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由多个轨道单元顺次连接而成,每个轨道单元均包括轨道体和桩体机构,桩体机构设置在轨道体下方,桩体机构包括固定块、旋转机构和入土机构,固定块固定在轨道体下方,固定块与旋转机构连接,旋转机构可绕入土机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安装时,通过打桩的方式安装每个轨道单元,再将轨道单元之间通过方管固定,旋转机构可以左右摆动,对支撑管的倾斜度进行补偿。中间轨道单元的上旋转块可沿水平条形卡槽左右移动,对安装过程中的轨道左右方向安装误差进行补偿。将多个轨道单元进行顺次连接,即可形成完整轨道,本实用新型兼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结构稳定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为由多个轨道单元顺次连接而成的轨道系统,所述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轨道单元为端头轨道单元,除端头轨道单元外的其他轨道单元为中间轨道单元,每个轨道单元均包括轨道体(1)和桩体机构,所述桩体机构设置在轨道体(1)下方,所述桩体机构包括固定块(2)、旋转机构(3)和入土机构(4),所述固定块(2)固定在轨道体(1)下方,所述固定块(2)与旋转机构(3)连接,所述中间轨道单元的旋转机构(3)可沿着固定块(2)左右移动,所述端头轨道单元的固定块(2)和旋转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可绕入土机构(4)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上旋转块(31)和下旋转块(32),所述上旋转块(31)通过销轴(35)与下旋转块(32)铰接,所述固定块(2)和旋转机构(3)的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旋转块(31)上,所述下旋转块(32)为套筒结构,所述入土机构(4)上端嵌入下旋转块(32)中且可沿着下旋转块(32)上下移动,所述入土机构(4)和下旋转块(32)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转块(31)截面为Y形且包括两块夹板和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块夹板的下方,两块夹板分别位于固定块(2)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2)和上旋转块(31)通过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用于使旋转机构(3)和固定块(2)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栓(34),所述固定螺栓(34)贯穿上旋转块(31)的两块夹板和整个固定块(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一侧开有水平条形卡槽(21),所述中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丝(33),所述固定螺丝(33)贯穿上旋转块(31)上的一块夹板且一端可卡入固定块(2)上的水平条形卡槽(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土机构(4)包括支撑管(41)和尖头(42),所述尖头(42)固定在支撑管(41)下端,所述支撑管(41)与下旋转块(32)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体(1)上还设置有防脱轨机构(5),所述防脱轨机构(5)为四根方管焊接形成的E形安装架,所述E形安装架的中间短管(51)固定在轨道体上,所述E形安装架的左右两侧的外部短管(52)前端水平固定有弹簧(5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其特征在于,相邻轨道体(1)之间通过方钢(6)固定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
背景技术
我国的柑橘,梨和苹果等水果的果树为避让粮食产地,大都种植在丘陵山地地区,尤其是在一些难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山坡上。在生产过程中,施肥,喷药,采摘等工作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只能依靠人力,这些极大的限制了水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水平迫在眉睫。在山地果园运输技术的发展上,国外发展较早。日本是最早应用单轨车的国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陡坡的单轨运输机,可用于陡峭的田地、果树园里的农产品收获搬运、建筑工地的物资搬运等,极具多功能性,同时也适用于娱乐设施、福利用途等。后来,日本又开发了双轨车。在韩国,单轨运输车广泛应用于果园、林业种子园、公园和临时运输线等。近年来,国内也研发了7YGD-34型自走式单轨道果园运输机、7YGS-34型自走式大坡度双轨道果园运输机、7YGDQ-40型遥控牵引式单轨道运输机、7YGWQ-40型遥控牵引式无轨道运输机、牵引式双轨道果园运输机和链式循环货运索道输送系统等,极大的促进了果园运输机械的发展。对于这些果园机械,最基础的便是轨道的安装。对于目前的安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安装方式是提前在安装地点预埋水泥地基,将部分支架埋入水泥地基,待水泥凝固后,将轨道体与这部分支架焊接在一起。这种轨道安装方式耗时长,成本高。而果农大多数接受不了这样的较高经济成本的轨道,不利于发展。故研发一种成本低,安装方便的轨道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为由多个轨道单元顺次连接而成的轨道系统,所述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轨道单元为端头轨道单元,除端头轨道单元外的其他轨道单元为中间轨道单元,每个轨道单元均包括轨道体和桩体机构,所述桩体机构设置在轨道体下方,所述桩体机构包括固定块、旋转机构和入土机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轨道体下方,所述固定块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中间轨道单元的旋转机构可沿着固定块左右移动,所述端头轨道单元的固定块和旋转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可绕入土机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旋转块和下旋转块,所述上旋转块通过销轴与下旋转块铰接,所述固定块与旋转机构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旋转块上,所述下旋转块为套筒结构,所述入土机构上端嵌入下旋转块中且可沿着下旋转块上下移动,所述入土机构和下旋转块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旋转块截面为Y形且包括两块夹板和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块夹板的下方,两块夹板分别位于固定块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和上旋转块通过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用于使旋转机构和固定块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轨道单元为端头轨道单元,除端头轨道单元外的其他轨道单元为中间轨道单元,所述端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穿上旋转块的两块夹板和整个固定块。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一侧开有水平条形卡槽,所述中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贯穿上旋转块上的一块夹板且一端可卡入水平条形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入土机构包括支撑管和尖头,所述尖头固定在支撑管下端,所述支撑管与下旋转块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体上还设置有防脱轨机构,所述防脱轨机构为四根方管焊接形成的E形安装架,所述E形安装架的中间短管通过销轴固定在轨道体上,所述E形安装架的左右两侧的外部短管前端水平固定有弹簧。
进一步的,相邻轨道体之间通过方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时,通过打桩的方式安装每个轨道单元,将尖头打入地下,深度视所处地质环境而定,支撑管的长度可根据需要打桩的深度确定且可调,旋转机构可以左右摆动,对支撑管的倾斜度进行补偿。中间轨道单元的上旋转块可以沿着水平条形卡槽左右移动,对安装过程中的轨道左右方向安装误差进行补偿。将多个轨道单元通过方管进行顺次连接,即可形成完整轨道,本实用新型兼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结构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中间轨道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端头轨道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脱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轨道体;2、固定块;3、旋转机构;4、入土机构;21、水平条形卡槽;31、上旋转块;32、下旋转块;33、固定螺丝;34、固定螺栓;35、销轴;41、支撑管;42、尖头;51、中间短管;52、外部短管;53、弹簧;6、方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为由多个轨道单元顺次连接而成的轨道系统,所述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轨道单元为端头轨道单元,除端头轨道单元外的其他轨道单元为中间轨道单元,每个轨道单元均包括轨道体1和桩体机构,所述桩体机构设置在轨道体1下方,所述桩体机构包括固定块2、旋转机构3和入土机构4,所述固定块2固定在轨道体下方,所述固定块2与旋转机构3连接,所述中间轨道单元的旋转机构3可沿着固定块2左右移动,所述端头轨道单元的固定块2和旋转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可绕入土机构4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上旋转块31和下旋转块32,所述上旋转块31通过销轴35与下旋转块32铰接,所述固定块2和上旋转块31的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旋转块31上,所述下旋转块32为套筒结构,所述入土机构4上端嵌入下旋转块32中且可沿着下旋转块32上下移动,所述入土机构4和下旋转块32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旋转块31截面为Y形且包括两块夹板和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块夹板的下方,两块夹板分别位于固定块2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2和上旋转块31通过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用于使旋转机构3和固定块2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轨道单元为端头轨道单元,除端头轨道单元外的其他轨道单元为中间轨道单元,如图4所示,所述端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栓34,所述固定螺栓34贯穿上旋转块31的两块夹板和整个固定块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块2一侧开有水平条形卡槽21,所述中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机构为固定螺丝33,所述固定螺丝33贯穿上旋转块31上的一块夹板且一端可卡入水平条形卡槽21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入土机构4包括支撑管41和尖头42,所述尖头42固定在支撑管41下端,所述支撑管41与下旋转块32活动连接。
如图5所示,防脱轨机构5为四根方管焊接形成的E形安装架,所述E形安装架的中间短管51固定在轨道体上,所述E形安装架的左右两侧的外部短管52前端水平固定有弹簧5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轨道体1之间通过方钢6固定连接。
安装时,通过打桩的方式,将支撑管和尖头打入地下,插入深度视所处地质环境而定,支撑管长度可根据需要截取。旋转机构的上旋转块和下旋转块通过销轴连接,可以左右摆动,对打桩时支撑钢管的倾斜度进行补偿。然后调整好中间轨道单元的上旋转块和轨道体左右位置距离,对安装过程中的轨道左右方向安装误差进行补偿,再使固定螺丝贯穿上旋转块一侧的夹板并卡入水平条形卡槽上的合适位置,将旋转机构和固定块进行固定。方钢两端放入两个轨道体之间,轨道体下方打通孔,方钢上打螺纹孔,用螺丝把两个相邻轨道体通过方钢固定在一起。通过销轴,把防脱轨机构与轨道连接起来。按上述方式安装每一个轨道单元,轨道系统首尾两端的端头轨道单元上的固定块和旋转机构直接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因此旋转机构固定得更加牢固,从而确保整个轨道系统可以保持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以打桩方式安装的轨道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