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

    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

    IPC分类号 : B62H1/00

    申请号
    CN202020000693.5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1-02
    • 公开号: 211617928U
    • 公开日: 2020-10-02
    • 主分类号: B62H1/00
    • 专利权人: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包括外管、内管、按钮、驱动杆,内管一端设在外管内并能上下移动;外管上端面设有按钮,驱动杆一端与按钮下端连接,驱动杆另一端连接一压块;外管下部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卡槽,在内管对应两侧开设的通孔与卡槽对齐时,挡块在压块的挤压下,进入外管内侧底部设置的卡槽内;通过脚部踩踏支撑板,压头接触挡块,挡块在压头的挤压之下,内管与外管之间卡紧,支撑板支撑到地面上;按动按钮,压头与挡块分离,第二弹簧向上拉动内管,内管的下端与地面分离。通过手指按动按钮,即可将支撑板收缩,用脚踩踏踏板即可向外伸出,用于支撑车体。本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防止人们在取车和停车时将鞋面弄脏或划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3)、内管(4)、按钮(2)、驱动杆(6),外管(3)呈内部中空状,内管(4)的一端呈开口状且设置在外管(3)内并能够往复上下移动,内管(4)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5);外管(3)上端面开设有通孔,按钮(2)设置在通孔内,驱动杆(6)的一端与按钮(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驱动杆(6)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压块(601);

    外管(3)的内腔由隔板(301)分隔为第一空腔(302)和第二空腔(303),第一空腔(302)内设有第一弹簧(3021),第一弹簧(3021)套设在驱动杆(6)外部,第一弹簧(3021)的上端与按钮(2)的下端相抵接,第一弹簧(3021)的下端与隔板(301)相抵接;第二空腔(303)内设有第二弹簧(3031),第二弹簧(3031)套设在驱动杆(6)外部,第二弹簧(3031)的上端与隔板(301)的下端连接,第二弹簧(3031)的下端与内管(4)的上端连接;

    在内管(4)上部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一通孔(402),通孔(402)内设有挡块(7),外管(3)内部下端的对应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槽(304),通孔(402)与卡槽(304)对齐时,挡块(7)在压块(601)的挤压下,完全进入卡槽(30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一端连接一个悬挂板(1),悬挂板(1)的一侧用于可拆卸设置在自行车后座(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上端面为可拆卸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的呈开口状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挡边(401),第二弹簧(3031)的下端与挡边(401)的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601)呈梯形,上端面的长度大于下端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6)的上端设有螺纹,按钮(2)下端开设有螺纹孔,驱动杆(6)与按钮(2)之间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3031)通过弹簧座与隔板(301)的下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3031)通过弹簧座与挡边(401)的上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3021)和第二弹簧(3031)为压缩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1)与外管(3)之间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常用的出行工具,普及度越来越高。现有的自行车支撑腿在使用时,需要用脚将其拨动到后面,自行车在使用时,支撑腿上会有污垢,容易将鞋面弄脏,或者容易将污垢溅射到裤腿上,同时由于每次需要用鞋子的侧面去推开支撑腿,操作不当时,支撑腿上的零件容易将鞋面刮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支撑停靠结构,采用内管加外管,移动调节高度,仅需手指按动按钮,即可将支撑结构缩回。脚部向下踩踏固定板,即可使支撑板向下接触地面,实现支撑的用途,受力面大,支撑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包括外管、内管、按钮、驱动杆,外管呈内部中空状,内管的一端呈开口状且设置在外管内并能够往复上下移动,内管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外管上端面开设有通孔,按钮设置在通孔内,驱动杆的一端与按钮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压块;

    外管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驱动杆外部,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按钮的下端相抵接,第一弹簧的下端与隔板相抵接;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驱动杆外部,第二弹簧的上端与隔板的下端连接,第二弹簧的下端与内管的上端连接;

    在内管上部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一通孔,通孔内设有挡块,外管内部下端的对应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槽,通孔与卡槽对齐时,挡块在压块的挤压下,完全进入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一个悬挂板,悬挂板的一侧用于可拆卸设置在自行车后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上端面为可拆卸式。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呈开口状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挡边,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挡边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呈梯形,上端面的长度大于下端面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有螺纹,按钮下端开设有螺纹孔,驱动杆与按钮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通过弹簧座与隔板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通过弹簧座与挡边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外管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脚部踩踏支撑板,带动驱动杆向下运动,压头接触挡块,当内管两侧开设的通孔与外管内侧底部设置的卡槽对齐时,挡块在压头的挤压之下,进入外管内侧底部设置的卡槽内,内管与外管之间卡紧,支撑板支撑到地面上;按动按钮,压头与挡块分离,第二弹簧向上拉动内管,内管的下端与地面分离。

    通过手指按动按钮,即可将支撑板收缩,用脚踩踏踏板即可向外伸出,用于支撑车体。与传统的自行车车体支撑架相比,效率高,支撑稳定,可有效防止人们在取车和停车时将鞋面弄脏或划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停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骑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自行车支撑装置悬挂在自行车后座时的示意图。

    图7是内管的剖视图。

    图8是悬挂板的剖视图。

    1、悬挂板,2、按钮,3、外管,301、隔板,302、第一空腔,3021、第一弹簧,303、第二空腔,3031、第二弹簧,304、卡槽,4、内管,401、挡边,402、通孔,5、支撑板,6、驱动杆,601、压块,7、挡块,8、连接,9、自行车后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包括外管3、内管4、按钮2、驱动杆6,外管3 的一端连接有悬挂板1,悬挂板1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倾斜的一面开设有圆槽,此外,还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与悬挂板1配合,卡在自行车后座9上,连接板8与悬挂板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内管4的一端呈开口状,该开口的一端设置在外管3内并能够往复上下移动,外管3上端面开设有通孔,按钮2设置在通孔内,驱动杆6的一端与按钮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驱动杆6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压块601。压块601成梯形,上端面的长度大于下端面的长度。驱动杆6的上端设有螺纹,按钮2下端开设有螺纹孔,驱动杆6与按钮2之间螺纹连接。

    在内管4上部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一通孔402,通孔402内设有挡块7,外管3内部下端的对应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槽304,通孔402与卡槽304对齐时,挡块7在压块601的挤压下,完全进入卡槽304内。

    外管3的内腔由隔板301分隔为第一空腔302和第二空腔303,隔板301与外管3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第二弹簧3031、驱动杆6、压头601。

    第一空腔302内设有第一弹簧3021,第一弹簧3021套设在驱动杆6外部,第一弹簧3021 的上端与按钮2的下端相抵接,第一弹簧3021的下端与隔板301相抵接;第二空腔303内设有第二弹簧3022,第二弹簧3022套设在驱动杆6外部,第二弹簧3022的上端与隔板301的下端连接,第二弹簧3022的下端与内管4的上端连接。内管4的呈开口状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挡边401,第二弹簧3022的下端与挡边401的上端连接。第二弹簧3031通过弹簧座与隔板301的下端连接,第二弹簧3031通过弹簧座与挡边401的上端连接,第一弹簧3021和第二弹簧3031为压缩弹簧。

    外管3上端可拆卸设有端盖304,外管3的一端连接一个悬挂板1,悬挂板1的一侧用于可拆卸设置在自行车后座9一侧;内管4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板5,通过脚部踩踏支撑板5,带动驱动杆6向下运动,压头601接触挡块7,当内管4两侧开设的通孔402与外管内侧底部设置的卡槽304对齐时,挡块7在压头601的挤压之下,进入外管3内侧底部设置的卡槽304 内,内管4与外管3之间卡紧,支撑板5支撑到地面上;按动按钮2,压头601与挡块7分离,第二弹簧3022向上拉动内管4,内管4的下端与地面分离。

    外管3上端面为可拆卸式,方便拆装第二弹簧3031、驱动杆6、压头601。

    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骑行时,按动按钮2,第二弹簧3031向上拉动驱动杆6,压头601挤压挡块7,挡块7完全位于至卡槽304内,此时,挡块7脱离通孔402,第二弹簧3031向上拉动内管4,支撑板5与地面分离。

    当需要停车时,脚部踩踏支撑板5,带动压杆6向下运动,当内管两侧开设的通孔402 与卡槽304对齐时,压头601接触挡块7,挡块7在压头601的挤压之下,挡块7的一端卡设在卡槽304内,内管4与外管3之间卡紧,支撑板5支撑到地面上。

    按动按钮,第二弹簧3031向上拉动驱动杆6,压头601与挡块7分离,第二弹簧向上拉动内管4,支撑板5与地面分离。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一种自行车支撑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加载中...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