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传动带(B)包括带主体(10)和覆盖布(15),覆盖布(15)由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布料构成且设为覆盖带主体(10)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覆盖布(15)的靠带主体(10)一侧的表面与在橡胶成分中分散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接触。覆盖布(15)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露出。
权利要求
1.一种传动带,包括带主体和覆盖布,所述覆盖布由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布料构成且设为覆盖所述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布的靠所述带主体一侧的表面与在橡胶成分中分散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接触,并且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一部分渗出到所述覆盖布的与带轮接触一侧,
所述传动带构成为:所述覆盖布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和从所述覆盖布渗出的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表面均与带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带主体的由所述覆盖布覆盖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所述橡胶成分包括乙烯-α-烯烃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中的所述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在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素类短纤维的纤维长度在0.1mm以上且1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素类短纤维的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素类短纤维包括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布在所述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的表面占有率在40%以上且9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形成构成所述覆盖布的布料的合成纤维包括聚酰胺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覆盖布的布料为针织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构成所述覆盖布的布料的针织布中,每2.54cm内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在20个以上且80个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构成所述覆盖布的布料的针织布中,经向的线圈数在纬向的线圈数以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
背景技术
与带轮接触的表面由梭织布等覆盖的传动带已广为人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多楔带,V形楔表面由具有开口部的补强布覆盖,该补强布的靠带主体一侧的表面与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接触,该基底层从补强布的开口部露出。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多楔带,V形楔表面由经编针织布覆盖,该经编针织布由纤维素类纤维和聚酯纤维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126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5-127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传动带,包括带主体和覆盖布,所述覆盖布由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布料构成且设为覆盖所述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所述覆盖布的靠所述带主体一侧的表面与在橡胶成分中分散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接触,所述覆盖布和所述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露出。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中的一段的立体图。
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一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2A是带成型模的纵向剖视图。
图2B是带成型模的一部分的纵向剖面的放大图。
图3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一说明图。
图3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二说明图。
图3C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三说明图。
图3D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一制造方法的第四说明图。
图4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二制造方法的第一说明图。
图4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的第二制造方法的第二说明图。
图5是示出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的带轮布局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多楔带的与带轮接触的表面的照片。
图7A是示出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的带轮布局的图。
图7B是示出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的带轮布局的图。
图8A是示出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8B是示出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传动带)。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例如是用于设在汽车发动机室内的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等中的环形动力传递部件。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例如带长在700mm以上且3000mm以下,带宽在10mm以上且36mm以下,带厚在4.0mm以上且5.0mm以下。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带主体10,带主体10具有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11、中间的黏合橡胶层12以及外周侧的拉伸橡胶层13。在带主体10的黏合橡胶层1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埋设有芯线14,埋设芯线14时保证形成在带宽方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带主体10的压缩橡胶层11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即内周侧表面由覆盖布15覆盖。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是:设置背面补强布代替拉伸橡胶层13,带主体10由压缩橡胶层11和黏合橡胶层12构成。
在压缩橡胶层11的内周侧,设有剖面呈近似倒三角形状的多个突条,多个突条中的每个突条形成为沿带长方向延伸且多个突条沿带宽方向并排排列。上述多个突条中的每个突条的表面由覆盖布15覆盖而构成V形楔16。各V形楔16例如楔高在2.0mm以上且3.0mm以下,基端间的宽度在1.0mm以上且3.6mm以下。V形楔16的个数例如在3个以上且6个以下(图1中为6个)。
压缩橡胶层11具有表面橡胶层11a和内部橡胶层11b,表面橡胶层11a沿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即内周侧表面设为层状,内部橡胶层11b设在该表面橡胶层11a的内侧。表面橡胶层11a的厚度优选在0.5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在0.7mm以上且1.0mm以下。
表面橡胶层11a由在橡胶成分中分散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橡胶组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在橡胶成分中添加纤维素类短纤维和各种橡胶添加剂并混炼而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而使橡胶成分交联即可。因此,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形成带主体10的由覆盖布15覆盖的压缩橡胶层11的表面橡胶层11a部分。
形成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例如有:二元乙丙橡胶(EPR)、三元乙丙橡胶(以下称为“EPDM”)、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乙烯-α-烯烃弹性体;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腈橡胶(NBR)、硅橡胶(Q)、氟橡胶(FKM)等。形成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优选包括上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包括乙烯-α-烯烃弹性体,进一步优选包括EPDM。
纤维素类短纤维例如有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短纤维。纤维素类短纤维优选包括上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包括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在0.1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在0.3mm以上且0.7mm以下。纤维素类短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在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在20μm以上且40μm以下。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中的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在5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在10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
橡胶添加剂例如有炭黑、二氧化硅等补强材料、油、加工助剂、硫化活性剂、硫磺交联剂、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等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等。需要说明的是,形成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还可以含有例如尼龙纤维、芳纶纤维、聚酯纤维等纤维素类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
内部橡胶层11b由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橡胶组合物形成,即,在橡胶成分中添加各种橡胶添加剂并混炼而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而使橡胶成分交联即可。内部橡胶层11b的橡胶成分例如有与表面橡胶层11a同样的成分。内部橡胶层11b的橡胶成分优选与表面橡胶层11a的橡胶成分相同。与表面橡胶层11a一样,橡胶添加剂例如有补强材料、油、加工助剂、硫化活性剂、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等。
黏合橡胶层12构成为带状,其剖面为横向长度较长的矩形,其厚度例如在1.0mm以上且2.5mm以下。拉伸橡胶层13也构成为带状,其剖面为横向长度较长的矩形,其厚度例如在0.4mm以上且0.8mm以下。从抑制背面驱动时发出的声音的观点出发,在拉伸橡胶层13的表面优选设有梭织布布纹。黏合橡胶层12和拉伸橡胶层13由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橡胶组合物形成,即,在橡胶成分中添加各种橡胶添加剂并混炼而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而使橡胶成分交联即可。
黏合橡胶层12和拉伸橡胶层13的橡胶成分例如有与表面橡胶层11a同样的成分。黏合橡胶层12和拉伸橡胶层13的橡胶成分也可以与表面橡胶层11a或内部橡胶层11b的橡胶成分相同。与表面橡胶层11a和内部橡胶层11b一样,橡胶添加剂例如有补强材料、油、加工助剂、硫化活性剂、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等。
芯线14由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聚酰胺纤维等的捻线构成。芯线14的直径例如在0.5mm以上且2.5mm以下,剖面中相邻的芯线14中心之间的尺寸例如在0.05mm以上且0.20mm以下。为了赋予芯线14相对于带主体10的黏合性,使用间苯二酚甲醛胶乳水溶液(以下称为“RFL水溶液”)、橡胶胶水等对芯线14进行黏合处理。
覆盖布15由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布料构成。覆盖布15设为:沿带主体10的压缩橡胶层11的表面橡胶层11a的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即内周侧表面,覆盖该与带轮接触一侧的表面即内周侧表面,且靠带主体10一侧的表面与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接触。覆盖布15的厚度优选在0.3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在0.5mm以上且0.8mm以下。
形成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的合成纤维例如有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等。聚酰胺纤维例如有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等。形成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的合成纤维优选包括上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包括耐磨损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进一步优选包括尼龙6,6纤维。形成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的纤维材料除了合成纤维以外,还可以含有纤维素类纤维等天然纤维。
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例如有针织布、梭织布以及无纺布。针织布例如有纬编针织布和经编针织布。纬编针织布例如有平针组织布、罗纹组织布、双反面组织布等。经编针织布例如有经平组织布、经绒组织布、经缎组织布等经编针织布等。梭织布例如有平纹组织布、斜纹组织布、缎纹组织布等。就针织布而言,每2.54cm内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优选在20个以上且80个以下,更分别优选在40个以上且60个以下。针织布的经向的线圈数优选在纬向的线圈数以下,更优选比纬向的线圈数少。为了赋予覆盖布15相对于带主体10的黏合性,通过浸渍于RFL水溶液、橡胶胶水中等来对覆盖布15进行黏合处理。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中,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从覆盖布15的纤维的间隙渗出,其结果是,覆盖布15和表面橡胶层11a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16表面露出。
在汽车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中,传动带一般使用多楔带,如果其在潮湿气氛中打滑,传动性能就会下降,而且还会发出粘滑现象的异常声音,进而导致耗油量增加,这是一个问题。然而,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因为由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布料构成的覆盖布15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16表面露出,所以既具有合成纤维的覆盖布15所带来的高耐磨损性,在潮湿气氛中纤维素类短纤维又会吸水,使与带轮接触的表面接近干燥气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潮湿气氛中传动性能的下降。
从覆盖布15所带来的耐磨损性和纤维素类短纤维的吸水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覆盖布15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16表面上的表面占有率优选在40%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在50%以上且80%以下。覆盖布15的表面占有率通过以下方法求出,即,获取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16表面的图像,将该图像的浓淡分布二值化,也就是说,将覆盖布15设为白色且将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设为黑色来进行图像分析,由此求出白色的覆盖布15的面积分数,该面积分数即为覆盖布15的表面占有率。并且,利用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的组织、形成该布料的线的粗细和密度、布料的拉伸率和拉伸方向、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未交联时的粘度等,能够调节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从覆盖布15的纤维的间隙渗出的程度,由此能够对覆盖布15的表面占有率进行控制。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的制造方法。
图2A和图2B示出在制造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时所使用的带成型模20。
该带成型模20包括设为同心状且均为圆筒状的内模21和外模22。
内模21由橡胶等挠性材料形成。外模22由金属等刚性材料形成。外模22的内周面构成为成型面,在该外模22的内周面上,沿轴向以一定的中心间距设有与V形楔16相同形状的V形楔形成槽23。在外模22上设有温度调节机构,其通过使水蒸气等热介质和水等冷介质在其中流动来调节温度。还设有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用于从内部对内模21加压而使内模21膨胀。
(第一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的第一制造方法具有材料准备工序、成型工序、交联工序以及精加工工序。
<材料准备工序>
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中对橡胶成分进行塑炼,向其中添加纤维素类短纤维和各种橡胶添加剂并混炼后,通过压延机将得到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成形成片状而制备出未交联橡胶片11a’,未交联橡胶片11a’用来形成带主体10的表面橡胶层。
同样,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中对橡胶成分进行塑炼,向其中添加各种橡胶添加剂并混炼后,通过压延机将得到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成形成片状而制备出未交联橡胶片11b’、12’、13’,未交联橡胶片11b’、12’、13’用来形成带主体10的内部橡胶层、黏合橡胶层12以及拉伸橡胶层13。
对构成芯线14的捻线14’进行黏合处理。具体而言,对捻线14’进行在RFL水溶液中浸渍之后再加热的RFL黏合处理。并且,根据需要,在RFL黏合处理前进行在基底黏合处理液中浸渍之后再加热的基底黏合处理和/或在RFL黏合处理后进行在橡胶胶水中浸渍之后再干燥的橡胶胶水黏合处理。
而且,对构成覆盖布15的布料15’进行黏合处理。具体而言,对布料15’进行在RFL水溶液中浸渍之后再加热的RFL黏合处理。并且,根据需要,在RFL黏合处理前进行在基底黏合处理液中浸渍之后再加热的基底黏合处理和/或在RFL黏合处理后进行在橡胶胶水中浸渍之后再干燥的浸渍(soaking)黏合处理。将经过RFL黏合处理和浸渍黏合处理的布料15’的端边彼此接合起来形成为圆筒状。
<成型工序>
如图3A所示,将橡胶套筒25套在表面平滑的圆筒状筒24上,并在橡胶套筒25的外周上,依次按规定的次数分别卷绕用于形成拉伸橡胶层13的未交联橡胶片13’和用于形成黏合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而层叠起来,将用于形成芯线14的捻线14’相对于圆筒状的内模21以螺旋状卷绕到未交联橡胶片12’上,再在捻线14’上进一步依次按规定的次数分别卷绕用于形成黏合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用于形成内部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片11b’以及未交联橡胶片11a’而层叠起来,进一步将用于形成覆盖布15的布料15’套在未交联橡胶片11a’上。此时,在橡胶套筒25上形成未交联带坯S’。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含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用于形成表面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片11a’时可以使纹理方向与带长方向对应,也可以使纹理方向与带宽方向对应。
<交联工序>
将设有未交联带坯S’的橡胶套筒25从圆筒状筒24上取下,并如图3B所示,将其以内嵌在外模22的内周面侧的状态下安装好之后,如图3C所示,使内模21位于已安装在外模22内的橡胶套筒25内并将其密闭起来。
然后,对外模22进行加热,并向内模21被密封的内部注入高压空气等来进行加压。此时,内模21膨胀,未交联带坯S’的布料15’和用于形成表面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片11a’沿外模22的成型面设置,且此外的未交联橡胶片11b’、12’、13’被压缩而进入外模22的成型面,未交联橡胶片11a’、11b’、12’、13’发生交联而一体化,并与捻线14’和布料15’复合一体化,最终如图3D所示,成型出圆筒状的带坯S。需要说明的是,带坯S的成型温度例如在100℃以上且180℃以下,成型压力例如在0.5MPa以上且2.0MPa以下,成型时间例如在10分以上且60分以下。
<精加工工序>
将内模21的内部减压以解除密闭状态,取出在内模21与外模22之间利用橡胶套筒25成型出的带坯S,将带坯S切成规定宽度的环状后里外颠倒过来,由此制造出多楔带B。
(第二制造方法)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的第二制造方法中,在材料准备工序中,不制备用于形成表面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片,而是使与其相同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而调配出高粘度的橡胶胶水,如图4A所示,对经过RFL黏合处理和浸渍黏合处理的布料15’的靠带主体10一侧的表面,进行涂覆该橡胶胶水之后再干燥的涂覆黏合处理,由此在布料15’上层叠橡胶胶水层11a”,橡胶胶水层11a”用来构成带主体10的表面橡胶层。将经过涂覆黏合处理的布料15’的端边彼此接合起来形成为圆筒状,保证橡胶胶水层11a”位于内侧。
接着,如图4B所示,在成型工序中,将橡胶套筒25套在表面平滑的圆筒状筒24上,并在橡胶套筒25的外周上,依次按规定的次数分别卷绕用于形成拉伸橡胶层13的未交联橡胶片13’和用于形成黏合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而层叠起来,将用于形成芯线14的捻线14’相对于圆筒状的内模21以螺旋状卷绕到未交联橡胶片12’上,再在捻线14’上进一步依次按规定的次数分别卷绕用于形成黏合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和用于形成内部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片11b’而层叠起来,进一步将内侧设有橡胶胶水层11a”的布料15’套在未交联橡胶片11b’上,从而在橡胶套筒25上形成未交联带坯S’。
与第一制造方法一样,在交联工序中,将未交联带坯S’安装到带成型模20上并进行加热和加压。此时,内模21膨胀,未交联带坯S’的布料15’和橡胶胶水层11a”沿外模22的成型面设置,且未交联橡胶片11b’、12’、13’被压缩而进入外模22的成型面,橡胶胶水层11a”和未交联橡胶片11b’、12’、13’发生交联而一体化,并与捻线14’和布料15’复合一体化,最终成型出圆筒状的带坯。
其他工序与第一制造方法相同。
图5示出采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楔带B的汽车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30的带轮布局。该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30是采用S形(serpentine)驱动方式的装置,将多楔带B卷绕在4个多楔带轮和2个平带轮这6个带轮上来传递动力。
在该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30中,最上方设有作为多楔带轮的动力转向带轮31,在该动力转向带轮31的下方设有作为多楔带轮的交流发电机带轮32。在动力转向带轮31的左下方设有作为平带轮的张紧带轮33,在该张紧带轮33的下方设有作为平带轮的水泵带轮34。而且,在张紧带轮33的左下方设有作为多楔带轮的曲轴带轮35,在该曲轴带轮35的右下方设有作为多楔带轮的空调带轮36。上述带轮例如由金属冲压加工件、金属铸件或尼龙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成形件构成,带轮直径例如在50mm以上且150mm以下。
在该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30中,将多楔带B以V形楔16一侧与动力转向带轮31接触的方式卷绕在动力转向带轮31上,然后,将多楔带B以带背面与张紧带轮33接触的方式卷绕在张紧带轮33上之后,将多楔带B以V形楔16一侧与曲轴带轮35和空调带轮36接触的方式依次卷绕在曲轴带轮35和空调带轮36上,然后,将多楔带B以带背面与水泵带轮34接触的方式卷绕在水泵带轮34上,接着将多楔带B以V形楔16一侧与交流发电机带轮32接触的方式卷绕在交流发电机带轮32上,最后让多楔带B返回动力转向带轮31。多楔带B卷挂在带轮之间的长度即带的跨距长度例如在50mm以上且300mm以下。带轮之间可能产生的对准误差为在0°以上且2°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缩橡胶层11具有双层构造,由含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表面橡胶层和内部橡胶层构成,但不限于此,压缩橡胶层11还可以具有单层构造,由含有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层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摩擦传动带的多楔带B,但不限于此,只要该传动带中覆盖布15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露出,则也可以是像包布V带、平带那样的其他摩擦传动带,还可以是像齿形带那样的啮合传动带。
[实施例]
(多楔带)
制备了下述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多楔带。
<实施例1>
制备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且带长为1257mm、V形楔数为6个的多楔带和带长为1257mm、V形楔数为3个的多楔带。将上述两种多楔带作为实施例1。
在实施例1的多楔带中,由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表面橡胶层,该方法为:使橡胶成分EPDM中含有纤维直径为20μm且纤维长度为0.3mm的棉,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棉的含量为28质量份。覆盖布采用平针组织布,该平针组织布由尼龙6,6纤维的膨体纱形成且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为40个和60个。将带坯的成型压力设为1.4MPa,结果如图6所示,覆盖布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露出。获取该表面的图像,将浓淡分布二值化,也就是说,将覆盖布设为白色且将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设为黑色来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覆盖布的表面占有率为83%且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表面占有率为17%。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橡胶层、黏合橡胶层以及拉伸橡胶层由橡胶成分采用EPDM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芯线采用聚酯纤维的捻线。
<实施例2>
制备了两种多楔带作为实施例2,这两种多楔带的覆盖布采用平针组织布,该平针组织布由尼龙6,6纤维的膨体纱形成且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为40个和40个,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为相同构成。在实施例2的多楔带中,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72%且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表面占有率为28%。
<实施例3>
制备了两种多楔带作为实施例3,这两种多楔带的覆盖布采用平针组织布,该平针组织布由尼龙6,6纤维的膨体纱形成且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为40个和40个,将带坯的成型压力设为1.6MPa,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为相同构成。在实施例3的多楔带中,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57%且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的表面占有率为43%。
<比较例1>
制备了两种多楔带作为比较例1,这两种多楔带的覆盖布采用平针组织布,该平针组织布由尼龙6,6纤维的膨体纱形成且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为40个和60个,将带坯的成型压力设为1.2MPa,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为相同构成。在比较例1的多楔带中,仅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露出,覆盖布的表面占有率为100%。
<比较例2>
制备了两种多楔带作为比较例2,这两种多楔带的覆盖布采用平针组织布,该平针组织布由粗细为50支的棉纱形成且经向和纬向的线圈数分别为40个和60个,除此之外均与比较例1为相同构成。在比较例2的多楔带中,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100%。
(试验方法)
<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
图7A示出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40的带轮布局。
在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40中,在图中左下设有带轮直径为121.6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第一主动带轮41,在其右方设有带轮直径为141.5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第二主动带轮42。在第二主动带轮42的右斜上方设有带轮直径为77.0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第一从动带轮43,在第二主动带轮42的上方设有带轮直径为61.0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第二从动带轮44。在第一主动带轮41与第二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带轮直径为76.2mm的平带轮的第一空转带轮45,在第一从动带轮43与第二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带轮直径为76.2mm的作为平带轮的第二空转带轮46。第二从动带轮44设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且构成为能够承载轴向载荷。
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V形楔数为6个的各多楔带B,将多楔带B以V形楔16一侧与第一、第二主动带轮41、42以及第一、第二从动带轮43、44接触的方式卷绕在第一、第二主动带轮41、42以及第一、第二从动带轮43、44上,且将多楔带B以拉伸橡胶层一侧与第一、第二空转带轮45、46接触的方式卷绕在第一、第二空转带轮45、46上,对第二从动带轮44向上方施加706N的轴向载荷而赋予带张力。多楔带B向第二主动带轮42上卷绕的卷绕角度为39°。接着,在温度21℃的气氛下,使第一主动带轮41以800rpm的转速且使第二主动带轮42以931rpm的转速向同一方向旋转,这样一来,强制多楔带B在第二主动带轮42上打滑。对第一主动带轮41的右侧的多楔带B的卷绕开始部分的V形楔表面以每分300ml的比率滴下水滴。通过设在第二主动带轮42上的扭矩计,测量产生扭矩的最大值。
<耐磨损性试验>
图7B示出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50的带轮布局。
图中,在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运行试验机50的右侧设有带轮直径为60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主动带轮51,在左侧设有带轮直径为60mm的作为多楔带轮的从动带轮52。主动带轮51设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且构成为能够承载轴向载荷。对从动带轮52施加有3.8kW(5.2PS)的旋转负荷。
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V形楔数为3个的各多楔带B,将多楔带B以V形楔一侧与主动带轮51和从动带轮52接触的方式卷绕在主动带轮51和从动带轮52上,且对主动带轮51向右方施加1176N的轴向载荷而赋予带张力,在室温下,使主动带轮51以3500rpm的转速旋转并使带运行170小时。求出带运行前后的质量变化,并将其作为磨损减量计算磨损率。
(试验结果)
图8A示出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各潮湿气氛传动能力试验中的最大扭矩。由此可知:比较例1中尼龙6,6纤维的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100%,最大扭矩最低,另一方面,比较例2中棉纱的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100%,最大扭矩最高,实施例1~3中覆盖布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露出,最大扭矩在上述两个最大扭矩之间。在实施例1~3中,实施例2的最大扭矩最高。
图8B示出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各耐磨损性试验的磨损率。由此可知:比较例1中尼龙6,6纤维的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100%,磨损率最低,另一方面,比较例2中棉纱的覆盖布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的表面占有率为100%,磨损率最高,实施例1~3中覆盖布和含纤维素类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在与带轮接触的表面即V形楔表面露出,磨损率在上述两个磨损率之间。在实施例1~3中,实施例3的磨损率最高。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传动带的技术领域很有用。
符号说明
B多楔带
10带主体
15覆盖布。
传动带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