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打捞或搜索水下目标的装置技术领域;正向锥形结构的下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结构;打捞仪空腔的外侧壁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曲线槽,每个曲线槽内均固定有内嵌叶片;利用流体对打捞仪空腔外侧的内嵌叶片的作用,其水平分力通过对内嵌叶片的作用,产生与打捞仪相切的旋转力矩,对打捞仪产生旋转的机械能使打捞仪在水面上旋转,其向上分力与沿打捞仪放置方向相同且与内嵌叶片相切产生浮力,与打捞仪空腔、叶形平衡器的空腔配合提升打捞仪的漂浮性能;内嵌叶片在打捞仪空腔的外侧体型的变化规律,使得打捞仪在流体作用下旋转时更加平稳。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其中,上部结构包含调整锥固定螺栓(1)、绕线手柄(2)、绕线支撑环(4)、绕线支架(5)、绕线盘线轴(6)、上部挡板(7)、下部挡板(8)、接线耳(9)、绕线中心轴(10)、绕线下轴承(11)、绕线上轴承(12)、绕线支撑轴承(13);调整锥固定螺栓(1)穿设固定在绕线手柄(2)的顶壁上,绕线手柄(2)为空心结构,其设置于绕线支撑环(4)内环中,绕线支撑环(4)中嵌设有绕线支撑轴承(13),绕线支撑轴承(13)中开设有支撑环上穿线孔(3);绕线支撑环(4)的底部等角度固定有数个绕线支架(5),绕线支架(5)的下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中心开设有通孔(22),该通孔(22)与绕线中心轴(10)的内部空腔以及绕线手柄(2)的内部空腔均贯通设置;上述绕线中心轴(10)的底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且绕线中心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绕线上轴承(12)、绕线下轴承(11)旋接在绕线盘线轴(6)中,绕线盘线轴(6)为倒锥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部挡板(7)和下部挡板(8),其上部挡板(7)固定于绕线手柄(2)的下端,绕线盘线轴(6)的外环壁底部固定有接线耳(9);
上述下部结构包含打捞仪空腔(15)、叶形平衡器(16)、叶形平衡器连接杆(17)、内嵌叶片(18)、平衡球(19)、调整锥(20)、调整锥柔性钢丝(21);调整锥柔性钢丝(21)的上端固定在调整锥固定螺栓(1)上,调整锥柔性钢丝(21)的下端依次穿过绕线手柄(2)、绕线中心轴(10)以及通孔(22)后,与悬设于打捞仪空腔(15)内的调整锥(20)连接,打捞仪空腔(15)的内部活动设有平衡球(19),所述的打捞仪空腔(15)的内侧壁为沿着圆周铅垂设置结构,打捞仪空腔(15)由上部的正向锥形结构(15-1)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15-2)构成;正向锥形结构(15-1)的下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结构(15-2);其中,正向锥形结构(15-1)的外环面利用数个叶形平衡器连接杆(17)连接固定有叶形平衡器(16);打捞仪空腔(15)的外侧壁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曲线槽,位于正向锥形结构(15-1)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15-2)中同一个曲线槽为贯通式结构,每个曲线槽内均固定有内嵌叶片(18),若干个内嵌叶片(18)之间呈非相交式结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嵌叶片(18)的高度由打捞仪空腔(15)的顶部至底部呈递减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手柄(2)的上端外环面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打捞或搜索水下目标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
背景技术
流体动力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中天然水流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便利的动力来源。由于天然水流是不稳定的,一般天然水流的驱动力的利用需要一定的地形、水流条件,现有的技术中将天然水流的驱动力可利用并能有效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如果能够将天然水流的驱动力合理利用起来,那将会给水上交通带来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的动力,形成旋转并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自身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打捞仪自动收放牵引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其中,上部结构包含调整锥固定螺栓、绕线手柄、绕线支撑环、绕线支架、绕线盘线轴、上部挡板、下部挡板、接线耳、绕线中心轴、绕线下轴承、绕线上轴承、绕线支撑轴承;调整锥固定螺栓穿设固定在绕线手柄的顶壁上,绕线手柄为空心结构,其设置于绕线支撑环内环中,绕线支撑环中嵌设有绕线支撑轴承,绕线支撑轴承中开设有支撑环上穿线孔;绕线支撑环的底部等角度固定有数个绕线支架,绕线支架的下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的顶壁;打捞仪空腔的顶壁中心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与绕线中心轴的内部空腔以及绕线手柄的内部空腔均贯通设置;上述绕线中心轴的底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的顶壁,且绕线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绕线上轴承、绕线下轴承旋接在绕线盘线轴中,绕线盘线轴为倒锥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部挡板和下部挡板,其上部挡板固定于绕线手柄的下端,绕线盘线轴的外环壁底部固定有接线耳;
上述下部结构包含打捞仪空腔、叶形平衡器、叶形平衡器连接杆、内嵌叶片、平衡球、调整锥、调整锥柔性钢丝;调整锥柔性钢丝的上端固定在调整锥固定螺栓上,调整锥柔性钢丝的下端依次穿过绕线手柄、绕线中心轴以及通孔后,与悬设于打捞仪空腔内的调整锥连接,打捞仪空腔的内部活动设有平衡球,所述的打捞仪空腔的内侧壁为沿着圆周铅垂设置结构,打捞仪空腔由上部的正向锥形结构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构成;正向锥形结构的下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结构;其中,正向锥形结构的外环面利用数个叶形平衡器连接杆连接固定有叶形平衡器;打捞仪空腔的外侧壁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曲线槽,位于正向锥形结构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中同一个曲线槽为贯通式结构,每个曲线槽内均固定有内嵌叶片,若干个内嵌叶片之间呈非相交式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嵌叶片的高度由打捞仪空腔的顶部至底部呈递递减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绕线手柄的上端外环面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的动力,形成旋转并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自身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打捞仪自动收放牵引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E-E向剖视图
图5是图2中G-G向剖视图。
图6是图2中H-H向剖视图。
图7是图2中J-J向剖视图。
图8是图2中K-K向剖视图。
图9是图2中L-L向剖视图。
图10是图2中N-N向剖视图。
图11是图2中M-M向剖视图。
图12是图2中P-P向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置于水中时调整放置方向及平衡的原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置于水中时水流对内嵌叶片作用并产生旋转和浮力的原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置于水中旋转绕线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调整锥固定螺栓1、绕线手柄2、穿线孔3、绕线支撑环4、绕线支架5、绕线盘线轴6、上部挡板7、下部挡板8、接线耳9、绕线中心轴10、绕线下轴承11、绕线上轴承12、绕线支撑轴承13、螺纹槽14、打捞仪空腔15、正向锥形结构15-1、倒锥形结构15-2、叶形平衡器16、叶形平衡器连接杆17、内嵌叶片18、平衡球19、调整锥20、调整锥柔性钢丝21、通孔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其中,上部结构包含调整锥固定螺栓1、绕线手柄2、绕线支撑环4、绕线支架5、绕线盘线轴6、上部挡板7、下部挡板8、接线耳9、绕线中心轴10、绕线下轴承11、绕线上轴承12、绕线支撑轴承13;调整锥固定螺栓1穿设固定在绕线手柄2的顶壁上,绕线手柄2的上端外环面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14,绕线手柄2为空心结构,其设置于绕线支撑环4内环中,绕线支撑环4中嵌设有绕线支撑轴承13,绕线支撑轴承13中开设有支撑环上穿线孔3;绕线支撑环4的底部等角度固定有数个绕线支架5,绕线支架5的下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中心开设有通孔22,该通孔22与与绕线中心轴10的内部空腔以及绕线手柄2的内部空腔均贯通设置;上述绕线中心轴10的底端固定在打捞仪空腔15的顶壁,且绕线中心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绕线上轴承12、绕线下轴承11旋接在绕线盘线轴6中,绕线盘线轴6为倒锥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部挡板7和下部挡板8,其上部挡板7固定于绕线手柄2的下端(绕线手柄2、上部挡板7以及下部挡板8为一体式结构),绕线盘线轴6的外环壁底部固定有接线耳9;
上述下部结构包含打捞仪空腔15、叶形平衡器16、叶形平衡器连接杆17、内嵌叶片18、平衡球19、调整锥20、调整锥柔性钢丝21;调整锥柔性钢丝21的上端固定在调整锥固定螺栓1上,调整锥柔性钢丝21的下端依次穿过绕线手柄2、绕线中心轴10以及通孔22后,与悬设于打捞仪空腔15内的调整锥20连接,打捞仪空腔15的内部活动设有平衡球19,所述的打捞仪空腔15的内侧壁为沿着圆周铅垂设置结构,打捞仪空腔15由上部的正向锥形结构15-1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15-2构成;正向锥形结构15-1的下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结构15-2;其中,正向锥形结构15-1的外环面利用数个叶形平衡器连接杆17连接固定有叶形平衡器16;打捞仪空腔15的外侧壁上圆周等角度开设有若干个曲线槽,位于正向锥形结构15-1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15-2中同一个曲线槽为贯通式结构,每个曲线槽内均固定有内嵌叶片18,内嵌叶片18的高度由打捞仪空腔15的顶部至底部呈递递减式设置,若干个内嵌叶片18之间互不相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
参看图13,水中调整放置方向及平衡:打捞仪放置于水中后,由于打捞仪空腔15、叶形平衡器16和打捞仪空腔15外侧的内嵌叶片18的设计,在浮力作用下自动漂浮于水面,由于打捞仪空腔15为由上部的正向锥形结构15-1和下部的倒锥形结构15-2设计,且内侧壁沿着圆周铅垂设计,进入水体后的平衡球19处于运动状态,在打捞仪空腔15的内壁结构引导下,不会停留在打捞仪空腔15内的上部,最终停留在倒锥形结构15-2的底部,平衡球19和打捞仪空腔15共同完成打捞仪自动调整在水面的位置调整;同时,由于打捞仪空腔15呈轴对称设计,叶形平衡器16外侧的边界在打捞仪位置调整的过程中,与水流进行作用,朝下的叶形面产生向上的推力F2,向上的叶形面面积较朝下的叶形面小,在水流的作用下产生向下压力F1,此时向上的推力F2大于向下的压力F1,加之向上的推力F2和向下的压力F1作用线不经过打捞仪的中心线,且不共线,两个力在空间上形成与轴有不同夹角的,且大小不等旋转力矩,因此在这两个旋转力矩的作用下打捞仪倾斜方向上的产生的低速旋转,此旋转为打捞仪空腔15中的平衡球19向下运动创造条件,进而加快了打捞仪在水中放置位置的调整,即打捞仪空腔15、平衡球19的运动规律和叶形平衡器16促进打捞仪位置调整,最终平衡球19停留在倒锥形结构15-2的底部,打捞仪整体的结构设计保持了打捞仪在水中的短暂平衡,不倾斜处于正向放置;由于叶形平衡器16设置在正向锥形结构15-1的外侧,当打捞仪在流体中调整好位置后,叶形平衡器16以下构造全部浸入流体中,增强了打捞仪整体的稳定性;
参看图14,水流对内嵌叶片18作用,产生旋转和浮力:利用流体对打捞仪空腔15外侧的内嵌叶片18的作用,其水平分力F3通过对内嵌叶片18的作用,产生与打捞仪相切的旋转力矩,对打捞仪产生旋转的机械能使打捞仪在水面上旋转,其向上分力F4与沿打捞仪放置方向相同且与内嵌叶片18相切产生浮力,与打捞仪空腔15、叶形平衡器16的空腔配合提升打捞仪的漂浮性能;内嵌叶片18在打捞仪空腔15的外侧体型的变化规律,使得打捞仪在流体作用下旋转时更加平稳;
参看图15,水中旋转绕线:在水流作用下,内嵌叶片18获得旋转力矩,打捞仪空腔15的外部结构形成旋转运动,由于打捞仪整体为轴对称设计,其旋转受到内嵌叶片18的位置和大小、打捞仪的尺寸、叶形平衡器16和平衡球19的几何空间布置及其尺寸关系等因素影响,旋转的打捞仪中调整锥20由于惯性的作用与旋转的打捞仪存在转动不同步,利用不同步特征进行绕线可知操作,即将绕线的下端由穿线孔3向下引出,并绑设在接线耳9上,再将打捞仪置于水中,其漂浮于水面,水流对内嵌叶片18具有冲击力,从而对内嵌叶片18具有一定的施力,内嵌叶片18受力之后,带动打捞仪空腔15旋转,在打捞仪空腔15内部的平衡球19以及位于正向锥形结构15-1外壁的为环形结构的叶形平衡器16共同作用下,使得打捞仪在进行旋转的同时保持平衡,消除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整个旋转过程中,绕线手柄2、绕线盘线轴6、上部挡板7、下部挡板8以及接线耳9均保持不动,打捞仪空腔15旋转的同时,带动绕线卷绕于绕线盘线轴6上,通过调整锥柔性钢丝21来调整调整锥20的高度,用来调整整个打捞仪位于水中的下沉量;W1为调整锥20的角速度,W2为打捞仪的角速度,W1和W2不相等产生绕线功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打捞仪空腔、平衡器的空腔和内嵌叶片,达到打捞仪的漂浮与平衡;
2、利用打捞仪空腔、平衡球的运动达到打捞仪平衡放置位置的自动调整;
3、利用水流对内嵌叶片的旋转机械能达到打捞仪的旋转以及利用水流对内嵌叶片的向上分力提升打捞仪的浮力;
4、利用叶形平衡器保证打捞仪增强打捞仪浮力的同时,叶形的构造有利于形成漂浮的平稳状态;
5、旋转的打捞仪中调整锥由于惯性的作用与旋转的打捞仪存在转动不同步,利用不同步特征进行绕线可知操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流体内嵌叶片漂浮式打捞仪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