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包括支架、滑移轮、缓冲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支架和滑移轮实现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实现所述支架绕支架自身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滑移轮设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所述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本发明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具有能够增强履带附着力、有效避免履带打滑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包括履带车和轨道(6),所述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包括支架(1)、滑移轮(2)、缓冲组件(3)、用于带动所述支架(1)和滑移轮(2)实现升降的升降机构(4)以及用于实现所述支架(1)绕支架(1)自身旋转的旋转组件(5),所述滑移轮(2)设于所述支架(1)的底部,所述旋转组件(5)设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缓冲组件(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5)连接,所述缓冲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包括旋转轴承(51)和转轴(52),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有开孔,所述旋转轴承(51)设于所述开孔中,所述转轴(52)设于所述旋转轴承(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支架(1)回旋至初始工作位置的扭转回位弹簧(53),所述扭转回位弹簧(53)设于所述支架(1)和缓冲组件(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弹簧(31)、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所述弹簧(31)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之间,所述上连接板(32)上还设有向下连接板(33)延伸的套筒(34),所述升降机构(4)伸入所述套筒(34)中并与所述套筒(34)相连,且升降机构(4)与所述套筒(34)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板(3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31)呈环状设置于所述套筒(34)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为提升油缸(41),所述提升油缸(41)的活塞杆与所述套筒(34)连接,所述提升油缸(41)的缸筒绕与车体底盘中轴线平行的轴线铰接安装在车体底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绕与转运平台的车体底盘铰接处旋转的收放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和两块安装板(12),两块所述安装板(12)分设于所述支架本体(11)的两侧,每块安装板(12)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滑移轮(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包括轨道(6),所述轨道(6)设有承压部(61),所述滑移轮(2)分设于所述轨道(6)的两侧且与所述承压部(61)的底面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回位弹簧(53)处设有用于检测车体与轨道(6)之间角位移差的编码盘和角度传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安全行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丘陵山区等具有陡坡的农业作业环境,通常采用牵引方式实现农机、农资、农产品的转运运输,该类型机器基本没有自主行走功能,只能以固定的轨道行驶,设备使用率低。而履带平台在陡坡环境下作业容易打滑甚至倾翻,使用的安全性差,导致转运平台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使用率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因无法保证附着力,车体出现偏离轨道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增强附着力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履带附着力、有效避免履带打滑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包括支架、滑移轮、缓冲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支架和滑移轮实现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于实现所述支架绕支架自身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滑移轮设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所述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包括轨道,轨道为工字轨道,在工作时,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设置在轨道上并配合轨道实现增强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滑移轮设置在工字轨道两侧且能沿工字轨道滑动。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轴承和转轴,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开孔,所述旋转轴承设于所述开孔中,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旋转轴承上。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支架回旋至初始工作位置的扭转回位弹簧,所述扭转回位弹簧设于所述支架和缓冲组件之间。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上还设有向下连接板延伸的套筒,所述升降机构伸入所述套筒中并与所述套筒相连,且升降机构与所述套筒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板的下方。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弹簧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呈环状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外围。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提升油缸,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提升油缸的缸筒绕与车体底盘中轴线平行的轴线铰接安装在车体底盘上。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绕与转运平台的车体底盘铰接处旋转的收放机构。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分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每块安装板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滑移轮。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设有承压部,所述滑移轮分设于所述轨道的两侧且与所述承压部的底面相接。
上述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优选的,所述扭转回位弹簧处设有用于检测车体与轨道之间角位移差的编码盘和角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在履带车运行时,通过升降机构的拉力来增加履带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加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当履带车在陡坡上移动时,由于坡度过大,导致车体垂直于地面的正向压力不够,从而导致履带行驶所需的附着力不够,车辆出现打滑情况,通过本发明的装置与地面的轨道进行拉紧控制,使得车体底盘垂直地面的压力得到增强,从而增强履带地面附着力,能解决爬坡状态或车体底盘与轨道出现偏移运动时因附着力不够带来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车体偏移轨道或在爬坡过程中车体出现打滑、倾翻等问题,保证了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安全性能,适用于更为复杂的地形环境。
2.本发明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包括支架、滑移轮、缓冲组件、升降机构和旋转组件,缓冲组件能够完成力的传递,在满足附着力增强的同时,吸收因地面不平产生的冲击力,防止硬连接对轨道造成破坏,升降机构能控制支架及滑移轮的升降,调节支架和滑移轮的高度位置实现滑移轮对轨道附着力的增强,旋转组件使得支架能够实现自转,一方面便于受控调节方向可以对准轨道入轨,另一方面当车体底盘与轨道延伸的方向出现一定角度时,上部的缓冲组件不会受到旋转力的影响而损坏。
3.在平地运行时,车体底盘的中轴线平行于轨道,在进入坡道时,车体底盘的中轴线与轨道出现角度差,缓冲组件在与轨道方向上受力变形,附着力依然能够得到保证。如当车体底盘进入30°的坡道时,在车体底盘入坡过程中由0°转换到30°,转换过程中车体底盘和坡道不会平行,因此通过缓冲组件的弹性变形,可以消除车体底盘与轨道同方向上的角度差,同时增强履带对地面的正向压力。
4.当车体底盘的中轴线与轨道在水平方向出现偏移运动时,即车体中轴线出现相对轨道平移的情况,缓冲组件受力变形,缓冲组件在水平面上垂直于轨道的方向有分力作用,可以避免硬连接对轨道拉扯,保护轨道,同时不影响车体的正常行驶,同时升降机构对轨道的拉力使地面附着力依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确保车体底盘与地面保持正常的行驶所需的附着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的侧视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支架;11、支架本体;12、安装板;2、滑移轮;3、缓冲组件;31、弹簧;32、上连接板;33、下连接板;34、套筒;4、升降机构;41、提升油缸;5、旋转组件;51、旋转轴承;52、转轴;53、扭转回位弹簧;6、轨道;61、承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包括支架1、滑移轮2、缓冲组件3、用于带动支架1和滑移轮2实现升降的升降机构4以及用于实现支架1绕支架1自身旋转的旋转组件5,滑移轮2设于支架1的底部,旋转组件5设于支架1上,缓冲组件3的一端与旋转组件5连接,缓冲组件3的另一端与升降机构4连接。通过升降机构4的拉力来增加履带对地面的压力,并通过滑移轮2与轨道6接触,实现附着力的增强,有效避免了车体在各种地形中行驶时出现的打滑、倾翻、偏移轨道6等问题,安全性能高,保证了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正常运行,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5包括旋转轴承51和转轴52,支架1的一端设有开孔,旋转轴承51设于开孔中,转轴52设于旋转轴承51上。通过旋转组件5的旋转作用,当车体底盘与轨道6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角度,如弯道等情况,支架1在旋转组件5的作用下旋转,因此缓冲组件3和升降机构4等不会受到旋转力的影响而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5还包括用于驱使支架1回旋至初始工作位置的扭转回位弹簧53,扭转回位弹簧53设于支架1和缓冲组件3之间。扭转回位弹簧53能够在滑移轮2入轨前驱使旋转座回旋到正确的工作位置。
本实施例中,扭转回位弹簧53处设有编码盘和角度传感器。编码盘和角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车体的偏转,履带车沿轨道6行走时,车体可能与轨道6不一定平行,这时候编码盘可以测得车体与轨道6之间的角位移差,通过控制履带车体转向来调整,使车体与轨道6平行沿直线行走。
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包括弹簧31、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弹簧31连接于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之间,上连接板32上还设有向下连接板33延伸的套筒34,升降机构4伸入套筒34中并与套筒34相连,且升降机构4与套筒34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板32的下方。具体的,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上安装有吊环螺栓,弹簧31通过吊环螺栓安装在上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3之间,以便于安装和拆卸,在安装时,利用弹簧31的少量的初拉力,使弹簧31在装配时处于一定的拉伸位置。弹簧31能够完成力的传递,当履带运行在凹凸不平的坡道上时,地面会对升降机构4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此时弹簧31能够吸收这一部分冲击载荷,此外当车体底盘出现偏移轨道6,与轨道6呈一定高程方向上的夹角时,通过弹簧31的形变,在满足附着力增强的同时,防止硬连接对轨道6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破坏,放大了升降机构4提升油缸41的行程,防止提升油缸41位移变化对轨道6垂直方向上的破坏,同时采用上连接板32、下连接板33和套筒34的结构,升降机构4与套筒34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板32的下方,也将升降机构4的一部分设置在套筒内部,能有效降低安装距离,使整个附着力增强装置所占的竖向空间减小,能够大大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对于底盘较低的车体底盘也同样适用,若采用弹簧31与升降机构4直接连接的方式,整个附着力增强装置所占的纵向空间非常大,安装在履带车上时需要履带车的车体底盘很高。
本实施例中,弹簧31设有多个,多个弹簧31呈环状设置于套筒34的外围。若只使用单根弹簧31,所需的拉伸弹簧31的簧丝直径会非常大,环状分布的多个弹簧31能够将力分散至每个弹簧31,缓冲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为提升油缸41,提升油缸41的活塞杆与套筒34连接,提升油缸41的缸筒绕与车体底盘中轴线平行的轴线铰接安装在车体底盘上。具体的,使用铰链实现提升油缸41的缸筒的端部与转运平台的车体底盘的铰接。提升油缸41用来控制支架1和滑移轮2的升降,实现滑移轮2对轨道6的附着力增强,提升油缸41的上端采用铰接的方式,可以实现附着力增强装置的偏摆。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驱动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绕与转运平台的车体底盘铰接处旋转的收放机构。具体的,收放机构为收放油缸。收放油缸能够驱动附着力增强装置绕铰链旋转,实现平地移动时对附着力增强装置的收缩以及爬坡状态下的放下。
本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和两块安装板12,两块安装板12分设于支架本体11的两侧,每块安装板12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滑移轮2;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包括轨道6,轨道6设有承压部61,滑移轮2分设于轨道6的两侧且与承压部61的底面相接。具体的,轨道6为工字轨道,滑移轮2共四个,采用单边支撑的方式对称安装在支架1两侧的安装板12上,每个安装板12上安装有两个滑移轮2。在工作状态下,滑移轮2进入轨道6后,对称设置的滑移轮2分别位于轨道6的两侧,滑移轮2通过与承压部61的底面接触实现附着力的增强,同时有助于提高附着力增强装置与轨道6之间受力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滑移轮2不会脱出,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车体底盘受控行驶到轨道6的起始端,收放油缸绕提升油缸41的支点铰链旋转将支架1整体放下到与车体底盘垂直,在扭转回位弹簧53的作用下,滑移轮2的方向与轨道6方向一致,控制提升油缸41,使滑移轮2的高度下降到与轨道6高度一致时,移动车体底盘,使滑移轮2进入到轨道6内。
定义轨道6延伸的方向为Y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Y轴的方向为X轴,在竖直面上垂直于Y轴的方向为Z轴。
在车体底盘的移动过程中,如果车体底盘出现相对轨道6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时,即与Y轴出现一定的角度时,通过旋转轴承51可以使得滑移轮2在轨道6内自由运动而不受车体底盘对轨道6的旋转方向力的影响导致轨道6与车体底盘呈现硬连接,甚至导致轨道6脱轨。
当车体底盘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上出现与轨道6的偏移运动时,即车体底盘整体沿X轴方向以平行于Y轴的方式偏离Y轴时,弹簧31受力变形,在水平面上垂直轨道6的方向有分力作用,但提升油缸41对轨道6的地面附着力依然可以可靠的得到保证,确保车体底盘与地面保持正常行驶所需的附着力。
当车体底盘的中轴线与轨道6同向出现角度差,也就是爬坡状态下,车体底盘沿Y轴方向前进进入坡道,在进入坡道的过程中车体底盘沿Z轴方向与Y轴出现一定的角度时,弹簧31在与轨道6方向上受力变形,附着力依然得到保证。
通过弹簧31的力传递的作用,可以解决车体底盘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在一定范围的位移偏差附着力的传递,提升油缸41根据附着力的大小,实时调节长短,保证最佳的附着力。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用于履轨一体化转运平台的履带附着力增强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