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大木模板由组合拼接的胶合木板、拼接缝封闭木方、水平型钢加固梁及竖直向钢筋加固梁构成;模板支撑装置由仓内拉结筋束、仓内钢管支撑和压重砂袋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施工工地容易获得的建筑材料,现场制作6m×2m至8m×2m的定型大模板,该大木模板不仅能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小,坝面平整、光洁,施工质量高,而且安装、拆卸方便、重复使用率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著。通过采用简便、易行的模板拼接技术、模板加固技术及模板支撑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立模问题,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采用胶合木板组合拼接成大块定型模板,拼接缝处设置有封闭胶层;
木方,通过钢钉固定在木板接缝处;
水平加固梁,通过木方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模板上;
竖直向加固梁,通过焊接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水平加固梁上。
2.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采用仓内拉结筋束,拉结筋用蝴蝶卡固定在模板竖向加固梁的钢筋之上;
压重砂袋,在模板顶部均匀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木板之间的拼接缝处灌注有密封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固梁上、下层之间的间距为40cm-45cm,所述竖直向加固梁布置间距为45cm-5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固梁采用型钢,所述竖直向加固梁采用两根直径不小于32mm的钢筋组成,两根钢筋间距40mm-5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内拉结筋束,每束含4-5根钢筋,拉结筋束间距50c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顶部放置的砂袋袋重50kg,砂袋放置间距3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具有浇筑方量巨大、模板使用量大的特点,若采用传统的散装模板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拆模后容易出现漏浆、错台、挂帘等问题,外观质量较差。采用全钢大模板,虽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混凝土浇筑后坝面平整,施工质量高,但全钢大模板一般需向厂家定制,费用较高,同时加工、运输花费时间也相对较长,对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并不适合。
为了提高埋石混凝土重力坝的埋石率,坝体混凝土往往采用流动性高的泵送混凝土,如模板拼接缝封堵不严密,这种混凝土容易发生漏浆,严重影响重力坝坝面外观质量。由于坝体混凝土流动性较高,且混凝土中埋置有大量毛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对模板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挤压作用,对于倾斜的重力坝下游坝面模板会产生上浮变形。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木模板容易变形损坏、使用周期短、拆卸安装费工费时,拆模后容易出现漏浆、错台、挂帘等问题。
(2)流动性高的泵送混凝土容易发生漏浆,严重影响重力坝坝面外观质量。
(3)混凝土中埋置大量毛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对模板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挤压作用,对于倾斜的重力坝下游坝面模板会产生上浮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采用2m×1m(长×宽)厚度20mm的胶合木板组合拼接成大块定型模板,拼接缝除打胶封闭外,拼缝处面板背面须用木方贴缝;
木方,通过钢钉固定在木板接缝处,木方不仅起固定面板的作用,还对拼接缝起到严密的封堵作用,保证接缝不漏浆;
水平加固梁,通过木方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模板上,并通过木方调整面板的平整度;
竖直向加固梁,通过焊接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水平加固梁上。
进一步,所述胶合木板之间的拼接缝处灌注有密封胶层。
进一步,所述水平加固梁上、下层之间的间距为40cm-45cm,所述竖直向加固梁左、右之间的间距为45cm-50cm。
进一步,所述水平加固梁采用型钢。
进一步,所述竖直向加固梁采用两根直径不小于32mm的钢筋组成,两根钢筋间距40mm-50mm。
本实用新型大木模板的支撑装置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仓内拉结筋束张拉倾斜坝面模板,拉结筋用蝴碟卡固定在作为模板竖向加固梁的钢筋之上;
仓内钢管,对模板起支撑作用,钢管为临时支撑可在混凝土初凝前取出钢管;
压重砂袋,在模板顶部均匀放置,防止木模板因自重太轻而在坝面混凝土施工时产生上浮变形。
进一步,所述仓内拉结筋束,每束含4-5根钢筋,拉结筋束间距50cm。
进一步,所述仓内钢管支撑的间距50cm。
进一步,所述压重砂袋袋重50kg,砂袋均匀放置在模板顶部,间距30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利用施工工地容易获得的建筑材料,现场制作4m×2m至8m×2m的定型大模板,该大块木板不仅能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小,坝面平整、光洁,施工质量高,而且安装、拆卸方便、重复使用率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著。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简便、易行的模板拼接技术、模板加固技术及模板支撑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工程问题,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及其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及其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梁格节点大样图。
图中:1、胶合木板;2、螺纹钢筋;3、空心方钢;4、水平木方;5、吊耳;6、竖直木方;7、仓内拉结钢筋;8、支撑钢管;9、仓内拉结筋锚固点;10、压重砂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为了克服水利工程中现有木板容易变形损坏和使用周期短、拆卸安装费工费时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该模板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而且易于安装、拆卸、变形小、使用周期长。
胶合木板1的规格为2m×1m(长×宽)厚度20mm;螺纹钢筋2的直径为36mm;空心方钢3的规格50mm×50mm×6mm。
该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木模板采用2m×1m规格,厚度20mm的胶合木板1组合拼接成大块定型模板,由于坝体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流动性较高,为防止拼接缝出现漏浆,需对其进行严密的封闭处理。拼接缝处理技术的关键在于:除打胶封闭外,拼缝处面板背面须用竖直木方6贴缝,木方6用钢钉固定在面板1上。木方6不仅起固定面板的作用,还对拼接缝起到严密的封堵作用,保证接缝不漏浆。
为有效控制大块木板的变形量,必须对其进行加固以提高模板的刚度。利用施工现场已有的建筑材料如型钢、钢管或较粗钢筋等制作大木板的梁格骨架系统,对模板起到加固和支撑作用,以严格控制模板在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提高大块木板刚度的加固技术的关键在于:
(1)水平向采用型钢3作为模板加固梁格系统的主梁,水平型钢主梁的间距40-45cm;
(2)竖直向采用直径不小于32mm的钢筋组2作为加固梁格系统的次梁,每一竖直次梁由一组两根钢筋组成,同组两根钢筋间距40-50mm,以便于模板拉结筋及模板支撑构件的连接与固定,竖直钢筋次梁的间距45-50cm;
(3)模板加固梁格采用水平木方4与面板连接固定,起到对大木板的加固作用,并通过水平木方4调整面板的平整度。
重力坝下游坝面为倾斜面,倾角约51°,由于坝体混凝土采用流动性较高的泵送混凝土浇筑,且混凝土中埋置有大量毛石,会对模板产生冲击和挤压作用,因此坝面模板支撑变得十分重要。
提高倾斜坝面大块木板支撑装置稳固性的技术关键在于:
(1)倾斜坝面模板受坝体流动性混凝土顶托作用,而大木板自重轻,为防止模板在坝面混凝土施工时产生上浮,在模板顶部放置砂袋压重10,砂袋须在模板顶部均匀放置,防止模板面板局部变形。
(2)采用仓内拉结筋束7张拉倾斜坝面模板,每束拉结筋含4-5根钢筋,拉结筋束7间距50cm,拉结筋用蝴碟卡固定在模板梁格的竖向钢筋2之上。采用仓内钢管8支撑模板,钢管支撑间距50cm,钢管8为临时支撑,混凝土初凝前取出钢管。仓内拉结筋束7张拉与仓内钢管8支撑构成了倾斜坝面模板可靠、稳固的支撑装置。
四川某埋石混凝土重力坝,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模板技术,顺利完成坝体混凝土浇筑,坝体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坝面平整、光洁,模板安装、拆卸方便,造价低廉,重复利用率达到20次,不仅给坝体混凝土施工带来便利,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面板拼接
如图1所示,采用2m×1m规格的胶合木板1竖向拼接成6m×2m的定型大模板,拼接缝打胶封闭,拼缝处板后用竖直木方6贴缝固定,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水平木方4压于方钢3和木板1之间,起固定面板的作用,并通过木方调整面板的平整度,保证模板表面平整。
二、模板加固
模板背面采用空心方钢3规格(50mm×50mm×6mm)和螺纹钢筋2(直径36mm)构成的梁格系统对模板起到加固作用,以严格控制模板在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水平向支撑方钢3间距为45cm,竖直向支撑一组为两根直径36mm螺纹钢筋2(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40mm),竖向钢筋组2间距为50cm。水平向方钢3与竖直向钢筋2在交叉处进行焊接。
三、倾斜坝面模板支撑
该重力坝下游坝面坡比1:0.8,倾斜坝面模板受坝体混凝土顶托,为防止模板在坝面混凝土施工时产生上浮,在模板顶部放置砂袋压重10,砂袋袋重50kg,砂袋放置间距30cm。
采用仓内拉结筋束7张拉倾斜坝面模板,每束拉结筋含4根钢筋,拉结筋束7间距50cm,拉结筋用蝴碟卡固定在作为模板竖向加固梁的钢筋2之上。采用仓内钢管8支撑模板,钢管支撑间距50cm,钢管8为临时支撑,混凝土初凝前取出钢管。仓内拉结筋束张拉7与仓内钢管8支撑构成了倾斜坝面模板稳固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1)大块木模板拼接缝,除打胶封闭外,拼缝处面板背面用木方贴缝,木方不仅起固定面板的作用,还对拼接缝起到严密的封堵作用,保证接缝不漏浆。
(2)采用型钢与较粗钢筋制作大木模板的梁格骨架系统,水平向采用型钢作为主梁,竖直向采用钢筋组作为次梁,梁格骨架系统对模板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使模板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可以实现严格控制模板在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的目的。模板加固梁格采用木方与面板连接固定,并可通过木方调整面板的平整度。
(3)下游坝面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倾斜坝面模板将受到坝体流动性混凝土顶托作用,而大木模板自重轻,易发生模板上浮。在模板顶部均匀放置砂袋压重,砂袋增加了模板系统的重量,可以有效防止模板在混凝土施工时产生上浮。倾斜坝面模板采用仓内拉结筋束张拉与钢管支撑相配合形成了模板可靠、稳固的支撑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大木模板、支撑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