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

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

IPC分类号 : B61H1/00,B61H15/00,B60T17/18

申请号
CN201921269760.7
可选规格

    看了又看

  • 专利类型:
  • 法律状态: 有权
  • 公开号: CN210793193U
  • 公开日: 2020-06-19
  • 主分类号: B61H1/00
  • 专利权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包括车辆的转向架、制动缸、悬挂连杆、闸瓦托主体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性连接板,所述制动缸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制动缸的活塞与制动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中部枢接,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的底端枢接,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枢接于所述悬挂连杆与所述转向架的枢接位置,且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抵靠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下部枢接在所述转向架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车辆在横向移动过程由于闸瓦托横移量过大导致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包括车辆的转向架(9)、制动缸、悬挂连杆(5)和闸瓦托主体(1),所述制动缸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架(9)上,所述制动缸的活塞与制动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螺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闸瓦托主体(1)的中部枢接,所述闸瓦托主体(1)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5)的底端枢接,所述悬挂连杆(5)的顶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架(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性连接板(10),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枢接于所述悬挂连杆(5)与所述转向架(9)的枢接位置,且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5)的顶端抵靠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枢接在所述转向架(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9)上设置有制动梁,所述制动梁的底端固定在转向架(9)的顶部,所述制动梁的顶端与所述悬挂连杆(5)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6)枢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的端部伸出至所述悬挂连杆(5)的外侧,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靠近端部的位置沿所述第一转轴(6)的径向固定设置有螺栓(13),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套设在所述螺栓(13)上,并通过拧紧与所述螺栓(13)相配合的螺母对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14)与所述转向架(9)的下部枢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10)与所述转向架(9)之间设置有支撑垫板(15),所述支撑垫板(15)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4)上,所述支撑垫板(15)的两相对外壁对应与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外壁和所述转向架(9)的下部外壁相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10)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弹性连接板(10)对应位于所述闸瓦托主体(1)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10)上远离所述闸瓦托主体(1)的一侧外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支撑限位块(16),当所述闸瓦托主体(1)横向移动时,所述支撑限位块(16)与位于所述闸瓦托主体(1)外侧的车轮踏面相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10)为弹簧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摩擦耦合器(2),所述摩擦耦合器(2)包括耦合器外壳(201)、滑杆(202)和滑杆锁紧组件(204),所述耦合器外壳(201)内部形成容置腔室(2011),所述耦合器外壳(201)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室(2011)连通的开口,所述耦合器外壳(201)的顶端与所述悬挂连杆(5)的顶端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17)枢接,所述滑杆(202)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2011)内,所述滑杆(202)的底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容置腔室(2011)外部并与所述闸瓦托主体(1)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转轴(12)枢接,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为筒状结构,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2011)内,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202)的外侧,且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的内壁箍紧所述滑杆(202)的外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包括弹性摩擦套(2041)和锁紧弹簧(2042),所述弹性摩擦套(2041)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202)的外侧,所述锁紧弹簧(2042)箍紧在所述弹性摩擦套(2041)的外壁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2011)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容置凹部,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位于所述容置凹部内,所述容置凹部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05)和第二限位环(206),所述第一限位环(205)和所述第二限位环(206)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202)的外侧,所述滑杆锁紧组件(204)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环(205)和所述第二限位环(206)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外壳(201)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环状端盖(203),所述端盖(203)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202)的外侧,所述端盖(203)与所述耦合器外壳(201)之间螺纹连接。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外壳(201)的顶端能转动的套设在第三转轴(17)的中部,所述第三转轴(17)与所述悬挂连杆(5)之间设置有随动支架(11),随动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轴(17)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支架(11)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悬挂连杆(5)顶端的螺栓(13)固定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支架(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随动支架(11)的开口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17)的端部,所述随动支架(11)的封口端通过一体连接的环状连接件(1101)固定套设在所述悬挂连杆(5)顶端的所述螺栓(13)上。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7),所述弹性复位机构(7)包括导向轴(701)、复位弹簧(702)和弹簧限位板(703),所述弹簧限位板(703)固定设置在所述耦合器外壳(201)的外壁上,所述弹簧限位板(703)上开设有限位透孔,所述悬挂连杆(5)上向外侧延伸出导向杆(501),所述导向杆(50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悬挂连杆(5)的顶端外壁上,所述导向杆(50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轴(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701)的另一端穿插于所述限位透孔内,所述导向轴(70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压片(704),所述复位弹簧(702)套设在所述导向轴(701)上,且所述复位弹簧(702)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压片(704)和所述弹簧限位板(703)相抵。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螺杆(8)的端部通过第五转轴(3)与所述闸瓦托主体(1)枢接;所述悬挂连杆(5)底端通过第六转轴(4)与所述闸瓦托主体(1)枢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闸瓦托(即闸瓦的安装座)是踏面单元制动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在制动梁组成上,对闸瓦提供可靠的固定和定位,并向闸瓦有效的传递制动力。一般来说,采用单侧闸瓦制动方式,即车辆的一个车轮对应一对闸瓦和闸瓦托。

现有技术中的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闸瓦托主体91、摩擦耦合器92、悬挂连杆95、制动螺杆98和制动缸99,制动缸99固定在车辆转向架上,制动螺杆98的一端与制动缸99的活塞连接,制动螺杆98的另一端伸出至制动缸99的外部且通过第一转轴93与闸瓦托主体91的中部枢接,摩擦耦合器92设置在闸瓦托主体91的下部,悬挂连杆95的底端通过第二转轴94与闸瓦托主体91的上部枢接,悬挂连杆95的顶端通过第五转轴96与车辆的转向架上的制动梁97枢接。

现有的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向制动缸99的内部充入风压时,制动缸99的活塞推动制动螺杆98向前伸出,制动螺杆98通过第一转轴93带动闸瓦托主体91向前运动,闸瓦托主体91带动悬挂连杆95以第五转轴96为轴向上方转动,闸瓦托主体91与车轮的外缘相贴合,此时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处于制动状态;当制动缸99内部的风压排出时,活塞带动制动螺杆98和闸瓦托主体91复位,实现踏面制动装置制动状态的缓解,而摩擦耦合器92在制动过程中能够保证闸瓦托主体91找到能够与车轮完全贴合的最佳角度,并将闸瓦托主体91固定在该角度上,从而保证在下次制动时闸瓦托主体依然能够与车轮完全贴合。

如图1、图2可以看出,在现有的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中,当车辆转弯或者由于其他工况导致车轮发生大幅度横向移动时,闸瓦托主体91在惯性的作用下也会随着车轮进行横向移动,由于制动缸99的活塞可在制动缸99内进行一定范围的横向移动,因此制动螺杆98与闸瓦托主体91的枢接位置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横向移动的影响,但是闸瓦托主体91、悬挂连杆95和制动梁97之间均为刚性连接,

车辆的横向移动力最终会作用于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与转向架之间的连接位置(即制动梁97与悬挂连杆95的枢接位置)上,从而增大该连接位置的负荷,容易导致连接轴断裂,增加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掉落的风险;二是由于车轮踏面位于闸瓦托主体91的两侧,在车辆横向力的作用下,如果闸瓦托主体91的横向位移过大,有可能造成闸瓦托主体91与车轮踏面之间发生硬性碰撞,不仅容易对闸瓦托主体91造成损坏,而且会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威胁,严重情况下会存在车辆脱轨的风险。

针对相关技术中车辆在横向移动过程由于闸瓦托横移量过大导致安全性低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通过在闸瓦托与车辆的转向架之间设置弹性连接板,通过弹性连接板的弹性形变降低车辆在横向移动过程中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与转向架连接位置上的负荷,提高车辆转弯时进行减速和制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包括车辆的转向架、制动缸、悬挂连杆和闸瓦托主体,所述制动缸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制动缸的活塞与制动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中部枢接,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的底端枢接,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性连接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枢接于所述悬挂连杆与所述转向架的枢接位置,且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抵靠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下部枢接在所述转向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制动梁,所述制动梁的底端固定在转向架的顶部,所述制动梁的顶端与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伸出至所述悬挂连杆的外侧,在所述第一转轴上靠近端部的位置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固定设置有螺栓,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套设在所述螺栓上,并通过拧紧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母对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上部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向架的下部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板与所述转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垫板,所述支撑垫板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支撑垫板的两相对外壁对应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下部外壁和所述转向架的下部外壁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弹性连接板对应位于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板上远离所述闸瓦托主体的一侧外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支撑限位块,当所述闸瓦托主体横向移动时,所述支撑限位块与位于所述闸瓦托主体外侧的车轮踏面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板为弹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摩擦耦合器,所述摩擦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外壳、滑杆和滑杆锁紧组件,所述耦合器外壳内部形成容置腔室,所述耦合器外壳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耦合器外壳的顶端与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枢接,所述滑杆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滑杆的底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容置腔室外部并与所述闸瓦托主体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转轴枢接,所述滑杆锁紧组件为筒状结构,所述滑杆锁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滑杆锁紧组件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的外侧,且所述滑杆锁紧组件的内壁箍紧所述滑杆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杆锁紧组件包括弹性摩擦套和锁紧弹簧,所述弹性摩擦套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的外侧,所述锁紧弹簧箍紧在所述弹性摩擦套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室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容置凹部,所述滑杆锁紧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凹部内,所述容置凹部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杆的外侧,所述滑杆锁紧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耦合器外壳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环状端盖,所述端盖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的外侧,所述端盖与所述耦合器外壳之间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耦合器外壳的顶端能转动的套设在第三转轴的中部,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悬挂连杆之间设置有随动支架,随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支架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悬挂连杆顶端的螺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随动支架为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随动支架的开口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随动支架的封口端通过一体连接的环状连接件固定套设在所述悬挂连杆顶端的所述螺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导向轴、复位弹簧和弹簧限位板,所述弹簧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耦合器外壳的外壁上,所述弹簧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透孔,所述悬挂连杆上向外侧延伸出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悬挂连杆的顶端外壁上,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穿插于所述限位透孔内,所述导向轴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压片,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压片和所述弹簧限位板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螺杆的端部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闸瓦托主体枢接;所述悬挂连杆底端通过第六转轴与所述闸瓦托主体枢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在悬挂连杆与转向架之间加装弹性连接板,弹性连接板的上部枢接于悬挂连杆与转向架的枢接位置,且弹性连接板的上部与悬挂连杆的顶端抵靠连接,弹性连接板的下部枢接在转向架上,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进行减速或者制动时,与制动缸连接的制动螺杆会带动闸瓦托主体和悬挂连杆产生横向偏移,悬挂连杆将所受到的横向力传递给弹性连接板,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弹性连接板产生形变,从而将横向力分散至整块弹性连接板上,避免弹性连接板与悬挂连杆的连接位置承受过大的横向力,同时大大降低了悬挂连杆与转向架连接位置所受到的疲劳应力,避免连接位置由于负荷过大而断裂,进而提高闸瓦托主体横向移动的安全性,满足车辆在转弯过程中随时进行减速或者制动的需求。另外,在闸瓦托主体发生横向移动后,发生形变后的弹性连接板还能够保证闸瓦托主体从横移位置快速恢复至原位,保证踏面制动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现有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闸瓦托踏面制动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的主视局部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的左视局部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摩擦耦合器和弹性复位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摩擦耦合器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摩擦耦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弹性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横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号:91、闸瓦托主体;92、摩擦耦合器;93、第一转轴;94、第二转轴;95、悬挂连杆;96、第五转轴;97、制动梁;98、制动螺杆;99、制动缸。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1、闸瓦托主体;2、摩擦耦合器;201、耦合器外壳;2011、容置腔室;202、滑杆;203、端盖;204、滑杆锁紧组件;2041、弹性摩擦套;2042、锁紧弹簧;205、第一限位环;206、第二限位环;3、第五转轴;4、第六转轴;5、悬挂连杆;501、导向杆;6、第一转轴;7、弹性复位机构;701、导向轴;702、复位弹簧;703、弹簧限位板;704、压片;8、制动螺杆;9、转向架;10、弹性连接板;11、随动支架;1101、连接件;12、第四转轴;13、螺栓;14、第二转轴;15、支撑垫板;16、支撑限位块;17、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包括车辆的转向架9、制动缸(未示出)、悬挂连杆5、闸瓦托主体1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性连接板10,制动缸固定安装在转向架9上,制动缸的活塞与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制动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制动螺杆8的另一端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五转轴3与闸瓦托主体1的中部枢接,闸瓦托主体1的上部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六转轴4与悬挂连杆5的底端枢接,悬挂连杆5的顶端枢接在转向架9上,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枢接于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的枢接位置,且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与悬挂连杆的顶端抵靠连接,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枢接在转向架9上,其中,第五转轴3和第六转轴4在空间上与制动螺杆8相垂直。本实用新型在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之间加装弹性连接板10,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枢接于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的枢接位置,且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与悬挂连杆5的顶端抵靠连接,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枢接在转向架9上,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进行减速或者制动时,与制动缸连接的制动螺杆8会带动闸瓦托主体1和悬挂连杆5产生横向偏移,由于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枢接于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的枢接位置,且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与悬挂连杆5的顶端抵靠连接,弹性连接板10的位置不会对悬挂连杆5的摆动产生影响,而且悬挂连杆5能够将所受到的横向力传递给弹性连接板10,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弹性连接板10产生形变,从而将横向力分散至整块弹性连接板10上,避免弹性连接板10与悬挂连杆5的连接位置承受过大的横向力,同时大大降低了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连接位置所受到的疲劳应力,避免由于连接位置负荷过大而断裂,进而提高闸瓦托主体1横向移动的安全性,满足车辆在转弯过程中随时进行减速或者制动的需求。另外,在闸瓦托主体1发生横向移动后,发生形变后的弹性连接板10在恢复力的作用下还能够保证闸瓦托主体1从横移位置快速恢复至原位,保证踏面制动装置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在悬挂连杆5上,悬挂连杆5在摆动过程中,弹性连接板10能够在悬挂连杆5上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弹性连接板10的数量为两块,两块弹性连接板10对应位于闸瓦托主体1的两侧。

其中,弹性连接板10可为但不限于弹簧板。

进一步的,转向架9上设置有制动梁(未示出),悬挂连杆5通过制动梁与转向架9连接,制动梁的底端固定在转向架9的顶部,制动梁的顶端与悬挂连杆5的顶端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6枢接。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第一转轴6的端部伸出至悬挂连杆5的外侧,在第一转轴6上靠近端部的位置沿第一转轴6的径向固定设置有螺栓13,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套设在螺栓13上,并通过拧紧与螺栓13相配合的螺母对弹性连接板10的上部进行固定。弹性连接板10通过第一转轴6和螺栓13与悬挂连杆5连接,从而使得悬挂连杆5可将所受到的部分横向力传递至弹性连接板10,避免悬挂连杆5的顶部连接位置承受过大的疲劳应力。

如图3、图4所示,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14与转向架9的下部枢接。在弹性连接板10与转向架9之间设置有支撑垫板15,支撑垫板15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14上,支撑垫板15的一侧外壁与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外壁相贴合,支撑垫板15的另一相对侧外壁与转向架9的下部外壁相贴合。通过支撑垫板15对弹性连接板10的下部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弹性连接板10与转向架9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弹性连接板10上远离闸瓦托主体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限位块16,支撑限位块16位于弹性连接板10的中部,当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进行减速或者制动时,闸瓦托主体1会带动弹性连接板10进行横向移动,在闸瓦托主体1横向移动过大的情况下,弹性连接板10上的支撑限位块16与位于闸瓦托主体1外侧的车轮踏面相抵,对闸瓦托主体1的横向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闸瓦托主体1直接与车轮踏面发生硬性碰撞,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如图3至图7所示,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摩擦耦合器2,摩擦耦合器2包括耦合器外壳201、滑杆202和滑杆锁紧组件204,滑杆202用于连接闸瓦托主体1,滑杆锁紧组件204用于锁紧滑杆202与耦合器外壳201的连接位置,从而对闸瓦托主体1的摆动位置进行锁定。耦合器外壳201为顶端封口、底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耦合器外壳201内部沿耦合器外壳201的轴向形成圆柱形容置腔室2011,耦合器外壳201的底端开口与容置腔室2011连通,耦合器外壳201的顶端与悬挂连杆5的顶端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17枢接,滑杆202设置于容置腔室2011内,滑杆202的底端从耦合器外壳201的底端开口伸出至容置腔室2011外部,并且滑杆202的底端与闸瓦托主体1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转轴12枢接。滑杆锁紧组件204为圆筒状结构,滑杆锁紧组件204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室2011内,滑杆锁紧组件204能滑动的套设于滑杆202的外侧,且滑杆锁紧组件204的内壁箍紧滑杆202的外壁,从而能够对滑杆202在容置腔室2011内的位置进行锁定。在车辆制动过程中,在制动力的作用下闸瓦托主体1进行摆动并与车轮完全贴合,通过闸瓦托主体1的带动滑杆202在容置腔室2011内滑动,在闸瓦托主体1摆动至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后不再摆动,滑杆锁紧组件204锁紧滑杆202,保证在不提供外力的作用下,滑杆202与耦合器外壳20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保证闸瓦托主体1能够保持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不变,整个过程中锁紧力作用于滑杆202上,只要达到对滑杆202进行锁定即可,降低了对锁紧力精度的要求,通过锁紧滑杆202即可保证闸瓦托主体1处于稳固的锁紧状态,有效避免了偏磨对闸瓦托主体1的损害。

如图6、图7所示,滑杆锁紧组件204包括弹性摩擦套2041和锁紧弹簧2042,弹性摩擦套2041为圆筒状结构,弹性摩擦套2041能滑动的套设于滑杆202的外侧,锁紧弹簧2042套设在弹性摩擦套2041的外侧且箍紧弹性摩擦套2041的外壁。通过锁紧弹簧2042箍紧弹性摩擦套2041的外壁,使得弹性摩擦套2041产生形变,进而使弹性摩擦套2041紧固的套设在滑杆202上,达到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对滑杆202在容置腔室2011内的位置进行锁定的效果(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造成的闸瓦托主体1的抖动,不会对滑杆202的锁紧状态造成影响)。其中,由于在制动过程中制动缸通过制动螺杆8向闸瓦托主体1施加制动力,在制动力的作用下使得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接触并发生摆动,该制动力大于滑杆锁紧组件204对滑杆202的锁紧力,因此闸瓦托主体1能够带动滑杆202克服滑杆锁紧组件204施加的锁紧力相对于耦合器外壳201滑动,从而满足闸瓦托主体1角度调整的要求;当闸瓦托主体1摆动至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后,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再次贴合过程中不再发生转动,除滑杆锁紧组件204对滑杆202的锁紧力之外,没有其他力作用于滑杆202上,因此在滑杆202仅受到滑杆锁紧组件204锁紧力的作用时,滑杆锁紧组件204能够对滑杆202进行锁定。

进一步的,弹性摩擦套2041包括弹性套筒和均匀涂覆在弹性套筒内壁上的耐磨层。耐磨层所采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耐磨层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润滑作用,提高滑杆锁紧组件204对滑杆202锁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提高了弹性摩擦套2041的耐磨损能力,延长摩擦耦合器2的使用寿命。

其中,弹性套筒的材质可采用但不限于弹簧钢。

具体的,如图7所示,容置腔室2011的内壁上沿容置腔室2011的周向开设有圆环形容置凹部,滑杆锁紧组件204位于容置凹部内。耦合器外壳201的底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圆环状端盖203,端盖203能滑动的套设在滑杆202的外侧,端盖203与耦合器外壳201之间螺纹连接,通过端盖203的设置可以将弹性摩擦套2041从容置腔室2011内取出,便于对弹性摩擦套2041进行更换和维修。

具体的,如图7所示,容置凹部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05和第二限位环206,第一限位环205和第二限位环206能滑动的套设于滑杆202的外侧,滑杆锁紧组件204夹设于第一限位环205和第二限位环206之间,通过第一限位环205和第二限位环206对滑杆锁紧组件204在容置腔室2011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滑杆锁紧组件204能够稳定的套着于滑杆202的外侧。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耦合器外壳201的顶端能转动的套设在第三转轴17的中部,第三转轴17与悬挂连杆5之间设置有随动支架11,随动支架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筒状结构,随动支架11的开口端固定套设在第三转轴17的端部,随动支架11的封口端通过一体连接的圆环状连接件1101固定套设在悬挂连杆5顶端的螺栓13上,从而通过随动支架11、第三转轴17、螺栓13和第一转轴6将摩擦耦合器2的顶端与悬挂连杆5的顶端进行枢接。

该摩擦耦合器2的工作原理为: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当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之间非平行贴合时,闸瓦托主体1靠近车辆一端会先接触到车轮,在制动力的正压作用下闸瓦托主体1会以制动螺杆8的端部为轴进行摆动,由于制动螺杆8固定在制动缸上,因此闸瓦托主体1在摆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滑杆202与耦合器外壳201发生相对运动,直至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完全贴合;在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完全贴合后,闸瓦托主体1不再受到制动力的作用,滑杆202与耦合器外壳20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固定在耦合器外壳201内的滑杆锁紧组件204对滑杆202进行锁定,使得闸瓦托主体1始终处于该角度,从而完成了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贴合角度的调整,保证了车辆在下次制动时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能够平行贴合,防止因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的贴合角度不一致所导致的闸瓦偏磨现象。

如图3至图5、图8所示,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7,弹性复位机构7包括导向轴701、复位弹簧702和弹簧限位板703,弹簧限位板703的一侧边缘与耦合器外壳201的下部外壁固定连接,弹簧限位板703上开设有限位透孔,悬挂连杆5上向外侧延伸出导向杆501,导向杆5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悬挂连杆5的顶端外壁上,导向杆501的另一端与导向轴701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轴701的另一端穿插于限位透孔内,导向轴70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压片704,复位弹簧702套设在导向轴701上,且复位弹簧702的两端对应与压片704和弹簧限位板703相抵。

进一步的,悬挂连杆5与导向杆501为一体连接结构。

该弹性复位机构7的工作原理为: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闸瓦托主体1带动悬挂连杆5以第一转轴6为轴向靠近车轮一侧摆动,同时悬挂连杆5通过导向杆501带动导向轴701向弹簧限位板703的下方运动,复位弹簧702在压片704与弹簧限位板703之间处于压缩状态;车辆在制动缓解过程中,复位弹簧702的弹力推动压片704与弹簧限位板703恢复至原来位置,从而保证悬挂连杆5和闸瓦托主体1能够恢复至原来位置。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当车辆在转弯时或其他工况车轮发生大幅度横向移动时,风压充入制动缸内,制动缸的活塞带动制动螺杆8向外伸出,制动螺杆8带动闸瓦托主体1向靠近车轮方向摆动,同时闸瓦托主体1受到车辆横移过程中产生的横向力作用,由于闸瓦托主体1通过悬挂连杆5连接,因此,闸瓦托主体1将横向力传递至悬挂连杆5,而由于悬挂连杆5的顶端与弹性连接板10连接,悬挂连杆5会将部分横向力传递给弹性连接板10,由于弹性连接板10的下端连接在转向架9上,弹性连接板10会随着悬挂连杆5的横向移动而发生弹性变形,避免弹性连接板10与悬挂连杆5的连接位置承受过大的横向力,同时降低了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连接位置所受到的疲劳应力,避免了由于连接位置负荷过大而断裂的车辆事故的发生;车辆在制动缓解过程中,制动缸内的风压排出,制动缸的活塞带动制动螺杆8向制动缸内运动,在制动螺杆8和弹性复位机构7的共同作用下,闸瓦托主体1运动至原来位置,由于摩擦耦合器2处于锁紧状态,闸瓦托主体1的摆动角度不会发生变化,在下次车辆制动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闸瓦托主体1与车轮的完全贴合。

本实用新型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在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之间加装弹性连接板10,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进行减速或者制动时,与制动缸连接的制动螺杆8会带动闸瓦托主体1和悬挂连杆5产生横向偏移,悬挂连杆5将所受到的横向力传递给弹性连接板10,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弹性连接板10产生形变,从而将横向力分散至弹性连接板10上,大大降低了悬挂连杆5与转向架9连接位置所受到的疲劳应力,避免连接位置由于负荷过大而断裂,提高闸瓦托主体1横向移动的安全性,满足车辆在转弯过程中随时进行减速或者制动的需求。

二、该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在闸瓦托主体1与悬挂连杆5之间设置有摩擦耦合器2,在车辆制动过程中,闸瓦托主体1摆动至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后,通过摩擦耦合器2对闸瓦托主体1的位置进行锁定,保证在不提供外力的作用下,闸瓦托主体1处于稳固的锁紧状态,闸瓦托主体1能够保持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不变,有效避免了偏磨对闸瓦托主体1的损害。

三、该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中在摩擦耦合器2与悬挂连杆5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7,在车辆制动过程中,闸瓦托主体1摆动至与车轮完全贴合的角度后,弹性复位机构7的复位弹簧702处于压缩状态;当闸瓦托主体1需要恢复原位时,制动螺杆8带动闸瓦托主体1在水平方向上恢复至原来位置,同时在复位弹簧702的恢复力的作用下,闸瓦托主体1恢复至原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闸瓦托可横移复位的踏面制动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