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

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

IPC分类号 : E04H15/00,E04H15/32,E04H15/34

申请号
CN202020643192.9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4-24
  • 公开号: 212201533U
  • 公开日: 2020-12-22
  • 主分类号: E04H15/00
  • 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现有暖棚的支撑构件截面尺度较大,消耗材料较多,工程造价较高,当暖棚跨度较大时,因支撑构件结构未能有效改进而使耗材量大且造价高,难以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单体支撑架竖直并列设置,拉索网包括至少两个纵向索和若干个横向索,若干个横向索布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上,每个横向索沿单体支撑架的厚度方向设置,每个横向索包括悬索和两个锚索,悬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锚索,悬索设在两个单体支撑架间,每个锚索一端与悬索的端部相连接,每个锚索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至少两根纵向索并列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每根纵向索沿单体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若干个横向索上。本实用新型用于冬季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网(3)和两个单体支撑架(2),两个单体支撑架(2)竖直并列设置,拉索网(3)包括至少两个纵向索(3-1)和若干个横向索(3-2),所述若干个横向索(3-2)布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上,每个横向索(3-2)沿单体支撑架(2)的厚度方向设置,每个横向索(3-2)包括悬索(3-2-1)和两个锚索(3-2-2),悬索(3-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锚索(3-2-2),悬索(3-2-1)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每个锚索(3-2-2)的一端与悬索(3-2-1)的端部相连接,每个锚索(3-2-2)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至少两根纵向索(3-1)并列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每根纵向索(3-1)沿单体支撑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若干个横向索(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索(3-1)为弧形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体支撑架(2)包括N个支承立柱(2-1)和N-1个横梁(2-2),所述N个支承立柱(2-1)竖直并列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支承立柱(2-1)之间对应设置有一个横梁(2-2),每个横梁(2-2)与该横梁(2-2)对应的两个支承立柱(2-1)之间围合形成有匚字形镂空区(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处于单体支撑架(2)端部的匚字形镂空区(5)内设置有一个柱间支撑体(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的间距比悬索(3-2-1)的长度小2000~5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000~35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支撑架(2)通过调节套(10)与一个横向索(3-2)相连接,调节套(10)包括环本体(10-1)和座体(10-2),环本体(10-1)的外圆周端面上加工有弧形槽(10-3),座体(10-2)设置在弧形槽(10-3)内,座体(10-2)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与横向索(3-2)相配合的安装孔(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座体(10-2)的底部与弧形槽(10-3)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座体(10-2)的顶部加工有上豁口,上豁口与安装孔(10-4)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索(3-1)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钢锚定短桩(7),每个锚索(3-2-2)的端部通过第二钢锚定短桩(8)与地面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冬季施工保温措施要求高,难度大。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尤以砼工程、钢结构工程居多。如何在冬季施工、抢赶工期的条件下保证项目的质量目标,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难点,也基于这些难点导致很多工程项目,尤其是砼工程施工,当进入冬季后,考虑到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和节约费用,业主会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冬季过后方可重新开工。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业主出于早竣工投产早受益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会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冬期施工。砼工程的冬期施工方法较多,一般有蓄热法、综合蓄热法、蒸汽养护法、电加热养护法、暖棚法等。对于风电基础这种地下结构工程,混凝土构件比较集中,适合采用暖棚法进行冬期施工。暖棚法是指混凝土在暖棚内施工和养护的方法,暖棚搭设在建构筑物或构件周围,棚内设置热源,以维持棚内的正温环境,使砼在正温条件下硬化。常规的暖棚结构体系多采用门式钢架或钢桁架结构,支撑构件截面尺度较大,消耗材料较多,工程造价较高,当暖棚跨度较大时,因支撑构件结构未能有效改进而使耗材量大且造价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包括拉索网和两个单体支撑架,两个单体支撑架竖直并列设置,拉索网包括至少两个纵向索和若干个横向索,所述若干个横向索布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上,每个横向索沿单体支撑架的厚度方向设置,每个横向索包括悬索和两个锚索,悬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锚索,悬索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每个锚索的一端与悬索的端部相连接,每个锚索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至少两根纵向索并列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每根纵向索沿单体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若干个横向索上。

作为优选方案:纵向索为弧形索。

作为优选方案:单体支撑架包括N个支承立柱和N-1个横梁,所述N个支承立柱竖直并列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支承立柱之间对应设置有一个横梁,每个横梁与该横梁对应的两个支承立柱之间围合形成有匚字形镂空区。

作为优选方案:处于单体支撑架端部的匚字形镂空区内设置有一个柱间支撑体。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的间距比悬索的长度小2000~5000mm。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000~35000mm。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单体支撑架通过调节套与一个横向索相连接,调节套包括环本体和座体,环本体的外圆周端面上加工有弧形槽,座体设置在弧形槽内,座体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与横向索相配合的安装孔。

作为优选方案:座体的底部与弧形槽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座体的顶部加工有上豁口,上豁口与安装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纵向索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钢锚定短桩,每个纵向索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钢锚定短桩,每个锚索的端部通过第二钢锚定短桩与地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专用于冬季施工中暖棚的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中拉索网和单体支撑架的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支撑架的强度,实现大跨度无中柱的使用功能,减少材料用量,减轻结构自重,具有施工减量化、轻量化的特点。与传统刚性框排架结构相比,直接降低至少50%的工程造价。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索网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实现大跨度使用功能,通过两个单体支撑架之间相互配合为拉索网提供稳定可靠的底部支撑,从而形成顶部柔性支撑和底部刚性支撑相结合的整体支撑结构,更加适用于基于风电基础的暖棚结构。

三、本实用新型为两个单体支撑架、至少两个纵向索和若干个横向索相配合形成大跨度单层悬索水平结构分体系、非拆解多单元格构钢架配合斜拉锚定索竖向结构分体系相结合的支撑系统。

四、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单元装配式构造要求,易于拆装、转运和无损重装,无需大型起重设备,还能够实现多次重复使用。

五、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暖棚平面形状进行灵活组合,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合风机基础和篷布片时的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合风机基础和篷布片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合风机基础和篷布片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调节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基础;2-单体支撑架;2-1-支承立柱;2-2-横梁;3-拉索网;3-1-纵向索;3-2-横向索;3-2-1-悬索;3-2-2-锚索;4-篷布片;5-匚字形镂空区;6-柱间支撑体;7-第一钢锚定短桩;8-第二钢锚定短桩;9-基坑顶边;10-调节套;10-1-环本体;10-2-座体;10-3-弧形槽;10-4-安装孔;11-安装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拉索网3和两个单体支撑架2,两个单体支撑架2竖直并列设置,拉索网3包括至少两个纵向索3-1和若干个横向索3-2,所述若干个横向索3-2布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上,每个横向索3-2沿单体支撑架2的厚度方向设置,每个横向索3-2包括悬索3-2-1和两个锚索3-2-2,悬索3-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锚索3-2-2,悬索3-2-1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每个锚索3-2-2的一端与悬索3-2-1的端部相连接,每个锚索3-2-2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至少两根纵向索3-1并列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每根纵向索3-1沿单体支撑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若干个横向索3-2上。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系统在使用时配合设置有风机基础1和篷布片4,篷布片4通过拉索网3与支撑系统相连接。风机基础1为现有环形风机基础结构,篷布片4为柔性片体,现有阻燃帆布即可。两个单体支撑架2并列设置在风机基础1的两侧,篷布片4固定安装在拉索网3上,篷布片4通过现有连接绳捆绑固定在拉索网3上,其他能够起到篷布片4和拉索网3之间稳定连接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替换。

本实施方式中风机基础1为现有环形风机基础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拉索网3中纵向索3-1和横向索3-2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拉索。

本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索3-1为实现稳定功能的拉索,横向索3-2为活动段与固定段相配合的拉索,其中悬索3-2-1为活动段,锚索3-2-2为固定段,动静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使横向索3-2的使用过程灵活且安全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单体支撑架2的间距大小能够确保将风机基础1的基坑顶边9位置处于其中。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纵向索3-1为弧形索,当纵向索3-1的个数为两个时,两个纵向索3-1以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间距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纵向索3-1的设置个数为偶数个,多个纵向索3-1的对称设置,对称轴的所在位置为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距离的中线位置。

进一步的,当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的空隙为长方形时,多个纵向索3-1的对称轴位置为长方形宽边的中线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纵向索3-1的对称轴位置为线S所在位置,即为也为长方形宽边的中心轴线所在位置。

进一步的,两个纵向索3-1分别为第一纵向索和第二纵向索,第一纵向索朝向第二纵向索弯曲,第二纵向索朝向第一纵向索弯曲。当纵向索3-1的个数根据设计要求大于两个时,多个纵向索3-1均分为两部分对称设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多个纵向索3-1的布置方式与两个纵向索3-1的布置方式同理。

进一步的,每个纵向索3-1的弯曲方向朝向其对称轴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单体支撑架2包括N个支承立柱2-1和N-1个横梁2-2,所述N个支承立柱2-1竖直并列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支承立柱2-1之间对应设置有一个横梁2-2,每个横梁2-2和其对应的两个支承立柱2-1之间围合形成有匚字形镂空区5。

本实施方式中调节套10套装在横梁2-2上,调节套10的内孔形状与横梁2-2的横向截面形状相配合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N的取值范围为4~12,如图3所示,当N为5时,每个单体支撑架2包括5个支承立柱2-1和4个横梁2-2,5个支承立柱2-1和4个横梁2-2相配合形成四个匚字形镂空区5。

本实施方式中横梁2-2优选的设置位置为其对应的两个支承立柱2-1的顶部,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立柱2-1的顶端固定连接制为一体,增强单体支撑架2的支撑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处于单体支撑架2端部的匚字形镂空区5内设置有一个柱间支撑体6。

本实施方式中匚字形镂空区5为加强区域,单体支撑架2端部为重点加强区域,处于单体支撑架2端部的匚字形镂空区5内设置的柱间支撑体6是为了增强单体支撑架2端部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匚字形镂空区5为匚字形镂孔,柱间支撑体6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交叉设置在其对应的匚字形镂空区5内,每个支撑杆的端部与匚字形镂孔的内壁焊接,两个支撑杆的交汇处相焊接形成X形结构支撑体。

进一步的,柱间支撑体6的其他优选结构为十字形或米字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悬索3-2-1的长度比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的间距大2000~5000mm。如此设计能够确保悬索3-2-1在风机基础1的风力驱动下带动篷布片4向上移动,为篷布片4的鼓起膨胀过程提供必要的结构基础,悬索3-2-1的长度比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的间距大2000~5000mm能够确保悬索3-2-1在确保基本支撑效果的基础上合理移动,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若干个横向索3-2均布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上,每两个相邻横向索3-2之间的间距为6000mm。该数值为符合相关规范条件下的设计最佳值。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000~35000mm。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000~35000mm的设计是符合相关规范条件下设计的合理范围值,其中,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间距的最佳值为25000mm。

进一步的,当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的间距为25000mm且每两个相邻横向索3-2之间的间距为6000mm时,横向索3-2的设置个数为5个,对应的,篷布片4优选的最佳宽度为24000mm,篷布片4优选的最佳长度为37000mm。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每个纵向索3-1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钢锚定短桩7,每个纵向索3-1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钢锚定短桩7,每个锚索3-2-2的端部通过第二钢锚定短桩8与地面相连接。第一钢锚定短桩7为现有构件,其用于牢固定位纵向索3-1的端部,还能够便于拆卸,同理于第二钢锚定短桩8与锚索3-2-2端部的配合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进一步限定,每个单体支撑架2通过调节套10与一个横向索3-2相连接,调节套10包括环本体10-1和座体10-2,环本体10-1的外圆周端面上加工有弧形槽10-3,座体10-2设置在弧形槽10-3内,座体10-2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与横向索3-2相配合的安装孔10-4。

本实施方式中调节套10为外圆内方套体,其内孔为方孔,用于配合单体支撑架2的横向截面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调节套10的设置能够确保横向索3-2中悬索3-2-1和锚索3-2-2均通过调节套10与单体支撑架2相连接,还能够确保悬索3-2-1和锚索3-2-2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拉索网3稳定且有效的基本结构形状。

进一步的,座体10-2的底部与弧形槽10-3滑动配合,如此设置能够确保悬索3-2-1和锚索3-2-2能够随座体10-2同步移动,还能够确保悬索3-2-1和锚索3-2-2的相对位置难以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座体10-2的顶部加工有上豁口,上豁口与安装孔10-4相连通。上豁口的设置便于悬索3-2-1和锚索3-2-2的安装。上豁口为悬索3-2-1和锚索3-2-2提供方便易安装的位置。

进一步的,座体10-2为扇形板体,扇形板体的小口端设置在弧形槽10-3内,扇形板体沿其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加工有上豁口和安装孔10-4后形成有两个杆体,两个杆体中的一个杆体用于定位锚索3-2-2的一端,锚索3-2-2的另一端接地连接,两个杆体中的另一个杆体用于定位悬索3-2-1的一端,悬索3-2-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单体支撑架2上的调节套10相连接。

进一步的,调节套10的个数为悬索3-2-1个数的二倍,调节套10的个数与锚索3-2-2的个数相等,调节套10与锚索3-2-2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弧形槽10-3为倒置T形槽,座体10-2的底部形状与弧形槽10-3的形状相配合设置。弧形槽10-3的形状设置用于配合座体10-2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调节套10设置在横梁2-2上且其处于支承立柱2-1的正上方时,调节套10的底部加工有配合支承立柱2-1的安装豁口11,安装豁口11的设置便于实现快速装配过程。

装配过程:

在风机基础1的周围安装两个单体支撑架2,以两个单体支撑架2为支撑基础安装拉索网3,具体安装至少两个纵向索3-1和若干个横向索3-2,若干个横向索3-2并列布置在两个单体支撑架2之间,先将横向索3-2的一端固定接地后,再将横向索3-2依次与两个单体支撑架2接触后,依次通过每个单体支撑架2上的调节套10与单体支撑架2相连接,最后将横向索3-2的另一端接地固定,依此过程对其他横向索3-2进行安装定位后,再安装并固定纵向索3-1,纵向索3-1的布置个数为偶数个,以风机基础1所在位置为中心(图1中线S所在位置对称轴)对称设置即可,纵向索3-1与每个横向索3-2相接触处通过捆绑方式或其他可拆卸方式进行稳定连接即可。

一种用于大跨度索膜式暖棚的支撑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