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本发明中的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包括补气飞艇,其设有补气装置,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单元、第二补气单元、驱动单元和储气单元,第一补气单元安装于驱动单元且与储气单元连通,第二补气单元用于安装在待补气飞艇上,驱动单元能驱动第一补气单元与第二补气单元连接,使储气单元对待补气飞艇进行补气。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在补气飞艇上设置了补气装置,可以提供待补气飞艇损失的气体进而进行补气操作,同时在补气飞艇上设置了第一补气单元,和位于待补气飞艇上的第二补气单元进行配合可以实现对接,从而实现气体传输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包括:
补气飞艇;
所述补气飞艇设有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单元、第二补气单元、驱动单元和储气单元,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补气飞艇,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安装于所述驱动单元且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补气单元用于安装在待补气飞艇上,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补气单元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连接,以使所述储气单元对所述待补气飞艇进行补气;
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包括:
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配合的第一出口;
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阀座内;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阀芯将所述第一出口保持在常闭状态;
所述第一阀座的外部设有第一卡持结构,所述第一卡持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配合;
所述第一阀座的内部设有环形挡圈,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环形挡圈相抵,从而将所述第一出口封闭;
所述第二补气单元包括:
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上分别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待补气飞艇连通;
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阀座内;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将所述第二入口保持在常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座的内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止挡部和支撑部,所述止挡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阀座连接,所述止挡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环形挡圈分离,从而打开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筒状部、第一环状部、第二环状部和第三环状部,所述筒状部套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环状部设于所述筒状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环状部配合,以使所述筒状部的一个端口抵靠于所述止挡部,从而封闭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三环状部间隔设于所述筒状部的外部,所述第二环状部与所述第二阀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第一阀座能够与所述第三环状部配合,以使所述筒状部与所述止挡部分离,从而打开所述第二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座的外侧设有第二卡持结构,所述第二卡持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持结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补气飞艇,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械臂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还包括调压单元,所述第一补气单元通过所述调压单元与所述储气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还包括补气软管,所述第一补气单元通过所述补气软管与所述调压单元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补气飞艇内,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调压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终端和所述待补气飞艇通信连接;
第一摄像采集单元,所述第一摄像采集单元设于所述补气飞艇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第二摄像采集单元,所述第二摄像采集单元设于所述机械臂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天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拓展,针对航空、航天结合部使用的平流层飞艇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在平流层飞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平台尺寸巨大,以及系统长时不间断驻空飞行的需要,要求平流层飞艇的内外压差能长时间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然而,在长航时驻空过程中,由于焊接工艺、驻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平流层飞艇囊体内的氦气会出现向外渗漏的情况。因此,若要长时维持平流层飞艇的内外压差在一定范围内,则必须及时为飞艇进行补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无法对平流层飞艇进行补气操作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所述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包括:
补气飞艇;
所述补气飞艇设有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单元、第二补气单元、驱动单元和储气单元,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补气飞艇,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安装于所述驱动单元且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补气单元用于安装在待补气飞艇上,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补气单元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连接,以使所述储气单元对所述待补气飞艇进行补气。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在补气飞艇上设置了补气装置,可以提供待补气飞艇损失的气体进而进行补气操作,同时在补气飞艇上设置了第一补气单元,和位于待补气飞艇上的第二补气单元进行配合可以实现对接,从而实现补气飞艇的储气单元对待补气飞艇进行气体传输的目的,其中,驱动单元可以实现第一补气单元对位于待补气飞艇上的第二补气单元的主动对接和断开,方便了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对接的精准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包括:
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配合的第一出口;
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阀座内;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阀芯将所述第一出口保持在常闭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座的外部设有第一卡持结构,所述第一卡持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补气单元配合;
所述第一阀座的内部设有环形挡圈,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环形挡圈相抵,从而将所述第一出口封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补气单元包括:
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上分别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待补气飞艇连通;
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阀座内;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将所述第二入口保持在常闭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座的内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止挡部和支撑部,所述止挡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阀座连接,所述止挡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环形挡圈分离,从而打开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筒状部、第一环状部、第二环状部和第三环状部,所述筒状部套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环状部设于所述筒状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环状部配合,以使所述筒状部的一个端口抵靠于所述止挡部,从而封闭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三环状部间隔设于所述筒状部的外部,所述第二环状部与所述第二阀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第一阀座能够与所述第三环状部配合,以使所述筒状部与所述止挡部分离,从而打开所述第二入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座的外侧设有第二卡持结构,所述第二卡持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持结构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为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补气飞艇,所述第一补气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械臂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气装置还包括调压单元,所述第一补气单元通过所述调压单元与所述储气单元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气装置还包括补气软管,所述第一补气单元通过所述补气软管与所述调压单元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补气飞艇内,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调压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终端和所述待补气飞艇通信连接;
第一摄像采集单元,所述第一摄像采集单元设于所述补气飞艇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第二摄像采集单元,所述第二摄像采集单元设于所述机械臂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补气单元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补气单元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补气单元和第二补气单元相配合时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第一补气单元、11:第一阀座、111:第一卡持结构、112:环形挡圈、12:第一阀芯、13:第一弹性件;
20:第二补气单元、21:第二阀座、211:第二卡持结构、22:第二阀芯、221:筒状部、222:第一环状部、223:第二环状部、224:第三环状部、23:第二弹性件、24:支撑件、241:止挡部、242:支撑部;
30:驱动单元;
40:储气单元;
50:补气软管;
61: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2:第二摄像采集单元;
100:补气飞艇;
200:待补气飞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本发明中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包括补气飞艇100,其设有补气装置,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单元10、第二补气单元20、驱动单元30和储气单元40,第一补气单元10安装于驱动单元30且与储气单元40连通,第二补气单元20用于安装在待补气飞艇200上,驱动单元30能驱动第一补气单元10与第二补气单元20连接,使储气单元40对待补气飞艇200进行补气。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在补气飞艇100上设置了补气装置,可以提供待补气飞艇200损失的气体进而进行补气操作,同时在补气飞艇100上设置了第一补气单元10,和位于待补气飞艇200上的第二补气单元20进行配合可以实现对接,从而实现补气飞艇100的储气单元40对待补气飞艇200进行气体传输的目的,其中,驱动单元30可以实现第一补气单元10对位于待补气飞艇200上的第二补气单元20的主动对接和断开,方便了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对接的精准性。
本实施例中的待补气飞艇200平流层飞艇,与传统飞机相比,平流层飞艇的优点是:留空时间长,可持续工作,易于长期、不间断地获得情报和数据,及时地对紧急事件迅速做出响应。其覆盖范围广,平流层飞艇的飞行高度比传统飞机大,因此覆盖范围也比传统飞机更宽广。其生存能力强,由于气球或软式飞艇以及一些低速无人飞艇的主要部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因此雷达反射截面很小,传统的雷达难以跟踪和发现。其制造和运行维护费用低,需要的保障人员少、后勤负担轻。
另外,平流层飞艇与卫星相比,由于平流层飞艇运行高度低,一般只是低轨卫星1/10-1/20,容易实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可有效弥补卫星观测局部盲点。对侦察、观测设备要求低,采用一般的数字相机,就可能获得与高精度卫星质量相当的照片;制造成本低,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发射设施,对地面设备要求也比较低,大部分部件和有效载荷可回收重复使用,因此效费比高。发射过程较为简单;有效载荷技术难度小,易于更新和维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补气单元10包括第一阀座11、第一阀芯12和第一弹性件13。第一阀座11上设有与储气单元40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能够与第二补气单元20配合的第一出口。第一阀芯12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第一阀座11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12的右端在与第一阀座11相接触时为关闭气体状态,在与第一阀座11分开的状态为开启气体通道状态。第一弹性件13与第一阀芯12配合,以使第一阀芯12将第一出口保持在常闭状态,由于第一弹性件13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力,所以使得第一阀芯12右端可以受到第一弹性件13的弹力并与第一阀座11相接触,并保持第一补气单元10关闭的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芯12为菌状阀芯,包括端部和杆部,端部与第二阀芯22相配合可以实现气路的开启与闭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补气单元内部还包括挡块,第一阀芯12的杆部穿设于挡块中,使得在补气过程中杆部可以沿轴向进行位移,从而使得端部与第一阀座11接触或分离,以实现补气或者封闭的功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座11的外部设有第一卡持结构111,第一卡持结构111能够与第二补气单元20配合,在补气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相锁紧,提高了气体传输的稳定性。第一阀座11的内部设有环形挡圈112,第一弹性件13使得第一阀芯12与环形挡圈112相抵,从而将第一出口封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补气单元20包括第二阀座21、第二阀芯22和第二弹性件23。第二阀座21上分别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能够与第一出口连通,用于接收第一补气单元10的气体,第二出口用于与待补气飞艇200连通,进而传输给待补气飞艇200所需气体。第二阀芯22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第二阀座21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阀芯22在补气过程中与第一阀座11相配合,进而进行移动,从而打开气体通道,进行气体传输。第二弹性件23与第二阀芯22配合,以使第二阀芯22将第二入口保持在常闭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23会给第二阀芯22的左端面向左的弹性力,进而使得左端面与支撑件24相接触,封闭通道。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阀座21的内部设有支撑件24,支撑件24包括止挡部241和支撑部242,止挡部241通过支撑部242与第二阀座21连接,止挡部241能够与第一阀芯12配合,以使第一阀芯12与环形挡圈112分离,从而打开第一出口。其中,第二阀芯22包括筒状部221、第一环状部222、第二环状部223和第三环状部224。筒状部221套设于支撑部242的外侧,第一环状部222设于筒状部221的内部,第二弹性件23与第一环状部222配合,以使筒状部221的一个端口抵靠于止挡部241,从而封闭第二入口,第二环状部223和第三环状部224间隔设于筒状部221的外部,第二环状部223与第二阀座21的内壁相抵靠,使得第二阀芯22在补气移动过程中可以沿第二阀座21的内壁进行滑动。第一阀座11能够与第三环状部224配合,即补气过程中第一阀座11可以推动第三环状部224进而使得筒状部221与止挡部241分离,从而打开第二入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座21的外侧设有第二卡持结构211,第二卡持结构211能够与第一卡持结构111配合,第一卡持结构111和第二卡持结构211可以在补气过程中对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进行锁紧固定,提升气体传输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和第二弹性件23为弹簧或者橡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的配合过程为:配合前,第一补气单元10中的第一阀芯12在第一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移至最右端与第一阀座11的环形挡圈112贴合,将第一补气单元10关闭;第二补气单元20中的第二阀芯22在第二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移至最左端,与支撑件24的止挡部241贴合,将第二补气单元20关闭。当第一补气单元10插入第二补气单元20后,支撑件24推动第一阀芯12向左移,打开第一补气单元10通道,同时,第一阀座11的最右端推动第二阀芯22的第三环状部224向右移,打开第二补气单元20通道,形成从第一补气单元10到第二补气单元20的气流通道。完全配合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卡持结构211给第一补气单元10上锁,保证在补气期间第一补气单元10不轻易脱开。完成补气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卡持结构211解锁,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分离,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22分别回到其配合前的位置,关闭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为机械臂,机械臂的一端安装于补气飞艇100,第一补气单元10安装于机械臂的另一端。其中,机械臂的末端设有第一补气单元10,机械臂外周设有补气软管50,机械臂在不补气时存放于补气飞艇100本体内,补气时携带第一补气单元10伸出,能实现第一补气单元10五自由度的运动,进而实现对接。由于机械臂可伸缩,允许补气飞艇100和待补气飞艇200的相对位置在补气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降低了对飞行平台和待补气飞艇200的操纵要求,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完成补气后,机械臂将补气软管50和第一补气单元10一起收回飞行平台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补气装置还包括调压单元和补气软管50,第一补气单元10通过调压单元与储气单元40连接,第一补气单元10通过补气软管50与调压单元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补气软管50的一端连接于调压单元,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补气单元10。高压储气单元40用于存储高压氦气,在补气过程中将氦气释放。调压单元安装于高压储气单元40和补气软管50之间,用于调节从高压储气单元40流向补气软管50的气流大小。补气软管50被固定在机械臂装置上,随机械臂装置的运动而运动。其中,第一补气单元10通过球形接头安装在机械臂末端,在力的作用下,允许第一补气单元10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当作用力消失后,第一补气单元10自动回到原位。对接过程中,高压储气装置中的高压氦气,经调压装置进行调压后,流经补气软管50、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进入待补气飞艇200,实现对待补气飞艇200的补气。补气完成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使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脱离,完成补气任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设于补气飞艇100内,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30和调压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终端和待补气飞艇200通信连接。控制装置用于传递信息,摄像单元用于实现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的对接。在本实施例中,补气飞艇100本体可以与地面进行通信,以实现地面人员对补气飞艇100、机械臂、补气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控制装置在补气过程接收地面上传的控制指令,并控制相应的执行元件做出反应,同时还能在对接时自动判断是否到达准确位置,到达准确位置后自动锁定,锁定后自动控制补气过程,待补气飞艇200内外压差达到预定值后自动停止补气。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1和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1设于补气飞艇100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设于机械臂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1位于补气飞艇100上,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位于机械臂装置的末端。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单元的影像可通过补气飞艇100实时传回地面。同时在操作员操纵机械臂,即对接过程中,安装于补气飞艇100上的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1可以使操作员清楚地看见机械臂的伸展情况,以及机械臂与待补气飞艇200的相对位置。而安装在机械臂末端的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可以在第一补气单元10接近第二补气单元20时,精确指引操作员实现对接。另外,还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空中补气过程,如果发生意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1)在地面将氦气充入高压储气单元40中,使其内部气压达到预定值,由补气飞艇100搭载升空,到达指定位置。
2)当补气飞艇100和待补气飞艇200进入各自指定位置后,地面操作员在补气飞艇100上的第一摄像采集单元61的指引下,操控机械臂携带补气软管50、第一补气单元10、机械臂末端的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伸出,使第一补气单元10接近第二补气单元20。
3)与步骤2)同时,打开第二补气单元20的舱门,等待与第一补气单元10对接。
4)操作员在机械臂末端的第二摄像采集单元62的指引下,操控机械臂,使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精确对接。
5)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对接成功后,自动锁定,并且在补气飞艇100和待补气飞艇200之间自动建立信息通道,待补气飞艇200向补气飞艇100发送可以补气的指令,补气飞艇100接到指令后,自动控制高压储气单元40的阀门和调压单元,为待补气飞艇200进行补气。
6)当待补气飞艇200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待补气飞艇200向补气飞艇100发送停止补气的指令。
7)补气飞艇100收到待补气飞艇200发来的停止补气的指令后,自动控制高压储气单元40的阀门和调压单元,停止补气。
8)停止补气后,控制装置控制机械臂运动,使第一补气单元10和第二补气单元20脱离。
9)控制装置控制机械臂自动收回至补气飞艇100。
10)与步骤9)同时,关闭第二补气单元20舱门。
11)补气飞艇100完成本次空中补气任务,执行下一项空中补气任务或降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平流层飞艇空中补气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