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包括:第一锤体,底面为水平面,顶部左侧具有第一斜面,右侧具有第一缺口,并且右侧侧壁的中间部位具有第一外螺纹轴;握持柄,一端连接在第一外螺纹轴上;两个第二锤体,分别通过至少滑块,与第一锤体活动连接,能够在第一缺口处滑动位置;联动件,联动件上的第一部分穿在第一锤体上,第二部分连接在第二锤体上,第二部分还设置在第一锤体上的第一凹槽中,旋转第一部分,联动第二部分,第二锤体顺着第一缺口移动位置,与第一锤体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第一凹槽与第一缺口连通;以及一钻孔件,连接在握持柄的另一端上,用于钻孔;克服了功能单一,导致地质勘探时,工作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锤体(10),底面为一水平面,顶部左侧具有一第一斜面(11),右侧具有一第一缺口(12),并且右侧侧壁的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外螺纹轴(13);
一握持柄(20),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轴(13)上;
两个第二锤体(30),分别通过至少一滑块(31),与所述第一锤体(10)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缺口(12)处滑动位置;
一联动件(40),所述联动件(40)上的第一部分穿在所述第一锤体(10)上,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上,第二部分还设置在所述第一锤体(10)上的第一凹槽(14)中,旋转所述第一部分,联动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锤体(30)顺着所述第一缺口(12)移动位置,与所述第一锤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所述第一凹槽(14)与所述第一缺口(12)连通;
以及一钻孔件(50),连接在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上,远离所述第一锤体(10)和所述第二锤体(30),用于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体(10)包括:一第一锤头(15),断面为四方形,底面为一水平面;以及一第一铲头(16),断面为直角三角形,连接在所述第一锤头(15)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斜面(11)和所述第一缺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柄(20)的外形为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锤体(30)的外形为四方体形结构;
所述滑块(31)的断面为“T”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锤体(3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31),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一侧侧壁上,另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底面上,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锤体(10)上的T形凹槽(17)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40)上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主动齿轮(4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4)中;一连杆(42),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41)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锤体(10),并且与所述第一锤体(10)间隙配合;以及一旋转把手(43),连接在所述连杆(42)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主动齿轮(41);
所述联动件(40)上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两个齿条(401),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4)中,两个所述齿条(401)平行设置,同时与所述主动齿轮(41)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件(50)包括:一供电部(51),连接在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凹槽(21)中;
一外套体(52),一端与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贴合连接,与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内腔(521);
一电机(53),设置在所述内腔(521)中,与所述供电部(51)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机(53)上的传动轴上连接有一加长轴(54),所述加长轴(54)一端凸出在所述外套体(52)的外部;
以及一钻头组件(55),连接在所述外套体(52)上,并且与所述加长轴(5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组件(55)包括:一连接套(551),连接在所述外套体(52)的另一端上;一钻头(552),一端通过一第一盲孔穿在所述加长轴(54)上;以及一挡圈(553),一端连接在所述钻头(55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套(551)内,与所述连接套(551)形成阻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其中,地质勘探锤是地质勘探时需要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传统的地质勘探锤功能较为单一,导致地质勘探时,工作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功能单一,导致地质勘探时,工作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包括:
一第一锤体,底面为一水平面,顶部左侧具有一第一斜面,右侧具有一第一缺口,并且右侧侧壁的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外螺纹轴;
一握持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轴上;
两个第二锤体,分别通过至少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锤体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缺口处滑动位置;
一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的第一部分穿在所述第一锤体上,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上,第二部分还设置在所述第一锤体上的第一凹槽中,旋转所述第一部分,联动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锤体顺着所述第一缺口移动位置,与所述第一锤体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
以及一钻孔件,连接在所述握持柄的另一端上,远离所述第一锤体和所述第二锤体,用于钻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锤体包括:一第一锤头,断面为四方形,底面为一水平面;以及一第一铲头,断面为直角三角形,连接在所述第一锤头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柄的外形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锤体的外形为四方体形结构;
所述滑块的断面为“T”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锤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的一侧侧壁上,另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的底面上,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锤体上的T形凹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件上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一连杆,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锤体,并且与所述第一锤体间隙配合;以及一旋转把手,连接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主动齿轮;
所述联动件上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两个齿条,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两个所述齿条平行设置,同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件包括:一供电部,连接在所述握持柄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凹槽中;
一外套体,一端与所述握持柄的另一端贴合连接,与所述握持柄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内腔;
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与所述供电部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机上的传动轴上连接有一加长轴,所述加长轴一端凸出在所述外套体的外部;
以及一钻头组件,连接在所述外套体上,并且与所述加长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组件包括:一连接套,连接在所述外套体的另一端上;一钻头,一端通过一第一盲孔穿在所述加长轴上;以及一挡圈,一端连接在所述钻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与所述连接套形成阻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第一锤体,连接在握持柄上,有利于抓握使用;在第一锤体上连接两个第二锤体,并且通过联动件,调节第二锤体的位置,使得第二锤体与第一锤体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能够提升铲土的效率,使用的灵活性较好;在握持柄上还设置有钻孔件,能够实现钻孔;因此具有了捶打、铲土和钻孔的多种功能,使用时更加方便,工作效率相对较高;从而克服了功能单一,导致地质勘探时,工作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功能多样,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剖开第一锤体后的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总装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第一锤体的剖视图;
图中:10.第一锤体,11.第一斜面,12.第一缺口,13.第一外螺纹轴,14.第一凹槽,15.第一锤头,16.第一铲头,17.T形凹槽,20.握持柄,21.第二凹槽,30.第二锤体,31.滑块,40.联动件,41.主动齿轮,42.连杆,43.旋转把手,401.齿条,50.钻孔件,51.供电部,52.外套体,521.内腔,53.电机,54.加长轴,55.钻头组件,551.连接套,552.钻头,553.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功能单一,导致地质勘探时,工作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达到了功能多样,提高了工作效率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包括:
一第一锤体10,底面为一水平面,顶部左侧具有一第一斜面11,右侧具有一第一缺口12,并且右侧侧壁的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外螺纹轴13;
一握持柄20,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轴13上;
两个第二锤体30,分别通过至少一滑块31,与所述第一锤体10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缺口12处滑动位置;
一联动件40,所述联动件40上的第一部分穿在所述第一锤体10上,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上,第二部分还设置在所述第一锤体10上的第一凹槽14中,旋转所述第一部分,联动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锤体30顺着所述第一缺口12移动位置,与所述第一锤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所述第一凹槽14与所述第一缺口12连通;
以及一钻孔件50,连接在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上,远离所述第一锤体10和所述第二锤体30,用于钻孔;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第一锤体10,连接在握持柄20上,有利于抓握使用;在第一锤体10上连接两个第二锤体30,并且通过联动件40,调节第二锤体30的位置,使得第二锤体30与第一锤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能够提升铲土的效率,使用的灵活性较好;在握持柄20上还设置有钻孔件50,能够实现钻孔;因此具有了捶打、铲土和钻孔的多种功能,使用时更加方便,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7所示;实施时,第一锤体10包括:一第一锤头15,断面为四方形,底面为一水平面;以及一第一铲头16,断面为直角三角形,连接在所述第一锤头15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斜面11和所述第一缺口12;第一锤体10采用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第一锤头15便于捶打;第一铲头16便于铲土;通过第一外螺纹轴13与握持柄20螺纹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
第一斜面11,使得第一铲头16的顶部形成尖头,有利于插入地面,保证了铲土的效果;
第一缺口12便于排布第二锤体30,使得第二锤体30与第一铲头16能够配合使用;
第一凹槽14有利于排布联动件40;
T形凹槽17与滑块31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使得第二锤体30通过滑块31能够顺着第一锤体10移动位置,达到了能够调节第一锤体10与第二锤体30位置的目的,而且第一锤体10与第二锤体30之间也能够可靠地连接;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实施时,握持柄20的外形为圆柱形,便于人手抓握,操作较方便;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实施时,第二锤体30的外形为四方体形结构,通过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为了能够保证铲土效果,可以在第二锤体30的顶部(中间往上部位),设置成锲形,顶部形成了尖头,便于与第一铲头16一起铲土,相当于增加了第一铲头16的面积,使得铲土的量更多,提高了铲土的效率;
滑块31的断面为“T”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锤体3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31,一个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一侧侧壁上,另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底面上,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锤体10上的T形凹槽17滑动连接;滑块31与第二锤体30之间焊接,设置有两个滑块31,在第二锤体30能够顺畅移动的同时,也使得第二锤体30与第一锤体10之间也能够可靠地连接;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实施时,联动件40上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主动齿轮4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4中;一连杆42,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41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锤体10,并且与所述第一锤体10间隙配合;以及一旋转把手43,连接在所述连杆42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主动齿轮41;
联动件40上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两个齿条401,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二锤体30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4中,两个所述齿条401平行设置,同时与所述主动齿轮41啮合;
主动齿轮41采用直齿轮,与连杆42之间通过键连接,并且在连杆42上连接两个卡簧,挡住主动齿轮41,使得主动齿轮41被限位,防止主动齿轮41与连杆42脱开;
连杆42为一段圆轴,穿过第一锤体10上的预留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保证了连杆42能够正常旋转;
旋转把手43外形大致为梅花形,与连杆42之间焊接,便于操作人员抓握旋转;
齿条401与第二锤体30之间焊接;
设置有联动件40,操作旋转把手43,使得主动齿轮41被联动旋转,推动齿条401移动位置,两个第二锤体30同时移动位置,实现了调节第二锤体30位置的目的;
另一实施方式:
如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实施时,钻孔件50包括:一供电部51,连接在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凹槽21中;一外套体52,一端与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贴合连接,与所述握持柄20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内腔521;一电机53,设置在所述内腔521中,与所述供电部51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机53上的传动轴上连接有一加长轴54,所述加长轴54一端凸出在所述外套体52的外部;以及一钻头组件55,连接在所述外套体52上,并且与所述加长轴54连接;
钻头组件55包括:一连接套551,连接在所述外套体52的另一端上;一钻头552,一端通过一第一盲孔穿在所述加长轴54上;以及一挡圈553,一端连接在所述钻头55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套551内,与所述连接套551形成阻挡;
供电部51为蓄电池、驱动电路板、开关按钮等,与电机53电性连接,并且开关按钮设置在握持柄20上,操作人员操作开关按钮,电机53旋转,钻头552动作,实现钻孔;电机53为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电机,通过型材与握持柄20连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
外套体52外形大致为圆环形结构,与握持柄20之间焊接,形成阻挡,保护了电机53,并且用于连接钻头组件55;
加长轴54为一段圆轴,一端通过一第一盲孔与电机53上的传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紧配,并且在加长轴54上设置有螺纹销,螺纹销螺纹连接在加长轴54上,顶住传动轴,使得电机53与加长轴54之间能够可靠地连接;
连接套551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中间部位具有一阶梯通孔,与外套体52之间螺纹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
挡圈553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二通孔;
钻头552的外形大致为锥形,并且外缘上具有螺旋凸块,有利于钻孔,与挡圈553之间焊接,并且通过一第二盲孔与加长轴54之间按照正常公差紧配;
连接套551,挡圈553和钻头552,组装为一个相对的整体结构,便于安装钻头552,而且钻头552和挡圈553能够在电机53的驱动下,随着加长轴54一起旋转,连接套551能够防止钻头552和挡圈553旋转时脱落,可靠性较好;
另一实施方式:
如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实施时,为了提高安全性,防止钻孔件50上的钻头552擦伤人体,可以加设一个塑料或者橡胶外筒,套在钻孔件50处,外筒的断面大致为“U”形结构,不会影响抓握握持柄20,而且更加安全;
工作原理如下:实施时,设置有第一锤体10,连接在握持柄20上,有利于抓握使用;在第一锤体10上连接两个第二锤体30,并且通过联动件40,调节第二锤体30的位置,使得第二锤体30与第一锤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不同的宽度尺寸组合,能够提升铲土的效率,使用的灵活性较好;在握持柄20上还设置有钻孔件50,能够实现钻孔;因此具有了捶打、铲土和钻孔的多种功能,使用时更加方便,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决定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多功能地质勘探锤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