,按此方式排列安装多组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后便可将木柱体底端固定安装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上端之间,形成墙体骨架,木柱体外侧可以安装各种墙面板或者造型结构。

具体的,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部位上设置的固定孔为上下错位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底板的右侧部位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凸出厚度等于左底板的厚度,则右底板固定到左底板上后,凸起条的底侧会与左底板的底侧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左底板与右底板同时搁置在浇灌结构体(此时混凝土还未灌注)的内部后能够提高摆放的稳固效果,有利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保持在竖直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木柱体的下端部位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内宽等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宽度,则木柱体下端固定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之间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上端部位会正好卡入进凹陷内,提高木柱体的固定稳固效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的中部位置外侧均固定设置有翼板,翼板埋入进混凝土结构内后起到增加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固定稳固效果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翼板的上端面与固定板一以及固定板二的外侧面之间排列设置有多道三角板,三角板的顶端一直延伸至靠近固定板一以及固定板二的顶端位置,则三角板下部分也埋入进混凝土结构内,而其上部分会露出在外,能够加强固定板一以及固定板二上端部位左右向的抗弯能力,从而增强木柱体左右向的防侧倾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板一1,固定板二2,木柱体3,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均为长条形的矩形状金属板结构,两者长度相同,所述固定板一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左底板4,所述左底板4与固定板一1处于垂直关系,从而固定板一1与左底板4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固定板二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右底板5,所述右底板5与固定板二2处于垂直关系,从而固定板二2与右底板5也组成截面呈L形状的结构,所述左底板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栓杆41,所述螺栓杆41上配套设置有螺母42,所述右底板5上设置有呈长条形状的通槽51,所述通槽51的内宽大于螺栓杆41的外径,但小于螺母42的外径,则通槽51部位能够插入在螺栓杆41上,并通过拧紧螺母42将右底板5固定到左底板4上,并且由于通槽51为长条形,则左底板4与右底板5之间可以在相互固定前调整位置,从而控制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之间的间距。

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下半段部位上设置有多道洞口6,洞口6的内宽是较大的,这样混凝土能够嵌入进洞口6部位内。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用于插入安装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体内,两者的上端部位露出在外。

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多道固定孔7,所述木柱体3为木制材料制作的截面呈矩形状的条形柱体结构,则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在埋入安装时控制两者之间的间距等于木柱体3的截面宽度,待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安装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木柱体3插入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之间,木柱体3的下端部位可以钻设与固定孔7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则可通过贯通螺栓将木柱体3固定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木柱体3的底端部位覆盖固定有一层金属片31,可以起到防腐作用,防止木柱体3的底端受潮腐烂,因为一般墙体内渗水后,水流会受重力作用集聚到木柱体3的底端部位,而木柱体3的其他部位一般只需要采用刷漆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墙体的下端部位需要浇筑地梁或者基础结构,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只需要浇筑30cm左右高度即可,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将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下端插入,同时将右底板5固定到左底板4上,使得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之间的间距固定,而左底板4与右底板5能够支撑在结构体的最下方,浇灌混凝土后则将左底板4与右底板5以及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下部分完全埋入,如图2截面图所示,混凝土会嵌入进洞口6与固定板一1及固定板二2相互结合,混凝土凝固后,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则得到稳定固定,结构牢靠,按此方式排列安装多组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后便可将木柱体3底端固定安装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上端之间,形成墙体骨架,木柱体3外侧可以安装各种墙面板或者造型结构。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部位上设置的固定孔7为上下错位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底板5的右侧部位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凸起条52,所述凸起条52的凸出厚度等于左底板4的厚度,如图2截面图所示,则右底板5固定到左底板4上后,凸起条52的底侧会与左底板4的底侧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左底板4与右底板5同时搁置在浇灌结构体(此时混凝土还未灌注)的内部后能够提高摆放的稳固效果,有利于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保持在竖直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木柱体3的下端部位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陷32,所述凹陷32的内宽等于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宽度,则木柱体3下端固定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之间后,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上端部位会正好卡入进凹陷32内,提高木柱体3的固定稳固效果。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的中部位置外侧均固定设置有翼板8,翼板8埋入进混凝土结构内后起到增加固定板一1与固定板二2固定稳固效果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翼板8的上端面与固定板一1以及固定板二2的外侧面之间排列设置有多道三角板81,三角板81的顶端一直延伸至靠近固定板一1以及固定板二2的顶端位置,则三角板81下部分也埋入进混凝土结构内,而其上部分会露出在外,如图2所示,能够加强固定板一1以及固定板二2上端部位左右向的抗弯能力,从而增强木柱体3左右向的防侧倾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轻型组装墙体的内部构件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