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F25B17/00,F25B27/00,F25B37/00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水泵、管道以及管道阀门。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吸附床交替循环,并通过对吸附床从脱附状态到吸附状态的热回收,提高热利用率和吸附床的吸附效率;利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的高速迎面风带走冷凝器的冷凝热和吸附状态吸附床的吸附热,不仅节能且结构更加紧凑。吸附床由多层间隔的子吸附床组成,且子吸附床的内部换热管外壁及床壳体上部和底部的内外壁都加有翅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增强吸附状态下吸附床的散热。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制冷,降低公交车空调器的能耗,提高其续航里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床(1)、第二吸附床(2)、集热板(3)、冷凝器(4)和蒸发器(5);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均包括若干层子吸附床(a),相邻两层所述子吸附床(a)之间设置有间隙,每层所述子吸附床(a)的外壁设置有外翅片(c),每层所述子吸附床(a)的内部设置有内翅片(d)和热水管(b),内翅片(d)套设在热水管(b)上,所述内翅片(d)上开设有用于制冷剂通过的通孔(e);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上从总进水口(C)到总出水口(D)之间的热水管(b)为同程式管路,且每层所述子吸附床(a)内部的热水管(b)也为同程式管路;
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出口(A)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凝器(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7);所述冷凝器(4)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5)的进口端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器(5)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进口(B)连通,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8)和第四阀门(9);
所述集热板(3)的出水端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的总进水口(C)连通,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阀门(10)和第六阀门(11);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的总出水口(D)分别通过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所述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的总出水口(D)还分别通过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所述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十管道和所述第十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九阀门(14)和第十阀门(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3)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管道和所述第九管道连通,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与所述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与所述集热板(3)的进水端之间还设置有电动阀(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的隔热罩(20),所述隔热罩(20)用于罩在所述第一吸附床(1)上或所述第二吸附床(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18),所述储液罐(18)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电磁膨胀阀(19),且所述电磁膨胀阀(19)位于所述储液罐(18)与所述蒸发器(5)的进口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子吸附床(a)之间的间隙为10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6)、所述第二阀门(7)、所述第三阀门(8)、所述第四阀门(9)、所述第五阀门(10)、所述第六阀门(11)、所述第七阀门(12)、所述第八阀门(13)、所述第九阀门(14)和所述第十阀门(15)均为电磁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辐射量和制冷量季节高峰的高度匹配以及其节能、环保、绿色的优势,使得太阳能制冷拥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太阳能吸收制冷相比,不仅不需要溶液泵或分馏装置、不存在吸收式制冷中腐蚀和结晶的现象,而且吸附式制冷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因此,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低噪音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能源危机及环保诉求的加剧,政府和汽车企业都加大了对公交车的开发投入。与此同时,作为公交车中耗能最大的辅助系统—电动空调系统,其消耗的能量一般占整车能量消耗的20%-40%,功率过大将造成能源浪费,功率过小则影响驾乘舒适性。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与现有的公交车系统进行结合,不仅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而且能够提高公交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
专利号为CN10662704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该空调系统包括吸附式制冷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通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该公交车用太阳能吸附式空调器太阳能集热板与吸附床直接接触,只通过导热进行太阳能集热装置与吸附床的换热,导热量小,传热效果差,而且吸附床内温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导热量大,传热效果好,吸附床内温度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集热板、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均包括若干层子吸附床,相邻两层所述子吸附床之间设置有间隙,每层所述子吸附床的外壁设置有外翅片,每层所述子吸附床的内部设置有内翅片和热水管,内翅片套设在热水管上,所述内翅片上开设有用于制冷剂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上从总进水口到总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管为同程式管路,且每层所述子吸附床内部的热水管也为同程式管路;
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制冷剂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所述集热板的出水端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出水口分别通过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出水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十管道和所述第十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管道和所述第九管道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之间还设置有电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用于罩在所述第一吸附床上或所述第二吸附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电磁膨胀阀,且所述电磁膨胀阀位于所述储液罐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之间。
进一步地,相邻两层所述子吸附床之间的间隙为10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均为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且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均包括若干层子吸附床,相邻两层子吸附床之间设置有间隙,便于空气在相邻的子吸附床之间流通,提高散热效率;且在每层子吸附床的外壁设置有外翅片,对于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床来说,制冷剂带回的热量传导到外翅片上,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在每层子吸附床的内部设置有内翅片和热水管,内翅片套设在热水管上,内翅片上开设有用于制冷剂通过的通孔,对于处于脱附状态的吸附床来说,热水管中的热量传导到内翅片上,有利于增大导热面积,增加导热量,实现大传热量,进而大大提高了制冷剂的脱附,且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上从总进水口到总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管为同程式管路,且每层子吸附床内部的热水管也为同程式管路,即从进水口进入的热水流经每一根热水管的流量以及流速是相同的,进而使得吸附床内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吸附床交替循环,利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的高速迎面风带走冷凝器的冷凝热和吸附状态吸附床的吸附热,不仅节能且结构更加紧凑,吸附床由多层间隔的子吸附床组成,且子吸附床的内部换热管(热水管)外壁及子吸附床床壳体上部和底部的内外壁都加有翅片,提高传热效率,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增强吸附状态下吸附床的散热,最终提高太阳能吸附式制冷cop。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制冷,降低公交车空调器的能耗,提高其续航里程,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连通,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的出水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第一吸附床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二吸附床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水流可以经第九阀门进入第一吸附床,被第一吸附床的余热所加热后流入第二吸附床;或当第二吸附床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一吸附床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水流可以经第十阀门进入第二吸附床,被第二吸附床的余热所加热后流入第一吸附床。可见,该设计通过对吸附床从脱附状态到吸附状态的热回收,提高了热利用率和吸附床的吸附效率。
进一步地,集热板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连通,水泵的输出端与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水泵用于克服热水管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保证子吸附床内热水管内热水流量达到要求。
进一步地,水泵的输出端与集热板的进水端之间还设置有电动阀,电动阀可以调节管路的流量,以实现调节吸附床过渡运行状态时通往太阳能平板式集热板的流量占整个热水流量的比值,另一部分低温热水通往从加热脱附到吸附状态吸附床,从而实现对从加热脱附到吸附状态吸附床的热回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隔热罩,当第一吸附床处于脱附状态时,隔热罩处于第一吸附床的上方,能够避免自然风冷却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的第一吸附床,有利于提高第一吸附床的脱附效率;同理,当第二吸附床处于脱附状态时,隔热罩处于第二吸附床的上方,能够避免自然风冷却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的第二吸附床,有利于提高第二吸附床的脱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储液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因为从吸附床加热脱附出来的制冷剂流量会有周期性的波动,会使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量也不稳定,加入储液罐后,可以通过控制通往电磁膨胀阀的流量恒定,使得蒸发器有稳定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在蒸发器处实现稳定的制冷量。
进一步地,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电磁膨胀阀,且电磁膨胀阀位于储液罐与蒸发器的进口端之间,电磁膨胀阀可以实现等焓节流过程,使制冷剂从高温高压状态变为低温低压状态。
进一步地,相邻两层子吸附床之间的间隙为10mm~25mm,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运行时的迎面风对吸附床进行冷却,也不会使整个吸附床过于高大。
进一步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均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以自动切断或打开管路,以实现不同运行状态的自动切换。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吸附床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第二吸附床处于吸附状态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吸附床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二吸附床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吸附床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第一吸附床处于吸附状态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吸附床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一吸附床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1-1向的剖面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2-2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a-子吸附床;b-热水管;c-外翅片;d-内翅片;e-通孔;A-制冷剂出口;B-制冷剂进口;C-总进水口;D-总出水口;1-第一吸附床;2-第二吸附床;3-集热板;4-冷凝器;5-蒸发器;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第五阀门;11-第六阀门;12-第七阀门;13-第八阀门;14-第九阀门;15-第十阀门;16-水泵;17-电动阀;18-储液罐;19-电磁膨胀阀;20-隔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第一吸附床1、第二吸附床2、集热板3、冷凝器4、蒸发器5、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第九阀门14、第十阀门15、水泵16、电动阀17、储液罐18、电磁膨胀阀19和隔热罩20。结合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均包括若干层子吸附床a,相邻两层子吸附床a之间设置有间隙,优选的,相邻两层子吸附床a之间的间隙为10mm~25mm。结合图8和图10所示,每层子吸附床a的外壁设置有外翅片c,即每层子吸附床a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外翅片c;每层子吸附床a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内翅片d和若干热水管b,每个内翅片d套设在每个热水管b上,每个内翅片d上开设有用于制冷剂通过的通孔e,具体的说,在每层子吸附床a的内部均布设置有多个内翅片d和热水管b,在每层子吸附床a中,每个内翅片d上位于相邻两热水管b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e。第一吸附床1和所述第二吸附床2上从总进水口C到总出水口D之间的热水管b为同程式管路,且每层子吸附床a内部的热水管b也为同程式管路,即若干热水管为单线程管道并联,同程式管路确保吸附床的热均匀性,进而提高热利用率。如图6所示,在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两侧分别分布设置有制冷剂进口B和制冷剂出口A,以及总进水口C和总出水口D。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均包括三层子吸附床a,相邻两层子吸附床a之间的间隙为10mm。
结合图1、图6至图10所示,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出口A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冷凝器4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7。冷凝器4的出口端与蒸发器5的进口端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优选的,在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18和电磁膨胀阀19,且电磁膨胀阀19位于储液罐18与蒸发器5的进口端之间,储液罐18用于容纳从冷凝器4中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器5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分别与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进口B连通,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8和第四阀门9。
集热板3的出水端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分别与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总进水口C连通,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阀门10和第六阀门11;优选的,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连通。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总出水口D分别通过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3;优选的,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的总出水口D还分别通过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九阀门14和第十阀门1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在集热板3的进水端还设置有水泵16,水泵16的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连通,水泵16的输出端与集热板3的进水端连通,更优选的,在水泵16的输出端与集热板3的进水端之间还设置有电动阀1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吸附床1和第二吸附床2之间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能够沿导轨移动的隔热罩20,隔热罩20用于罩在第一吸附床1上或第二吸附床2上。具体的,隔热罩20通过电机驱动沿导轨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第九阀门14和第十阀门15均采用电磁阀。
下面结合图2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如图2所示:当第一吸附床1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第二吸附床2处于吸附状态时,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六阀门11、第八阀门13、第九阀门14和第十阀门15均处于关闭状态,隔热罩20处于第一吸附床1的上方,避免自然风冷却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的第一吸附床1。第一吸附床1的制冷剂被加热后脱附,制冷剂蒸气从第一吸附床1制冷剂出口流出,经第一阀门6与冷凝器4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释放冷凝热后,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4出口流出,经储液罐18、电磁膨胀阀19与蒸发器5制冷剂入口连接,吸收完环境的热量后气化,制冷剂蒸气经第四阀门9,从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进口流入第二吸附床2,被吸附剂吸收,同时释放的吸收热通过公交车运行时的高速迎面风带走。经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加热后的热水,经第五阀门10,从第一吸附床1的热水进水口进入第一吸附床1,将热量传给第一吸附床1用于制冷剂加热脱附后,经第七阀门12、水泵16、电动阀17流入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完成闭式热水的循环。
如图3所示:当第一吸附床1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二吸附床2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第一阀门6、第四阀门9、第七阀门12和第十阀门15均处于关闭状态,隔热罩20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导轨从第一吸附床1的上方移动至第二吸附床2的上方。第二吸附床2内的低温热水经第八阀门13流进水泵16,经水泵16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动阀17进入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被加热,另一路经第九阀门14进入第一吸附床1,被第一吸附床1的余热所加热后与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流出热水汇合一同流入第二吸附床2,将热量传到第二吸附床2中。当第一吸附床1与第二吸附床2之间的温差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过渡状态结束。
如图4所示:当第二吸附床2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第一吸附床1处于吸附状态时,第一阀门6、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七阀门12、第九阀门14和第十阀门15均处于关闭状态,隔热罩20位于第二吸附床2的上方,避免自然风冷却处于加热脱附状态的第二吸附床2。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被加热后脱附,制冷剂蒸气从第二吸附床2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经第二阀门7与冷凝器4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释放冷凝热后,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4出口流出,经储液罐18、电磁膨胀阀19与蒸发器5制冷剂入口连接,吸收完环境的热量后气化,制冷剂蒸气经第三阀门8,从第一吸附床1制冷剂进口流入第一吸附床1,被吸附剂吸收,同时释放的吸收热通过公交车运行时的高速迎面风带走。经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加热后的热水,经第六阀门11,从第二吸附床2的热水进水管进入第二吸附床2,将热量传给第二吸附床2用于制冷剂加热脱附后,经第八阀门13、水泵16、电动阀17流入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完成闭式热水的循环。
如图5所示:当第二吸附床2由加热脱附状态向吸附状态过渡、第一吸附床1由吸附状态向加热脱附状态过渡时,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八阀门13和第九阀门14均处于关闭状态,隔热罩20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导轨从第二吸附床2的上方移动至第一吸附床1的上方。第一吸附床1内的低温热水经第七阀门12流进水泵16,经水泵16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动阀17进入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被加热,另一路经第十阀门15进入第二吸附床2,被第二吸附床2的余热所加热后与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板3流出热水汇合一同流入第一吸附床1,将热量传到第一吸附床1中。当第二吸附床2与第一吸附床1之间的温差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过渡状态结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