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A61K39/395,A61K47/68,A61P35/00,A61P35/02,A61P29/00,A61P31/00,A61P33/00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和用途、核苷酸序列和载体,属于抗体人源化技术领域,该抗体或抗体片段包含:重链和轻链,重链和轻链包括可变区,可变区包括互补决定区,重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HCDR1、HCDR2和HCDR3表示,轻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LCDR1、LCDR2和LCDR3表示。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能够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具有作为制备诊断试剂,抗肿瘤、抗炎症和抗传染病的药物的用途。
权利要求
1.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抗体或抗体片段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的抗体片段为抗原与所述的抗体结合的片段;所述的重链和轻链包括可变区,所述的可变区包括互补决定区;重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HCDR1、HCDR2和HCDR3表示;所述轻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LCDR1、LCDR2和LCDR3表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H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1、14、17、20或23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H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2、15、18、21或24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H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3、16、19、22或25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6、27或28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9、30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1或该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2、3、4、5或选自SEQ ID NO:1、2、3、4、5中的氨基酸组成的至少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7、8、9、10或选自SEQ ID NO:6、7、8、9、10中的氨基酸组成的至少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与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配合使用;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与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配合使用;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与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配合使用;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与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9配合使用;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5与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0配合使用。
3.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重链可变区由选自SEQ ID NO:32、33、34、35、36中的核苷酸序列编码;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轻链可变区由选自SEQ ID NO:37、38、39、40、41中的核苷酸序列编码。
4.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载体。
5.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免疫偶联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传染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人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抗体,具体涉及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和用途、核苷酸序列和载体。
背景技术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慢性传染病,怀孕,组织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过程中起着免疫抑制的作用。PD-L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结合来调控免疫系统的应答。PD-1主要表达在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面。PD-L1也可以通过与它的另外的受体B7-1相互作用来下调T细胞的功能。PD-L1/PD-1信号通路的激活能下调T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免疫系统的抗癌活性。
PD-L1在很多癌症组织中都有很高的表达,比如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唾液腺癌,胃癌,甲状腺癌等。PD-L1在癌细胞中的过表达有可能与加速癌细胞的侵袭和很低的预后有关。抗人的PD-L1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的与人的PD-L1结合,阻断PD-L1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癌症或者其它相关疾病的目的。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有效治疗癌症的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针对PD-L1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该抗体或抗原与其结合片段能够高特异性的与人PD-L1结合,能够提高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增强免疫系统。
该抗体或抗体片段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的抗体片段为抗原与所述的抗体结合的片段。所述的重链和轻链包括可变区,所述的可变区包括互补决定区。所述重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HCDR1、HCDR2和HCDR3表示;所述轻链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用LCDR1、LCDR2和LCDR3表示。
所述的H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1、14、17、20或23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H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2、15、18、21或24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H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3、16、19、22或25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6、27或28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9、30或上述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L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1或该序列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被其它氨基酸简单置换的序列;
所述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2、3、4、5或选自SEQ ID NO:1、2、3、4、5中的氨基酸组成的至少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7、8、9、10或选自SEQ ID NO:6、7、8、9、10中的氨基酸组成的至少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以2×10-9M或更低的KD与人PD-L1结合,并且与人PD-L2结合不显著或不结合。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为: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或选自以下的抗体片段:Fab、F(ab’)2、Fv、dAb和scFv。所述的全人源抗体为IgG1、IgG2或IgG4全长抗体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重链可变区由选自SEQ ID NO:32、33、34、35、36中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其分别与序列SEQ ID NO:1、2、3、4、5对应;所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轻链可变区由选自SEQ ID NO:37、38、39、40、41中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其分别与序列SEQ ID NO:6、7、8、9、10对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的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载体以及一种含有所述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针对PD-L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免疫偶联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的免疫偶联物由治疗剂与所述的抗体或抗原与其结合片段共价结合;所述的组合物由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和药学上可用载体组合。所述的治疗剂包括:细胞毒剂、放射性同位素或免疫抑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针对PD-L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肿瘤包括:骨癌,肺癌,皮肤癌,头颈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阴道癌,前列腺癌,睾丸癌,阴茎癌,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癌,肾盂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小肠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癌,肾上腺癌,淋巴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慢性或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皮肤癌为鳞状细胞癌;所述的淋巴瘤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或T细胞淋巴瘤;所述的慢性或急性白血病为急性髓细胞淋巴癌,慢性髓细胞淋巴癌,急性淋巴细胞癌或慢性淋巴细胞癌;所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胶质瘤或垂体腺瘤。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针对PD-L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传染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的传染病包括: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引起的传染病;
其中,所述的病毒包括:HIV、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虫媒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轮状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小病毒、痘苗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登革热病毒、乳头瘤病毒、软疣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JC病毒和虫媒病毒脑炎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所述的细菌包括: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氏菌、克雷伯氏菌、变形菌、沙雷氏菌、假单胞菌、军团杆菌、白喉杆菌、沙门氏菌、芽孢杆菌、霍乱菌、破伤风菌、肉毒杆菌和鼠疫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述的链球菌为肺炎链球菌;所述的奈瑟氏菌为脑膜炎球菌或淋球菌,所述的假单胞菌为绿脓杆菌,所述的芽孢杆菌为炭疽杆菌。
其中,所述的真菌包括:假丝酵母、新型隐球菌、曲霉属、毛霉属(如)、申克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粗球孢子菌和夹膜组织胞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假丝酵母为白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或热带假丝酵母,所述的曲霉属为烟曲霉或黑曲霉,所述的毛霉属为毛霉、犁头霉或根霉。
其中,所述的寄生虫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利什曼原虫、贾第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疟原虫、果氏巴贝虫、布氏锥虫、克氏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鼠弓形体、巴西日圆线虫;所述的贾第虫为兰伯贾第虫,所述的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针对PD-L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在制备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的炎症性疾病指由于淋巴细胞免疫下调所导致的炎症性疾病。
所述的炎症性疾病包括:扁平苔藓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抗原与其结合片段,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抗体和抗体片段与人PD-L1的高亲和力结合,而且与人PD-L2不结合或不显著结合,表明了本发明的抗体和抗体片段的特异性高;
本发明的抗体和抗体片段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增强IL-2分泌的能力,增强免疫应答;
本发明的抗体和抗体片段阻断了PD-L1与PD-1受体结合,刺激抗体应答的能力,逆转了调节T细胞的抑制状态,从而使其处于激活状态。
PD-L1蛋白全长290个氨基酸,其中1-18aa段为信号肽,19-238aa段为胞外段,239-259aa段为跨膜区,260-290aa为胞内段。其中,胞外段的19-127aa段为V区类似结构,133-225aa为C区类似结构。本发明的抗体是特异针对PD-L1胞外段19-238aa段,该段氨基酸序列是PD-L1蛋白与PD1蛋白相互作用区域,针对该段区域的抗体阻断PD-L1/PD1相互作用的效果更好。PD-L1蛋白结构见附图7。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能够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具有作为制备诊断试剂,抗肿瘤、抗炎症和抗传染病的药物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例1中筛选PD-L1抗原结果的条形图。
图2为实验例4中本发明的抗体与人PD-L1结合程度图。
图3为实验例5中本发明的抗体与人PD-L1结合的亲和力曲线图。
图4为实验例6中本发明的抗体对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影响曲线图。
图5为实验例7中本发明的抗体阻断PD-L1与PD-1结合的曲线图。
图6为抗体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分析图。
图7为DL1蛋白的结构图(晶体结构为胞外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的制备方法,为了表达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可通过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编码部分或全长轻链和重链的DNA,并将该DNA插入到表达载体中,使得该DNA与转录和翻译的调控序列有效连接。选择与所用的表达宿主细胞相匹配的表达载体和表达调控序列,抗体轻链基因和抗体重链基因可被插入到分开的载体中,通过插入到已经编码期望的同种型的重链恒定区和轻链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使得VH区段与载体中的CH区段有效连接,而VL区段与载体中的CL区段有效连接,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产生任意抗体同种型的全长抗体基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表达载体的设计,包括调控序列的选择,要转化的宿主细胞的选择,以及期望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主要取决于转化的宿主细胞的选择。用于哺乳动物宿主细胞表达的调控序列优选能够指导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的病毒元件,如来源于巨细胞病毒(CMV)、猴空泡病毒40(SV40)、腺病毒多瘤病毒的启动子和/或增强子。
重组表达载体还可以编码有利于宿主细胞分泌抗体链的信号肽,可将抗体链基因克隆到载体中,使得信号肽与该抗体链基因的氨基末端连接符合阅读框,信号肽可以是免疫球蛋白信号肽或异源信号肽。
为了表达轻链和重链,通过标准技术将编码重链和轻链的表达载体转染到宿主细胞中。术语“转染”的各种形式包括常用于将外源DNA导入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中的各种技术,如电穿孔、磷酸钙沉淀或脂质体转染等。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但是优选在真核细胞中,最优选在哺乳动物宿主细胞中表达该抗体,因为真核细胞(尤其哺乳动物细胞)比原核细胞更容易组装和分泌正确折叠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抗体。据报道,原核细胞的表达抗体基因无法高产率地产生活性抗体。
用于表达本发明的抗体的优选哺乳动物宿主细胞包括: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NSO骨髓瘤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COS)和骨髓瘤细胞(SP2)。特别地,用于CHO骨髓瘤细胞的另一种优选表达系统是公开的pFUSE表达系统,此系列表达载体是Invivogen公司推出一组抗体表达载体,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全长的抗体或者抗体片段。当将编码抗体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哺乳动物宿主细胞中时,通过将宿主细胞培养足以使抗体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或更优选地,培养足以使抗体分泌到宿主细胞生长的培养基中而产生抗体。
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利用本领域公知的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转染方法,或在宿主细胞转染瘤中获得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
其次,在获得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的DNA序列之后,通过基因合成的方式得到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序列;
然后,通过标准的分子克隆技术将这两段序列分别插入两个pFUSE-IgG1抗体表达载体中,将得到的这两个载体同时转染到293F细胞中,悬浮培养;
最后,收集上清液,用Protein A分离纯化得到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
本发明还提供了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的用途:
(1)作为制备免疫偶联物或其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能与诸如细胞毒剂、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性毒素等治疗剂偶联得到偶联物,这些偶联物在此被称为“免疫偶联物”,包括一个或多个细胞毒素的免疫偶联物被称作“免疫毒素”。
细胞毒剂包括对细胞有害(如杀伤细胞)的任何试剂,包括:紫杉醇、细胞松弛素B、短杆菌肽D、溴化乙啶、吐根碱、丝裂霉素、表鬼臼毒吡喃葡糖苷、表鬼臼毒噻吩糖苷、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素、阿霉素、柔红霉素、二羟基炭疽菌素二酮、米托蒽醌、光辉霉素、放线菌素D、1-脱氢睾酮、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嘌呤霉素及其类似物或同系物。
治疗剂还包括:抗代谢物(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6-硫代鸟嘌呤、阿糖胞苷、氨烯咪胺(decarbazine)、5-氟尿嘧啶和羟基脲)、烷化剂(如氮芥、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卡莫司汀、洛莫司汀、环磷酰胺、白消安、二溴甘露糖醇、链脲霉素、丝裂霉素C和顺铂
)、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博来霉素、光辉霉素、安曲霉素、柔红菌素和阿霉素)及抗有丝分裂剂。
与本发明抗体或抗体片段偶联的治疗性细胞毒剂还包括:倍癌霉素、刺孢霉素、美坦生、阿里他汀(Auristatin)及其衍生物。
可以利用本领域使用的连接体技术将细胞毒素或药物与本发明的抗体偶联,该连接体包括(但不限于):腙、硫醚、酯、二硫化物和含肽的连接体,或者在溶酶体区室内易被低pH切割或易被蛋白酶切割的连接体。其中,该蛋白酶是在肿瘤组织中优先表达的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组织蛋白酶B、C、D)。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也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偶联,产生细胞毒性放射性药物,也被称作“放射性免疫偶联物”。该放射性同位素包括(但不限于):碘131、铟111、钇90和镥177。制备放射性免疫偶联物的方法在本领域中已经建立,能够利用类似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与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放射性免疫偶联物。
本发明的免疫偶联物可用于修饰特定的生物学反应,且药物部分不应理解为局限于经典的化学治疗剂。例如,药物部分可以是具有需要的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酶活性的毒素或其活性片段(如相思豆毒蛋白、蓖麻毒蛋白A、假单胞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及生物学反应调节物。该生物学反应调节物包括(但不限于):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其它生长因子。
(2)作为制备抗肿瘤药物或其组合物的用途
PD-L1在正常人细胞中不表达,在多种人类肿瘤组织细胞中高表达。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浸润肿瘤的淋巴细胞减少,T细胞受体介导的增殖减少,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脱。抑制PD-L1与PD-1的局部相互作用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当PD-L2与PD-1的相互作用也被阻断时,效应是加合的。因此,PD-L1抗体对PD-L1的阻断可以增强患者中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
目前,骨髓移植可以用来治疗血液肿瘤等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这种治疗的一种后果,但移植物对肿瘤细胞的应答可以获得治疗性益处,通过利用阻断PD-L1提高植入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供体的有效性。
抗PD-L1抗体可以单独使用,以抑制癌性肿瘤的和平共处,或者抗PD-L1抗体可以与其它免疫原性剂、标准癌症治疗或其它抗体联合使用。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其组合物可以治疗或预防的肿瘤为一般对免疫治疗有应答的肿瘤。上述肿瘤包括(但不限于):骨癌、皮肤癌、头颈癌、子宫癌、卵巢癌、子宫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阴道癌、阴茎癌、睾丸癌、尿道癌、膀胱癌、肾或输尿管癌、肾盂癌、食道癌、小肠癌、直肠癌、肛区癌、内分泌系统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癌、肾上腺癌、肾癌、胃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淋巴瘤、慢性或急性白血病、儿童实体瘤、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卡波西肉瘤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黑色素瘤为皮肤或眼内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为表皮状癌或鳞状细胞癌,淋巴瘤为霍奇金淋巴瘤、非何霍奇金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为T细胞淋巴瘤,慢性或急性白血病为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为原发性CNS淋巴瘤、脊柱肿瘤、脑干神经胶质瘤、垂体腺瘤。
上述肿瘤还包括:由环境诱发的肿瘤(如石棉诱发的肿瘤)以及转移性癌,特别是表达PD-L1的转移性癌。
优选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PD-L1抗体还可以与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应用,该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将表达Fcα受体或Fcγ受体的效应细胞靶向至肿瘤细胞,而且可以利用该双特异性抗体靶向两种不同的抗原。例如,利用抗Fc受体/抗肿瘤抗原(如Her-2/neu)的双特异性抗体将巨噬细胞靶向肿瘤部位,这种靶向可以更有效地激活肿瘤特异性应答。利用PD-L1阻断可以加强这些应答的T细胞,或者可以利用肿瘤抗原和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的双特异性抗体结合将抗原直接递送至树突状细胞(DC)。
肿瘤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但可以通过灭活肿瘤表达的免疫抑制性蛋白质来克服。每种个体的抗体可以与抗PD-L1联用,来抵抗免疫抑制性蛋白质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宿主的肿瘤细胞免疫应答。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也可以与用于激活宿主细胞免疫应答的其它抗体联用。其中,包括DC表面上的分子,这些分子激活DC功能和抗原呈递;抗CD40抗体,其能够有效地替代T细胞辅助活性;对T细胞共刺激分子(如TNFRSF4的活化抗体),其能提高T细胞活化的水平;阻断阴性共刺激分子(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和T淋巴细胞衰减蛋白抗体(BTLA))的活性的抗体。
(3)作为制备抗传染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治疗和预防由特定毒素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类似于在上述肿瘤中的应用,该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佐剂或与疫苗组合使用,其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对病原体、毒素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该抗体或抗体片段特别应用于目前没有有效疫苗的病原体或常规疫苗不完全有效的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其中,病毒包括(但不限于):HIV、肝炎病毒(甲、乙、丙)、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如VZV、HSV-1、HAV-6、HSV-II、CMV和EB)、腺病毒、虫媒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轮状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小病毒、痘苗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登革热病毒、乳头瘤病毒、软疣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JC病毒和虫媒病毒脑炎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细菌包括(但不限于):分枝杆菌、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如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克雷伯氏菌、变形菌、沙雷氏菌、假单胞菌(如绿脓杆菌)、军团杆菌、白喉杆菌、沙门氏菌、芽孢杆菌(如炭疽杆菌)、霍乱菌、破伤风菌、肉毒杆菌和鼠疫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真菌包括(但不限于):假丝酵母(如白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新型隐球菌、曲霉属(如烟曲霉和黑曲霉)、毛霉属(如毛霉、犁头霉和根霉)、申克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粗球孢子菌和夹膜组织胞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寄生虫包括(但不限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利什曼原虫、贾第虫(如兰伯贾第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果氏巴贝虫、布氏锥虫、克氏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鼠弓形体、巴西日圆线虫。
该抗体或抗体片段尤其应用于对抗由HIV引起的感染,在感染过程中HIV为逃逸免疫监视呈现改变的抗原。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能够阻断PD-L1的信号途径,使这些新的表位被作为外源物识别时不受PD-L1的负信号影响,从而增强T细胞的应答。
此外,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与其它形式的免疫疗法联合,如细胞因子治疗(如干扰素、GM-CSF、G-CSF或IL-2)和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能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
(4)作为制备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或其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治疗或预防慢性炎性疾病,如扁平苔藓或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性皮肤粘膜病。扁平苔藓表现出免疫功能低下,存在体液免疫紊乱,因此可以通过抗PD-L1抗体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治疗。
(5)其它用途
机体会对肿瘤细胞或肽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自身反应性,抗PD-L1抗体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应答,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联合多种自身蛋白质设计接种方案,以有效地产生对抗这些自身蛋白质的免疫应答,用于治疗与这些自身蛋白质相关的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涉及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中沉积,针对Aβ的抗体应答能够清除沉积的Aβ;用于治疗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免疫球蛋白E(IgE),或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还能够增强自身抗体对各种激素的应答,如增强自身抗体对生殖激素的应答可以用于避孕,增强抗体对其它激素或特定肿瘤生长所需的其它可溶性因子的应答。
在制备上述“药物或其组合物”中,“药物”为包含有效剂量的抗体或抗体片段,或由抗体或抗体片段制备的免疫偶联物,“组合物”为抗体或抗体片段、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治疗剂组合,治疗剂包括:疫苗、多特异性或双特异性抗体,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水、盐水、葡萄糖、缓冲液、乙醇、甘油及其组合。在体内或体外施用本发明的药物或其组合物的适当途径在本领域中公知,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如注射(静脉或皮下)给药,使用的适宜剂量取决于受试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抗体组合物的浓度和/或制剂。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在体外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或者在受试者体内施用,从而增强或上调免疫应答。优选的,受试者为需要增强免疫应答的人类患者,尤其适合通过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治疗疾病的患者。为了实现自身免疫系统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增强,抗PD-L1抗体可以与目标抗原一起给药。
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还可以与治疗剂联合用药,抗体可以在治疗剂之前、之后或同时给药,或者可以与其它已知治疗方法(如抗肿瘤治疗中进行的放射治疗)共同应用。抗肿瘤的细胞毒剂仅在对患者具有毒性或亚毒性的水平时有效。其中,顺铂以100mg/剂的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每4周1次,阿霉素以60-75mg/ml的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每21天1次。本发明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与化疗剂共同给药,由于两种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发挥功能的方式不一样,因而此种给药方式能够解决耐药性或肿瘤细胞抗原性改变(这将使它们对抗体没有反应性)引起的问题。
部分材料来源说明于此:
PD-L1蛋白:Human PD-L1/CD274(购自Acrobiosysterms,货号为PD1-H82F3)。
全人单链抗体的噬菌体抗体库:(为公司自构建)。
链霉亲和素磁珠:(购自Invitrogen公司)。
酶联免疫微孔板:96半孔低透平底微孔板(购自Corning公司)。
Anti-M13HRP抗体:(购自赛默飞公司)。
M13辅助噬菌体:(购自Invitrogen公司)。
SOC培养基:(购自上海生工)。
pCGMT载体:(购自Addgene公司)。
XL1-blue细菌:(购自安捷伦公司,货号为200228)。
LB固体培养基平板:将5g酵母提取物,10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琼脂粉溶于1L的双蒸水中,在121℃高温下高压灭菌,然后倒在平板上。
显影液ABTS溶液:(购自赛默飞公司,货号为002024)。
Gelred核酸染料:(购自赛默飞公司)。
pFUSE-IgG1表达载体:(购自Invivogen公司)。
质粒抽提试剂盒:(购自Qiagen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购自Takara公司)。
重组酶:(购自Novoprotein公司)。
293Fectin转染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货号为12347500)。
293Freestyle悬浮细胞:(购自赛默飞公司)。
免疫球蛋白IgG1恒定区Fc段:(购自南京金斯瑞公司)。
人源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购自STEMCELL公司,货号70025)。
BCA法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Pierce,货号为23252)。
CBS抗原固定溶液:将1.59g Na2CO3和2.93g NaHCO3溶于1L水中,调整pH值为9.6。
Anti-Human Fc HRP二抗:(购自赛默飞公司)。
96孔底透板:(购自Corning公司)。
Biacore仪器:(购自GE公司,T200)。
Protein A芯片:(购自GE公司)。
HiTrap Protein A HP columns:(购自GE公司)。
CD4+正选择试剂盒:(购自DynalBiotech)。
GM-CSF:(购自R&D Biosystems)。
单核细胞负选择试剂盒:(购自MitenyiBiotech)。
Human IL-2 HTRF kit试剂盒:(购自Cisbio公司)。
AlphsLISA试剂盒:(购自PerkinElmer公司,货号为AL356C)。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平台:(购自PerkinElmer公司)。
微孔板:(购自PerkinElmer公司,货号为6008280)。
实验例1抗PD-L1抗体的筛选
1.抗体库的构建:以人源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为细胞来源,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参考Antibody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Protocols,第二版第二章第五节,选用了第二章第五节的所有引物)扩增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式用Linker将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连接起来,得到全长的PCR产物,用SfiI酶切PCR产物和pCGMT噬菌粒载体,将连接转化产物电转化入XL1-blue感受态细胞,然后向感受态细胞中加入3ml的SOC培养基,30℃培养1小时后,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的氨苄青霉素,10μg/ml的四环素溶液20ml,37℃振荡培养2小时。然后加入浓度为1013个/毫升的辅助噬菌体VCSM13辅助噬菌体50ul,室温孵育1小时,中间每隔10分钟轻摇一次。37℃振荡培养2小时,再加入终浓度为70μg/ml的卡纳霉素,30℃过夜培养。离心收集上清,加入浓度为10%的PEG-8000/氯化钠溶液,冰浴1小时,8000rpm,4℃离心。弃上清,用2ml浓度为1%的BSA的PBS溶液充分溶解沉淀,离心收集上清,即为噬菌体抗体库。
2.抗体筛选
取表达全人单链抗体的噬菌体抗体库200μL(含有噬菌体1×1012个/mL)与5μg PD-L1抗原混合,室温孵育30min后加入50μL的链霉亲和素磁珠,与抗原结合的噬菌体被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未结合的噬菌体经0.5%Tween-20的PBS溶液(磷酸缓冲液)漂洗后被去除,用盐酸甘氨酸(pH 2.2)溶液将与磁珠稳定结合的噬菌体洗脱待用。
接种XL1-Blue细菌200mL,待OD(光密度)达到0.6后,加入上述洗脱的噬菌体,与XL1-Blue细菌在37℃静置30min,菌液涂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上,第二天洗脱收集氨苄抗性平板上的菌体,在侵染1×1012pfu/ml的VCSM13辅助噬菌体后,扩增后进行下一轮筛选,共进行3轮筛选。
将侵染噬菌体的XL1-Blue菌液充分稀释,然后将此菌液涂布于直径为15cm抗性为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每个平板上有100-500个克隆,挑取单克隆抗体,通过噬菌体酶联免疫反应对淘选后的各轮噬菌体库进行验证。
3.噬菌体酶联免疫反应
将转染噬菌体的XL1-Blue单克隆菌接种到2mL的96孔细菌培养板(购自Corning公司)中,加入500μL含有四环素抗性的SB培养基,200rpm转速下37℃摇床4-6h,检测OD600(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值接近0.6后,加入1μL的辅助噬菌体,在30℃下摇床过夜,第二天3000g离心取上清待用。
取酶联免疫微孔板,包被抗原4℃过夜,第三天,PBST洗脱之后封闭,然后加入上一步制备好的噬菌体上清,室温孵育2h,PBST再加入Anti-M13HRP抗体孵育30min,后用PBST洗3次,加入50μL显影液ABTS。
4.实验结果:
如图1所示,PD-L1抗原在全人抗体噬菌体展示库中进行筛选,经过3轮筛选后,PD-L1抗原酶联免疫反应的信号强度最高是对照抗原的100多倍,上述对照抗原为免疫球蛋白IgG1恒定区Fc段(human IgG1-Fc),表明经过3轮筛选后能够表达与PD-L1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噬菌体不断的被富集。从第3轮筛选后得到的噬菌体库中挑取180个单克隆进行酶联免疫反应验证,最后确定酶联免疫反应的信号强度是对照抗原两倍以上的单克隆作为阳性单克隆,对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核苷酸编码序列,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重复克隆越多,说明该抗体序列的亲和力越强,以此确定有效富集的核苷酸编码序列。
实验例2构建抗PD-L1全长抗体的pFUSE-IgG1表达载体
将实验例1中筛选得到的抗体的重链可变区核苷酸编码序列全长合成(金斯瑞公司),根据pFUSE重链表达载体(货号pFUSEss-CHIg-hG1)说明书要求,合成时将两端加上限制性内切酶BamH1和BglII酶切位点,后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片段接入pFUSE表达载体,由此获得本发明的全长抗体重链的pFUSE-IgG1表达载体。同样依据轻链可变区序列直接合成,两端带上EcoRI和AvrII酶切位点,通过酶切连接方法插入轻链pFUSE表达载体(Invivogen公司,pFUSE2ss-CLIg-hl2),由此获得本发明的全长抗体轻链的pFUSE-IgG1表达载体。
实验结果:
上述构建的全长抗体重链的pFUSE-IgG表达载体和本发明的全长抗体轻链的pFUSE-IgG表达载体,其中重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2,SEQ ID NO:33,SEQID NO:34,SEQ ID NO:35,SEQ ID NO:36,以上任选一;轻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37,SEQ ID NO:38,SEQ ID NO:39,SEQ ID NO:40,SEQ ID NO:41,以上任选一。
实验例3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表达和纯化)
将293Fectin转染试剂与上述获得的2个真核抗体表达载体按照体积质量比为30μL:30μg:30μg的比例混合,加入30毫升的293Freestyle悬浮细胞,在125rpm转速下37℃摇床过夜,离心后收集上清,采用HiTrap Protein A HP columns在 蛋白纯化仪上进行抗体蛋白纯化,最后参照BCA法蛋白定量试剂盒的说明书检测抗体浓度。
实验例4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人PD-L1的结合
96孔底透板的每个孔中均加入50μL用CBS抗原固定溶液稀释的人PD-L1,每个孔中加入抗原0.05μg,4℃过夜孵育。PBST漂洗三次,加入含牛奶浓度为5%的PBST封闭液,在37℃条件下封闭1h。PBST漂洗三次,加入实验例3获得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37℃条件下孵育1h,漂洗干燥后加入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nti-Human Fc二抗,室温震荡孵育30min,用PBS漂洗3次,加入显影底物ABST溶液,最后使用酶标仪读取数值。
实验结果:
如图2所示,为不同组抗体序列识别PD-L1抗原的ELISA检测,纵坐标为光吸收值,每个抗体分别识别抗原PDL1和对照抗原human IgG1Fc,结果显示对照组(human IgG1-Fc)的酶联免疫反应的OD值在0.2以下,而阳性组(即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OD值在3以上,差异显著,表明PD-L1抗体识别PD-L1而不识别human IgG1-Fc。
实验例5检测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特异性和结合动力学特征
采用多循环动力学的方法检测抗体与抗原亲和力与动力学特征,抗体固定采用捕获法进行,先将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偶联在Protein A芯片上,然后将PD-L1样品梯度稀释后流过芯片表面,稀释的起始浓度为40nM,稀释倍数为2倍,共稀释6个浓度点,PD-L1就会被已经偶联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所捕获,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信号被检测并记录,最后用再生试剂(pH1.5的甘氨酸溶液)将Protein A芯片表面的抗体和抗原样品全部洗脱,并进行新一轮检测。
实验结果:
如图3所示,每一条线代表不同的PD-L1抗体浓度,PD-L1抗体浓度越高,结合的越快,信号越强,说明PD-L1抗体与PD-L1亲和力好,在120秒后置换到PBS溶液中,将抗原与抗体解离,通过Biacore检测证明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PD-L1蛋白相互作用,本发明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Q1-43的KD为1.82×10-9。
实验例6检测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明阻断PD-L1/PD-1途径对效应淋巴细胞的影响,在存在或不存在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情况下检测该试验中IL-2的分泌。
使用CD4+正选择试剂盒从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纯化人CD4+T细胞,树突细胞的来源为通过1000U/ml IL-4(白细胞介素-4)和500U/ml GM-CSF培养7天并纯化的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用单核细胞负选择试剂盒制备)。每种培养物在200μl总体积中含有105个纯化的人CD4+T细胞和104个树突细胞。抗PD-L1单克隆抗体以不同的抗体浓度加至每种培养物中。不加抗体或用不具有抗原识别能力的人源抗体Fc同种型对照抗体作为阴性对照。细胞在37℃下培养5天,从每个培养中取出100μl培养基进行细胞因子测定。IL-2含量用HumanIL-2 HTRF kit试剂盒测定,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IL-2分泌。
实验结果:
如图4所示,随着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到的IL-2分泌也增加,说明该抗体可以识别PD-L1配体并阻断其与PD1结合,进而促进T细胞激活分泌IL-2。
实验例7检测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配体与PD-1的结合
将待检测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3倍稀释倍数进行浓度梯度稀释,起始浓度点为5μg/μL,共计稀释10个浓度点。检测反应体系分别为待检样品抗体蛋白或抑制剂5μL,生物素化PD-1 5μL,组氨酸标签(His-tag)PD-L1 5μL,链霉亲和素供体珠和受体珠(SA-Donor beads and acceptor beads)混合物5μL,合计20μL。首先配制1X稀释液,然后按照说明书将各个试剂用稀释液配制,分别为4X组氨酸标签PD-L1(20nM),4X生物素化PD-1(20nM),4X抗-6X组氨酸 受体珠(Anti-6xHis Acceptor beads)(40μg/mL)和链霉亲和素标记的供体珠(Streptavidin Donor beads)(80μg/mL)混合液。将上述四种液体按照20μL反应体系混合到一起,室温避光孵育90min,在Envision上读取在615nm下的数值。
实验结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PD-1蛋白与其配体PD-L1在体外的结合,并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浓度的提高,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逐步受到抑制,优选抗体检测到的抑制常数IC50为如表1。
表1各样品抑制常数
实验例8,抗体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将获得的抗体重链可变区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分别导入Align X软件(Invitrogen公司),选择所有序列,点击比对,获得如图6所示比对结果。轻链序列整体比对同源性高达87.3%,CDR区同源性达到96%,其中轻链CDR-L3区完全一致。由于抗体的CDR-L3区在抗体的识别中起主要作用,所以本发明的抗体轻链序列可以相互替代。
抗体重链的一致性不高,整体比对同源性为53%,各条序列之间CDR区都不同,同源性较低,说明重链序列多样性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提供了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该抗体或抗体片段能够高特异性的与人PD-L1结合,阻断了PD-L1与PD-1受体结合,刺激抗体应答的能力,逆转了调节T细胞的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应答。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序 列 表
<110> 昆山百尔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和用途、核苷酸序列和载体
<160> 3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2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1-43H
<400> 1
QVQLVESGAE VKKPGASVKV SCKASGYTFT SYYMHWVRQA PGQGLEWMGI INPSGGSTSY 60
AQKFQGRVTM TRDTSTSTVY MELSSLRSED TAVYYCARDR EEVRYFDWLG SLYGMDVWGQ 120
GTTVTVSS 128
<210> 2
<211> 1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34H
<400> 2
QVQLVQSGAE VKKPGSSVKV SCKASGGTFS SYAISWVRQA PGQGLEWMGG IIPIFGIANY 60
AQKFQGRVTI TADKSTSTAY MELSSLRSED TAVYYCARDV AARLDYWGQG TTVTVSS 117
<210> 3
<211> 1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1-14H
<400> 3
QVQLVQSGAE VKKPGASVKV SCKASGYTFT GYYMHWVRQA PGQGLEWMGW INPNSGGTNY 60
AQKFQGRVTM TRDTSISAAY MELSSLRSED TAVYYCARGL LSSWWQGGFD YWGQGTLVTV 120
SS 122
<210> 4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33H
<400> 4
QVQLVQSGAE VKKPGSSVKV SCKASGGTFG RHIISWVRQA PGQGLEWMGG IIPIFGTANY 60
AQKFQGRVTI TADESTSTAY MELSSLRSED TAVYYCARDS GSSSGFRFDP WGQGTLVTVS 120
S 121
<210> 5
<211> 1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20H
<400> 5
QVQLVQSGAE VKKPGESLKI SCKGSGYSFS NHWIGWARQM PGKGLEWMGI IYPGDSDTRY 60
SPSFQGQVTI SADKSISTAY LQWSSLRASD TAMYYCARGA IPRFLPNWFD PWGQGTLVTV 120
SS 122
<210> 6
<211> 1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1-43L
<400> 6
HVILTQPHSM SESPGKTVTI SCTRSSGSIA NNYVQWYQQR PGSSPTTVIY DDNQRPSGVP 60
DRFSGSIDSS SNSASLTISG LKTEDEADYY CQSYDSSNVI FGGGTKLTVL 110
<210> 7
<211> 1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34L
<400> 7
NFMLTQPHSM SESPGKTVTI SCTRSSGSIA NNYVQWYQQR PGSSPTTVIY DDNQRPSGVP 60
DRFSGSIDSS SNSASLTISG LKTEDEADYY CQSYDSSNVI FGGGTKLTVL 110
<210> 8
<211> 1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1-14L
<400> 8
NFMLTQPHSV SESPGKTVTI SCARSSGGIA SNYVQWYQQR PGSSPTTVIY EDNQKPSGVP 60
NRFSGSIDSS SNSASLTISG LKTEDEADYY CQSYDSSNVI FGGGTKLTVL 110
<210> 9
<211> 1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33L
<400> 9
NFMLTQPHSV SESPGKTVTI SCTRSSGSIA NNYVQWYQQR PGSSPTTVIY DDNQKPSGVP 60
DRFSASIDSS SNSASLTISG LKTEDEADYY CQSYDSSNVI FGGGTKVTVL 110
<210> 10
<211> 1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Q2-20L
<400> 11
NFMLTQPHSV SESPGKTVTI SCTRSSGSIA SNYVQWYQQR PGSAPTTVIY EDNQRPSGVP 60
DRFSGSIDSS SNSASLTISG LKTEDEADYY CQSYDSSNVI FGGGTQLTVL 110
<210> 11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43HCDR1
<400>11
GYTFTSYY 8
<210> 12
<211> 9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43HCDR2
<400> 12
INPSGGSTS 9
<210> 13
<211> 21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43HCDR3
<400> 13
ARDREEVRYF DWLGSLYGMD V 21
<210> 14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4HCDR1
<400> 14
GGTFSSYA 8
<210> 15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4HCDR2
<400> 15
IIPIFGIA 8
<210> 16
<211> 10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4HCDR3
<400> 16
ARDVAARLDY 10
<210> 17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 Q1-14HCDR1
<400> 17
GYTFTGYY 8
<210> 18
<211>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14HCDR2
<400> 18
INPNSGGT 8
<210> 19
<211> 15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14HCDR3
<400> 19
ARGLLSSWWQ GGFDY 15
<210> 20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3HCDR1
<400>20
GGTFGRHI 8
<210> 21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3HCDR2
<400>21
IIPIFGTA 8
<210> 22
<211> 14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33HCDR3
<400> 22
ARDSGSSSGF RFDP 14
<210> 23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20HCDR1
<400>23
GYSFSNHW 8
<210> 24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20HCDR2
<400>24
IYPGDSDT 8
<210> 25
<211>15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20HCDR3
<400>25
ARGAIPRFLP NWFDP 15
<210> 26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43LCDR1
<400>26
SGSIANNY 8
<210>27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14LCDR1
<400> 27
SGGIASNY 8
<210>28
<211> 8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2-20LCDR1
<400> 28
SGSIASNY 8
<210> 29
<211>3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43LCDR2
<400> 29
DDN 3
<210> 30
<211> 3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1-14LCDR2
<400> 30
EDN 3
<210> 31
<211> 9
<212> PRT
<213>人工序列QLCDR3
<400> 31
QSYDSSNVI 9
<210> 32
<211> 384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1-43H
<400> 32
caggtgcagc tggtggagtc tggggctgag gtgaagaagc ctggggcctc agtgaaggtt 60
tcctgcaagg catctggata caccttcacc agctactata tgcactgggt gcgacaggcc 120
cctggacaag ggcttgagtg gatgggaata atcaacccta gtggtggtag cacaagctac 180
gcacagaagt tccagggcag agtcaccatg accagggaca cgtccacgag cacagt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atctgaggac acggccgtgt attactgtgc gagagatcga 300
gaggaagtac gatattttga ctggttaggg tccctttacg gtatggacgt ctggggccaa 360
gggaccacgg tcaccgtctc ctca 384
<210> 33
<211> 351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34H
<400> 33
caggtgcagc tggtgcaatc tggggctgag gtgaagaagc ctgggtcctc ggtgaaggtc 60
tcctgcaagg cttctggagg caccttcagc agctatgcta tcagctgggt gcgacaggcc 120
cctggacaag ggcttgagtg gatgggaggg atcatcccta tctttggtat agcaaactac 180
gcacagaagt tccagggcag agtcacgatt accgcggaca aatccacgag cacagc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atctgaggac acggccgtgt attactgtgc gagagatgta 300
gcagctcgtc ttgactactg gggccagggg accacggtca ccgtctcctc a 351
<210> 34
<211> 366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1-14H
<400> 34
caggttcagc tggtacagtc tggggctgag gtgaagaagc ctggggcctc agtgaaggtc 60
tcctgcaagg cttctggata caccttcacc ggctactata tgcactgggt gcgacaggcc 120
cctggacaag ggcttgagtg gatgggatgg atcaacccta acagtggtgg cacaaactat 180
gcacagaagt ttcagggcag agtcaccatg accagggaca cgtccatcag cgcagc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atctgaggac acggccgtgt attactgtgc gagaggactc 300
ctcagcagct ggtggcaggg gggatttgac tactggggcc agggcaccct ggtcaccgtc 360
tcctca 366
<210> 35
<211> 363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33H
<400> 35
caggtgcagc tggtgcaatc tggggctgag gtgaagaagc ctgggtcctc ggtgaaggtc 60
tcctgcaagg cttctggagg caccttcggc agacatatta taagttgggt gcgacaggcc 120
cctggacaag ggcttgagtg gatgggaggg atcatcccta tctttggtac agcaaactac 180
gcacagaagt tccagggcag agtcacgatt accgcggacg aatccacgag cacagc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atctgaggac acggccgtgt attactgtgc gagagatagc 300
ggtagcagct cggggttccg gttcgacccc tggggccagg gcaccctggt caccgtctcc 360
tca 363
<210> 36
<211> 366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20H
<400> 36
caggtgcagc tggtgcagtc tggggcagag gtgaaaaagc ccggggagtc tctgaagatc 60
tcctgtaagg gttctggata cagctttagt aaccactgga tcggctgggc gcgccagatg 120
cccgggaaag gcctggagtg gatggggatc atctatcccg gtgactctga taccagatac 180
agtccgtcct ttcaaggcca ggtcaccatc tcagccgaca agtccatcag caccgcctac 240
ctgcagtgga gcagcctgag ggcctcggac accgccatgt attactgtgc gaggggagcc 300
atacctcggt ttctaccaaa ctggttcgac ccctggggcc agggaaccct ggtcaccgtc 360
tcctca 366
<210> 37
<211> 330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Q1-43L
<400> 37
cacgttatac tgactcagcc ccactctatg tcggagtctc cggggaagac ggttaccatc 60
tcctgcaccc gcagcagtgg cagcattgcc aacaattatg tgcagtggta ccagcagcgc 120
ccgggcagtt cccccaccac tgtgatctat gacgataacc aaagaccctc tggggtccct 180
gatcgattct ctggctccat cgacagctcc tccaattctg cctccctcac catctctgga 240
ctgaagactg aggacgaggc tgactactac tgtcagtctt atgatagcag caatgtgatc 300
ttcggcggag ggaccaagct gaccgtccta 330
<210> 38
<211> 330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34L
<400> 38
aattttatgc tgactcagcc ccactctatg tcggagtctc cggggaagac ggttaccatc 60
tcctgcaccc gcagcagtgg cagcattgcc aacaattatg tgcagtggta ccagcagcgc 120
ccgggcagtt cccccaccac tgtgatctat gacgataatc aaagaccctc tggggtccct 180
gatcggttct ctggctccat cgacagctcc tccaactctg cctccctcac catctctgga 240
ctgaagactg aggacgaggc tgactactac tgtcagtctt atgatagcag caatgtgata 300
ttcggcggag ggaccaagct gaccgtccta 330
<210> 39
<211> 330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1-14L
<400> 39
aattttatgc tgactcagcc ccactctgtg tcggagtctc cggggaagac ggtaaccatc 60
tcttgcgccc gcagcagtgg cggcattgcc agcaactatg tgcagtggta ccagcagcgc 120
ccgggcagtt cccccaccac tgtgatctat gaggataacc aaaaaccctc tggggtccct 180
aatcgattct ctggctccat cgacagctcc tccaattctg cctccctcac catctctgga 240
ctgaagactg aggacgaggc tgactactac tgtcagtctt atgatagcag caatgtgata 300
ttcggcggag ggaccaagct gaccgtccta 330
<210> 40
<211> 330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33L
<400> 40
aattttatgc tgactcagcc ccactctgtg tcggagtctc cggggaagac ggtaaccatc 60
tcctgcaccc gcagcagtgg cagcattgcc aacaactatg tgcagtggta ccaacagcgc 120
ccgggcagtt cccccaccac tgtgatctat gacgataacc aaaaaccctc tggggtccct 180
gatcgattct ctgcctccat cgacagctcc tccaattctg cctccctcac catctctgga 240
ctgaagactg aggacgaggc tgactactac tgtcagtctt atgatagcag caatgtgatc 300
ttcggcggag ggaccaaggt caccgtccta 330
<210> 41
<211> 330
<212> DNA
<213> Homo sapiens DNA2-20L
<400>41
aattttatgc tgactcagcc ccactctgtg tcggagtctc cggggaagac ggtaaccatc 60
tcctgcaccc gcagcagtgg cagcattgcc agcaactatg tgcagtggta ccagcagcgc 120
ccgggcagtg cccccaccac tgtgatctat gaggataacc aaagaccctc tggggtccct 180
gatcggttct ctggctccat cgacagctcc tccaactctg cctccctcac catctctgga 240
ctgaagactg aggacgaggc tgactactac tgtcagtctt atgatagcag caatgtgata 300
ttcggcggag ggacccagct caccgtttta 330
针对PD-L1胞外段的人源抗体或抗体片段和用途、核苷酸序列和载体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