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C05F17/979,C05F17/986,C05D7/00,F28D21/00,A01G9/24,A01G9/18,A01K31/00,A01K1/00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农林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堆肥热回收利用效率低且无法实现静态堆肥的问题。发酵仓的下方设置有渗滤液罐,且底部通风空间与渗滤液罐通过管路连通,发酵室内物料堆的上方布置有喷洒装置,发酵仓与间壁式换热器之间通过送风管与回风管相连,回风管上布置有循环风机,回风管的出风端位于底部通风空间内,间壁式换热器与循环风机之间的回风管上还连通设置有新风风管,间壁式换热器与用热系统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封闭的液体或气体流动环路。通过本申请可实现在获取有机肥料的同时,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潜热与显热最大程度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酵仓(1)及间壁式换热器(2),发酵仓(1)的内部为发酵室,发酵室的底部布置有支承件,且所述支承件与发酵室底面之间形成底部通风空间,物料堆(3)堆设在支承件上,发酵仓(1)的下方设置有渗滤液罐(4),且底部通风空间与渗滤液罐(4)通过管路连通,发酵室内物料堆(3)的上方布置有喷洒装置(5),发酵仓(1)与间壁式换热器(2)之间通过送风管(6)与回风管(7)相连,形成封闭的气体流动环路,其中回风管(7)上布置有循环风机(8),且回风管(7)的出风端位于底部通风空间内,间壁式换热器(2)与循环风机(8)之间的回风管(7)上还连通设置有新风风管(9),新风风管(9)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新风阀(10),间壁式换热器(2)与用热系统(11)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封闭的液体或气体流动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循环风机(8)与发酵仓(1)之间的回风管(7)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12),且排气管(12)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排气阀(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间壁式换热器(2)与用热系统(11)之间并联设置有储热装置(14),且储热装置(14)与间壁式换热器(2)之间以及储热装置(14)与用热系统(11)之间的闭环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洒装置(5)分别与外部水源及渗滤液罐(4)连通,且喷洒装置(5)与渗滤液罐(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若干垫块(16)及水平铺设在若干垫块(16)上的承重格栅(17),物料堆(3)堆设在承重格栅(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间壁式换热器(2)的下方连通设置有集液罐(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液罐(18)的出液口与渗滤液罐(4)的进液口之间通过导液管(19)连通,当集液罐(18)的出液口标高低于渗滤液罐(4)的进液口标高时,所述导液管(19)上设置第二水泵(20)。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7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送风管(6)外部包设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物料堆(3)内插设有若干个竖直布置的通风管,每个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加工有若干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7或9所述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2)为管壳式换热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农林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农林固体废物有秸秆、残株、杂草、落叶、根茎、果实外壳、藤蔓、树枝、废竹、糟渣、饼粕、木屑及禽畜粪污等等。很多农林固体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无机盐等多种宝贵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可以说农林有机固废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尽管我国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利用率在逐渐提高,但废弃量依然较大。以秸秆和禽畜粪污为例,两者年产量各约为10亿吨与40亿吨,综合利用率分别约为80%与60%[姜槐进,苏有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173-174.][石祖梁,王飞,王久臣,李想,孙仁华,宋成军.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05):8-16.]。其余未能有效处理或利用的巨量废物将形成对空气、土壤及水体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污染面源,同时也是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
利用秸秆、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是一项古老的技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堆肥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或人工添加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协同作用,通过人为调节和控制,在有氧的条件下,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天然有机肥料所含营养物质丰富、肥效长且稳定,并利于促进土壤固粒形成,可改良因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理化性质变差的土壤性质、改善农产品品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CO2可用作气肥直接施用于种植温室大棚中的作物。但是,堆肥发酵产生的热量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和有效利用。堆肥物料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相同质量的有机物,经燃烧和经生物氧化反应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研究表明,有机固废堆肥产生的热量约为其燃烧时热值的1/2~2/3,过程中堆内最高温度可达70℃以上。冬季北方建筑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禽畜棚舍等)的供暖完全可由堆肥产热这种低品位能源来实现。2017年,我国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2.01亿吨标准煤。北方农宅、设施农业的冬季供暖多以燃煤为主,成本高,能源有效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商品能源消耗在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若能用浪费的有机固体废物蕴含的能源,对北方冬季供暖需热量进行补充或替代化石燃料,那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大规模机械化施用化肥的成本低、效率高。与之相比,传统堆肥技术的劣势之一是经济性不好,导致其应用越来越少。例如,为了保证肥料质量,需要对物料进行手工或机械“翻堆”,将热量散出以保证微生物的适宜工作温度和保持必要氧气浓度,耗费人力物力,且热量未加以回收利用。
堆肥属于有氧固态发酵过程,微生物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实际是以显热和潜热两种形态存在的。堆体绝对温度升高即是发酵过程中显热释放的体现;堆肥过程中,水蒸气产生是由于液态水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导致的,水蒸气中所含热量被称作潜热。众所周知,水的汽化潜热是很大的,常压下相同温度液态水的汽化潜热约是其平均显热比热的539.9-598.3倍。据估计,堆肥产热中潜热占比约为60%-80%,甚至更高。现有技术中对堆肥产生的热量利用都存在缺陷,即利用率低。
申请号为CN2018105522792.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堆肥供热的大棚》,但其不能回收发酵过程中的潜热而导致浪费了大量的热量,其不具备可调节性;另外,这种方式仅限于为大棚供热,应用范围窄。我国农林固废产量巨大,大棚能消耗的热量毕竟有限,应尽量扩展这种产热方式的应用范围,如为农宅供暖、建设集中供热站为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补充热量。申请号为CN20042010780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回收发酵仓》,属生活垃圾技术领域,处理对象主要是生活垃圾,非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并且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未明确提及对潜热的利用;未提及凝结液回收;只用于新堆的升温;控制手段粗糙。申请号为CN2015100083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利用发酵堆肥供热和回收二氧化碳装置》,该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对潜热进行回收利用;设置了排除堆肥产生气体功能,这会造成潜热和显热的损失;整个装置为固定式,拆装不方便,夏季大棚种植时,可能侵占种植面积;推荐碳氮比为50-70:1;从发酵仓中运出肥料不方便;可能需要人工翻堆。申请号为CN20181041413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发酵池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该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其主要针对的是牧场里的动物粪便发酵后产生的热气利用,其发酵池与气-水换热装置闭环连接,不利于甚至无法实现发酵池内的有氧发酵,无法直接应用于农林有机固体废物的发酵;其发酵温度的调控方式以及如何保证料堆内部能得到均匀通风等均未有记载,导致可能需要人工翻堆,无法实现静态堆肥。申请号为CN20141076331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将发酵热用于供暖的禽畜舍设计》,该专利技术通过将发酵室布置在禽畜舍的下方并通过导热板进行导热,热利用效率极低,因为不密封导致潜热与显热散失;且仅用于禽畜舍供暖。
综上,现有技术中,均未明确提及或说明对堆肥过程中的潜热加以有效回收利用,未明确意识到堆肥过程中潜热的重要性。所以,对堆肥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利用,必须潜热与显热兼顾,才能获得最高效率与最佳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堆肥热回收利用效率低且无法实现静态堆肥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它包括发酵仓及间壁式换热器,发酵仓的内部为发酵室,发酵室的底部布置有支承件,且所述支承件与发酵室底面之间形成底部通风空间,物料堆堆设在支承件上,发酵仓的下方设置有渗滤液罐,且底部通风空间与渗滤液罐通过管路连通,发酵室内物料堆的上方布置有喷洒装置,发酵仓与间壁式换热器之间通过送风管与回风管相连,形成封闭的气体流动环路,其中回风管上布置有循环风机,且回风管的出风端位于底部通风空间内,间壁式换热器与循环风机之间的回风管上还连通设置有新风风管,新风风管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新风阀,间壁式换热器与用热系统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封闭的液体或气体流动环路。
进一步地,在循环风机与发酵仓之间的回风管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地,间壁式换热器与用热系统之间并联设置有储热装置,且储热装置与间壁式换热器之间以及储热装置与用热系统之间的闭环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喷洒装置分别与外部水源及渗滤液罐连通,且喷洒装置与渗滤液罐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件包括若干垫块及水平铺设在若干垫块上的承重格栅,物料堆堆设在承重格栅上。
进一步地,间壁式换热器的下方连通设置有集液罐。
进一步地,集液罐的出液口与渗滤液罐的进液口之间通过导液管连通,当集液罐的出液口标高低于渗滤液罐的进液口标高时,所述导液管上设置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送风管外部包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物料堆内插设有若干个竖直布置的通风管,每个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加工有若干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需翻堆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成本,以通风方式调控物料堆温度、使氧浓度均匀和湿度均匀,实现静态堆肥。
本申请为可控式密闭系统,可避免绝大部分高温高湿气体外泄,充分回收潜热与显热。
通过本申请可实现在获取有机肥料的同时,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潜热与显热最大程度回收利用,建设与运行成本低,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且本申请的系统可分散式应用,如应用于农户住宅、禽畜棚舍或场头地头的温室大棚采暖等等;也可大规模集中式应用或工厂化生产,如为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补充热量、为大型工业热用户补充预热热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提高了有机固体废物的热回收利用效率,堆肥肥料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供暖成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这也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清洁供暖,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它包括发酵仓1及间壁式换热器2,发酵仓1的内部为发酵室,发酵室的底部布置有支承件,且所述支承件与发酵室底面之间形成底部通风空间,物料堆3堆设在支承件上,发酵仓1的下方设置有渗滤液罐4,且底部通风空间与渗滤液罐4通过管路连通,发酵室内物料堆3的上方布置有喷洒装置5,发酵仓1与间壁式换热器2之间通过送风管6与回风管7相连,形成封闭的气体流动环路,其中回风管7上布置有循环风机8,且回风管7的出风端位于底部通风空间内,间壁式换热器2与循环风机8之间的回风管7上还连通设置有新风风管9,新风风管9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新风阀10,间壁式换热器2与用热系统11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封闭的液体或气体流动环路。通过设置渗滤液罐4,实现对发酵仓1内渗滤液的收集。发酵室内部优选设置为有坡度的斜面结构,便于渗滤液自流至渗滤液罐4。渗滤液罐4进水口的标高低于发酵仓1底面最低标高。设置喷洒装置5,用于洒水加湿和回浇回收的渗滤液。通过设置支承件,使得发酵仓1底面与物料层底面之间设置高度足够的空间,用于通风和收集渗滤液。发酵仓1顶部设置可方便开启的顶盖,用于运行维护。
发酵仓1用于容纳堆肥物料,其可在地上搭建,也可采取沟、槽、坑、室、池等地面开挖形式,可设于室外,也可设于室内。发酵仓1需采取密封和保温措施,即在发酵仓1内壁布置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视整体经济性确定。发酵仓1可以建为临时性的,发酵结束后,将起到密封和保温的围护结构拆除,即可将肥料运走;也可以建为永久性的或固定形式的,侧部开门,便于发酵结束后运出肥料。堆肥发酵有自身的产热规律,与供暖期不一定匹配,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发酵仓1,陆续启动以持续产热。建仓前先计算需热量(热负荷)和用热周期(持续时间/时长),再结合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发酵热值,计算出有机固体废弃物用量及所需发酵仓1总有效容量。单座发酵仓1有效容积不小于5立方米,堆高宜为1.5-1.8m,宽1.5-2m,长不小于3m。
发酵仓1设于室外时,要对仓体、管道做好保温。发酵仓1设于室内时,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会进入种植温室大棚空间,减少热量浪费。发酵仓1设于地上时,围护结构可采用秸秆包、砖、石、土坯、彩钢板等,确保结构强度、密封性与保温性。为保证仓体密封性,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采用隔汽性能好并能耐一定高温(>80℃)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建议,采用工程上常用的塑料防渗膜密封物料堆3。在地下开挖建仓时,围护结构各面需做好保温,保证气密性,做法同上。
间壁式换热器2的外部也可布置围护结构,以做好保温工作。
在发酵仓1与换热器之间的回风管7的适当位置上可设置生物过滤装置(如活性炭滤网、吸收溶液等),过滤回收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氨气等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溶解度1:700。
底部通风空间可采用垫块16加承重格栅17形式,也可做成其它形式,如采用大管径塑料管、金属管等,在管上开足够数量通风孔。底部通风空间的高度不小于20cm。
喷洒装置5可以为任何可以实现液体喷洒的结构,如单头或多头的雾化喷头、开设有多个小孔的水平管等,喷洒装置5可以采用固定形式,也可采用手持式。
向发酵仓1中投放的堆肥物料有农林有机固体废物、水及辅助添加物如有机物料腐熟剂、尿素等。若有机固体废物如秸秆、树枝等的尺寸较大,需进行破碎,破碎后粒度以3-10厘米为宜。物料堆3需保持一定孔隙度,利于通风与液体渗透。投放物料的总碳氮比含量要保持在25:1至35:1之间。农林有机固体废的初始含水率一般较低,通过喷水加湿使物料整体质量含水率达到60-65%。为弥补有机固体废物中自带微生物菌剂不足以及为保证堆肥发酵稳定性,可加入符合现行《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规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如EM菌等,添加量及使用方法要符合产品说明书。
热系统的热媒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液体。所述用热系统11可以为种植温室大棚用热系统11、农宅供暖水系统、禽畜棚舍冬季供暖水系统或集中供热站等,以提供不同场合的供暖用热水或热空气。堆肥系统规模需与用热系统11需热量匹配。对于新建使用场所,用热系统11按常规设计即可;对已有用热系统11,只需与堆肥热回收系统连接即可。
发酵仓1与间壁式换热器2之间的气体流动动力由循环风机8提供。循环风机8设置于回风管7的适当位置处。新风阀10布置在循环风机8的进风侧管路上,此段管路为负压段,通过设置新风风管9及新风阀10,用于补充新鲜空气,调节发酵室内物料堆3内氧气浓度。当本申请应用于种植温室大棚用热系统11时,在循环风机8的出风侧管路上连通设置排气管12,排气管12上布置排气阀13,用于补新风时管路压力平衡和向大棚内释放气肥。
试验测试表明,从物料堆3来进入换热器的空气相对湿度很高,接近饱和状态,其露点温度与其干球温度很接近,因此当其与相对低温的管束外表面接触时很容易发生凝结,将凝结热释放出来传递给管内流体。为了提高热传递效率,壳侧流体与管侧流体应尽量呈逆流流动。
补风与(或)排气的同时也能起到调节物料堆3内湿度的作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需翻堆而节省人力物力,以通风方式调控物料堆3温度、使氧浓度均匀和湿度均匀,实现静态堆肥。
根据发酵仓1容量,事先计算好各种物料用量。各种物料可事先混合均匀后投放入发酵仓1,也可分层投放。若采用分层投放,应事先计算好层数,各层高度,每层先投放主料有机固体废物,如秸秆、动物粪便,每层厚度宜在30-50cm,然后洒水、投放辅助添加物。发酵过程中,物料堆3会发生沉降,可适当补充物料,物料补充做法同上。
堆肥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与末期。初期为升温阶段,堆体从环境温度开始上升,约需要2-3天时间;在此阶段,当温度达到约70℃时,要保持此温度以上至少3天,以杀灭有机固废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中期为稳定发酵阶段,产热量大,所以可以大量取热,取热量要保证使堆内温度不低于60℃,最好能保持在60-65℃之间。末期阶段时,营养物质越来越少,发酵接近尾声,产热量减少,堆体温度开始逐渐下降,但热量也要尽量有效利用。堆肥发酵过程中,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系统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调控,实现有机肥料优质、热回收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产热与用热需求匹配。自动控制系统中,需设置传感器进行监测的主要参数(不限于此)有:物料堆3内温度与湿度,发酵仓1进出口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氨气浓度,换热器壳侧进出口介质温度与湿度,换热器管侧进出口介质温度,储热装置进出口介质温度,风机、水泵20流量,新风入口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排气出口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
堆肥发酵过程中,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系统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调控,实现有机肥料优质、热回收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产热与用热需求匹配。
在循环风机8与发酵仓1之间的回风管7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12,且排气管12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排气阀13。如此设计,在循环风机8的出风侧管路上连通设置排气管12,排气管12上布置排气阀13,用于补新风时管路压力平衡或向大棚内释放气肥。新风风管9与排气管12优选为加长软管,且新风风管9与排气管12的另一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两米,使进气点和排气点拉开足够的距离,避免运行时,气流短路。
间壁式换热器2与用热系统11之间并联设置有储热装置14,且储热装置14与间壁式换热器2之间以及储热装置14与用热系统11之间的闭环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如此设计,当堆肥发酵产热量大于用热系统11需热量时,调节用热系统11与储热装置14两个支路上阀门,使部分流体进入储热装置14,将热量储存于储热材料中;在产热量不足或需热量增大时,调节主管路、用热系统11与储热装置14支路上的阀门,增大流经储热装置14的流体流量,将储热装置14中的热量取出。储热装置14的储热材料可以为水、相变材料或砖石土等重质材料,采用直接换热和间接换热原理形式均可。
喷洒装置5分别与外部水源及渗滤液罐4连通,且喷洒装置5与渗滤液罐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5。喷洒装置5与外部水源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以及喷洒装置5与渗滤液罐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外部水源或渗滤液罐4内的污水进入发酵室。当渗滤液罐4内的液位到达预设位置时,第一水泵15启动,将渗滤液输送到发酵室内的喷洒装置5以喷淋物料。
所述支承件包括若干垫块16及水平铺设在若干垫块16上的承重格栅17,物料堆3堆设在承重格栅17上。
间壁式换热器2的下方连通设置有集液罐18。如此设计,通过集液罐18收集间壁式换热器2的凝结液。换热器的底面可设置有坡度,使凝结液体自流入集液罐18。集液罐18上还可以并联一段管路,间壁式换热器2内产生的凝结液直接通过这段管路流向渗滤液罐4。集液罐18与渗滤液罐4之间可以通过管路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当集液罐18满后,直接由人工搬运集液罐18,将凝结液倒入渗滤液罐4或直接回浇物料。
集液罐18的出液口与渗滤液罐4的进液口之间通过导液管19连通,当集液罐18的出液口标高低于渗滤液罐4的进液口标高时,所述导液管19上设置第二水泵20。如此设计,通过第二水泵20使得集液罐18与渗滤液罐4之间的标高差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凝结液顺利进入渗滤液罐4。
送风管6外部包设有保温层。
物料堆3内插设有若干个竖直布置的通风管,每个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加工有若干通风孔。如此设计,通风管在物料堆3建堆时即插入,管径汪小于DN40,通风管的数量配置按管的总截面积不超过物料堆3横截面积的四分之一。通过设置通风管,可有效避免运行过程中,物料堆3因发生沉降导致的孔隙率减小情况的发生,保证发酵仓1内的通风效果。也可以选择将发酵仓1顶盖打开,用有尖头的硬质杆插入物料堆3,采用人工或机械辅助在各方向摆动,疏松料堆;这种做法工作量很小,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翻堆。
所述间壁式换热器2为管壳式换热器。
工作原理:
以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为例,从发酵仓经送风管来的高温高湿气体进入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侧,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侧内相对低温的流体之间发生间接换热,高温高湿气体放热并降温与凝结,然后由回风管返回发酵仓;管侧流体吸热升温后,进入用热系统。堆肥发酵运行一段时间后,气体在管路中可反向循环流动,使堆肥物料发酵更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于为种植温室大棚100供暖时,发酵仓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于为种植温室大棚100供应气肥。在循环风机与发酵仓之间的回风管上连通设置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且其上布置有排气阀。种植温室大棚的用热系统与间壁式换热器闭环连通实现供热。为保证供暖系统可靠性,新建种植温室大棚应配备备用热源(如以煤、秸秆或柴草为燃料的小锅炉),既有种植温室大棚的原有热源应保留备用。堆肥热回收系统与备用热源之间呈并联连接关系。
当既需要为大棚供应气肥又需要增加发酵仓内氧气浓度时,新风风管的一端可以与大棚外部空间连通,也可与大棚室内空间连通,但优选与大棚外部空间连通。打开新风阀,以补充来自室内或室外的新鲜空气,排气管的一端设置在大棚内,与大棚内部空间连通,打开排气阀,释放含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新风阀及排气阀调节空气与二氧化碳的气量。
当仅需为发酵仓增加氧气浓度时,且大棚室内不需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时,将排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大棚室外释放气体;
当仅需为种植温室大棚供应气肥时,将排气阀与新风阀打开,将二氧化碳释放入室内,新风风管引入室内空气,保持系统压力平衡,但要注意控制好堆肥发酵循环系统中的氧气浓度。
在进行上述操作时,进入系统的新鲜空气要预热,如可利用储热装置;排出室外的气体要进行热回收,如可利用储热装置。
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于为农宅供暖时,依据民宅的建筑面积,设计建造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将间壁式换热器设于农宅的设备间或锅炉房内,也可在室外单独建设有保温的设备间,或者安设于地下空间。目前,农宅常见的是热水散热器供暖系统,有少量空气-水形式的热风供暖系统。将间壁式换热器管侧与农宅供暖水系统相连,以泵驱动使水在间壁式换热器与农宅供暖系统间循环为农宅室内供暖。为保证供暖系统可靠性,新建农宅应配备备用热源(如以煤、秸秆或柴草为燃料的小锅炉),既有农宅的原有热源应保留备用。堆肥热回收系统与备用热源之间呈并联连接关系。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于禽畜棚舍内供暖时,禽畜棚舍内供暖系统一般有三种方式:热水散热器系统、地板热水采暖系统及热风系统。对于热水散热器系统与地板热水采暖系统,将堆肥热回收热系统的间壁式换热器的管侧与其水系统直接相连即可。热风系统一般是指在棚舍室内设置风机盘管(空气-水换热器)末端。将堆肥热回收热系统的间壁式换热器的管侧与其水系统直接相连即可,再由末端风机驱动室内空气与水侧换热,将热量送入室内。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于集中供热站供暖时,利用本申请的系统,可集中建设多座大型堆肥发酵集中供热站(厂),将产生的热水用集中管道送至大型热用户,为大型热用户供热。可用于热用户循环水、低温水或冷水加热。堆肥热回收系统与大型热用户之间可采用间接换热形式,也可采用接连接形式。选址应尽量靠近大型热用户,如城镇集中供热热源厂或热力站、大型工业用户热源厂等(不限于此处列出的这些热用户)。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数量、单座规模依据热用户的需热量、农林有机固体废物资源供应量确定。大型堆肥发酵集中供热站(厂),应配套建设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储存设施、处理(如破碎)设施及其它必要配套设施等。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一种农林有机固体废物静态堆肥热回收利用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