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

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

IPC分类号 : E21B19/00,E02B17/00

申请号
CN202021523049.2
可选规格

    看了又看

  • 专利类型:
  • 法律状态: 有权
  • 公开号: CN212428647U
  • 公开日: 2021/1/29
  • 主分类号: E21B19/00
  • 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该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能传递竖向载荷;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的钻井平台连接板,所述钻井平台连接板能固接于钻井平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二端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能固接于隔水导管。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增加钻井平台的极限承载力,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权利要求

1.一种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能传递竖向载荷;

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的钻井平台连接板,所述钻井平台连接板能固接于钻井平台;

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二端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能固接于隔水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包括承插筒、筒状承台和锁紧机构,连接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承插筒连接;

所述筒状承台套设于所述隔水导管外,且固接于所述隔水导管,所述筒状承台与所述隔水导管的侧壁之间设有环状腔;

所述承插筒套设于所述隔水导管外,且插设于所述环状腔中,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承插筒与所述筒状承台之间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所述承插筒的外壁设有卡簧容置槽,所述卡簧设于所述卡簧容置槽内;

所述筒状承台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承插筒能带动所述卡簧运动至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且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凸台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承台上设有拆卸螺纹孔,所述拆卸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螺接于所述拆卸螺纹孔的拆卸螺栓能推动所述卡簧向内收缩至所述第一凸台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筒设有位于所述卡簧容置槽的顶壁的第二凸台,所述卡簧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内侧的第三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环状腔的底部的传导垫圈,所述承插筒与所述传导垫圈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筒上设有用于阻止所述承插筒相对于所述筒状承台转动的防转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钻井平台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体包括中间杆、连接于所述中间杆的第一端的第一杆和连接于所述中间杆的第二端的第二杆;

所述第一杆上设有沿杆长方向延伸的圆柱孔,所述中间杆穿插于所述圆柱孔中;

所述第二杆与所述中间杆螺纹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二杆转动所述中间杆,能使所述中间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沿所述杆长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载荷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设于所述圆柱孔内,且能与所述中间杆抵接。

11.一种海上采油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钻井平台、隔水导管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钻井平台连接板固接于所述钻井平台,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固接于所述隔水导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采油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

背景技术

钻井平台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设备,钻井平台大多采用导管架平台的结构形式。目前,对已建钻井平台提出了增加井口数量、增加设备的要求,这就对已建钻井平台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建的钻井平台,由于桩腿入泥深度不足,有时会出现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来供钻井平台的后续开发作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以实现增加钻井平台的极限承载力,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能传递竖向载荷;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的钻井平台连接板,所述钻井平台连接板能固接于钻井平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二端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能固接于隔水导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包括承插筒、筒状承台和锁紧机构,连接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承插筒连接;所述筒状承台套设于所述隔水导管外,且固接于所述隔水导管,所述筒状承台与所述隔水导管的侧壁之间设有环状腔;所述承插筒套设于所述隔水导管外,且插设于所述环状腔中,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承插筒与所述筒状承台之间锁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所述承插筒的外壁设有卡簧容置槽,所述卡簧设于所述卡簧容置槽内;所述筒状承台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承插筒能带动所述卡簧运动至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且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凸台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承台上设有拆卸螺纹孔,所述拆卸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螺接于所述拆卸螺纹孔的拆卸螺栓能推动所述卡簧向内收缩至所述第一凸台的内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插筒设有位于所述卡簧容置槽的顶壁的第二凸台,所述卡簧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内侧的第三凸台。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环状腔的底部的传导垫圈,所述承插筒与所述传导垫圈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插筒上设有用于阻止所述承插筒相对于所述筒状承台转动的防转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钻井平台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隔水导管连接结构铰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体包括中间杆、连接于所述中间杆的第一端的第一杆和连接于所述中间杆的第二端的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上设有沿杆长方向延伸的圆柱孔,所述中间杆穿插于所述圆柱孔中;所述第二杆与所述中间杆螺纹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二杆转动所述中间杆,能使所述中间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沿所述杆长方向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载荷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设于所述圆柱孔内,且能与所述中间杆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采油平台,包括:钻井平台、隔水导管和上述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钻井平台连接板固接于所述钻井平台,所述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固接于所述隔水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采用该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对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将隔水导管作为持力结构,利用隔水导管的富裕承载力,将钻井平台的载荷转移给隔水导管,以增加钻井平台的极限承载力,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该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可以应用于已建的钻井平台,通过转移载荷给隔水导管,来增加钻井平台的极限承载力。

该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新建的钻井平台,在油井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隔水导管来增加钻井平台的极限承载力,有利于降低钻井平台的桩腿的设计强度,降低钻井平台的设计成本、加工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边际油田开发成本,切实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安装隔水导管连接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安装隔水导管连接结构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安装隔水导管连接结构的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拆卸承插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筒状承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第一圆弧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第二圆弧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承插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承载力转移装置中连接杆体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钻井平台;20、隔水导管;

30、连接杆体;301、连接杆体的第一端;302、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3、杆长方向;

31、第一杆;311、圆柱孔;32、第二杆;33、中间杆;34、载荷传感器;

351、第一耳板;352、第二耳板;353、第三耳板;354、第四耳板;

40、钻井平台连接板;

50、隔水导管连接结构;

51、筒状承台;511、环状腔;512、第一凸台;513、环焊部;

52、承插筒;521、卡簧容置槽;522、第二凸台;523、第三凸台;

5241、第一圆弧筒;5242、第二圆弧筒;5243、焊接耳板;

53、锁紧机构;531、卡簧;

541、拆卸螺纹孔;542、拆卸螺栓;

55、防转销;56、传导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导管与钻井平台10承载力转移装置,如图1所示,该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连接杆体30、钻井平台连接板40和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连接杆体30能传递竖向载荷;钻井平台连接板40连接于连接杆体的第一端301,钻井平台连接板40能固接于钻井平台10;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连接于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能固接于隔水导管20。

采用该承载力转移装置,对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将隔水导管20作为持力结构,利用隔水导管20的富裕承载力,将钻井平台10的载荷转移给隔水导管20,以增加钻井平台10的极限承载力,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该承载力转移装置可以应用于已建的钻井平台10,通过转移载荷给隔水导管20,来增加钻井平台10的极限承载力。

该承载力转移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新建的钻井平台10,在油井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隔水导管20来增加钻井平台10的极限承载力,有利于降低钻井平台10的桩腿的设计强度,降低钻井平台10的设计成本、加工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边际油田开发成本,切实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如图1所示,连接杆体30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连接杆体的第一端301至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为从上往下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以便于连接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以及传递竖直方向的承载力。

钻井平台连接板40与钻井平台10之间以面对面接触,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可有效解决承载力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钻井平台连接板40固接于钻井平台10的结构形式不限于一种,例如: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接,也可以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钻井平台连接板40设于钻井平台10的下方,且焊接于钻井平台10,以便于传递承载力;更优选地,钻井平台连接板40沿水平方向设置。

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固接于隔水导管20的结构形式不限于一种,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连接于该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隔水导管20的侧壁,连接板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固接于隔水导管20的侧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包括筒体,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连接于该筒体,筒体套设于隔水导管20外,筒体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固接于隔水导管20的侧壁。

受风浪影响,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包括竖直方向的运动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由于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会对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传递造成干扰。

为了更好地传递承载力,发明人对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作了进一步地改进:如图1和图6所示,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包括承插筒52、筒状承台51和锁紧机构53,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与承插筒52连接;筒状承台51套设于隔水导管20外,且固接于隔水导管20,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的侧壁之间设有环状腔511;承插筒52套设于隔水导管20外,且插设于环状腔511中,锁紧机构53将承插筒52与筒状承台51之间锁紧。如图2~图4所示,使用该承载力转移装置时,可先将筒状承台51安装到隔水导管20上,环状腔511开口向上,承插筒52可从上往下置入环状腔511中,筒状承台51对承插筒52进行径向限位,环状腔511的底部对承插筒52进行承载,承插筒52安装到位后,锁紧机构53进行锁紧。该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具有以下优点:(1)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之间配合结构呈环状,有利于筒状承台51的载荷均匀地传递至隔水导管20,钻井平台10的承载力经连接杆体30、承接筒和筒状承台51,传递至隔水导管20,有利于承载力均匀地转移为隔水导管20的竖向载荷,且该竖向载荷沿隔水导管20的周向分布,有效缓解隔水导管20上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2)钻井平台10和隔水导管20常受到往复载荷,即所受到的载荷会发生比较高频率的波动,筒状承台51与承插筒52为组装式结构,在承受往复载荷的情况下,筒状承台51与承插筒52的装配间隙会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不易产生疲劳破坏。(3)该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中,承插筒52与筒状承台51之间能够拆卸和组装,更便于该承载力转移装置的安装与拆卸维护。

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之间的固接方式不限于一种,例如:可以通过螺钉固接,或者,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接。优选地,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接;进一步地,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之间焊接的位置设于筒状承台51的底部,采用环焊一周的方式,形成呈环状的环焊部513,有利于使筒状承台51之间隔水导管20之间的作用力在周向分布更加均匀,降低焊接结构问题对隔水导管20造成的应力集中的情况。

锁紧机构53的结构不限于一种,例如:锁紧机构53可以包括螺接于筒状承台51的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承插筒52抵接,可以实现将承插筒52与筒状承台51锁紧。为了更稳定地进行锁紧、以及传递承载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和图10所示,锁紧机构53包括卡簧531,卡簧531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承插筒52的外壁设有卡簧容置槽521,卡簧531设于卡簧容置槽521内;筒状承台51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512,承插筒52能带动卡簧531运动至第一凸台512的下方,且卡簧531与第一凸台512抵接。当卡簧531抵接于第一凸台512的下方时,第一凸台512可以阻止卡簧531向上退出,由于卡簧531容置于承插筒52的卡簧容置槽521中,从而阻止承插筒52向上运动。承插筒52与筒状承台51之间通过卡簧531来锁紧,可以保障锁紧的可靠性,并且方便安装;同时,装配间隙可以允许承插筒52与筒状承台51进行较小幅度的相对运动,产生缓冲效果,不易产生疲劳破坏。

具体地,卡簧531可以呈设有缺口的环状,该缺口允许卡簧531向内收缩。为了方便将卡簧531套设到隔水导管20外,卡簧531可以为半圆环状;可将多个半圆环状的卡簧531沿周向分布地设置于卡簧容置槽521中。

进一步地,筒状承台51上设有拆卸螺纹孔541,拆卸螺纹孔541位于第一凸台512的下方,螺接于拆卸螺纹孔541的拆卸螺栓542能推动卡簧531向内收缩至第一凸台512的内侧。如图5所示,通过拆卸螺栓542,推动卡簧531向内收缩至第一凸台512的内侧,即卡簧531的外径小于第一凸台512的内径,卡簧531脱离第一凸台512,此时第一凸台512无法阻挡卡簧531,卡簧531和承插筒52可以相对于筒状承台51向上运动,从环状腔511中退出,方便将承插筒52和连接杆体30从隔水导管20上拆卸下来,以便于后期对隔水导管20进行保养维护或者进行维修更换。

具体地,筒状承台51上可以沿周向设置多个拆卸螺栓542孔,以方便多个拆卸螺栓542一起推动卡簧531向内收缩,使卡簧531脱离第一凸台512。

如图4和图7所示,承插筒52设有位于卡簧容置槽521的顶壁的第二凸台522,卡簧531设有位于第二凸台522内侧的第三凸台523,卡簧531向外扩张时,第三凸台523活动至与第二凸台522抵接。第二凸台522可以呈圆环状,呈圆环状的第二凸台522包围第三凸台523。通过设置第二凸台522和第三凸台523,可以使卡簧531与承插筒52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为了更好地传递承载力,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包括设于环状腔511的底部的传导垫圈56,承插筒52与传导垫圈56抵接,承插筒52通过传导垫圈56向筒状承台51传递向下的作用力,传导垫圈56可以起到减少冲击的作用,使筒状承台51与隔水导管20受到的作用力更加平稳,将转移承载力到隔水导管20上,对隔水导管20造成的干扰。

如图4和图10所示,承插筒52上设有用于阻止承插筒52相对于筒状承台51转动的防转销55。具体地,筒状承台51上设有与防转销55配合的防转槽,防转槽沿筒状承台51的轴向延伸,防转销55可以在防转槽中沿筒状承台51的轴向移动,同时防转销55与防转槽的内壁抵接,从而阻止承插筒52发生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体的第一端301与钻井平台连接板40铰接,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与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铰接,这样,连接杆体30可以相对于钻井平台10转动,连接杆体30可以相对于隔水导管20转动,相对于刚性连接,该实施方式具有运动余量,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方面方便安装时进行组装,另一方面,当钻井平台10与隔水导管20,受风浪等影响发生相对运动,该实施方式可以减少钻井平台10对隔水导管20的干扰。

具体地,连接杆体的第一端301设有第一耳板351,钻井平台连接板40设有与第一耳板351配合的第二耳板352,第一耳板351与第二耳板352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第一耳板351和第二耳板352可以绕第一螺栓进行相对转动;连接杆体的第二端302设有第三耳板353,隔水导管20连接板设有与第三耳板353配合的第四耳板354,第三耳板353与第四耳板354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第三耳板353和第四耳板354可以绕第二螺栓进行相对转动;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相平行,且垂直于连接杆体30的杆长方向303,优选地,第一螺栓沿水平方向设置,垂直于隔水导管20的轴向。为了防止第一螺栓从第一耳板351和第二耳板352中退出,第一螺栓的端部设有止转销;为了防止第二螺栓从第三耳板353和第四耳板354中退出,第二螺栓的端部设有止转销。

为了方便将承插筒52套设到隔水导管20外,发明人对承插筒52的结构做了改进:承插筒52采用拼合的结构,如图8~图10所示,承插筒52包括第一圆弧筒5241和第二圆弧筒5242,第一圆弧筒5241和第二圆弧筒5242均呈半圆筒形,第一圆弧筒5241和第二圆弧筒5242可以拼合成圆筒状,第四耳板354设于第一圆弧筒5241;第一圆弧筒5241和第二圆弧筒5242分别设有焊接耳板5243,螺栓连接于焊接耳板5243,可将第一圆弧筒5241和第二圆弧筒5242锁定到一起。为了方便将筒状承台51套设到隔水导管20外,筒状承台51可以采用拼合结构,拼合结构的筒状承台51可以由至少两个圆弧筒拼合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体30包括中间杆33、连接于中间杆33的第一端的第一杆31和连接于中间杆33的第二端的第二杆32;如图11所示,第一杆31上设有沿杆长方向303延伸的圆柱孔311,中间杆33穿插于圆柱孔311中;第二杆32与中间杆33螺纹连接,相对于第二杆32转动中间杆33,能使中间杆33相对于第二杆32沿杆长方向303移动,以调整中间杆33与第二杆32之间重叠的长度,从而调整连接杆体30的长度,从而对钻井平台10与隔水导管20之间通过连接杆体30转移的承载力的大小进行调整,便于调整至计算的合适的载荷范围;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载荷进行卸载,将转移的承载力降至零,以实现实际工况。第一杆31与中间杆33之间通过圆柱孔311配合,中间杆33可以在圆柱孔311中伸缩,第一杆31与中间杆33之间可以传递压力,而两者在相对远离的方向上可以自由移动,这样当钻井平台10与隔水导管20受外部环境作用发生相对运动时,可以避免两者通过该承载力转移装置施加拉力,从而减少两者之间产生干扰。

如图1所示,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承载力转移装置包括载荷传感器34,载荷传感器34设于圆柱孔311内,且能与中间杆33抵接,载荷传感器34可以对该承载力转移装置所传递的承载力的大小进行测量,以便于实时检测承载力转移状况。隔水导管20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通过检测,便于使转移的承载力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钻井平台10转移的承载力对隔水导管20的承载结构不能造成损伤,以避免对钻井平台10或者隔水导管20造成损坏。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采油平台,该海上采油平台包括:钻井平台10、隔水导管20和上述的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承载力转移装置;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钻井平台连接板40固接于钻井平台10,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承载力转移装置中的隔水导管连接结构50固接于隔水导管20。

该海上采油平台中,承载力转移装置对隔水导管20与钻井平台10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将隔水导管20作为持力结构,利用隔水导管20的富裕承载力,将钻井平台10的载荷转移给隔水导管20,以增加钻井平台10的极限承载力,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在油井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隔水导管20来增加钻井平台10的极限承载力,有利于降低钻井平台10的桩腿的设计强度,降低钻井平台10的设计成本、加工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边际油田开发成本,切实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隔水导管与钻井平台承载力转移装置及海上采油平台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