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F23C7/00,F23C5/08,F23K3/02,F23L9/00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电站锅炉,本发明为解决W火焰锅炉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NOx排放量高、煤粉气流着火晚,燃烧不稳定,以及前后墙结渣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它还包括两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呈一字型排列对称安装在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周界风喷口和浓煤粉气流喷口;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交错设置,本发明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
权利要求
1.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炉膛(1)、前炉拱(3)、下炉膛(2)和后炉拱(4)构成炉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每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包括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呈一字型排列对称安装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包括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两个周界风喷口(8)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交错设置,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对称设置在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的两侧,每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外部套设有一个周界风喷口(8),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两个周界风喷口(8)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均与下炉膛(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包括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和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包括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和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平行设置,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平行设置,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设置在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之间,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设置在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之间,前炉拱(3)上的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靠近下炉膛(2)的前墙设置,前炉拱(3)上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靠近炉膛的中心面设置,后炉拱(4)上的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靠近下炉膛(2)的后墙设置,后炉拱(4)上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靠近炉膛的中心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上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的中心距离为浓煤粉气流喷口(9)直径的3~6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的宽度和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的宽度相等,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长度数值是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长度数值的1.5倍至3倍,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的宽度和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的宽度相等,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长度数值是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长度数值的1.5倍至3倍,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的长度与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的长度相等,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的长度与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和一个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截面积之和与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单根乏气管道的截面积相等。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拱上二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5%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供入总风率和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供入总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10%,风速均约为40m/s,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0%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供入风率和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供入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5%,风速均约为10m/s,并且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与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内供入的煤粉浓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浓煤粉喷口(9)外布置有周界风喷口(8),周界风率占入炉总风率的5%,风速约为10m/s。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拱上风率和拱下风率各占入炉总风率的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电站锅炉,具体涉及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是中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为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发电效率,做到清洁发电,中国的火力发电正逐步转型为高效,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2018年中国发电量再次局全球第一,达到了近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从发电构成来看,2018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量达到了497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3.23%,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开发高效清洁的煤粉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现役的众多电站锅炉中,W火焰锅炉是专为燃用低挥发分难燃煤种而设计的一种电站锅炉。由于中国的无烟煤和贫煤资源储量丰富,且相对其它动力用煤价格低廉,因此W火焰锅炉很快便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火力发电的主要炉型之一。W火焰锅炉具有炉膛温度高、煤粉气流燃烧行程长等优点。有利于保障煤粉颗粒的充分燃烧并且延长煤粉颗粒的燃尽距离。然而也正是由于上述优点,W火焰锅炉也普遍存在炉内燃烧组织过程复杂,运营困难等问题。根据生产厂家的不同,W火焰锅炉主要包括四个流派,其中福斯特惠勒型W火焰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约占总市场份额的65%。
与其它流派W火焰锅炉相比,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下炉膛体积小,上炉膛体积大并且采用独特的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此外,锅炉下炉膛前后墙由上至下布置了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风率约70%的二次风自拱下供入炉膛,拱部二次风率不足30%。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与D、E、F三层拱下二次风逐级混合。在该燃烧组织方式下,FW型W火焰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NOx排放量高、煤粉气流着火晚,燃烧不稳定,以及前后墙结渣等问题。虽然通过燃烧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是由于燃烧器的结构和锅炉的燃烧组织方式并未发生改变此,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W火焰锅炉以及相应的燃烧技术不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改善火电厂的运行现状,更能为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作出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W火焰锅炉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NOx排放量高、煤粉气流着火晚,燃烧不稳定,以及前后墙结渣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进而提供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一:它包括上炉膛、下炉膛、前炉拱和后炉拱,上炉膛、前炉拱、下炉膛和后炉拱构成炉体,它还包括两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每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呈一字型排列对称安装在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两个周界风喷口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交错设置,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对称设置在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的两侧,每个浓煤粉气流喷口外部套设有一个周界风喷口,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两个周界风喷口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均与下炉膛连通。
方案二: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拱上二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5%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供入总风率和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供入总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10%,风速均约为40m/s,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0%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供入风率和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供入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5%,风速均约为10m/s,并且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与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内供入的煤粉浓度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优化了乏气和浓煤粉气流的布置方式,乏气和浓煤粉气流均置于向火侧,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稳燃。
如图1和图3所示,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每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和两个乏气喷口6。其中乏气喷口6布置于近炉膛中心侧,浓煤粉气流喷口9布置于下炉膛前、后墙近壁侧。沿炉膛宽度方向浓淡煤粉气流喷口布置于同一条直线上,沿炉膛深度方向淡煤粉气流布置在浓煤粉气流与炉膛高温区之间。在该喷口布置方式下只有淡煤粉气流能够直面炉膛高温区,受到高温区的加热作用。由于淡煤粉气流的阻隔,高温回流区无法直接加热浓煤粉气流,导致其升温速度慢,不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稳燃。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锅炉拱部每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设置两个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和一个长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其中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布置在近炉膛中心面侧,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布置在下炉膛前墙和后墙近壁侧。沿炉膛宽度方向,两个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和一个长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布置在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之间交错布置。与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相比,采用本发明后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均直面炉内高温回流区,受回流区的直接加热作用,煤粉气流升温速度加快,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稳燃。
2、改变了锅炉的拱上、拱下二次风配比,强化了炉内分级燃烧水平,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水平。
如图1所示:传统FW型W火焰锅炉下炉膛前墙和后墙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了D,E和F三层拱下二次风喷口,锅炉拱部仅设有作为冷却位的周界风。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拱下风率约为入炉总风率的70%,拱部风率不足30%。大部分二次风在拱下集中供入炉膛,煤粉在富氧环境下燃烧。煤粉中的N元素以及空气中的N2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炉内空气分级水平较低,不利于抑制燃料型NOx的生成。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前炉拱和后炉拱上每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之间布置有一个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和两个长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风率约25%的二次风自拱下移到拱上,拱部总风率增大至50%,拱下风率减小至入炉风率的50%。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在下冲过程中,二次风均匀供入,使得煤粉气流在各燃烧阶段均处于适宜的低化学当量比条件下,在保障煤粉燃烧,提高效率的同时,强化炉内的分级燃烧水平,抑制NOx的生成,降低锅炉的NOx排放量。
3、能够有效防止前墙和后墙结渣。
如图1和图3所示,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每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两个浓煤粉和两个乏气喷口。其中乏气喷口布置于近炉膛中心侧,浓煤粉气流布置于下炉膛前、后墙近壁侧。由于锅炉拱部仅布置有浓淡煤粉气流的周界风,二次风率较低,前后墙近壁侧气氛的还原性较强,还原性气氛下煤粉的灰熔点较低,煤粉中的灰分易被加热至熔融态。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在锅炉拱部下炉膛前后墙近壁侧布置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约25%的二次风由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供入炉膛。拱上二次风的喷入使前后墙近壁侧气氛的氧化性大大增强,氧气浓度可提高至17%左右。在富氧环境下煤粉中灰分的熔点较高,煤粉气流中的灰分不易加热至熔融态,从而有效防止结渣现象的发生。
此外,对于传统FW W火焰锅炉,浓煤粉气流靠近锅炉下炉膛前后墙布置,浓煤粉气流与前后墙之间无其它气流阻隔,熔融态的煤粉颗粒冲刷卫燃带,易引起前墙和后墙结渣。
而本发明拱上二次风喷入炉膛后迅速扩散可在浓煤粉气流与下炉膛前后墙之间形成一道风幕将浓煤粉气流与前后墙分隔开,将前后墙近壁侧的煤粉浓度降低至原浓度的20%左右,煤粉中的灰分对卫燃带的冲刷效果减弱,能够进一步防止锅炉前墙和后墙结渣。
4、能够增大煤粉气流下冲深度,延长煤粉在炉内的燃尽距离,促进煤粉燃尽。
如图1和图3所示,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每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由浓煤粉气流喷口、淡煤粉气流喷口以及周界风喷口组成。其中周界风喷口同轴布置在浓、淡煤粉气流喷口外围。然而由于实际运行中周界风仅作为冷却位使用,风率不足5%,风速小于6m/s以下,周界风对煤粉气流的引射作用较弱。煤粉气流在炉膛内的下冲深度仅由气流本身的刚性决定,煤粉在炉膛内的燃尽距离较短。
如图2和图4所示,采用本发明后,每组燃烧器增设两个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一个长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一个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和两个长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其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布置在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之间。长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布置在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上二次风喷口之间,长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的长度是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长度的1.5~3倍。入炉总风率的25%自拱下移至拱上二次风喷口喷入炉内,拱上二次风速度可达40m/s左右。在高速拱上二次风的引射作用下,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喷入的淡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刚性迅速增强,同时由于沿炉膛宽度方向淡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只受一个拱上二次风混的稀释作用,煤粉浓度相对较高,受炉膛中心高温区的加热作用,温度上升较快。在延长煤粉气流下冲深度的同时,保证了煤粉的及时着火,从而促进煤粉的燃尽。
沿炉膛深度方向,低速的淡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由临近的速度高、温度低的拱上二次风首先引射下行,拱上二次风逐渐混入煤粉气流,引射下行的同时并参与燃烧。近炉膛中心侧的二次风参与燃烧后温度升高、速度衰减至一定程度后,由远离炉膛中心侧的高速、低温的拱上二次风进一步引射下行。由于拱上二次风喷口的长度较大,充分保证了拱上二次风对淡煤粉气流的引射作用,且符合随燃烧的进行逐级供风的煤粉燃烧配风原理,有利于煤粉燃尽。
此外,沿炉膛宽度方向,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布置在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之间。经数值计算,淡煤粉气流与拱上二次风混合后风速可达25m/s以上。而实际运行表明浓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风速低于15m/s。低速的浓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在高速的乏气、拱上二次风混合气流的引射作用下风速迅速提高,刚性增强,下冲深度增加,有利于促进煤粉的燃尽。
附图说明
图1是原FW型W火焰锅炉的截面流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W火焰锅炉的截面流场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向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2和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炉膛1、前炉拱3、下炉膛2和后炉拱4构成炉体,它还包括两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每排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包括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多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呈一字型排列对称安装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包括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两个周界风喷口8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交错设置,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对称设置在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和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的两侧,每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外部套设有一个周界风喷口8,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两个周界风喷口8和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均与下炉膛2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包括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和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包括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和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平行设置,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平行设置,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设置在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之间,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设置在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之间,前炉拱3上的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靠近下炉膛2的前墙设置,前炉拱3上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靠近炉膛的中心面设置,后炉拱4上的两个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靠近下炉膛2的后墙设置,后炉拱4上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靠近炉膛的中心面设置。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上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9的中心距离为浓煤粉气流喷口9直径的3~6倍。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的宽度和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的宽度相等,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长度数值是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长度数值的1.5倍至3倍,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的宽度和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的宽度相等,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长度数值是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长度数值的1.5倍至3倍,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的长度与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的长度相等,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的长度与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的长度相等。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的两个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和一个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截面积之和与双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5单根乏气管道的截面积相等。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和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的配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组件7,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拱上二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5%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1供入总风率和第二缝隙式拱上二次风喷口7-2供入总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10%,风速均约为40m/s,W火焰锅炉拱部增设一组缝隙式乏气喷口组件6,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率为入炉总风率的20%左右,其中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供入风率和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供入风率均为入炉总风率的5%,风速均约为10m/s,并且第一缝隙式乏气喷口6-1与第二缝隙式乏气喷口6-2内供入的煤粉浓度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2和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
每个浓煤粉喷口9外布置有周界风喷口8,周界风率占入炉总风率的5%,风速约为10m/s。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2和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锅炉拱上风率和拱下风率各占入炉总风率的50%。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实施例:
本发明已经在某电厂一台由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生产的300MW FW W火焰锅炉上应用,锅炉前后拱对称布置有12组双旋风筒浓淡分离煤粉燃烧器。采用本发明后,锅炉拱部每组燃烧器相应增设一组错列布置的缝隙式乏气喷口和拱上二次风喷口,约25%的二次风由喷口供入炉膛。原燃烧器的两个圆形乏气喷口拆分为三个缝隙式乏气喷口在两个浓煤粉气流喷口之间供入炉膛。
采用本发明前,二次风仅由锅炉拱部周界风喷口供入,风率不足5%,满负荷工况下炉膛出口的NOx排放量约为1300mg/m
采用本发明后,部分二次风由拱上二次风喷口供入炉内,拱部和拱下二次风率均为50%左右,满负荷工况下炉膛出口的NOx排放量降低至650mg/m
拱上二次风和缝隙式乏气交错的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