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12/f<2.0;
f/EPD≤1.8;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圆周处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七透镜与成像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6<f4/f1<6.5;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2/f1+f6/f7<-1;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f/f1<1.5;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ImgH<1.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R4+R5)/(R4-R5)<5.0;
其中,R4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所述第二透镜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6<R6/R7<1.8;
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1<∑CT<4.5;
其中,∑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34/T23<2.0;
其中,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1<f4/f6<2.0;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1<|f7|/R15<5.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5为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CT5/|SAG51|<1.5;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光轴方向的水平位移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vd6-vd3<40;
其中,vd3为所述第三透镜阿贝数,vd6为所述第六透镜阿贝数。
23.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及
感光元件,其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及;
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设备主体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拍照已经成为了智能电子产品的一种标配功能,消费者对有理想拍照效果的电子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像素的光学成像系统在配合优化软件算法的应用下,具有很好的拍照效果,给消费者带来了极佳的体验。然而,随着感光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等常用感光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增加,感光元件的像元数增加及像元尺寸的减小,从而对成像镜头小型化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针对在光线不足的环境,如夜晚,阴雨天,星空等,对镜头的进光量要求更高。同时,为保证光学镜头的高成像质量,便需要更多的镜片数量来实现,必然会对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为了满足该趋势,本实用新型通过七个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各透镜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等的合理组合设计,可实现一种七片镜片组成的高像素成像品质的镜头,更大的进光量及使得镜头轻薄,体积小型化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七片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其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进光量大,体积小。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取像装置。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取向装置的电子设备。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12/f<2.0;
f/EPD≤1.8;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f12/f大于1.0小于2.0,有利于加强光学成像系统100对光线的聚焦能力,同时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和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可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球差的平衡,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也可获得较大的视场角。同时,其f/EPD≤1.8,使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大光圈,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光通量,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各个透镜采用非球面透镜,有利于汇聚光线和成像。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该反曲点处可用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抑制光线到成像面的入射角度,能更精准地匹配感光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能够加强承担光学成像系统主要成像功能的第一透镜的正光焦度,有利于超薄化。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面为凹面可以更好的矫正球差。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圆周处为凸面。这样可以有效减小系统场曲和畸变,提高成像品质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七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红外滤光片可过滤掉红外波段的光,消减部分鬼像杂光,也可对感光元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6<f4/f1<6.5;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与第一透镜的比值,可有效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球差,同时有利于压缩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实现薄型化特点。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2/f1+f6/f7<-1;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
合理平衡的配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并且可以同时保证光学成像系统正负球差相互平衡,从而实现成像品质的提升。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f/f1<1.5;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可使得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好的平衡场区的能力。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ImgH<1.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TTL/ImgH<1.6时,可满足在大像面上的高质量成像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从而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超薄花和小型化。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R4+R5)/(R4-R5)<5.0;
其中,R4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所述第二透镜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合理约束第二透镜物侧面与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能有效分配第二透镜承担的光学偏折角,同时改善轴外视场像散,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品质。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6<R6/R7<1.8;
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6<R6/R7<1.8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适的配置,可以控制光焦度不会过度增大,矫正光学成像系统像散像差的同时,能够降低光学成像系统敏感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1<∑CT<4.5;
其中,∑CT为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当3.1<∑CT<4.5时,合理配置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使得各透镜之间结构紧凑,可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薄型化,同时,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有较好的矫正畸变的能力,从而提高成像品质。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34/T23<2.0;
其中,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合理配置第二透镜像侧面和第三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像侧面和第四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可有效地压缩光学成像系统的尺寸,从而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的超薄化。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1<f4/f6<2.0;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正光焦度,可以平衡其它负光焦度透镜产生的负球差,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公差敏感度,提高系统成像品质。当f4/f6≤0.1时,第六透镜需要提供大部分正光焦度,导致第六透镜物侧面会过度弯曲,成型不良,影响制造良率。当f4/f6≥2时,第四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不平衡,导致光学成像系统像差过大,修正困难。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1<|f7|/R15<5.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5为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合理配置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和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减小光线进入到感光元件的入射角,从而保证光学成像系统能够较容易地与常用感光元件匹配。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CT5/|SAG51|<1.5;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光轴方向的水平位移量。
当0.5<CT5/|SAG51|<1.5时,使得第五透镜的制造和成型更容易,提高第五透镜的良率。同时可修正前面四个透镜所产生的场区,保证光学成像系统场区的平衡,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品质。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vd6-vd3<40;
其中,vd3为所述第三透镜阿贝数,vd6为所述第六透镜阿贝数。
合理选择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材料,能有效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色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成像清晰度,从而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括:
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及
感光元件,其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设备主体及;
上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设备主体上。
由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七片式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七个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及各个透镜的中心厚度的设计,使其具有较高的像素,进光量大,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6-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7-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8-1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图2-1、图3-1、图4-1、图5-1、图6-1、图7-1及图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应用于镜头,其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12/f<2.0;
f/EPD≤1.8;
其中,f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入瞳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f12/f大于1.0小于2.0,有利于加强光学成像系统100对光线的聚焦能力,同时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和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可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球差的平衡,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也可获得较大的视场角。同时,其f/EPD≤1.8,使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大光圈,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光通量,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可选地,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第一透镜L1采用非球面透镜,有利于汇聚光线和成像。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
可选地,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第二透镜L2采用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第二透镜L2像侧面S4为凹面可以更好的矫正球差。
可选地,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可以凸面或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可以有效减小系统场曲和畸变,提高成像品质。第三透镜采用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
可选地,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可以为凸面或凹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圆周处为凸面。透镜的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
可选地,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具有负光焦度。透镜的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
可选地,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可以为凸面或凹面。透镜的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中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反曲点”指的是曲率半径由正变负或者由负变正的拐点处。该反曲点处可用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抑制光线到成像面的入射角度,能更精准地匹配感光元件。
可选地,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可以为凸面或凹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透镜的非球面透镜,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有利于消减像差,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光阑10,光阑10位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具体地,光阑10可以位于物侧面S2的上面;也可以设于物面与物侧面S2之间,即光阑10不与物侧面S2直接接触。将光阑10设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时,可以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远心效果,增加感光元件接收影像的效率。
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30。红外滤光片具有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红外滤光片30为玻璃材质,位于第七透镜L7与成像面50之间。红外滤光片30可过滤掉红外波段的光,消减部分鬼像杂光,也可对感光元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2.6<f4/f1<6.5;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4/f1可以为2.6和6.5任意数值,例如f4/f1的取值为2.7、2.9、3.0、4.0、5.0、6.0、6.4等。
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与第一透镜L1的比值,可有效修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球差,同时有利于压缩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长,实现薄型化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2/f1+f6/f7<-1;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2/f1+f6/f7可以为-25和-1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24、-20、-18、-15、-12、-10、-8、-6、-1.5等。
合理平衡的配置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以及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光焦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并且可以同时保证光学成像系统正负球差相互平衡,从而实现成像品质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5<f/f1<1.5;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f1可以为0.5和1.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0.6、0.8、1.0、1.2、1.4等。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有效焦距f,可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较好的平衡场区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ImgH<1.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到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50上的距离,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也就是说,TTL/ImgH可以为小于1.6的任意数值,例如0.1、0.5、0.6、0.8、1.0、1.2、1.5等。
TTL/ImgH<1.6时,可满足在大像面上的高质量成像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小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长度,从而实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超薄花和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2.0<(R4+R5)/(R4-R5)<5.0;
其中,R4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5为所述第二透镜透镜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
也就是说,(R4+R5)/(R4-R5)可以为2.0和5.0的任意数值,例如2.1、2.5、3.0、4.0、4.8等。
通过合理约束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与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能有效分配第二透镜L2承担的光学偏折角,同时改善轴外视场像散,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6<R6/R7<1.8;
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
也就是说,R6/R7可以为0.6和1.8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0.7、0.8、1.0、1.2、1.5、1.7等。
0.6<R6/R7<1.8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适的配置,可以控制光焦度不会过度增大,矫正光学成像系统100像散像差的同时,能够降低光学成像系统100敏感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3.1<∑CT<4.5;
其中,∑CT为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及所述第七透镜L7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也就是说,∑CT可以为3.1和4.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3.2、3.5、3.6、3.8、3.9等。
当3.1<∑CT<4.5时,合理配置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使得各透镜之间结构紧凑,可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薄型化,同时,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有较好的矫正畸变的能力,从而提高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34/T23<2.0;
其中,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也就是说,T34/T23可以为0.6和2.0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0.7、1.0、1.2、1.5、1.9等。
合理配置第二透镜L2像侧面和第三透镜L3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L3像侧面和第四透镜L4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可有效地压缩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尺寸,从而保证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超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1<f4/f6<2.0;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4/f6可以为0.1和2.0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0.2、0.7、1.0、1.2、1.5、1.9等。
第四透镜L4和第六透镜L6的正光焦度,可以平衡其它负光焦度透镜产生的负球差,降低光学成像系统100公差敏感度,提高系统成像品质。当f4/f6≤0.1时,第六透镜L6需要提供大部分正光焦度,导致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会过度弯曲,成型不良,影响制造良率。当f4/f6≥2时,第四透镜L4与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分配不平衡,导致光学成像系统100像差过大,修正困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2.1<|f7|/R15<5.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R15为所述第七透镜L7像侧面S14的曲率半径。
也就是说,|f7|/R15可以为2.1和5.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2.2、2.5、3.0、4.2、5.0、5.4等。
合理配置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和第七透镜L7像侧面S14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减小光线进入到感光元件的入射角,从而保证光学成像系统100能够较容易地与常用感光元件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5<CT5/|SAG51|<1.5;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L5于光轴上的厚度,Sag51为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S9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L5物侧面S9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光轴方向的水平位移量。水平位移量朝向像侧面方向定义为正,朝向物侧面则定义为负。
也就是说,CT5/|SAG51|可以为0.5和1.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0.6、0.7、0.8、1.2、1.4等。
当0.5<CT5/|SAG51|<1.5时,使得第五透镜L5的制造和成型更容易,提高第五透镜L5的良率。同时可修正前面四个透镜所产生的场区,保证光学成像系统100场区的平衡,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vd6-vd3<40;
其中,vd3为所述第三透镜L3阿贝数,vd6为所述第六透镜L6阿贝数。
也就是说,vd6-vd3可以为0和40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1、5、10、15、20、30、35、39等。
合理选择第三透镜L3和第六透镜L6的材料,能有效修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色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成像清晰度,从而提升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1及图1-2,其中图1-1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7.5,f=4.67,f12/f=1.606;EPD=3.162,f/EPD=1.48;f4=23.83,f1=4.56,f4/f1=5.23;f2=-9.08,f6=21.14,f7=-6.25,f2/f1+f6/f7=-5.37;f/f1=1.024;TTL=5.79,ImgH=4.18,TTL/ImgH=1.39;R4=8.223,R5=3.479,(R4+R5)/(R4-R5)=2.47;R6=3.367,R7=3.99,R6/R7=0.844;CT1=0.931,CT2=0.23,CT3=0.248,CT4=0.519,CT5=0.446,CT6=0.504,CT7=0.448,CT1+CT2+CT3+CT4+CT5+CT6+CT7=3.326;T34=0.303,T23=0.211,T34/T23=1.436;f4/f6=1.127;R15=1.593,|f7|/R15=3.92;SAG51=-0.473,CT5/|SAG51|=0.943;vd6=23.54,vd3=20.37,vd6-vd3=3.17。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1及表2的条件。
表2为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2-1及图2-2,其中图2-1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2-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6.37,f=4.66,f12/f=1.367;EPD=3.153,f/EPD=1.48;f4=20.23,f1=4.58,f4/f1=4.42;f2=-12.45,f6=26.74,f7=-6.14,f2/f1+f6/f7=-7.07;f/f1=1.017;TTL=5.79,ImgH=4.18,TTL/ImgH=1.39;R4=6.473,R5=3.609,(R4+R5)/(R4-R5)=3.52;R6=4.909,R7=4.66,R6/R7=1.053;CT1=0.931,CT2=0.235,CT3=0.235,CT4=0.491,CT5=0.498,CT6=0.457,CT7=0.458,CT1+CT2+CT3+CT4+CT5+CT6+CT7=3.305;T34=0.257,T23=0.25,T34/T23=1.028;f4/f6=0.757;R15=1.627,|f7|/R15=3.77;SAG51=-0.451,CT5/|SAG51|=1.104;vd6=23.54,vd3=20.4,vd6-vd3=3.14。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3及表4的条件。
表4为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2-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三实施例
请参见图3-1及图3-2,其中图3-1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3-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6.2,f=4.64,f12/f=1.336;EPD=3.093,f/EPD=1.50;f4=17.65,f1=4.65,f4/f1=3.82;f2=-14.16,f6=24.69,f7=-6.24,f2/f1+f6/f7=-7;f/f1=0.998;TTL=5.79,ImgH=4.18,TTL/ImgH=1.39;R4=6.395,R5=3.78,(R4+R5)/(R4-R5)=3.89;R6=5.381,R7=4.551,R6/R7=1.182;CT1=0.915,CT2=0.235,CT3=0.235,CT4=0.484,CT5=0.495,CT6=0.444,CT7=0.486,CT1+CT2+CT3+CT4+CT5+CT6+CT7=3.294;T34=0.237,T23=0.259,T34/T23=0.915;f4/f6=0.715;R15=1.635,|f7|/R15=3.82;SAG51=-0.451,CT5/|SAG51|=1.098;vd6=23.54,vd3=20.4,vd6-vd3=3.14。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5及表6的条件。
表6为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3-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四实施例
请参见图4-1及图4-2,其中图4-1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4-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5.82,f=4.68,f12/f=1.244;EPD=3.171,f/EPD=1.48;f4=14.61,f1=4.65,f4/f1=3.14;f2=-17.43,f6=22.36,f7=-6.22,f2/f1+f6/f7=-7.34;f/f1=1.006;TTL=5.79,ImgH=4,TTL/ImgH=1.45;R4=6.635,R5=4.192,(R4+R5)/(R4-R5)=4.43;R6=6.151,R7=4.148,R6/R7=1.483;CT1=0.923,CT2=0.216,CT3=0.216,CT4=0.513,CT5=0.503,CT6=0.445,CT7=0.497,CT1+CT2+CT3+CT4+CT5+CT6+CT7=3.313;T34=0.222,T23=0.263,T34/T23=0.844;f4/f6=0.653;R15=1.636,|f7|/R15=3.8;SAG51=-0.412,CT5/|SAG51|=1.221;vd6=23.54,vd3=20.4,vd6-vd3=3.14。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7及表8的条件。
表8为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4-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五实施例
请参见图5-1及图5-2,其中图5-1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5-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7.43,f=5.07,f12/f=1.465;EPD=3.071,f/EPD=1.65;f4=21.46,f1=4.42,f4/f1=4.86;f2=-8.53,f6=121.46,f7=-5.89,f2/f1+f6/f7=-22.55;f/f1=1.147;TTL=6,ImgH=4.18,TTL/ImgH=1.44;R4=7.045,R5=3.135,(R4+R5)/(R4-R5)=2.6;R6=3.62,R7=3.976,R6/R7=0.910;CT1=0.879,CT2=0.222,CT3=0.241,CT4=0.58,CT5=0.467,CT6=0.518,CT7=0.433,CT1+CT2+CT3+CT4+CT5+CT6+CT7=3.340;T34=0.347,T23=0.216,T34/T23=1.606;f4/f6=0.177;R15=1.689,|f7|/R15=2.49;SAG51=-0.452,CT5/|SAG51|=1.033;vd6=32.02,vd3=20.37,vd6-vd3=11.65。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9及表10的条件。
表10为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5-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六实施例
请参见图6-1及图6-2,其中图6-1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6-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9.4,f=6.34,f12/f=1.482;EPD=4.231,f/EPD=1.5;f4=16.21,f1=6.02,f4/f1=2.69;f2=-12.85,f6=10.64,f7=-6.36,f2/f1+f6/f7=-3.81;f/f1=1.053;TTL=7.73,ImgH=5.45,TTL/ImgH=1.42;R4=7.005,R5=3.814,(R4+R5)/(R4-R5)=3.39;R6=5.132,R7=5.488,R6/R7=0.935;CT1=1.184,CT2=0.3,CT3=0.3,CT4=0.866,CT5=0.383,CT6=0.793,CT7=0.521,CT1+CT2+CT3+CT4+CT5+CT6+CT7=4.347;T34=0.442,T23=0.315,T34/T23=1.403;f4/f6=1.523;R15=2.372,|f7|/R15=2.68;SAG51=-0.534,CT5/|SAG51|=0.717;vd6=30.27,vd3=19.24,vd6-vd3=11.03。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11及表12的条件。
表12为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6-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七实施例
请参见图7-1及图7-2,其中图7-1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7-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7-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7.2,f=4.72,f12/f=1.525;EPD=2.778,f/EPD=1.7;f4=24.38,f1=4.42,f4/f1=5.52;f2=-9.15,f6=31.03,f7=-6.02,f2/f1+f6/f7=-7.22;f/f1=1.068;TTL=5.79,ImgH=4.18,TTL/ImgH=1.39;R4=9.073,R5=3.644,(R4+R5)/(R4-R5)=2.34;R6=3.699,R7=4.09,R6/R7=0.904;CT1=0.79,CT2=0.23,CT3=0.271,CT4=0.521,CT5=0.501,CT6=0.508,CT7=0.476,CT1+CT2+CT3+CT4+CT5+CT6+CT7=3.297;T34=0.311,T23=0.214,T34/T23=1.453;f4/f6=0.786;R15=1.586,|f7|/R15=3.8;SAG51=-0.425,CT5/|SAG51|=1.179;vd6=23.54,vd3=20.37,vd6-vd3=3.17。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13及表14的条件。
表14为第七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由图7-2可知,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像素。
第八实施例
请参见图8-1及图8-2,其中图8-1为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8-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8-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滤光片30及成像面50。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3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4近光轴处及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5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凸面。像侧面S6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7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9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像侧面S10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1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近光轴处和圆周处均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物侧面S13近光轴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近光轴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f12=7.3,f=5.21,f12/f=1.401;EPD=2.895,f/EPD=1.8;f4=29.09,f1=4.71,f4/f1=6.18;f2=-10.46,f6=14.83,f7=-8.93,f2/f1+f6/f7=-3.88;f/f1=1.106;TTL=6.51,ImgH=4.22,TTL/ImgH=1.54;R4=12.031,R5=4.426,(R4+R5)/(R4-R5)=2.16;R6=4.709,R7=4.507,R6/R7=1.045;CT1=0.937,CT2=0.23,CT3=0.3,CT4=0.661,CT5=0.493,CT6=0.574,CT7=0.716,CT1+CT2+CT3+CT4+CT5+CT6+CT7=3.911;T34=4.507,T23=4.426,T34/T23=1.018;f4/f6=1.962;R15=1.722,|f7|/R15=5.19;SAG51=-0.398,CT5/|SAG51|=1.239;vd6=55.79,vd3=20.37,vd6-vd3=35.42。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15及表16的条件。
表16为第八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