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E21F1/02,E21F1/00,E21F5/00,G01N15/06,B03C3/12,B01D46/12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包括隧道模型、静电除尘单元、粉尘检测单元、风机单元及粉尘发生单元;隧道模型的两端敞开,静电除尘单元、粉尘检测单元、风机单元及粉尘发生单元均设置在隧道模型中;静电除尘单元用于对隧道模型内进行除尘,粉尘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隧道模型内的粉尘浓度,风机单元用于对隧道模型内施加纵向风,粉尘发生单元用于向隧道模型内散播粉尘;本实用新型利用粉尘发生单元向隧道模型内散播粉尘,利用静电除尘单元及风机单元对隧道模型内粉尘进行除尘,通过粉尘检测单元对除尘前后的粉尘浓度进行测试,实现了在室内测试隧道静电除尘效果,能够最大化避免现场试验的风险,试验结果较好。
权利要求
1.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模型(1)、静电除尘单元(2)、粉尘检测单元(3)、风机单元(4)及粉尘发生单元(5);隧道模型(1)的两端敞开,静电除尘单元(2)、粉尘检测单元(3)、风机单元(4)及粉尘发生单元(5)均设置在隧道模型(1)中;静电除尘单元(2)用于对隧道模型(1)内进行除尘,粉尘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隧道模型(1)内的粉尘浓度,风机单元(4)用于对隧道模型(1)内施加纵向风,粉尘发生单元(5)用于向隧道模型(1)内散播粉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电除尘单元(2)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顶部中心,静电除尘单元(2)沿隧道模型(1)的纵向方向均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电除尘单元(2)包括支撑框架(21)、正放电件(22)、接地件(23)、负放电件(24)及电源(25);支撑框架(21)固定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顶部中心,正放电件(22)及负放电件(24)的两端水平固定在支撑框架(21)上,正放电件(22)与负放电件(24)平行间隔设置;接地件(23)水平设置在正放电件(22)与负放电件(24)之间,接地件(23)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框架(21)上;电源(25)包括正电源和负电源,正放电件(22)与正电源连接,负放电件(24)与负电源连接;正放电件(22)、接地件(23)及负放电件(24)采用板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粉尘检测单元(3)沿隧道模型(1)的纵向方向均匀布置,且对称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侧壁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粉尘检测单元(3)采用激光粉尘仪或静电粉尘检测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单元(4)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端部敞口处,风机单元(4)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顶部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粉尘发生单元(5)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底板中心,且沿隧道模型(1)的纵向方向均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粉尘发生单元(5)包括壳体(51)、鼓风机(52)、粉尘盒(53)、粉尘滤网(54)、粉尘盒支架(55)及旋转卡扣(56);壳体(51)为中空柱状壳体,壳体(51)竖向设置在隧道模型(1)的底板中心;
粉尘盒支架(55)固定设置在壳体(51)的底端,粉尘盒(53)通过旋转卡扣(56)安装在粉尘盒支架(55)上,粉尘盒(53)中装有模拟粉尘;鼓风机(52)对称设置在壳体(51)的底端两侧,鼓风机(52)通过倾斜风道与壳体(51)连通;粉尘滤网(54)安装在壳体(51)的顶端,且与隧道模型(1)的底板内表面平齐;粉尘滤网(54)在鼓风的作用下能够水平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隧道模型(1)采用透明材质制作,透明材质采用有机玻璃。
一种隧道静电除尘通风系统试验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