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IPC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A41D13/11

申请号
CN201410557850.1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4-10-21
  • 公开号: 104368311A
  • 公开日: 2015-02-25
  • 主分类号: B01J20/22
  • 专利权人: 繁昌县倍思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专利摘要

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氨基硅烷偶联剂2-4、酸活化的凹凸棒石粘土11-16、丙烯酸酯1-2、HZSM-5型分子筛3-5、HY型分子筛2-5、γ-Al2O33-4、海泡石粉3-4、吐温802-4、氯化铁1-2、过硫酸铵0.2-0.4、碳酸钠1-1.5、膨润土4-6、活性炭80-9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30-250、1Mol/L氯化钙溶液240-260、水适量、助剂3-5;本发明的吸附剂对PM2.5具有良好的阻隔过滤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无有害物质,不妨碍透气性,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吸附性,热风吹干可再生使用,适合如今的雾霾天气。通过使用本发明助剂,能够防止皮肤过敏,提神醒脑,提高过滤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氨基硅烷偶联剂2-4、酸活化的凹凸棒石粘土11-16、丙烯酸酯1-2、HZSM-5型分子筛3-5、HY型分子筛2-5、γ-Al2O3 3-4、海泡石粉3-4、吐温80 2-4、氯化铁1-2、过硫酸铵0.2-0.4、碳酸钠1-1.5、膨润土4-6、活性炭80-9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30-250、1Mol/L氯化钙溶液240-260、水适量、助剂3-5;

所述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葡萄籽3-4、银杏叶1-2、乙醇4-6、淀粉胶0.5-1、氢氧化铁1-2、粘土4-6、茶树精油0.4-0.7、硅酸乙酯3-4、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将葡萄籽、银杏叶粉碎,加水和乙醇煎煮,过滤得滤饼和浆液,将滤饼烘干,与氢氧化铁、粘土混合,粉碎至180目以下,与淀粉胶、硅酸乙酯一起送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成膏体,挤压成条,然后在炭化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700-800℃,保温40-50分钟,得到炭化料,将炭化料在850-900℃下用水蒸气活化2-2.5小时,取出,均匀再喷洒茶树精油和所述浆液的混合物,烘干,粉碎成0.3mm以下的颗粒,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酸酯、γ-Al2O3、海泡石粉、吐温80、氯化铁、过硫酸铵、碳酸钠、膨润土混合,加入7-9倍重量份的水,搅拌10-14小时,在70-80℃下蒸发脱水,至含水量为4-6%,在 200-250℃下煅烧1-2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得到颗粒;

(2)将除了助剂之外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加水,造粒,在500-600℃下焙烧30-40分钟,粉碎过30目筛,得到颗粒;

(3)将前两步得到的颗粒与助剂混合,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95-98℃,处理1.5-2小时,洗涤,干燥;

(4)将第(3)步得到的物料加入1Mol/L氯化钙溶液中,加热至75-80℃,浸泡5-6个小时,洗涤,干燥,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PM2.5严重超标,雾霾中含有大量病菌和粉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目前的普通的口罩吸附剂基本以活性炭为主,但是活性炭对颗粒污染物的吸附和过滤效果有限,大气中各种有机废气污染物也逐渐增多,活性炭吸附剂不能分解除去这些污染物,即便吸附到口罩上,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口罩吸附剂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吸附剂本发明的吸附剂对PM2.5具有良好的阻隔过滤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无有害物质,不妨碍透气性,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吸附性,热风吹干可再生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氨基硅烷偶联剂2-4、酸活化的凹凸棒石粘土11-16、丙烯酸酯1-2、HZSM-5型分子筛3-5、HY型分子筛2-5、γ-Al2O3 3-4、海泡石粉3-4、吐温80 2-4、氯化铁1-2、过硫酸铵0.2-0.4、碳酸钠1-1.5、膨润土4-6、活性炭80-9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30-250、1Mol/L氯化钙溶液240-260、水适量、助剂3-5;

所述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葡萄籽3-4、银杏叶1-2、乙醇4-6、淀粉胶0.5-1、氢氧化铁1-2、粘土4-6、茶树精油0.4-0.7、硅酸乙酯3-4、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将葡萄籽、银杏叶粉碎,加水和乙醇煎煮,过滤得滤饼和浆液,将滤饼烘干,与氢氧化铁、粘土混合,粉碎至180目以下,与淀粉胶、硅酸乙酯一起送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成膏体,挤压成条,然后在炭化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700-800℃,保温40-50分钟,得到炭化料,将炭化料在850-900℃下用水蒸气活化2-2.5小时,取出,均匀再喷洒茶树精油和所述浆液的混合物,烘干,粉碎成0.3mm以下的颗粒,即得。

所述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酸酯、γ-Al2O3、海泡石粉、吐温80、氯化铁、过硫酸铵、碳酸钠、膨润土混合,加入7-9倍重量份的水,搅拌10-14小时,在70-80℃下蒸发脱水,至含水量为4-6%,在 200-250℃下煅烧1-2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得到颗粒;

(2)将除了助剂之外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加水,造粒,在500-600℃下焙烧30-40分钟,粉碎过30目筛,得到颗粒;

(3)将前两步得到的颗粒与助剂混合,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95-98℃,处理1.5-2小时,洗涤,干燥;

(4)将第(3)步得到的物料加入1Mol/L氯化钙溶液中,加热至75-80℃,浸泡5-6个小时,洗涤,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吸附剂对PM2.5具有良好的阻隔过滤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无有害物质,不妨碍透气性,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吸附性,热风吹干可再生使用,适合如今的雾霾天气。通过使用本发明助剂,能够防止皮肤过敏,提神醒脑,提高过滤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氨基硅烷偶联剂3、酸活化的凹凸棒石粘土13、丙烯酸酯1.5、HZSM-5型分子筛4、HY型分子筛3、γ-Al2O3 3.5、海泡石粉3.5、吐温80 3、氯化铁1.5、过硫酸铵0.3、碳酸钠1.3、膨润土5、活性炭85、1Mol/L氢氧化钠溶液240、1Mol/L氯化钙溶液250、水适量、助剂4; 

所述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葡萄籽3.5、银杏叶1.5、乙醇5、淀粉胶0.8、氢氧化铁1.5、粘土5、茶树精油0.6、硅酸乙酯3.5、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将葡萄籽、银杏叶粉碎,加水和乙醇煎煮,过滤得滤饼和浆液,将滤饼烘干,与氢氧化铁、粘土混合,粉碎至180目以下,与淀粉胶、硅酸乙酯一起送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成膏体,挤压成条,然后在炭化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750℃,保温45分钟,得到炭化料,将炭化料在880℃下用水蒸气活化2.3小时,取出,均匀再喷洒茶树精油和所述浆液的混合物,烘干,粉碎成0.3mm以下的颗粒,即得。

所述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酸酯、γ-Al2O3、海泡石粉、吐温80、氯化铁、过硫酸铵、碳酸钠、膨润土混合,加入8倍重量份的水,搅拌13小时,在75℃下蒸发脱水,至含水量为5%,在 220℃下煅烧1.5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得到颗粒;

(2)将除了助剂之外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加水,造粒,在550℃下焙烧35分钟,粉碎过30目筛,得到颗粒;

(3)将前两步得到的颗粒与助剂混合,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96℃,处理1.7小时,洗涤,干燥;

(4)将第(3)步得到的物料加入1Mol/L氯化钙溶液中,加热至77℃,浸泡5.5个小时,洗涤,干燥,即得。

试验数据

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489㎡/g,对苯的饱和吸附量为0.39g/g,将该吸附剂用于无纺布口罩,对PM2.5的滤性为99%。

可再生防霾口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