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

IPC分类号 : E02C1/00,E02B8/08,E02B1/00

申请号
CN201811104803.6
可选规格

    看了又看

  • 专利类型:
  • 法律状态: 有权
  • 公开号: CN109183767B
  • 公开日: 2019-01-11
  • 主分类号: E02C1/00
  • 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游导航墙、上闸首、闸室、闸室墙体、下闸首、下游导航墙,所述上闸首处设有上游1号闸门、上游2号闸门,所述下闸首处设有下游闸门,所述闸室墙体内设有若干导流板、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导流板分别通过转轴连接闸室墙体,所述隔板与导流板一一对应,组成若干个池室。本发明通过在船闸中布置隔板、导流板及其附加装置实现过鱼,将竖缝式鱼道建在船闸闸室中,使鱼道与船闸合二为一,节省了投资成本;其结构布置简单,管理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船闸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游导航墙(1)、上闸首(2)、闸室(5)、闸室墙体(6)、下闸首(8)、下游导航墙(9),所述上闸首(2)处设有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所述下闸首(8)处设有下游闸门(7),所述闸室墙体(6)内设有若干导流板(11)、若干隔板(10),所述隔板(10)、导流板(11)分别通过转轴连接闸室墙体(6),所述隔板(10)与导流板(11)一一对应,组成若干个池室,形成竖缝式鱼道;

该船闸还设有上游1号输水廊道(12)、上游2号输水廊道(13)、下游输水廊道(15);所述上游1号输水廊道(12)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两侧,上游1号输水廊道(12)的上游端输水口连接上游1号闸门(3)上游侧,下游端输水口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之间;所述上游2号输水廊道(13)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两侧,上游2号输水廊道(13)的上游端输水口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之间,下游端输水口连接上游2号闸门(4)闸室侧;

在每个池室的导流板(11)上游侧闸室墙体(6)内均设有流速仪(19),该船闸还设有上游输水底孔(14),所述上游输水底孔(14)布置在上闸首(2)的底板内,上游输水底孔(14)上游端孔口连接上游1号闸门(3)上游侧,下游端孔口连接上游2号闸门(4)的闸室侧;

该船闸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上、下游水位差不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在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内,此时该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18)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开启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开启下游闸门(7);

步骤二:转动转轴,将隔板(10)、导流板(11)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19)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水流流速达到了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8)处;

步骤四: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5)内的鱼道与船闸上闸首(2),到达拦河建筑物上游,过鱼过程完成;

2)当上、下游水位差过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超出了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此时该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18)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开启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开启下游闸门(7);

步骤二:转动转轴,将隔板(10)、导流板(11)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19)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的水流流速超出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关闭上游1号闸门(3),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12)和上游输水底孔(14),向闸室(5)内输水,通过调整开启上游输水底孔(14)的数量和输水底孔钢闸门的开度,使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流速达到洄游鱼类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四: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8)处;

步骤五: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5)内的鱼道,到达上闸首(2)内;

步骤六:开启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上的诱鱼灯(16),将洄游鱼类聚集到上游1号闸门(3)前,待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闸室侧的水下监控设备(18)监测到鱼类活动信息后,关闭上游2号闸门(4),此时保持输水底孔(14)继续向闸室(5)内输水,使闸室(5)内的竖缝式鱼道能持续发挥作用;

步骤七: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12),向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形成的封闭空间输水,待其空间内水位与上游水位达到一致时,开启上游1号闸门(3),开启布置在上闸首(2)两侧的驱鱼灯(17)和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上的驱鱼灯(17),将洄游鱼类驱离上闸首(2);

步骤八:待鱼类离开上闸首(2)之后,关闭上游1号闸门(3),开启上游2号输水廊道(13),待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形成的封闭空间水位下降之后,开启上游2号闸门(4),一次过鱼完成;继续过鱼从步骤六开始依次重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的需求,需要在天然河流上修建拦河建筑物,建成后的拦河建筑物在发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会对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拦河建筑物的运行破坏了原河流生态连续流水体系,将河流变成一系列连续分布但又相互分离的静水生态系统;拦河建筑物拦河蓄水后形成河湖水库,库区水体的水温、流速和含氧量等多放面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了原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栖息生存环境;同时,拦河建筑物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河流流域内洄游鱼类的洄游率、繁殖率下降,这样会使河流流域内的鱼类数量不断下降,影响了水生态多样性,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

为降低拦河建筑物建成后对河流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水利工作者采取了诸多鱼类补救措施,目前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修建过鱼设施,主要包括鱼道、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等;二是修建人工模拟产卵场;三是人工增殖流放。在补救措施中以鱼道的建设和应用较为广泛,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拦河建筑物的人工水槽,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拦河建筑物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鱼道按结构形式,分为池式鱼道和槽式鱼道两类,池式鱼道通过在鱼道中设置横隔板,将上下游的总水头差分成多个梯级,利用池式中的水流对冲、收缩、扩散及沿程摩阻来消能,形成适合洄游鱼类上溯的流态,其具有构造简单、维护便利、水流易控制、能适应较高水头等优点。池式鱼道又可分为竖缝式鱼道、溢流堰式鱼道、淹没孔口式鱼道,其中竖缝式鱼道因其消能效果较好而受到的更为广泛的应用。

船闸是拦河建筑物建成后解决水上通航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拦河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闸通过向闸室内输水、向闸室外泄水、上下游闸门的开关来实现船只通航。拦河建筑物建成后,船闸成为上下游水体连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具备成为鱼类洄游通道的潜在条件。如果对船闸升级改造、添加附加装置,船闸过鱼可以实现。利用船闸过鱼既可以降低单独建设鱼道所花费的成本,又可以解决鱼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船闸的利用率,益处颇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本发明将船闸和竖缝式鱼道合二为一,在不影响船闸通航能力的前提下,对船闸进行升级改造、添加附加装置,利用船闸实现过鱼。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其特征在于,该船闸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游导航墙、上闸首、闸室、闸室墙体、下闸首、下游导航墙,所述上闸首处设有上游1号闸门、上游2号闸门,所述下闸首处设有下游闸门,所述闸室墙体内设有若干导流板、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导流板分别通过转轴连接闸室墙体,所述隔板与导流板一一对应,组成若干个池室,形成竖缝式鱼道。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对伞齿轮、连接轴,一对伞齿轮分别安装于转轴端部、连接轴端部,从而将转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闸室墙体在与转轴连接处设有放置隔板或导流板的矩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游导航墙末端以及上游2号闸门闸室侧分别设有水下监控设备。

进一步地,该船闸还设有上游1号输水廊道、上游2号输水廊道、下游输水廊道;所述上游1号输水廊道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两侧,上游1号输水廊道的上游端输水口连接上游1号闸门上游侧,下游端输水口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与上游2号闸门之间;所述上游2号输水廊道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两侧,上游2号输水廊道的上游端输水口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与上游2号闸门之间,下游端输水口连接上游2号闸门闸室侧。

进一步地,该船闸还设有上游输水底孔,所述上游输水底孔布置在上闸首的底板内,每个输水底孔均设钢闸门控制,上游输水底孔上游端孔口连接上游1号闸门上游侧,下游端孔口连接上游2号闸门的闸室侧。

进一步地,在每个池室的导流板上游侧闸室墙体内均设有流速仪。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1号闸门以及下游导航墙上设有诱鱼灯。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2号闸门以及上闸首两侧墙体上设有驱鱼灯。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板布置在船闸一侧闸室墙体内,隔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转轴布置在闸室墙体上开凿的矩形槽内,转轴与传动装置相连,转轴转动带动隔板成90°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板布置在船闸另一侧闸室墙体内,导流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转轴布置在闸室墙体上开凿的矩形槽内,转轴与传动装置相连,转轴转动带动导流板成90°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板和隔板组成竖缝式鱼道池室,池室的技术参数(包括:竖缝宽度、挑流角、池室长度、导流板宽度、导流板与隔板错开距离、隔板厚度等)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SL609-2013和船闸的实际情况确定。导流板和隔板选用钢结构,迎水面设钢结构面板,面板后设梁格支撑面板,以减轻导流板、隔板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下监控设备布置在下游导航墙末端和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闸室侧,水下监控设备包括水下摄像头、信号传输装置、安装有监控软件的电脑(计算机),所述的水下摄像头为可转动水下摄像头,通过所述的安装有监控软件的电脑调整水下摄像头拍摄角度,安装有监控软件的电脑通过信号传输装置读取水下鱼类活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置在下游导航墙上的诱鱼灯沿船闸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在墙体上,诱鱼灯沿顺水流方向的布设距离应不大于其有效作用距离,诱鱼灯根据下游水位的变化在垂直高度上多层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上的诱鱼灯紧贴闸门布置在闸门闸室侧,诱鱼灯在垂直高度上多层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上的驱鱼灯紧贴闸门布置在闸门上游侧,驱鱼灯在垂直高度上多层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置在上闸首两侧墙体上的驱鱼灯沿船闸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在闸首墙体上,驱鱼灯沿顺水流方向的布设距离应不大于其有效作用距离,驱鱼灯根据下游水位的变化在垂直高度上多层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的诱鱼灯和驱鱼灯应根据洄游鱼类的特性选用,以使诱鱼灯和驱鱼灯发挥最好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包括水下监控设备、布置在下游导航墙上的诱鱼灯、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上的诱鱼灯、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上的驱鱼灯、布置在上闸首两侧墙体上的驱鱼灯等电气设备都采用电缆连接到控制室,便于统一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速仪包括传感器、信号传输装置、显示器(计算机),流速仪传感器布置在每个池室导流板的上游侧闸室墙体内,每个池室布置一个流速仪传感器,流速仪显示器布置在闸首控制室,流速仪显示器通过信号传输装置读取流速仪传感器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当船闸通航过船时,转轴转动,所述的隔板、导流板转进墙体的矩形槽内,不影响船只通航,同时防止被过往船只撞坏损毁。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缝式鱼道既可用于新船闸建设,也可用于已建船闸的改造。

上述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上、下游水位差不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在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内,此时该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开启上游1号闸门、上游2号闸门,开启下游闸门;

步骤二:转动转轴,将隔板、导流板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水流流速达到了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上的诱鱼灯,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处;

步骤四: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内的鱼道与船闸上闸首,到达拦河建筑物上游,过鱼过程完成;

2)当上、下游水位差过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超出了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此时该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开启上游1号闸门、上游2号闸门,开启下游闸门;

步骤二:转动转轴,将隔板、导流板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的水流流速超出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关闭上游1号闸门,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和上游输水底孔,向闸室内输水,通过调整开启上游输水底孔的数量和输水底孔钢闸门的开度,使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流速达到洄游鱼类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四: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上的诱鱼灯,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处;

步骤五: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内的鱼道,到达上闸首内;

步骤六:开启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上的诱鱼灯,将洄游鱼类聚集到上游1号闸门前,待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闸室侧的水下监控设备监测到鱼类活动信息后,关闭上游2号闸门,此时保持输水底孔继续向闸室内输水,使闸室内的竖缝式鱼道能持续发挥作用;

步骤七: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向上游1号闸门与上游2号闸门形成的封闭空间输水,待其空间内水位与上游水位达到一致时,开启上游1号闸门,开启布置在上闸首两侧的驱鱼灯和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上的驱鱼灯,将洄游鱼类驱离上闸首;

步骤八:待鱼类离开上闸首之后,关闭上游1号闸门,开启上游2号输水廊道,待上游1号闸门与上游2号闸门形成的封闭空间水位下降之后,开启上游2号闸门,一次过鱼完成;继续过鱼可从步骤六开始依次重复。

本发明将鱼道建在船闸闸室中,采用竖缝式鱼道,其消能充分,可以适应上下游较大的水位变幅。确定过鱼对象是鱼道布置设计的前提,不同鱼类对水流的感应流速不同,在达到鱼类感应流速和不超过鱼类溯游能力的条件下,鱼类能作长时间、远距离的游动;在超过鱼类溯游能力的条件下,鱼类停止前进或者后退;在低于鱼类感应流速的条件下,鱼类会迷失方向,这样会导致洄游鱼类困死在鱼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流速仪布置在每个池室中,便于对每个池室的流速进行监测,以确保每个池室中的流速在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布置在下游导航墙上的诱鱼灯为导鱼设施,帮助鱼类及时发现并进入鱼道,使分散和零星的鱼汇集起来,提高过鱼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下闸首处的闸门、传动装置中的电机、所有输水廊道的闸门、上游输水底孔的闸门都与计算机控制连接;水下监控设备中,水下摄像头通过信号传输装置与计算机控制连接;流速仪中,测流速的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装置与计算机控制连接。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将竖缝式鱼道建在船闸闸室中,实现了船闸与鱼道的合二为一,节省了修建鱼道工程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运营成本;

2、本发明可在已建船闸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解决了修建鱼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3、本发明布置构造相对简单,管理容易,同时也提高了船闸的利用率。

4、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中、小水头拦河建筑物过鱼,也适用于大水头拦河建筑物过鱼,解决了鱼道工程一般只适用于中、小水头拦河建筑物过鱼的难题,增加了鱼道工程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与(同侧)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与(异侧)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隔板与转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导流板与转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诱鱼灯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闸室侧的示意图;

图6为驱鱼灯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上游侧的示意图;

图7为上游输水底孔布置在上闸首底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A剖面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B剖面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上游导航墙,2-上闸首,3-上游1号闸门,4-上游2号闸门,5-闸室,6-闸室墙体,7-下游闸门,8-下闸首,9-下游导航墙,10-隔板,11-导流板,12-上游1号输水廊道,13-上游2号输水廊道,14-上游输水底孔,15-下游输水廊道,16-诱鱼灯,17-驱鱼灯,18-水下监控设备,19-流速仪,20-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受到实施例表述的限制。

实施例一:

竖缝式鱼道根据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同侧竖缝式鱼道和异侧竖缝式鱼道,本实施例采用同侧竖缝式鱼道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隔板和导流板形成的竖缝均布置在同一侧(隔板通过转轴连接于船闸的闸室墙体一侧,导流板通过转轴连接于船闸的闸室墙体另一侧)。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包括上游导航墙1、上闸首2、闸室5、闸室墙体6、下闸首8、下游导航墙9、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下游闸门7、上游1号输水廊道12、上游2号输水廊道13、上游输水底孔14、下游输水廊道15、导流板11、隔板10、水下监控设备18、流速仪19、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上的诱鱼灯16、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上的驱鱼灯17、布置在上闸首2两侧墙体上的驱鱼灯17。

当上、下游水位差不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在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内,此时所述的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18(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并上传数据至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开启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开启下游闸门7;

步骤二:计算机控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将隔板10、导流板11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19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水流流速达到了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8处;

步骤四: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5内的鱼道与船闸上闸首2,到达拦河建筑物上游,过鱼过程完成。

实施例二:

竖缝式鱼道根据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同侧竖缝式鱼道和异侧竖缝式鱼道,本实施例采用同侧竖缝式鱼道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隔板和导流板形成的竖缝均布置在同一侧(隔板通过转轴连接于船闸的闸室墙体一侧,导流板通过转轴连接于船闸的闸室墙体另一侧)。

当上、下游水位差过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超出了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此时所述的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采取如下步骤实现过鱼:

步骤一: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末端的水下监控设备18发现洄游鱼类的活动信息,通过计算机控制开启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开启下游闸门7;

步骤二:利用电机控制转动转轴,将隔板10、导流板11转出墙体之外,经流速仪19监测,竖缝式鱼道各池室的水流流速超出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三:计算机控制关闭上游1号闸门3,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12和上游输水底孔14,向闸室5内输水,通过调整开启上游输水底孔14的数量和输水底孔钢闸门的开度,使竖缝式鱼道各池室内的流速达到洄游鱼类感应流速且不超过洄游鱼类的溯游能力;

步骤四:开启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将活动在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洄游鱼类聚集到竖缝式鱼道入口处,即船闸下闸首8处;

步骤五:洄游鱼类对水流流速产生应激特性,溯游而上,穿过建在闸室5内的鱼道,到达上闸首2内;

步骤六:开启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上的诱鱼灯16,将洄游鱼类聚集到上游1号闸门3前,待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闸室侧的水下监控设备18监测到鱼类活动信息后,关闭上游2号闸门4,此时保持输水底孔14继续向闸室5内输水,使闸室5内的竖缝式鱼道能持续发挥作用;

步骤七:开启上游1号输水廊道12,向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形成的封闭空间输水,待其空间内水位与上游水位达到一致时,开启上游1号闸门3,开启布置在上闸首2两侧的驱鱼灯17和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上的驱鱼灯17,将洄游鱼类驱离上闸首2;

步骤八:待鱼类离开上闸首2之后,关闭上游1号闸门3,开启上游2号输水廊道13,待上游1号闸门3与上游2号闸门4形成的封闭空间水位下降之后,开启上游2号闸门4,一次过鱼完成。继续过鱼可从步骤六开始依次重复。

实施例三:

竖缝式鱼道根据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同侧竖缝式鱼道和异侧竖缝式鱼道,本实施例采用异侧竖缝式鱼道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隔板和导流板形成的竖缝在相邻处异侧布置(隔板、导流板交错布置于船闸的闸室墙体)。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包括上游导航墙1、上闸首2、闸室5、闸室墙体6、下闸首8、下游导航墙9、上游1号闸门3、上游2号闸门4、下游闸门7、上游1号输水廊道12、上游2号输水廊道13、上游输水底孔14、下游输水廊道15、导流板11、隔板10、水下监控设备18、流速仪19、布置在下游导航墙9上的诱鱼灯16、布置在上游1号闸门3上的诱鱼灯16、布置在上游2号闸门4上的驱鱼灯17、布置在上闸首2两侧墙体上的驱鱼灯17。

当上下游水位差不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在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内。此时,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实施步骤实现过鱼。

实施例四:

竖缝式鱼道根据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同侧竖缝式鱼道和异侧竖缝式鱼道,本实施例采用异侧竖缝式鱼道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隔板和导流板形成的竖缝在相邻处异侧布置(隔板、导流板交错布置于船闸的闸室墙体)。

当上下游水位差过大时,且在竖缝式鱼道中产生的流速超出了洄游鱼类的感应流速范围。此时,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二相同的实施步骤实现过鱼。

上述文中已经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关修改,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