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包括铁路站场和位于铁路站场一侧且低于轨面至少5米的主体站房,所述主体站房包括中部挑高的候车大厅以及两侧的双层结构区,所述候车大厅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出站厅,上层布置办公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候车大厅另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售票厅,上层为办公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铁路站场两侧设有均设楼梯及电梯,所述铁路站场底部设有贯通的旅客通道;所述主体站房的出口经或不经旅客通道分别与所述铁路站场两侧的楼梯及电梯连通。本实用新型空间紧凑合理,造价低廉、施工简便、满足办公及旅客动线优化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包括铁路站场和位于铁路站场一侧且低于轨面至少5米的主体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站房包括中部挑高的候车大厅以及两侧的双层结构区,所述候车大厅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出站厅,上层布置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候车大厅另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售票厅,上层为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铁路站场两侧设有均设楼梯及电梯,所述铁路站场底部设有贯通的旅客通道;所述主体站房的出口经或不经旅客通道分别与所述铁路站场两侧的楼梯及电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大厅的入口处设有外门斗,所述候车大厅内设有与入口处对应的服务台,所述入口处与服务台之间的转运通道连通售票厅;所述服务台后方的候车区经安检设施与售票厅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站厅的内侧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管理用房,外侧布置有设备用房和为出站厅服务的第一卫生间;所述售票厅的外侧布置有管理用房,后方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第二卫生间。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上层中部设有用于通风和采光的天井。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站场上设有站台雨棚;所述铁路站场两侧的楼梯上方设有挡雨罩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房屋平面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为节约投资与铁路运营安全,中小型高铁站房一般布置在铁路站场一侧,称为线侧式铁路站房。根据铁路站场线路和站房平台城市广场的地形高差关系,线侧式站房细分为线侧平式、线侧下式、线侧上式等几种形式。线侧下式高铁站是线侧式铁路站房的一种,其特点是高铁站房位于站场的一侧,站房和站场相对独立,首层地面标高低于轨面高差较大(高差5~10m),需经过旅客地道到达中间站台。高速铁路在穿越城市时,为了保障运输安全,往往会把线路架起以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导致车站所在地的广场及路网与铁路线路的标高存在较大高差,对于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少于5000人或最高聚集人数小于3000人的中小型高铁车站而言,如何在尽可能减少投资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空间、便于施工,满足高铁车站关于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功能厅和卫生间等配置需要,满足旅客进出站、购票和候车等动线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研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合理,造价低廉、施工简便、满足管理及旅客动线优化要求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
技术方案包括铁路站场和位于铁路站场一侧且低于轨面至少5米的主体站房,所述主体站房包括中部挑高的候车大厅以及两侧的双层结构区,所述候车大厅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出站厅,上层布置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候车大厅另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售票厅,上层布置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所述铁路站场两侧设有均设楼梯及电梯,所述铁路站场底部设有贯通的旅客通道;所述主体站房的出口经或不经旅客通道分别与所述铁路站场两侧的楼梯及电梯连通。
所述候车大厅的入口处设有外门斗,所述候车大厅内设有与入口处对应的服务台,所述入口处与服务台之间的转运通道连通售票厅;所述服务台后方的候车区经安检设施与售票厅连通。
所述出站厅的内侧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管理用房,外侧布置有设备用房和为出站厅服务的第一卫生间;所述售票厅的外侧布置有管理用房,后方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第二卫生间。
所述两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上层中部设有用于通风和采光的天井。
所述铁路站场上设有站台雨棚;所述铁路站场两侧的楼梯上方设有挡雨罩棚。
有益效果:
1.采用挑高候车厅和两侧的双层结构区结合,挑高的候车厅能够给带乘客舒适的感受,也有利于通风和采风;合理利用两侧空间的高度,设置双层结构区,上层可用来布置更多的管理用房与设备用房,从而将更多的一层空间让给售票厅和出站厅。
2.出站厅的一侧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管理用房,可以方便的为旅客提供服务,同时也将候车厅和出站厅分隔开来,从而隔开候车旅客和出站旅客,便于分流;外侧布置有设备用房和为出站厅服务的第一卫生间,该处的设备用房可以将出入口单独朝外设置,不和出站旅客的动线冲突;
3.售票厅的外侧布置有管理用房,后方布置有为候车区服务的第二卫生间,此处的管理用房同样可以将出入口单独朝外设置,由于上层分担了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的空间负担,因而下层可以设置更多的卫生间,厕位数完全满足《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
4.候车厅的入口处与服务台之间的形成转运通道连通售票厅,来自候车厅入口和售票厅的旅客统一经安检设施进入候车厅,便于统一管理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优化旅客动线。
5.本实用新型空间紧凑合理,造价低廉、施工简便,满足车站管理及旅客动线优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下层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上层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站垂轨道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候车大厅,2售票厅,3出站厅,4第一卫生间,5设备用房,6管理用房,7转运通道,8第二卫生间,9楼梯,10安检设施,11挡雨罩棚,12旅客地道,13站台雨棚,14电梯,15外门斗,16服务台,17天井,18铁路站场,19主体站房,20候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参见图1-图3,铁路站场18和位于铁路站场18一侧且低于轨面至少5米的主体站房19,所述主体站房19包括中部挑高的候车大厅1以及两侧的双层结构区,所述候车大厅1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出站厅3,上层布置管理用房6和设备用房5;所述候车大厅1另一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下层布置有售票厅3,上层为管理用房6和设备用房5;所述铁路站场18两侧设有均设楼梯9及电梯14,所述铁路站场18底部设有贯通的旅客通道12;所述主体站房19的出口经或不经旅客通道12分别与所述铁路站场19两侧的楼梯9及电梯14连通。所述两侧的双层结构区的上层中部设有用于通风和采光的天井17。
所述候车大厅1的入口处设有外门斗15,所述候车大厅1内设有与入口处对应的服务台16,所述入口处与服务台16之间的转运通道7连通售票厅2;所述服务台16后方的候车区20经安检设施10与售票厅2连通。
所述出站厅3的内侧布置有为候车区20服务的管理用房6,外侧布置有设备用房5和为出站厅3服务的第一卫生间8;所述售票厅的外侧布置有管理用房6,后方布置有为候车区20服务的第二卫生间8。
所述铁路站场18上设有站台雨棚13;所述铁路站场18两侧的楼梯9上方设有挡雨罩棚11。
出站旅客从铁路站场18分别经由两侧的楼梯9或电梯14下至下层,对侧旅客经旅客通道12进入出站厅3后出站,同侧旅客直接进入出站厅3出站;进站旅客可由候车大厅1的外门斗15进入转运通道7经售票厅2通过安检设施10进入候车大厅1的候车区20,或者由售票厅2的入口直接进入售票厅2购票后再通过安检设施10进入候车大厅1的候车区20。候车区20的旅客可以经楼梯9或电梯14登入铁路站场18,或者穿过旅客通道12到铁路站场18的对侧,再经楼梯9或电梯14登入铁路站场18。
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