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

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

IPC分类号 : B62D27/00,B62D31/00,B60R19/02

申请号
CN201410109779.0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4-03-24
  • 公开号: 103847814A
  • 公开日: 2014-06-11
  • 主分类号: B62D27/00
  • 专利权人: 孙建林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校车的车身不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等技术问题。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包括一个外车厢和一内车厢,外车厢与内车厢之间具有间隙,外车厢具有一底板,内车厢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底板滑动连接,外车厢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相连,吸能盒能够与导柱相对外车厢运动,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具有能够很好的保护学生,提高汽车安全性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车厢(11)和一内车厢(12),所述外车厢(11)与内车厢(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车厢(11)具有一底板(13),所述内车厢(12)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13)滑动连接,所述外车厢(11)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14)相连,所述吸能盒(2)能够与所述导柱(14)相对外车厢(11)运动,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根固定设置在底板(13)上的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32),所述内车厢(12)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31)一一对应的滑槽(33),所述滑槽(33)沿汽车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滑板(32)插设在所述滑槽(33)内,所述滑板(32)的上下两端面均开始有凹槽一(34),所述滑槽(33)上开设有与所述凹槽一(34)对应的凹槽二(35),所述凹槽一(34)和凹槽二(35)之间设置有滚珠(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厢(12)上开设有车门一,所述外车厢(11)上开设有与车门一对应的车门二(81),所述内车厢(12)上与车门一对应的门框和外车厢(11)上与车门二(81)对应的门框之间通过橡胶片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之间具有驾驶舱,所述外车厢(11)上设置有连通外界与驾驶舱之间的车门三(82)。内车厢(12)在消除运行过程中相对外车厢(11)有一定幅度的运动,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驾驶舱设置在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校车是用于运送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工具。中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并规定校车须安装卫星定位和限速装置。可见,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吸能结构一般是通过悬架系统来实现的,还有些汽车在车头部位设置有吸能缓冲结构,即在汽车发生撞击时车头处的若干个铆钉被切断,从而吸收撞击时的能量,对于车身,至今还没有其他有效的吸能结构,用以二次吸收撞击时车身的惯性动能,然而,随着2013年多起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显得格外紧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车身结构的设计,更好的保障内车厢内的学生的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车厢和一内车厢,所述外车厢与内车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车厢具有一底板,所述内车厢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 所述外车厢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相连,所述吸能盒能够与所述导柱相对外车厢运动,所述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校车采用内车厢和外车厢的结构,内车厢能够相对外车厢沿汽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动,当校车的车身速发生变化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校车发生撞击时对内车厢内学生的伤害,提高校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根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所述内车厢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汽车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滑板插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板的上下两端面均开始有凹槽一,所述滑槽上开设有与所述凹槽一对应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之间设置有滚珠。外车厢的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滑板与内车厢之间设置凹槽一、凹槽二和滚珠,凹槽一和凹槽二对滚珠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滑板能够相对内车厢运动,从而使内车厢在校车的车身发生变化时能够相对外车厢进行运动,缓和冲击。 

在上述的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中,所述内车厢上开设有车门一,所述外车厢上开设有与车门一对应的车门二,所述内车厢上与车门一对应的门框和外车厢上与车门二对应的门框之间通过橡胶片相连。学生上下车采用专门的车门一和车门二,该车门一和车门二之间通过软质的橡胶片相连,消除车门一对应的门框与车门二对应的门框之间的间隙,内车厢和外车厢上的车窗也可采用相同方式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的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中,所述内车厢和外车厢之间具有驾驶舱,所述外车厢上设置有连通外界与驾驶舱之间的车门三。内车厢在消除运行过程中相对外车厢有一定幅度的运动,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驾驶舱设置在内车厢和外车厢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校车采用内车厢和外车厢的结构,内车厢能够相对外车厢沿汽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动,当校车的车身速发生变化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校车发生撞击时对内车厢内学生的伤害,提高校车的安全性。 

2、外车厢的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滑板与内车厢之间设置凹槽一、凹槽二和滚珠,凹槽一和凹槽二对滚珠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滑板能够相对内车厢运动,从而使内车厢在校车的车身发生变化时能够相对外车厢进行运动,缓和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校车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校车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是本校车中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8是本校车中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1、外车厢;12、内车厢;13、底板;14、导柱;2、吸能盒;31、支撑柱;32、滑板;33、滑槽;34、凹槽一;35、凹槽二;36、滚珠;41、液压缸一;42、储液腔一;43、液压缸二;44、支撑板;45、储液腔二;46、储液箱;51、箱体;52、通气孔一;53、箱盖;54、翻边;55、通气孔二;56、溢流孔一;57、复位弹簧一;58、复位弹簧二;6、簧片;71、液压缸三;72、复位弹簧三;73、储液腔三;74、溢流孔二;81、车门二;82、车门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11和一内车厢12,外车厢11与内车厢12之间具有间隙,外车厢11具有一底板13,内车厢12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底板13滑动连接,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还设置有能够在内车厢12相对外车厢11运动时缓和内车厢12受到的冲击力的第一缓冲结构,外车厢11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2,吸能盒2内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14相连,吸能盒2能够与导柱14相对外车厢11运动,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具有间隙,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结构。 

本校车采用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的结构,内车厢12能够相对外车厢11沿汽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动,当校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第一缓冲结构缓和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相对运动时的动能,当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盒2内的第二缓冲结构首先发生作用,吸收部分撞击时的能量,设置在外车厢11与吸能盒2之间的第三缓冲结构能够进一步的吸收撞击能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校车发生撞击时对内车厢12内学生的伤害,提高校车的安全性。 

如图3和图8所示,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根固定设置在底板13上的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32,内车厢12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31一一对应的滑槽33,滑槽33沿汽车前后方向分布,滑板32插设在滑槽33内,滑板32的上下两端面均开始有凹槽一34,滑槽33上开设有与凹槽一34对应的凹槽二35,凹槽一34和凹槽二35之间设置有滚珠36,外车厢11的底板13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32, 滑板32与内车厢12之间设置凹槽一34、凹槽二35和滚珠36,凹槽一34和凹槽二35对滚珠36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滑板32能够相对内车厢12运动,从而使内车厢12在校车的车身发生变化时能够相对外车厢11进行运动,缓和冲击。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缓冲结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一41,液压缸一41的活塞杆与内车厢12的前侧固定连接,液压缸的缸体与外车厢11固定连接,液压缸具有储液腔一42,第一缓冲结构还包括与液压缸一41一一对应的液压缸二43,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插设在外车厢11上,外车厢11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44,液压缸二43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板44上,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2之间具有间隙,液压缸二43具有储液腔二45,储液腔一42与储液腔二45之间通过液压管相通,外车厢11上固定设置有一储液箱46,液压缸二43上设置有溢流孔一56,溢流孔一56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二45与储液箱46相通的液压管,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一57,储液腔二45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58,当校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内车厢12相对外车厢11沿汽车前后方向运动,储液腔一42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流入储液腔二45内,在储液腔二45内缓冲弹簧二的作用下,液压油受压从溢流孔一56进入到储液箱46,通过溢流孔一56的溢流作用,吸收冲击能量,缓和冲击,在汽车发生较大程度的撞击时,吸能盒2受压至于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相低靠,推动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二45受压,储液腔二45内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液腔一42内,此时,溢流孔一56不能快速的缓解储液腔二45内的压力,致使储液腔一42内压力骤然升高,推动液压缸一41的活塞杆向远离内车厢12的方向运动,即内车厢12向汽车的前方运动一段距离,能够极大的缓和冲击,避免校车受撞击时,内车厢12内的学生受到惯性力作用而发生意外。 

如图3和图4所示,吸能盒2为中空结构,第二缓冲结构包括若干条固定在吸能盒2内的簧片6,簧片6的两端与吸能盒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簧片6的中部向外车厢11的正前方凸起,吸能盒2是校车受到撞击时的第一道吸能缓冲结构,吸能盒2受撞击时发生形变,致使吸能盒2的前侧挤压簧片6,使簧片6受压,簧片6的中部向汽车的前方凸起,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三缓冲结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三71,液压缸三71的缸体固定在支撑板44上,液压缸三71的活塞杆插设在外车厢11上且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2固定连接,液压缸三71的缸体与支撑板4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三72,液压缸三71具有储液腔三73,液压缸三71的缸体上开设有溢流孔二74,溢流孔二74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三73与储液箱46相通的液压管,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盒2在导柱14的导向作用向靠近外车厢11的方向运动,推动液压缸三71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三73内的压力骤然升高,液压油从溢流孔二74溢流至储液箱46,通过溢流作用,吸收撞击时的能量。 

如图5和图7所示,储液箱46包括一个密闭的箱体51,箱体5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一52,箱体51的上端还套设有箱盖53,箱盖53具有一翻边54,翻边54上开设有通气孔二55,通气孔二55的轴线与箱盖53的上表面之间呈60°夹角,为了消除液压油热胀冷缩导致的容积变化对储液箱46内压力的影响,在密闭的箱体51的上端开设若干通气孔一52,该箱体51上还套设有一个箱盖53,箱盖53具有翻边54,在翻边54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二55,该通气孔二55的轴线与箱盖53的上表面之间呈60°夹角,即,通气孔二55朝向箱体51的外侧的下方,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储液箱46内,保持液压油的清洁。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内车厢12上开设有车门一,外车厢11上开设有与车门一对应的车门二81,内车厢12上与车门一 对应的门框和外车厢11上与车门二81对应的门框之间通过橡胶片相连,学生上下车采用专门的车门一和车门二81,该车门一和车门二81之间通过软质的橡胶片相连,消除车门一对应的门框与车门二81对应的门框之间的间隙,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上的车窗也可采用相同方式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之间具有驾驶舱,外车厢11上设置有连通外界与驾驶舱之间的车门三82,内车厢12在消除运行过程中相对外车厢11有一定幅度的运动,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驾驶舱设置在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之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一种校车上的车身结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