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定子和转子为圆片形状,定子与转子正对放置;在定子表面外围放置驱动电极,驱动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电极片相互联通;在驱动电极中间的定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A包含3个电极片,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在转子表面外围放置感应电极C,感应电极C与驱动电极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保持一致,感应电极C的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电极片相互联通;在感应电极C中间的转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C的每一相与感应电极B的每一相联通,感应电极B与感应电极A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保持一致,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异步、同步静电电机的缺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其特征在于:定子和转子均为圆片形状,定子与转子正对放置;在靠近转子一侧的定子表面外围放置驱动电极,该驱动电极包含3n个驱动电极片,n为正整数,每个驱动电极片的形状为扇形,将所有驱动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驱动电极片相互联通,不同相驱动电极片互不联通;在驱动电极中间的定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A包含3个电极片,依次呈环形分布,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在靠近定子一侧的转子表面外围放置感应电极C,感应电极C与驱动电极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将所有感应电极C的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电极片相互联通,不同相电极片互不联通;在感应电极C中间的转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B与感应电极A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感应电极B中的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共三相;感应电极C的每一相与感应电极B的每一相联通;向感应电极A的三相电极片中分别通入三相高压电A,该三相高压电A的幅值和频率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20°;向驱动电极的三相电极片中分别通入三相高压电B,该三相高压电B的幅值和频率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步静电电动机,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和感应电极C均采用FPC工艺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同步静电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利用FPC工艺制备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和感应电极C的过程中,所有电极片的表面均不覆盖保护膜,使得电极片上的覆铜呈裸露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步静电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转子位于定子之上,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微小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步静电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定子采用永磁体制作,转子采用热解石墨制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集微机械与微电子功能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空航天、传感器、执行器等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与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MEMS技术的持续发展,微型电动机已经成为MEMS系统中能量转换、功能驱动、精密控制的核心设备,在微机器人、微小卫星、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肩负着精密驱动和控制的双重功能。
静电电动机的运行原理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介电驰豫原理的异步静电感应电动机,另一种是利用电容可变原理同步静电电动机。异步静电感应电动机靠介电驰豫来建立转子上的电荷分布,而不是靠转子的凸极结构,于是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可以是光滑均匀的。但异步静电驱动只在定子单侧置有电极薄膜,其驱动力矩仅为同步双侧电极静电驱动的1/4,致使其极限转速偏低;且介电弛豫效应材料的电性能对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非常敏感,造成性能波动。采用电容可变原理同步静电电动机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和稳定性,但是转子表面需采用凸极结构,导致加工这样的结构需要复杂的工艺步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均为圆片形状,定子与转子正对放置;在靠近转子一侧的定子表面外围放置驱动电极,该驱动电极包含3n个驱动电极片,n为正整数,每个驱动电极片的形状为扇形,将所有驱动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驱动电极片相互联通,不同相驱动电极片互不联通;在驱动电极中间的定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A包含3个电极片,依次呈环形分布,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在靠近定子一侧的转子表面外围放置感应电极C,感应电极C与驱动电极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将所有感应电极C的电极片分为三相,相同相电极片相互联通,不同相电极片互不联通;在感应电极C中间的转子表面上放置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B与感应电极A在电极片的形状尺寸、数量和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感应电极B中的每一个电极片代表一相,共三相;感应电极C的每一相与感应电极B的每一相联通;向感应电极A的三相电极片中分别通入三相高压电A,该三相高压电A的幅值和频率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20°;向驱动电极的三相电极片中分别通入三相高压电B,该三相高压电B的幅值和频率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2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和感应电极C均采用FPC工艺制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在利用FPC工艺制备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和感应电极C的过程中,所有电极片的表面均不覆盖保护膜,使得电极片上的覆铜呈裸露状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转子位于定子之上,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微小间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定子采用永磁体制作,转子采用热解石墨制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同步静电电动机转子表面需采用凸极结构,导致加工需要复杂的工艺步骤的缺点,本发明转子无需凸极结构,圆形结构即可;
(2)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异步静电驱动驱动力矩不足致使极限转速偏低;且介电弛豫效应材料的电性能对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非常敏感,造成性能波动的缺点;
(3)本发明采用电压感应式同步静电驱动原理,避免了电流损耗发热,降低了电机的功耗;
(4)本发明采用电压感应式同步静电驱动原理,使得电机尺寸减小,便于微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的同步静电电动机,其由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两部分组成。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均为圆片形状。
定子与转子正对放置,在本实施例中,转子置于定子之上。定子与转子之间有微小间隙。
在电机定子上部表面外围,放置驱动电极。每个驱动电极片呈扇形,且驱动电极片总数量为3的倍数,共分为3相。相同相的电极片通过导线相互联通,不同相的电极片互不联通。
在电机定子上部中间表面,放置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A包含3个电极片,呈环形分布,每一个为一相,共3相。
在电机转子下表面外围,放置有感应电极C。感应电极C中每个电极片与驱动电极片在尺寸、数量、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感应电极C的电极片也分为3相。相同相的电极片通过导线相互联通,不同相的电极片互不联通。
在电机转子下表面中间,放置有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B有三个电极片,呈环形分布。感应电极B的电极片与感应电极A的电极片在尺寸、数量、相对位置上均保持一致。每一个为一相,共3相。
如图2所示,感应电极C的每一相与感应电极B的每一相相联。感应电极C与驱动电极面面对应;感应电极B与感应电机A面面对应。
优选地,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C均采用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工艺制备。在利用FPC工艺制备驱动电极、感应电极A、感应电极B、感应电极C过程中,所有电极片的表面均不覆盖保护膜,使得电极片上的覆铜呈裸露状态。
优选地,电机定子采用永磁体制作,电机转子采用热解石墨制作。
感应电极A的3相电极片中通入3相正弦高压电V4,V5,V6。高压电V4,V5,V6幅值均采用700V,相位依次落后120度。
驱动电极的3相电极片中通入3相正弦高压电V1,V2,V3。高压电V1,V2,V3幅值均采用700V,频率相同,但相位依次落后120度。
由于感应电极A上通入了3相正弦高压电,所以在静电效应作用下,感应电极B每一相电极片表面也产生了3相感应静电。由于感应电极C的每一相与感应电极B的每一相相联,所以感应电极C每一相电极片表面也产生了3相感应静电。由于与感应电极C相向布置的驱动电极的3相电极片中通入3相高压电,所以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C之间产生静电作用力,进而推动电机转子旋转。
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同步静电电动机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