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行走轮关于外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轮轴焊接连接,该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的底部安装有四个角轮,角轮 倾斜安装且边沿处呈V形直角结构,与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接触,当列车正常行驶时,角轮底部充当从动轮,起到支撑作用,分担行走轮的载荷,且在列车转弯时,角轮的侧面抵在对应轨道上,角轮与导向轮一高一低,通过分担列车偏移时的力和惯性,减轻导向轮承受的载荷,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平稳,减轻晃动,大大延长了转弯区域导向轮轨道的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行走轮(2),所述第一行走轮(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行走轮(2)关于外壳(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走轮(2)通过轮轴(8)焊接连接,所述外壳(1)底端远离第一行走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3),所述第二行走轮(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行走轮(3)关于外壳(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轮轴(8)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从动锥轮,所述从动锥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主动锥轮,外壳(1)的顶端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与主动锥轮固定连接,所述轮轴(8)中心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轴套(9),所述轴套(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座(12),所述外壳(1)的底面上与第二弹簧座(12)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座(11),所述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通过减震弹簧(10)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座(11)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旋套(13),且第一弹簧座(11)通过轴承与第一旋套(13)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座(1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旋套(14),且第二弹簧座(12)通过轴承与第二旋套(14)连接,所述第一旋套(13)通过联动杆(15)与第二旋套(14)连接,所述外壳(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焊接有用来与车体相连的悬挂杆(5),所述悬挂杆(5)的四周安装有角轮(6),所述角轮(6)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角轮(6)分别两两对应安装在悬挂杆(5)的四周,所述角轮(6)的顶端安装有轮架(17),所述轮架(17)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分别关于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导向轮(4),所述导向轮(4)设置有四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15)包括第一摆动杆(1501)和第二摆动杆(1502),所述第一摆动杆(1501)的顶端与第一旋套(13)的外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杆(1502)的底端与第二旋套(14)的外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1501)的底端与第二摆动杆(1502)顶端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15)等间距排列在减震弹簧(10)的四周,且第一摆动杆(1501)和第二摆动杆(1502)的外侧上均安装有扇叶(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轮(6)的轮面与外壳(1)底面的夹角数值为45°,且角轮(6)的边沿处为V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轮(6)的两侧上均安装有推力轴承(18),且角轮(6)通过推力轴承(18)与轮架(17)构成旋转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有助于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运输发展的需要,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其中转向架的各种参数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就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而言,目前的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些必些许不足之处。
目前的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大多安装有导向轮,在转向时,通过承受内侧的载荷并确保车体平稳行走,但是随着长期运转,导向轮的轨道内侧不断的挤压,加上轨道的腐蚀,使得寿命降低,在弯道区域的轨道会发生形变,大大降低了车辆的稳定性;且一般行走轮上会安装有减震弹簧,缓和车辆与轨道间的振动,提高列车的舒适度,但是往往行走轮上的弹簧发生形变和弯曲的程度不相同,随着长期运转,减震弹簧的寿命会随着线路设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弹性势能,严重影响减震弹簧寿命的同步性,等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随着长期运转,导向轮的轨道内侧不断的挤压,加上轨道的腐蚀,使得寿命降低,在弯道区域的轨道会发生形变,大大降低了车辆的稳定性;减震弹簧的寿命会随着线路设计不同,发生形变和弯曲的程度也不相同,使之具有不同的弹性势能,严重影响减震弹簧寿命的同步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行走轮关于外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轮轴焊接连接,所述外壳底端远离第一行走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行走轮关于外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轮轴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从动锥轮,所述从动锥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主动锥轮,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锥轮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中心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座,所述外壳的底面上与第二弹簧座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座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旋套,且第一弹簧座通过轴承与第一旋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座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旋套,且第二弹簧座通过轴承与第二旋套连接,所述第一旋套通过联动杆与第二旋套连接,所述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处焊接有用来与车体相连的悬挂杆,所述悬挂杆的四周安装有角轮,所述角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角轮分别两两对应安装在悬挂杆的四周,所述角轮的顶端安装有轮架,所述轮架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分别关于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的顶端与第一旋套的外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杆的底端与第二旋套的外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的底端与第二摆动杆顶端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等间距排列在减震弹簧的四周,且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外侧上均安装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角轮的轮面与外壳底面的夹角数值为45°,且角轮的边沿处为V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角轮的两侧上均安装有推力轴承,且角轮通过推力轴承与轮架构成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的底部安装有四个角轮,角轮倾斜安装且边沿处呈V形直角结构,与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接触,当列车正常行驶时,角轮底部充当从动轮,起到支撑作用,分担行走轮的载荷,且在列车转弯时,角轮的侧面抵在对应轨道上,角轮与导向轮一高一低,通过分担列车偏移时的力和惯性,减轻导向轮承受的载荷,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平稳,减轻晃动,大大延长了转弯区域导向轮轨道的寿命;且减震弹簧在每次伸缩时,多组联动杆上两个摆动杆也会不停的相互铰接转动,传递并分担振动力,提高缓冲效果,同时列车行驶时,摆动杆上的扇叶会迎风转动,带动旋套转动,由于线路设计不同,往往减震弹簧会发生不同的形变和弯曲,使得上下旋套没有保持平行状态,当回归正常路线,减震弹簧实现缓冲复位后,旋套再次旋动,帮助矫正弹簧沿轴向的平直度,延长弹簧发生永久形变损伤的时间,并确保弹簧各处的使用寿命相等,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稳定,且乘坐舒适度更好,也使得弹簧物尽其用,便于统一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体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动杆主视图。
图中:1-外壳,2-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导向轮,5-悬挂杆,6- 角轮,7-电机,8-轮轴,9-轴套,10-减震弹簧,11-第一弹簧座,12-第二弹簧座,13-第一旋套,14-第二旋套,15-联动杆,1501-第一摆动杆,1502-第二摆动杆,16-扇叶,17-轮架,18-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包括外壳1,外壳1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行走轮2,第一行走轮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行走轮2关于外壳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行走轮2 通过轮轴8焊接连接,外壳1底端远离第一行走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行走轮3关于外壳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轮轴8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从动锥轮,从动锥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主动锥轮,外壳1的顶端安装有电机7,该电机7的型号为Y90S-2,电机7的输出端与主动锥轮固定连接,轮轴8中心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轴套9,轴套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座12,外壳1的底面上与第二弹簧座12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座11,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通过减震弹簧10连接,第一弹簧座11 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旋套13,且第一弹簧座11通过轴承与第一旋套13连接,第二弹簧座1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旋套14,且第二弹簧座12通过轴承与第二旋套 14连接,第一旋套13通过联动杆15与第二旋套14连接,外壳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焊接有用来与车体相连的悬挂杆5,悬挂杆5的四周安装有角轮6,角轮6 共有四个,且四个角轮6分别两两对应安装在悬挂杆5的四周,角轮6的顶端安装有轮架17,轮架17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外壳1的外壁上分别关于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导向轮4,所述导向轮4共有四个。
本实施例中:联动杆15包括第一摆动杆1501和第二摆动杆1502,第一摆动杆1501的顶端与第一旋套13的外侧铰接连接,第二摆动杆1502的底端与第二旋套1502的外侧铰接连接,第一摆动杆1501的底端与第二摆动杆1502顶端铰接连接,当减震弹簧10发生伸缩时,减震弹簧10两侧的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会相互运动,而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外侧的第一旋套13 和第二旋套14也会同步的运动,使得第一摆动杆1501的底端与第二摆动杆1502 相互间铰接转动,传递并分担振动力,提高缓冲效果;联动杆15等间距排列在减震弹簧10的四周,且第一摆动杆1501和第二摆动杆1502的外侧上均安装有扇叶16,多组联动杆15上的扇叶16在迎风时,会发生转动,并使得第一旋套 13和第二旋套14通过轴承分别在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上转动,当减震弹簧10发生形变和弯曲时,第一摆动杆1501、第二摆动杆1502与同一平面的减震弹簧10组成四边形结构,由于由减震弹簧10形成的四边形的两边具有唯一性,同时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没有保持平行状态,所以第一旋套13 和第二旋套14无法正常旋动,当回归正常路线,减震弹簧10实现缓冲复位,形变复原后,第一摆动杆1501、第二摆动杆1502与同一平面的减震弹簧10组成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结构唯一且稳定,所以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再次旋动,帮助矫正减震弹簧10沿轴向的平直度,延长减震弹簧10发生永久形变损伤的时间,并确保减震弹簧10各处的使用寿命相等,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稳定,且乘坐舒适度更好;角轮6的轮面与外壳1底面的夹角数值为45°,且角轮6的边沿处为V型结构,当正常行驶时,角轮6的底部充当从动轮,起到支撑作用,分担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的载荷,且转弯时,角轮6的侧面抵在对应轨道上,角轮6与导向轮4一高一低,通过分担列车偏移时的力和惯性,减轻导向轮4承受的载荷,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平稳,减轻晃动,大大延长了转弯区域导向轮4轨道的寿命;角轮6的两侧上均安装有推力轴承18,且角轮6通过推力轴承18与轮架17构成旋转结构,推力轴承18具有承载轴向力的作用,使得角轮6在转动时更加的稳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第一行走轮2、第二行走轮3和导向轮4在对应轨道上行驶,且角轮6在呈直角形的对应轨道上行驶,当减震弹簧10发生伸缩时,减震弹簧10两侧的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会相互运动,而第一弹簧座11与第二弹簧座12外侧的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也会同步的运动,使得第一摆动杆1501的底端与第二摆动杆1502相互间铰接转动,传递并分担振动力,提高缓冲效果,当减震弹簧10发生形变和弯曲时,第一摆动杆1501、第二摆动杆1502与同一平面的减震弹簧10组成四边形结构,由于由减震弹簧10形成的四边形的两边具有唯一性,同时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没有保持平行状态,所以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无法正常旋动,当回归正常路线,减震弹簧10实现缓冲复位,形变复原后,第一摆动杆1501、第二摆动杆1502 与同一平面的减震弹簧10组成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结构唯一且稳定,所以第一旋套13和第二旋套14再次旋动,帮助矫正减震弹簧10沿轴向的平直度,延长减震弹簧10发生永久形变损伤的时间,并确保减震弹簧10各处的使用寿命相等,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稳定,提高乘坐舒适度。列车正常行驶时,角轮6的底部充当从动轮,起到支撑作用,分担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的载荷,且在列车转弯时,角轮6的侧面抵在对应轨道上,角轮6与导向轮4一高一低,通过分担列车偏移时的力和惯性,减轻导向轮4承受的载荷,使得列车行驶更加的平稳,减轻晃动,大大延长了转弯区域导向轮4轨道的寿命,整个工作流程结束。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转向架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