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

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

IPC分类号 : B62M1/00,B62K9/00

申请号
CN202020007506.6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1-02
  • 公开号: 211568214U
  • 公开日: 2020-09-25
  • 主分类号: B62M1/00
  • 专利权人: 武汉轻工大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7)和车架,前车轮(2)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后车轮(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前车架(4)分别与前叉(3)、立管(5)、踩踏件(12)连接,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并利用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在先拉伸后回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回位动力,使代步车获得移动动力,从而有效地节省了使用者的蹬踏用力,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突出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7)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2)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所述的前车架(4)分别与前叉(3)、立管(5)、踩踏件(12)连接,所述的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包括限位导筒(82)、限位导向轴(83)和回位弹簧(84),所述的限位导筒(82)与座管(9)连接,所述限位导向轴(83)的一端与后车架(6)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导筒(82)之间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回位弹簧(84)设置在后车架(6)与限位导筒(8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筒(82)的内部形成T形结构的中空腔,所述回位弹簧(84)的一端位于T形结构中空腔的内径相对较大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向轴(83)与限位导筒(82)之间以间隙配合方式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筒(82)与座管(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关节(81)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向轴(83)与后车架(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关节(85)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踩踏件(12)通过转轴与前车架(4)连接,且踩踏件(12)绕所述转轴相对于前车架(4)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4)与立管(5)之间,或者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通过销轴(11)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轮(2)和/或后车轮(7)上设置防倒退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倒退机构包括棘轮(13)、限位座(15)、棘爪(16)和复位弹簧(18),所述的棘爪(16)、复位弹簧(18)安装在限位座(15)上,且棘爪(16)在复位弹簧(18)作用下相对于限位座(15)伸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蹬踏摆动前行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代步车,尤其是儿童代步车,通常包括车把、车架、坐垫、踩踏件、前轮和后轮等零部件,在踩踏骑行时,骑行者通过对踩踏件发力,同时以坐垫为支点,向后拉车把,使前轮、后轮相对于车架转动,通过前轮、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使代步车整体移动。这种代步车结构设计,代步车的整体移动依赖于骑行者的发力大小,其对于骑行者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尤其是儿童群体的骑行者,使用起来更加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以便使用时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与前叉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与座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分别与前叉、立管、踩踏件连接,所述的后车架与立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与座管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包括限位导筒、限位导向轴和回位弹簧,所述的限位导筒与座管连接,所述限位导向轴的一端与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导筒之间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回位弹簧设置在后车架与限位导筒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导筒的内部形成T形结构的中空腔,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位于T形结构中空腔的内径相对较大段。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导向轴与限位导筒之间以间隙配合方式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导筒与座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关节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导向轴与后车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关节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踩踏件通过转轴与前车架连接,且踩踏件绕所述转轴相对于前车架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架与立管之间,或者后车架与立管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轮和/或后车轮上设置防倒退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防倒退机构包括棘轮、限位座、棘爪和复位弹簧,所述的棘爪、复位弹簧安装在限位座上,且棘爪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相对于限位座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后车架与立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并在后车架与座管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当使用者骑行时,使用者通过对踩踏件发力向前蹬踏,同时向后拉车把,并对座管向后用力,此时,拉伸导向回位机构被拉伸,随后使用者进行卸力,拉伸导向回位机构也随即进行回位,利用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在先拉伸后回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回位动力,就可以使代步车获得移动的动力,从而使代步车向前移动,因此,节省了使用者的蹬踏用力,尤其是适合蹬踏用力较小的儿童骑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前车轮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后车轮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前/后车轮的防倒退动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车把,2-前车轮,3-前叉,4-前车架,5-立管,6-后车架,7-后车轮,8-拉伸导向回位机构,9-座管,10-坐垫,11-销轴,12-踩踏件,13-棘轮,14-前转轴,15-限位座,16-棘爪,17-后转轴,18-复位弹簧,81-第一连接关节,82-限位导筒,83-限位导向轴,84-回位弹簧,85-第二连接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助力代步车结构,主要包括车把1、前车轮2、后车轮7、坐垫10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2通过前转轴14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7通过后转轴1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所述前车架4的一端分别与车把1、前叉3连接,而前车架4的另一端分别与立管5、踩踏件12连接,所述的踩踏件12通常设置2个,且分别位于前车架4的相对两侧。所述的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在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当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相对张开时,所述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被拉伸,且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在被拉伸后又使得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产生相对合拢的的回位力。

所述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限位导筒82、限位导向轴83和回位弹簧84,所述的限位导筒82与座管9连接,所述限位导向轴83的一端与后车架6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导筒82之间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回位弹簧84设置在后车架6与限位导筒82之间。为了提高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的工作可靠性,可以在限位导筒82的内部加工形成T形结构的中空腔,所述回位弹簧84的一端位于T形结构中空腔的内径相对较大段,而限位导向轴83与限位导筒82内的T形结构中空腔的内径相对较小段之间以间隙配合方式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且限位导向轴83与回位弹簧84之间形成活动套接结构。

当使用者骑行上述的代步车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对踩踏件12发力向前蹬踏,同时以坐垫10为支点向后拉车把1,以便可以对座管9向后用力,此时,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中的回位弹簧84被用力拉伸;随后使用者进行卸力,回位弹簧84在弹性力作用下也随即进行回位,利用该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在先拉伸后回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回位动力,就可以使代步车获得移动的动力,从而使代步车整体向前移动,有效地节省了使用者的蹬踏用力,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合蹬踏用力较小的儿童骑行。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者对踩踏件12发力向前蹬踏,所述的踩踏件12最好是通过转轴与前车架4连接,并使踩踏件12可以绕所述转轴相对于前车架4转动。

为了增强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在先拉伸后回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回位动力,以进一步节省使用者的蹬踏用力,可以使前车架4与立管5之间通过销轴11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使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也通过销轴11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另外,所述的限位导筒82与座管9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关节81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同样地,所述的限位导向轴83与后车架6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关节85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当使用者对踩踏件12发力向前蹬踏时,同时也使坐垫10向后用力,进而使前车架4与立管5绕销轴11张开、立管5与后车架6绕另一个销轴11张开,与此同时,回位弹簧84也处于张开拉伸状态,随后骑行者进行卸力,在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和后车轮7的共同作用下,后车架6与后车轮7绕后转轴17回收,代步车向前移动。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更加便于使用者对踩踏件12发力向前蹬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的拉伸幅度,使回位弹簧84产生更大的回位弹力,以进一步节省使用者的蹬踏用力。

在使用者骑行时,为了有效地防止代步车产生倒退移动,可以分别在前车轮2、后车轮7上设置防倒退机构,所述的防倒退机构包括棘轮13、限位座15、棘爪16和复位弹簧18,所述的棘爪16、复位弹簧18安装在限位座15上,且棘爪16在复位弹簧18作用下相对于限位座15伸出。具体地,对于前车轮2上的防倒退机构,其中的棘轮13与前车轮2的轴条连接,而限位座15与前转轴14连接,当棘爪16相对于限位座15伸出、且与棘轮13啮合时,前车轮2只能逆时针转动,如图2所示;同样地,对于后车轮7上的防倒退机构,其中的棘轮13与后车轮7的轴条连接,而限位座15与后转轴17连接,当棘爪16相对于限位座15伸出、且与棘轮13啮合时,后车轮7只能逆时针转动,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使代步车整体只能向前移动,而不能倒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