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三维立体绞织织机

三维立体绞织织机

IPC分类号 : D03D41/00I

申请号
CN201920531294.9
可选规格

    看了又看

  • 专利类型:
  • 法律状态: 有权
  • 公开号: CN209854318U
  • 公开日: 2019-12-27
  • 主分类号: D03D41/00I
  • 专利权人: 中原工学院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绞织装置绞织的三维织物易形变,绞织效率不佳的问题,填补了以绞织为基础的三维织物成型技术、三维绞织织机装备的空白。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机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 卷取模块,所述送经模块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引纬模块和打纬模块并与卷取模块相连接。所述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和顶板,顶板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顶板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的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配合使用,完成高效绞织,且可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绞织出不同密度织物,织物稳固不易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和绞织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机架(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1)、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打纬模块(5)和卷取模块(6),所述送经模块(1)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和打纬模块(5)并与卷取模块(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包括矩形框架(202)和顶板(201),顶板(201)与矩形框架(202)固定连接,顶板(201)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经模块(1)包括对称设置在顶板(201)上的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绕线柱轴(103),绕线柱轴(103)上设有若干个固定绕线柱(102),固定绕线柱(102)上的经线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03),绕线柱轴(103)的端部设有第一从齿轮(104),支撑板(101)上设有第一电机(105),第一电机(105)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06),第一主动齿轮(106)与第一从齿轮(104)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模块(3)包括开口支撑架(301),开口支撑架(301)与机架(2)相连接,开口支撑架(301)上设有45°棕框组件(304)和第二电机(306),45°棕框组件(304)的一端通过连接臂(305)与开口支撑架(30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第二电机(306)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带动45°棕框组件(304)发生相对运动,使经线产生45°倾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45°棕框组件(304)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棕框(4-1)的一端和下棕框(4-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305)滑动连接;上棕框(4-1)的另一端和下棕框(4-2)的另一端分别与曲柄连杆组件(303)铰接;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03)包括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的凸轮组件(307),凸轮组件(307)上通过曲柄连杆(308)与上棕框(4-1)或下棕框(4-2)相连接;所述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均设有经线通孔(309),经线通孔(309)与第一通孔(203)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模块(4)包括引纬支撑架(401),引纬支撑架(401)与机架(2)相连接,引纬支撑架(401)上设有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均包括支撑架(409),支撑架(409)的内端设有卷筒对(405),支撑架(409)上设有平行设置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引纬棒导向轨(402)的内端固定设有误差消除口(404),误差消除口(404)位于卷筒对(405)与引纬棒导向轨(402)之间;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和接纬机构引纬棒导向轨(402)一一对应;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内滑动设有引纬棒(403),引纬棒(403)位于卷筒对(405)之间,引纬棒(403)上设有引纬梭(407),送纬机构的支撑架(409)上设有第三电机(406),第三电机(406)通过引纬齿轮副(408)与卷筒对(405)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对(405)包括上滚筒(405-1)和下滚筒(405-2),下滚筒(405-2)的筒轴上设有传动锥齿轮(405-3),送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405-3)与相邻接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405-3)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纬模块(5)包括打纬支撑架(501),打纬支撑架(501)与机架(2)相连接,打纬支撑架(501)上固定设有四个槽板(502),槽板(502)上设有若干个辊槽(514),相邻两辊槽(514)之间的槽距上宽下窄;所述四个槽板(502)组成矩形板箱,矩形板箱的四角处均设有内升降气缸(512),内升降气缸(512)的伸缩杆上设有上打纬网板(513),打纬网板(513)位于引纬模块(4)上方;矩形板箱的外围设有下打纬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打纬机构包括移动矩形框架(503),移动矩形框架(503)通过外升降气缸(511)与打纬支撑架(501)相连接,移动矩形框架(503)相邻两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分别与槽板(502)上的辊槽(514)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均包括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平行设置在移动矩形框架(503)上,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上活动设有打纬棍(510),打纬棍(510)与辊槽(514)一一对应;所述移动矩形框架(503)上设有第四电机(506)、前带轮轴(515)和后带轮轴(504),第四电机(506)通过打纬齿轮副(507)与前带轮轴(515)相连接,前带轮轴(515)和后带轮轴(504)上连接有传动带(505),推动槽轨(509)与传动带(505)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模块(6)包括重力板(601),重力板(601)上设有成矩阵排列的第二通孔(602),相邻两个第二通孔(602)之间的孔间距与相邻两辊槽(514)底部的槽距相同;相邻两辊槽(514)上部的槽距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203)之间的孔间距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三维结构的编织物以耐冲击、抗开裂、耐疲劳、不分层等特点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取代了一些传统材料。再配合以特殊的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石英纤维、碳化硅纤维、玻璃纤维等材料有效的提升高抗拉伸性,促使纺织业向三维立体方向发展。而现有的绞织装置只能进行层与层之间简单的连接,类似于平面编织中的平纹连接,而这种三维织物的连接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经纬纱密度过高浪费材料,连接易滑移,产品易形变等,严重影响三维织物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此外,三维纺织成型技术不成熟,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和手工制作阶段,以绞织为基础的三维织物成型技术、三维绞织织机装备更是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绞织装置绞织的三维织物易形变,绞织效率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所述送经模块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引纬模块和打纬模块并与卷取模块相连接。

所述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和顶板,顶板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顶板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

所述送经模块包括对称设置在顶板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绕线柱轴,绕线柱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绕线柱,固定绕线柱上的经线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绕线柱轴的端部设有第一从齿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齿轮相啮合。

所述开口模块包括开口支撑架,开口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开口支撑架上设有45°棕框组件和第二电机,45°棕框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臂与开口支撑架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带动45°棕框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使经线产生45°倾角。

所述45°棕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棕框和下棕框,上棕框的一端和下棕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滑动连接;上棕框的另一端和下棕框的另一端分别与曲柄连杆组件铰接;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的凸轮组件,凸轮组件上通过曲柄连杆与上棕框或下棕框相连接;所述上棕框和下棕框上均设有经线通孔,经线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

所述引纬模块包括引纬支撑架,引纬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引纬支撑架上设有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

所述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均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内端设有卷筒对,支撑架上设有平行设置的引纬棒导向轨,引纬棒导向轨的内端固定设有误差消除口,误差消除口位于卷筒对与引纬棒导向轨之间;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和接纬机构引纬棒导向轨一一对应;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内滑动设有引纬棒,引纬棒位于卷筒对之间,引纬棒上设有引纬梭,送纬机构的支撑架上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引纬齿轮副与卷筒对相连接。

所述卷筒对包括上滚筒和下滚筒,下滚筒的筒轴上设有传动锥齿轮,送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与相邻接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相啮合。

所述打纬模块包括打纬支撑架,打纬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打纬支撑架上固定设有四个槽板,槽板上设有若干个辊槽,相邻两辊槽之间的槽距上宽下窄;所述四个槽板组成矩形板箱,矩形板箱的四角处均设有内升降气缸,内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上打纬网板,打纬网板位于引纬模块上方;矩形板箱的外围设有下打纬机构。

所述下打纬机构包括移动矩形框架,移动矩形框架通过外升降气缸与打纬支撑架相连接,移动矩形框架相邻两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分别与槽板上的辊槽相对应。

所述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均包括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平行设置在移动矩形框架上,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上活动设有打纬棍,打纬棍与辊槽一一对应;所述移动矩形框架上设有第四电机、前带轮轴和后带轮轴,第四电机通过打纬齿轮副与前带轮轴相连接,前带轮轴和后带轮轴上连接有传动带,推动槽轨与传动带铰接。

所述卷取模块包括重力板,重力板上设有成矩阵排列的第二通孔,相邻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孔间距与相邻两辊槽底部的槽距相同;相邻两辊槽上部的槽距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孔间距相同。

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的绞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穿线:将缠绕有经线的固定绕线柱均匀固定在绕线柱轴上,每一个固定绕线柱上绕有两股经线,两股经线穿过顶板上的同一第一通孔,然后一股经线穿过上棕框上的经线通孔,另一股经线穿过下棕框上的经线通孔,然后两股经线穿过打纬网板,经线的下端与卷取模块连接,经线在卷取模块的作用下处于拉紧状态;

S2:绞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转动带动上棕框和下棕框向相反方向运动,上棕框和下棕框相互错开,使经线通孔中的一股经线与垂直面成45°夹角,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形成绞织开口;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形成绞织开口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对经纬棒进行传动,将引纬梭从送纬机构传递到接纬机构,将纬线穿织在经线上,形成经纬绞织结构;

S3:打纬:打纬网板在内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将编织在经线上的纬线向下方压送;第四电机在打纬齿轮副的作用下带动传动带转动,推动槽轨随传动带进行平面运动,推动打纬棍向着槽板方向运动,然后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打纬棍沿着辊槽对纬线进行下压,完成打纬操作;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完成三维立体织物的绞织。

本实用新型的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配合使用,完成高效绞织,且可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绞织出不同密度织物,织物稳固不易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和绞织效率。本实用新型可改变45°综框组件的数量、通过开口模块的经线数和打纬距离达到改变编织样式的目的,从而实现绞织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机器功能的多样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环保无污染,实现三维织物的快速编织,工作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经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口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纬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5为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纬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各模块支撑架在机架上分布示意图。

图8为45°棕框处于闭口状态示意图。

图9为径线处于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10为45°棕框处于开口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径线处于开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实施例1,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包括机架2,机架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1、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打纬模块5和卷取模块6,所述送经模块1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和打纬模块5并与卷取模块6相连接。送经模块1用于经线的送线,开口模块3用于经线之间线距的拨动,实现经线的开闭,引纬时张开,送经时关闭;引纬模块4用于在经线上编织上纬线,打纬模块5用于将纬线以一定距离编织在经线上,卷取模块6用于经线的拉紧,此外,卷取模块6可与卷绕装置连接,实现编织物的卷收。送经模块1、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打纬模块5和卷取模块6配合使用,完成高效绞织,且可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绞织出不同密度织物,织物稳固不易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和绞织效率。

进一步,所述机架2包括矩形框架202和顶板201,顶板201与矩形框架202固定连接,矩形框架202为装置的基础支撑件,顶板201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203,第一通孔可采用直径为3mm的钻孔,第一通孔的数量不少于经线的根数。送经模块1包括对称设置在顶板201上的支撑板101,支撑板与顶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101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绕线柱轴103,绕线柱轴的个数、位置与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的行数、位置一一对应。绕线柱轴103上设有若干个固定绕线柱102,固定绕线柱102与绕线柱轴固定连接,固定绕线柱102上缠绕有径向,固定绕线柱102的个数、位置与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的行数、位置一一对应。固定绕线柱102上的经线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03,第一通孔203起到分线作用。绕线柱轴103的端部设有第一从齿轮104,支撑板101上设有第一电机105,第一电机105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06,第一主动齿轮106与第一从齿轮104相啮合。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主动齿轮106和第一从齿轮104带动绕线柱轴103转动,固定绕线柱102进行同步转动,实现经线的收线和放线。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所述开口模块3包括开口支撑架301,开口支撑架301与机架2固定连接,开口支撑架301上设有45°棕框组件304和第二电机306,45°综框组件与顶板平行设置,第二电机306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带动45°棕框组件304发生相对运动,进行往复交错运动,带动45°棕框组件上的经线产生45°倾角,实现同组的两股经线之间的开合(绞织),形成绞织开口,每次开口时,水平两个方向的纬线依次交错穿过开口,形成经纬绞织结构。使45°综框组件对应钻孔出现错位,同组经线间产生开口以便于纬线穿入。45°棕框组件304的一端通过连接臂305与开口支撑架30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第二电机306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实现45°综框组件在平面内的往复运动,带动经线进行开合运动,通过45°综框组件的开合,实现纬纱可以在X方向、Y方向、XY正45°角、XY负45°角四个方向与经纱进行绞织,稳定性和强度都大大提升。

进一步,45°棕框组件304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均设有经线通孔309,经线通孔309与第一通孔203相对应,经线经第一通孔,穿进经线通孔,在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的作用下实现经线间线距的调节。上棕框4-1的一端和下棕框4-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305滑动连接;即上棕框4-1的左端和下棕框4-2的左端分别通过转轴与连接臂305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的联动。上棕框4-1的另一端和下棕框4-2的另一端分别与曲柄连杆组件303铰接;即上棕框4-1的右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下棕框4-2的右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带动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进行联动,实现两者之间位置的相互错开。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03包括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的凸轮组件307,凸轮组件307上通过曲柄连杆308与上棕框4-1或下棕框4-2相连接;即凸轮组件包括凸轮本体和凸轮轴,凸轮轴通过齿轮副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凸轮本体通过一个曲柄连杆308与下棕框4-2相连接、凸轮轴通过一个曲柄连杆308与上棕框4-1相连接,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配合曲柄连杆组件303实现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的联动。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转动带动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向相反方向运动,使经线通孔中的经线与垂直面成45°夹角,形成绞织开口,每次开口时,水平两个方向的纬线依次交错穿过开口,形成经纬绞织结构。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4-5所示,实施例3,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所述引纬模块4包括引纬支撑架401,引纬支撑架401与机架2相连接,引纬支撑架401上设有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横向引纬组件进行横向引纬,纵向引纬组件进行纵向引纬,实现双向引纬,提高绞织效率。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间隔设置在矩形框架的四个面上。送纬机构用于送出引纬梭,接纬机构用于接收引纬梭,如此实现引纬梭的往复运动,实现纬线均匀绞织在径线上。

进一步,所述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结构相似,区别点在于送纬机构上设置有动力源,而接纬机构上不设置动力源。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均包括支撑架409,支撑架409的内端设有卷筒对405,卷筒对405的两个滚筒上下对齐平行设置。支撑架409上设有平行设置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引纬棒导向轨402的数量以使内部的引纬棒403能均匀穿插在相邻两径线之间为宜。引纬棒导向轨402的内端固定设有误差消除口404,误差消除口404位于卷筒对405与引纬棒导向轨402之间;误差消除口,呈喇叭状,小口端与引纬棒导向轨固定连接,大口朝向卷筒;可消除引纬棒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便于将引纬棒插进接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内。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和接纬机构引纬棒导向轨402一一对应;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402内滑动设有引纬棒403,引纬棒403位于卷筒对405之间,卷筒对405与引纬棒403摩擦接触,卷筒对转动,带动引纬棒进行前后移动,对引纬棒403上的引纬梭进行传送。引纬棒403上设有的引纬梭407可在引纬棒上滑动,引纬棒的两端设有卡扣,不让引纬梭407从两端滑落。送纬机构的支撑架409上设有第三电机406,第三电机406通过引纬齿轮副408与卷筒对405相连接,引纬齿轮副408的一个齿轮设置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向、一个与滚筒对相连接,第三电机通过引纬齿轮副408带动滚筒对相对转动,卷筒对405旋转依靠摩擦把运动转换为引纬棒403的直线运动,引纬梭407在引纬棒403的带动下传递到对面接纬机构的卷筒对处,引纬完成。

进一步,所述卷筒对405包括上滚筒405-1和下滚筒405-2,上滚筒405-1和下滚筒405-2通过齿轮副相连接,进行同步转动,下滚筒405-2的筒轴上设有传动锥齿轮405-3,送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405-3与相邻接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405-3相啮合。即在送纬机构将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接纬机构上,送纬机构的卷筒对在转动过程中将引纬棒向着接纬机构传送,同时,接纬机构上的卷筒对对引纬棒进行同向接收,便于引纬棒的顺利往复运动,实现对引纬梭往复传动,使引纬梭上的纬线往复编织在经线上。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如图6-7所示,实施例4,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所述打纬模块5包括打纬支撑架501,打纬支撑架501与机架2相连接,打纬支撑架501上固定设有四个槽板502,槽板502上设有若干个辊槽514,相邻两辊槽514之间的槽距上宽下窄,即辊槽514呈扇形分布在槽板上,辊槽514配合打纬棍510实现纬线编织疏密程度的调节,即打纬棍越靠近辊槽的上部,编织密度越小。所述四个槽板502组成矩形板箱,相对的两个槽板上的辊槽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矩形板箱的四角处均设有内升降气缸512,内升降气缸512的伸缩杆上设有上打纬网板513,打纬网板513位于引纬模块4上方,在内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打纬网板513上下移动,将编织在经线上的纬线向下方压送;矩形板箱的外围设有下打纬机构,编织好的纬线在打纬网板的作用下,被运至下打纬机构处,在下打纬机构的作用下进行纬线压紧,进行定距编织,提高编织质量。

进一步,所述下打纬机构包括移动矩形框架503,移动矩形框架503通过外升降气缸511与打纬支撑架501相连接,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移动矩形框架上下移动,对纬线进行下压,实现压紧定距编织。移动矩形框架503相邻两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分别与槽板502上的辊槽514相对应,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结构相同,分别用于横向压紧纬线和纵向压紧纬线。所述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均包括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平行设置在移动矩形框架503上,推动槽轨509可沿移动矩形框架进行平移。固定导向槽轨508和推动槽轨509上活动设有打纬棍510,即固定导向槽轨508上设有通槽,推动槽轨509上设有半槽,打纬棍510的一端位于半槽中、另一端穿过固定导向槽轨508上的通槽,打纬棍510可在半槽和通槽中滑动和滚动,打纬棍510在推动槽轨509的作用下向着槽板运动,打纬棍510与辊槽514一一对应,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打纬棍510穿过辊槽514对位于矩形板箱内的纬线进行下压。所述移动矩形框架503上设有第四电机506、前带轮轴515和后带轮轴504,前带轮轴515和后带轮轴504平行设置,第四电机506通过打纬齿轮副507与前带轮轴515相连接,前带轮轴515和后带轮轴504上连接有传动带505,推动槽轨509与传动带505铰接。即第四电机在打纬齿轮副的作用下带动前带轮轴转动,带动传动带转动,推动槽轨509随传动带进行平面运动,推动打纬棍向着槽板方向(或远离槽板的方向移动),然后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对纬线进行下压,完成打纬操作。

进一步,所述卷取模块6包括重力板601,经线在重力板的作用下处于张紧状态,便于纬线的编织。同时,根据需要,重力板可选择与卷绕装置相连接,实现对织物的拉紧或卷绕。重力板601上设有成矩阵排列的第二通孔602,第二通孔602可采用直径为3mm的钻孔,相邻两个第二通孔602之间的孔间距与相邻两辊槽514底部的槽距相同,防止织物产生扭矩,保证织物的平稳;相邻两辊槽514上部的槽距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203之间的孔间距相同,防止经线产生扭矩,保证经线的平稳。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的绞织方法,如图8~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穿线:将缠绕有经线的固定绕线柱均匀固定在绕线柱轴上,每一个固定绕线柱上绕有两股经线,两股经线穿过顶板上的同一第一通孔,然后一股经线穿过上棕框上的经线通孔,另一股经线穿过下棕框上的经线通孔,然后两股经线均穿过打纬网板,经线的下端与卷取模块连接,经线在卷取模块的作用下处于拉紧状态;

S2:绞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转动带动上棕框和下棕框向相反方向运动,上棕框和下棕框相互错开,使经线通孔中的一股经线与垂直面成45°夹角,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相互分开,形成绞织开口;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形成绞织开口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对经纬棒进行传动,将引纬梭从送纬机构传递到接纬机构,将纬线穿织在经线上,形成经纬绞织结构;上棕框和下棕框可向另一个方向相互错开,使经线通孔中的一股经线与垂直面成另一个方向上的45°夹角,进行下一层绞织结构的编织。

S3:打纬:打纬网板在内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将编织在经线上的纬线向下方压送;第四电机在打纬齿轮副的作用下带动传动带转动,推动槽轨随传动带进行平面运动,推动打纬棍向着槽板方向运动,然后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打纬棍沿着辊槽对纬线进行下压,完成打纬操作。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完成三维立体织物的绞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三维立体绞织织机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