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轮胎起升装置

轮胎起升装置

IPC分类号 : B66F19/00I,B60B29/00I

申请号
CN201920669203.8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05-10
  • 公开号: 210001555U
  • 公开日: 2020-01-31
  • 主分类号: B66F19/00I
  • 专利权人: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起升装置,包括框架、支撑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框架包括两个边框和两个水平导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架、两个支撑架以及两个三角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两个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轮胎起升装置的操作简单且可实现一个人操作完成轮胎更换、体积小和重量轻且易于收纳。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的支撑装置和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移动轮胎的驱动装置;所述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边框和固定于两个所述边框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水平导轨,两个所述水平导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边框长轴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水平导轨以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的底架、铰接于所述底架相对两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支撑架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撑架以支撑轮胎的两个三角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两个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同时实现驱动所述三角架在垂直于所述底架的方向上下移动以及平行于所述底架的轴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包括第一套管、由第一套管沿其径向分别向外倾斜延伸的两个延伸壁以及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均呈中空且共同围成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共同围成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皆平行于所述水平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均呈中空的两个第四管套和两个第五管套,两个所述第四管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长轴的两端,两个所述水平导轨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四管套,两个所述第五管套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管套之间;所述支撑架包括呈中空的第六管套和第七管套,所述第六管套和所述第七管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七个铰链轴和八个滚轮,两个所述铰链轴的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五管套和相邻一个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第六管套以实现铰接,一个所述铰链轴分别穿过一个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第七管套和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的所述第一套管以实现铰接,另外四个所述铰链轴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套管和两个所述第三套管,且该四个所述铰链轴中的每一个所述铰链轴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所述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所述底架、所述支撑架以及所述三角架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水平导轨和所述铰链轴均为钢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两个支撑架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起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电控单元和与所述电控单元电连接以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动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起升装置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将该控制指令处理后驱动所述驱动装置进行相应动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车辆的一种轮胎起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普及和发展,常常出现轮胎需要更换,尤其是物流运输使用的大卡车、半挂车的轮胎更换更是重要。

目前的物流运输使用的大卡车、半挂车的轮胎更换一般采用多人配合的撬棍安装,即采用千斤顶升悬架来使轮胎离地,采用撬棍拆卸轮胎;或者采用流动维修车的专业的轮胎自动安装装置。

然而,采用撬棍安装方式需要的人数多,工作强度大,当运输车上仅司机一名人员时,基本无法正常完成轮胎更换。另一种方式,需要电话求助流动维修车,需要的时间长、费用高,影响车辆的准时到达率,同时这种轮胎自动安装装置重量达200公斤,其外形大,无法在物流车辆中方便携带。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轮胎起升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的操作简单且可实现一个人操作完成轮胎更换、体积小和重量轻且易于收纳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起升装置,包括框架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的支撑装置和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移动轮胎的驱动装置;所述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边框和固定于两个所述边框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水平导轨,两个所述水平导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边框长轴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水平导轨以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的底架、铰接于所述底架相对两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支撑架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撑架以支撑轮胎的两个三角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两个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同时实现驱动所述三角架在垂直于所述底架的方向上下移动以及平行于所述底架的轴向的移动。

更优的,所述三角架包括第一套管、由第一套管沿其径向分别向外倾斜延伸的两个延伸壁以及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均呈中空且共同围成三角形。

更优的,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共同围成等腰三角形。

更优的,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皆平行于所述水平导轨。

更优的,所述底架包括均呈中空的两个第四管套和两个第五管套,两个所述第四管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长轴的两端,两个所述水平导轨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四管套,两个所述第五管套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管套之间;所述支撑架包括呈中空的第六管套和第七管套,所述第六管套和所述第七管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七个铰链轴和八个滚轮,两个所述铰链轴的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五管套和相邻一个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第六管套以实现铰接,一个所述铰链轴分别穿过一个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第七管套和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的所述第一套管以实现铰接,另外四个所述铰链轴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套管和两个所述第三套管,且该四个所述铰链轴中的每一个所述铰链轴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所述滚轮。

更优的,所述边框、所述底架、所述支撑架以及所述三角架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水平导轨和所述铰链轴均为钢材料制成。

更优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两个支撑架中间。

更优的,所述轮胎起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电控单元和与所述电控单元电连接以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

更优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动推杆。

更优的,所述轮胎起升装置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将该控制指令处理后驱动所述驱动装置进行相应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胎起升装置通过将所述底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水平导轨以实现水平滑动;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的一侧,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另外,将所述支撑架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三角架;并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同时实现驱动所述三角架在垂直于所述底架的方向上下移动以及平行于所述底架的轴向的移动。该结构可以使整个装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收缩后体积小且结构重量轻,方便随车携带易于收纳;更优的是,使用时操作简单轻松且作业强度低,可实现一个人轻松更换轮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的底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的三角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与轮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起升装置100,包括框架1、支撑装置2、驱动装置3以及电控装置4。

所述框架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边框11和固定于两个所述边框11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水平导轨12。两个所述水平导轨1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边框11长轴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导轨12与所述边框11相互垂直,两个所述边框11和两个所述水平导轨12而共同围成矩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稳定地放置于地面以支撑车辆的轮胎。

其中,请同时参图1所示的XYZ坐标系,所述水平导轨12轴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所述边框11的长轴方向为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均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11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水平导轨12为钢材料制成。铝合金结构重量轻,从而使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的重量轻,以便随车携带,从而满足实现一个人操作的条件。

所述支撑装置2连接于所述框架1。

具体的,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水平导轨12以沿所述水平导轨12的轴向水平滑动的底架21、铰接于所述底架21相对两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支撑架22、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撑架22以支撑所述轮胎的两个三角架23、七个铰链轴24以及八个滚轮25。其中,所述底架21沿所述第一方向X水平滑动。所述铰接为两个物体通过铰接结合,并所述两个物体均可以围绕铰接点转动。

请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21包括均呈中空的两个第四管套211和两个第五管套212。两个所述第四管套211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21长轴的两端,两个所述水平导轨1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四管套211,所述底架21就可以沿着所述水平导轨12的方向滑动,即所述底架21沿所述第一方向X水平滑动。该结构可以实现所述底架21相对于所述边框11沿所述水平导轨12的轴向水平滑动。两个所述第五管套212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管套211之间。所述第五管套212用于与所述支撑架22铰接。

请参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22包括呈中空的第六管套221和第七管套222。所述第六管套221和所述第七管套222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2相对的两端。

请参图5所示,所述三角架23包括第一套管231、由第一套管231沿其径向分别向外倾斜延伸的两个延伸壁232以及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延伸壁232远离所述第一套管231一侧的第二套管233和第三套管234。所述第一套管231、所述第二套管233以及所述第三套管234均呈中空且共同围成三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231、所述第二套管233以及所述第三套管234共同围成等腰三角形。该结构在力学里,等腰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而且受力均匀,可以合理地把车辆的重量通过轮胎和所述三角架23传递到所述底架21,而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对轮胎进行包裹,可靠性更高。更优的,所述第一套管231、所述第二套管233以及所述第三套管234皆平行于所述水平导轨12。该结构使轮胎支撑的位置为标准的正常位置,以便轮胎的安装和拆卸的定位准确。

所述铰链轴24皆可以匹配且可以插入所述第一套管231、所述第二套管233、所述第三套管234、所述第四管套211、所述第五管套212、所述第六管套221以及所述第七管套222。

其中,两个所述铰链轴24的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五管套212和相邻一个所述支撑架22的所述第六管套221以实现铰接。其中,一个所述铰链轴24分别穿过一个所述支撑架22的所述第七管套222和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23的所述第一套管231以实现铰接。从而实现所述支撑架22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21且铰接于所述三角架23。该结构可以实现所述三角架23相对于所述底架21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Z灵活地活动。

其中,另外四个所述铰链轴24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套管233和两个所述第三套管234,且该四个所述铰链轴24中的每一个所述铰链轴24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所述滚轮25。八个所述滚轮25一方面可以把轮胎支撑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轮胎轴向转动,以便在换轮胎时,调整所述轮胎螺栓孔与轮毂螺栓对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21、所述支撑架22以及所述三角架23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结构重量轻,从而使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的重量轻,以便随车携带,从而满足实现一个人操作的条件。所述铰链轴24均为钢材料制成。钢材料的所述铰链轴24能保证足够的硬度,可以让所述三角架23支撑车辆的重量。

所述驱动装置3连接于所述框架1。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支撑装置2移动轮胎。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和两个第二驱动装置32。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11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11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支撑装置2相对于所述框架1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即沿所述第一方向X水平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设置于两个支撑架22中间。该结构可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作用于所述框架1比较平稳,从而使车辆轮胎可以水平滑动,实现轮胎装入或者拆卸,从而满足实现一个人操作的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导轨12的轴向与所述底架21的轴向相互垂直,即垂直于由所述水平导轨12与所述底架21构成的垂直面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Y。也就是说,所述水平导轨12的轴向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X,平行于所述底架21的轴向的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Z,而所述三角架23在垂直于所述底架21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Y。

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21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12,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2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三角架23在垂直于所述底架21的方向上下移动,即沿所述第三方向Z上下移动。该结构通过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共同沿所述第三方向Z将轮胎抬升和降下,可以使抬升的力量更为强。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的抬升的高度不同,即通过抬升的高度差,使轮胎受到向前或者向后的推力,从而使所述轮胎沿所述第二方向Y实现移动,并实现轮胎安装或拆卸中的需求,从而满足实现一个人操作的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机械机构可以使相同的。但是,不限于此,机械结构不相同也是可以的。更优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是分别独立工作的,也就是说,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的动作是单独控制的,实现的动作也可以不一致。该控制方式和结构可以实现控制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单独的沿所述第三方向Z将轮胎抬升和降下,同时,也使所述轮胎沿所述第二方向Y实现移动。

综合上述,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和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各自的伸长和收缩操作,可以实现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支撑轮胎在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以及所述第三方向Z的移动,进而实现轮胎与车辆轮毂对正安装,大大减少传统安装轮胎的困难程度,从而作业强度低,可实现一个人轻松更换轮胎。

所述电控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架1。具体的,所述电控装置4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的电控单元41和与所述电控单元41电连接以供电的电池42,所述电控单元41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4分别单独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和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其中,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都是受所述电控装置4单独控制的,该模式可以实现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的动作都单独控制实现的。通过所述电控装置4的操作,使作业强度低,可实现一个人轻松更换轮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均为电动推杆。所述电池42为充电电瓶。采用充电电瓶作为动力,电动推杆为执行机构的半自动装置,可以让用户操作轻松、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重量轻。

为了更好的使用时操作简单轻松,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还包括遥控器(图未示),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单元41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控单元41,所述电控单元41将该控制指令处理后驱动所述驱动装置3进行相应动作。通过所述遥控器的控制,可以对三个所述驱动装置3进行单独控制,即所述遥控器可以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和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分别单独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所述轮胎的移动定位更为准确。通过所述遥控器的操作,可以让用户的用户体验更好。

请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起升装置与轮胎的示意图。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的操作过程如下:

将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预先放到待安装车辆轮毂处,并将轮胎使用斜坡类装置推到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上,如图4示位置。根据待安装所述轮胎与车辆轮毂的相对位置,使用所述遥控器分别单独控制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动作,使所述三角架23在所述第三方向Z方向上和所述轮胎径向所述第二方向Y上发生位置变化,而实现所述轮胎在高度和水平方向的调整。例如,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进行共同伸长,使所述轮胎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单独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动作,使所述轮胎进行精细调整到位。当然,也可以分别单独控制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同时调整。

当所述轮胎中心位置与车辆轮毂中心位置大致重合时,可用手转动所述轮胎,调整所述轮胎螺栓孔与轮毂螺栓对正,再通过所述遥控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实现所述轮胎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直到所述轮胎轮辋与轮毂安装面贴合,再进行安装车轮螺栓。安装完成后,通过所述遥控器收缩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退出所述轮胎起升装置100,完成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胎起升装置通过将所述底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水平导轨以实现水平滑动;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边框的靠近另一所述边框的一侧,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实现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沿所述水平导轨的轴向水平滑动。另外,将所述支撑架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三角架;并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架且分别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各自相邻的一个所述三角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伸长和收缩以同时实现驱动所述三角架在垂直于所述底架的方向上下移动以及平行于所述底架的轴向的移动。该结构可以使整个装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收缩后体积小且结构重量轻,方便随车携带易于收纳;更优的是,使用时操作简单轻松且作业强度低,可实现一个人轻松更换轮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轮胎起升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