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波纹管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过滤板,两侧对应所述第一过滤板远离波纹管一端内滑动连接有同一第二过滤板,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螺纹部螺距为第一螺纹部的两倍,本发明采用具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杆,在转动螺纹杆时,螺距不同的两个螺纹部驱动两个第二过滤板前进不同的距离,具体为后者为前者的两倍,从而使两个第二过滤板在推动波纹管伸长时,波纹管内最大直径变化一致,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波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1)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波纹管(1)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过滤板(2),两侧对应高度所述第一过滤板(2)远离波纹管(1)一端内滑动连接有同一第二过滤板(3),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3)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上设有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2),所述第二螺纹部(42)螺距为第一螺纹部(41)的两倍;
所述第一过滤板(2)固定连接在波纹管(1)内直径最大处,所述第一过滤板(2)远离波纹管(1)一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21),所述第二过滤板(3)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21)内,且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22),两个所述固定弹簧(22)远离第二过滤板(3)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2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3)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31),两所述螺纹孔(31)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上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均呈多孔结构,且孔径小于污水中悬浮颗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被污染的水不仅会对水中生物和饮用生物造成危害,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过滤网等过滤设备对污水进行过滤,以去除大部分杂质,从而减轻后续污水处理步骤使用设备的负担。在使用过滤网时,单一的过滤网过滤效果较差,且易发生网孔堵塞进一步降低过滤效果,而设置多重一样或不同的过滤网又会提高过滤成本,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单一的过滤网过滤效果较差而多重一样或不同的过滤网又会提高过滤成本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波纹管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过滤板,两侧对应所述第一过滤板远离波纹管一端内滑动连接有同一第二过滤板,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螺纹部螺距为第一螺纹部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固定连接在波纹管内直径最大处,所述第一过滤板远离波纹管一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过滤板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内,且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弹簧远离第二过滤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底部。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上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呈多孔结构,且孔径小于污水中悬浮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具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杆,在转动螺纹杆时,螺距不同的两个螺纹部驱动两个第二过滤板前进不同的距离,具体为后者为前者的两倍,从而使两个第二过滤板在推动波纹管伸长时,波纹管内最大直径变化一致,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2、本发明采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相配合,在波纹管伸长时,两第一过滤板两端受到挤压与第二过滤板重合,挤压时两过滤板部分重合,两过滤板部分过滤网孔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更小的过滤网孔,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综上,通过调节螺纹杆,即可调节压缩模式下两过滤板的过滤效果,从而达到自由控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波纹管、11进水口、12出水口、2第一过滤板、21滑动槽、22固定弹簧、3第二过滤板、31螺纹孔、4螺纹杆、41第一螺纹部、42第二螺纹部、5滑杆、6直管、7斜管、8防漏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波纹管1,波纹管1为方形波纹管,且波纹管1相互折叠的侧壁不能发生弯曲。
波纹管1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使污水自由流进流出。
波纹管1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过滤板2,第一过滤板2固定连接在波纹管1内直径最大处,从而在波纹管1伸长时受到波纹管1内侧壁的挤压。
两侧对应第一过滤板2远离波纹管1一端内滑动连接有同一第二过滤板3,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均呈多孔结构,且孔径小于污水中悬浮颗粒,形成双重过滤效果。
第一过滤板2远离波纹管1一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21,第二过滤板3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21内,且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22,两个固定弹簧22远离第二过滤板3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21底部,在第一过滤板2受挤压时,与第二过滤板3重合,过滤网孔部分重叠形成更小的过滤网孔,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两个第二过滤板3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31,两螺纹孔31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上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2,螺纹杆4上设有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2,第二螺纹部42螺距为第一螺纹部41的两倍,使两个第二过滤板3在推动波纹管1伸长时,波纹管1内最大直径变化一致,两个第一过滤板2和两个第二过滤板3重叠效果一致,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原理做如下描述:
调节螺纹杆4,由于螺纹杆4上第二螺纹部42螺距为第一螺纹部41的两倍,从而在旋转螺纹杆4时,使两个第二过滤板3后者位移为前者的两倍,从而使波纹管1内最大直径变化一致,进而使波纹管1最大直径内侧壁对两个第一过滤板2产生同样的压缩效果;
在调节过程中,第二过滤板3在第一过滤板2内滑动,二者上的过滤网孔不断经历部分重合、完全重合再到分离的过程,二者部分重合时,二者部分过滤网孔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更小的过滤网孔,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因此,调节螺纹杆4,即调节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二者相互交错重叠部分组合形成的过滤网孔的大小,相比于传统固定式的过滤网,过滤效果可调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3,相比于实施例一,螺纹杆4换成滑杆5,滑杆5与两个第二过滤板3有限滑动连接,且波纹管1替换为直管6和斜管7的组合,且两管水平截面为方形,斜管7两端密封滑动连接在直管6上,且直管6和斜管7上密封胶合有防漏膜8,防漏膜8密封包裹两管连接处,避免两管连接处泄露。
其中,第一过滤板2固定连接在斜管7中部,且初始固定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即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处于重叠压缩状态。
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原理做如下描述:
随污水的自由冲击,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受到水流冲击力,斜管7在直管6上滑动,并形成更大容纳空间,同时使两个第二过滤板3在滑杆5上滑动,间距变大,从而在污水冲击变大时,通过增加两个第二过滤板3间距,避免过滤效果降低;
在此过程中,由于斜管7受水流冲击底部扩大,带动两对应第一过滤板2分离,并且分离程度受污水冲击自动调节,在污水冲击较大时,增大过滤网孔大小和数目以减小对两过滤板的冲击,同时又完成对污水的基本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自调节污水过滤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