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可移动行李箱

可移动行李箱

IPC分类号 : A45C9/00,A45C5/14,A45C13/26,A45C13/38,B62K17/00

申请号
CN201720844028.2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7-07-11
  • 公开号: 207118705U
  • 公开日: 2018-03-20
  • 主分类号: A45C9/00
  • 专利权人: 湖北工程学院

专利摘要

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属于行李箱领域。其含箱本体及驱动装置。箱本体含相对的第一、第二端面及连于其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箱壁。第一箱壁设座位槽。第二箱壁靠近第一端面端转动连第一、第二滚轮,驱动装置含驱动轮、驱动电机、供电单元及控制开关。驱动轮设于第二箱壁靠近第二端面端,控制开关设于第一箱壁。能自行移动、可骑乘。箱本体设含杆体、握持把手及第一转轴的操作杆。杆体的第一端部设于第一箱壁远离第二箱壁侧连握持把手。杆体的第二端部设于第二箱壁远离第一箱壁侧连第一转轴,第一、第二滚轮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第二箱壁间连相对设置的第三、第四箱壁,第三、第四箱壁靠近第二箱壁端设脚踏板。方向可控、骑乘舒适。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本体及驱动装置,所述箱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箱壁及第二箱壁,所述第一箱壁设置有座位槽,所述第二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以及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箱本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包括杆体、握持把手及第一转轴,所述杆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箱壁的一侧,所述握持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的远离所述第一箱壁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第一箱壁设置有与所述握持把手配合的第一收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壁和第二箱壁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所述第三箱壁及所述第四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二箱壁的一端均设置有脚踏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壁及所述第四箱壁均开设有与所述脚踏板配合的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壁及所述第四箱壁均开设有与所述脚踏板配合的第二收纳槽,所述脚踏板与所述第二收纳槽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均设置有靠腿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的靠近所述第一箱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10.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本体及驱动装置,所述箱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箱壁及第二箱壁,所述第一箱壁设置有座位槽,所述第二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以及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于所述箱本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所述箱本体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包括杆体、握持把手及第一转轴,所述杆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箱壁的一侧,所述握持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的远离所述第一箱壁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壁和第二箱壁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所述第三箱壁及所述第四箱壁的靠近所述第二箱壁的一端均设置有脚踏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移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人们出差旅游携带行李物品的常用工具。当行李较少,可以用轻便的行李箱手提。当行李较多时,需要使用载物量大的行李箱。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行李箱箱本体安装滚轮及把手,通过人们行走时用手推拉把手来驱动。当行李过于沉重时,单纯用手推拉把手是较吃力的,特别是对于行走路程较远、时间又较紧张的时候,行走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能够自行移动并供使用者骑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能够自行移动、方向可控、供使用者骑乘且骑乘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包括箱本体及驱动装置,箱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箱壁及第二箱壁,第一箱壁设置有座位槽,第二箱壁的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用于驱动该驱动轮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以及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开关,驱动轮设置于第二箱壁的靠近第二端面的一端,驱动电机及供电单元设置于箱本体内,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箱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箱本体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包括杆体、握持把手及第一转轴,杆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箱壁的远离第二箱壁的一侧,握持把手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二箱壁的远离第一箱壁的一侧,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二端部,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分别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第一箱壁设置有与握持把手配合的第一收纳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收纳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箱壁和第二箱壁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的靠近第二箱壁的一端均设置有脚踏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均开设有与脚踏板配合的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内设置有与脚踏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均开设有与脚踏板配合的第二收纳槽,脚踏板与第二收纳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均设置有靠腿垫。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面设置有收纳袋,收纳袋的靠近第一箱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一种可移动行李箱,其包括箱本体及驱动装置,箱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箱壁及第二箱壁,第一箱壁设置有座位槽,第二箱壁的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用于驱动该驱动轮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以及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开关,驱动轮设置于第二箱壁的靠近第二端面的一端,驱动电机及供电单元设置于箱本体内,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箱壁,箱本体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包括杆体、握持把手及第一转轴,杆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箱壁的远离第二箱壁的一侧,握持把手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二箱壁的远离第一箱壁的一侧,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二端部,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分别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箱壁和第二箱壁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第三箱壁及第四箱壁的靠近第二箱壁的一端均设置有脚踏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连接于第二箱壁,便于用手推拉箱本体拉杆的时候驱动行李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李箱自行移动,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该驱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行李箱自动移动,控制开关控制供电单元对驱动电机的供电从而控制行李箱自行移动的停止和启动,省力且行走方便。第一箱壁设置的座位槽便于使用者落座,使用户可骑行于箱本体,重心低、稳定性高且能够有效减轻旅途疲劳。

于箱本体设置操作杆,其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转动连接的转轴,通过转动握持把手的方向可改变箱本体移动方向,方向可控、行驶方便;同时握持把手能够为用户提供支撑点,使骑行更加稳定。脚踏板的设置便于用户骑行时落脚,避免双脚悬空或与地面摩擦,骑乘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在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移动行李箱;101-箱本体;110-第一端面;111-收纳袋;112-开口;120-第二端面;121-伸缩拉杆;130-第一箱壁;131-座位槽;132-控制开关;133-第一收纳槽;134-凸块;135-手提把手;140-第二箱壁;141-第一滚轮;142-第二滚轮;143-驱动轮;150-操作杆;151-杆体;152-第一端部;153-第二端部;154-握持把手;1541-缓冲垫;155-第一握持部;156-第二握持部;157-第一转轴;160-第三箱壁;170-第四箱壁;171-脚踏板;172-第二收纳槽;173-靠腿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平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绝对垂直或者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移动行李箱100,包括箱本体101及用于驱动该箱本体101自行移动的驱动装置(图未示)。

箱本体101具有与通常规行李箱类似的用于储纳行李物品的容纳腔(图未示)以及用于控制容纳腔开闭的拉链(图未示)等结构。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143、用于驱动该驱动轮143的驱动电机(图未示)、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图未示)以及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开关132。

驱动电机与供电单元设置于箱本体101的容纳腔内进行保护。驱动电机可以采用马达等常规动力结构为驱动轮143提供动力,从而驱使该驱动轮143转动。控制开关132控制供电单元对驱动电机的供电,从而控制驱动轮143的转动与停止。

具体地,箱本体10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20,该第一端面110与第二端面120之间连接有第一箱壁130、第二箱壁140、第三箱壁160及第四箱壁170。第一箱壁130和第二箱壁140相对设置。第三箱壁160与第四箱壁170连接于第一箱壁130与第二箱壁140之间,第三箱壁160与第四箱壁170相对设置。

驱动轮143设置于第二箱壁140的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端,驱动轮143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端面110向第二端面120靠近的延伸方向大致地垂直,且驱动轮143的轴线与第二箱壁140大致地平行。驱动轮143的设置,用于为箱体的自行移动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轮143的个数为一个,其设置方便、功率小、转向灵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驱动轮143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多个,其动力充足。

第二箱壁140的靠近第一端面1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第一滚轮141的轴线及第二滚轮142的轴线分别与驱动轮143的轴线大致地平行,且第一滚轮141与第二滚轮142的连线与驱动轮143的轴线大致地平行。

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的设置用于与驱动轮143配合,为第二箱壁140提供支撑点,使箱本体101能够稳定放置;同时能促进箱本体101移动,驱动轮143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进行转动时带动箱本体101移动,箱本体101的移动带动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转动,从而实现箱本体101的自行移动。

第二端面120设置有与常规行李箱类似的伸缩拉杆121,便于在不使用驱动装置的情况下手动推拉带动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转动,从而驱动箱本体101移动。由于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均设置于第二箱壁140,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拉杆121设置于第二端面120的靠近第二箱壁140的一侧,其手动推拉更方便、省力。

第一箱壁130的中部设置有座位槽131。具体地,第一箱壁130的靠近第一端面110的一端到第二箱壁140的距离较第一箱壁130的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端到第二箱壁140的距离大,使骑乘状态的下第一箱壁130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箱壁130的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端的高度。第一箱壁130的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34。凸块134与第一箱壁130的靠近第一端面110的一端围成该座位槽131。

座位槽13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落座且能够固定使用者的位置,使箱本体101在自行移动时使用者能够骑乘箱本体101,能够有效减轻旅途疲劳,且能够降低重心,使用稳定性更高。凸块134设置有手提把手135,便于挪动、转移箱本体101时如上下车等情况下提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第一箱壁130开设朝向第二箱壁140凹陷的凹槽作为座位槽131。

在本实施例中,箱本体101设置有操作杆150,操作杆150设置于座位槽131的靠近第一端面110的一侧。操作杆150包括杆体151、握持把手154及第一转轴157。

杆体15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52及第二端部153。第一端部152设置于第一箱壁130的远离第二箱壁140的一侧,第二端部153设置于第二箱壁140的远离第一箱壁130的一侧。

第一转轴157设置于第二端部153,第一转轴157的轴线与杆体151的轴线大致地垂直。第一转轴157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转动连接,第一滚轮141及第二滚轮142分别通过该第一转轴157间接地与第二箱壁140实现转动连接。

握持把手154设置于第一端部152,握持把手154包括第一握持部155及第二握持部156,第一握持部155及第二握持部156沿杆体151大致对称的设置。

握持把手154的设置便于通过扭转杆体151而改变转轴的方向,从而改变箱本体101的移动方向。同时,同时握持把手154能够为用户提供支撑点,使骑行更加稳定。

第一握持部155及第二握持部156呈截面大致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杆状,其便于握持。该第一握持部155及第二握持部156的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垫1541,具有防滑、护手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52及第二端部153之间设置有伸缩杆(图未示),第一箱壁130设置有与握持把手154配合的第一收纳槽133。伸缩杆的设置便于将握持把手154收纳与第一收纳槽133内,使手动推拉、挪动及放置过程中使用更加方便。控制开关132设置于第一收纳槽133内,避免误操作。

第三箱壁160及第四箱壁170的靠近第二箱壁140的一端均设置有脚踏板171及与脚踏板171配合的第二收纳槽172,第二收纳槽172内设置有与脚踏板17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图未示)。

脚踏板171的设置便于用户骑行时落脚,避免双脚悬空或与地面摩擦,骑乘舒适度高。第二收纳槽172及第二转轴的设置,便于将脚踏板171进行收纳,使手动推拉、挪动及放置过程中使用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脚踏板171不限于上述转动连接的收纳方式,如也可以在第二收纳槽172内设置于脚踏板171配合的滑槽,使脚踏板171与第二收纳槽172滑动连接实现收纳。

第三箱壁160及第四箱壁170均设置有靠腿垫173,靠腿垫173为箱体与腿部的接触提供缓冲力,使骑行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第一端面110设置有收纳袋111,收纳袋111的靠近第一箱壁13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12。由于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经常使用手机等工具,收纳袋111的设置便于骑乘过程中放置手机等,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行李箱100,驱动轮143的设置能够驱动行李箱自动移动,省力、使用方便。座位槽131便于使用者落座并骑行于箱本体101,重心低、稳定性高且能够有效减轻旅途疲劳。操作杆150可改变箱本体101移动方向,方向可控、行驶方便;同时为用户提供支撑点,使骑行更加稳定。脚踏板171的设置便于用户骑行时落脚,避免双脚悬空或与地面摩擦,骑乘舒适度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移动行李箱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