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工艺转向架

一种工艺转向架

IPC分类号 : B61D15/12,B61H1/00,F16H3/093,F16H63/32

申请号
CN202020651674.9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4-26
  • 公开号: 212332646U
  • 公开日: 2021-01-12
  • 主分类号: B61D15/12
  • 专利权人: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转向架,属于车辆检修技术领域,本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车轴齿轮箱;输出轮轴,输出轮轴转动连接在车轴齿轮箱内,并与轮对连接;输入轮轴,输入轮轴转动连接在车轴齿轮箱内;传动部件,输入轮轴通过传动部件与输出轮轴传动连接;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输入轮轴的一端传动连接;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固定连接在车轴齿轮箱的另一侧外壁上,制动装置与输入轮轴的另一端连接;拨叉离合器,拨叉离合器的一端与输入轮轴连接,拨叉离合器的另一端延伸出车轴齿轮箱。本工艺转向架能够方便控制是否切断动能传递,从而方便电机损坏时能够移动工艺转向架,避免出现锁死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1)和驱动机构(2),所述构架(1)上转动设有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

车轴齿轮箱(3);

输出轮轴(11),所述输出轮轴(11)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3)内,所述输出轮轴(11)的两端转动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3),并与所述轮对传动连接;

输入轮轴(15),所述输入轮轴(15)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3)内,所述输入轮轴(15)的两端转动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3);

传动部件,所述输入轮轴(15)与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轮轴(11)与所述传动部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电机(4),所述电机(4)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3)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轮轴(15)的一端传动连接;

制动装置(6),所述制动装置(6)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3)的另一侧外壁上,所述制动装置(6)与所述输入轮轴(15)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制动装置(6)锁定所述输入轮轴(15);

拨叉离合器(7),所述拨叉离合器(7)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轮轴(15)连接,所述拨叉离合器(7)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3),通过移动所述拨叉离合器(7)带动所述输入轮轴(15)与所述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轴(12)、第二传动轮轴(13)和第三传动轮轴(14),所述第一传动轮轴(12)与所述输出轮轴(1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轴(12)与所述第二传动轮轴(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轴(13)与所述第三传动轮轴(14)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轴(14)与所述输入轮轴(15)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6)包括制动器(25)、摩擦盘(37)、输入轴端盖(32)、风扇(34)和安全护罩(35),所述输入轮轴(15)的另一端转动穿过所述输入轴端盖(32)和所述制动器(25),并与所述风扇(34)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端盖(32)与所述车轴齿轮箱(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护罩(35)盖设在所述风扇(34)、所述制动器(25)和所述输入轴端盖(32)上,并与所述车轴齿轮箱(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盘(37)位于所述制动器(25)与所述输入轴端盖(32)之间,所述摩擦盘(37)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入轮轴(15)上,通过所述制动器(25)与所述摩擦盘(37)抵接对所述输入轮轴(15)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离合器(7)包括拨叉(24)、丝杆(26)和轴套(27),所述车轴齿轮箱(3)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轴套(27)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丝杆(26)的一端经所述轴套(27)转动伸入所述车轴齿轮箱(3)中,所述拨叉(24)位于所述车轴齿轮箱(3)内,所述拨叉(24)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26)上,所述拨叉(24)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轮轴(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24)包括拨叉螺母(46)、拨叉座(47)、拨叉筋板(48)和卡头(49),所述拨叉座(47)的一端与所述拨叉螺母(46)一体成型,所述卡头(49)与所述拨叉座(47)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所述拨叉螺母(46)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26)上,所述拨叉筋板(4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叉座(47)和所述拨叉螺母(46)的外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轮轴(15)上滑动设有滑移小齿轮(30),所述滑移小齿轮(30)与所述输入轮轴(15)同轴转动,所述滑移小齿轮(30)与所述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卡头(49)上设有转动槽(31),所述滑移小齿轮(30)上设有拉动凸起(38),所述拉动凸起(38)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槽(31)中,所述拨叉(24)通过所述拉动凸起(38)与所述转动槽(31)的配合带动所述滑移小齿轮(30)与所述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与所述车轴齿轮箱(3)之间设有轴套密封垫(28),所述轴套(27)内设有两个密封槽,两个所述密封槽内分别填充有密封填料(29)和密封油(39),所述密封填料(29)和所述密封油(39)与所述丝杆(26)的外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叉观察镜(16),所述车轴齿轮箱(3)上设有拨叉观察口,所述拨叉观察口上盖设有拨叉观察镜(16),所述拨叉观察镜(16)与所述拨叉观察口的边缘处之间固定设有密封垫圈(23)。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齿轮箱(3)上还设有油位计(17)。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齿轮箱(3)上还设有用于观察所述车轴齿轮箱(3)内部情况的观察窗(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艺转向架。

背景技术

工艺转向架在运行中经常需要对其的驱动装置进行制动,以便控制工艺转向架的停止。目前的工艺转向架的制动一般采用电磁制动,工艺转向架的驱动装置包括牵引电机,在牵引电机的后端部安装有制动器,通过制动器将牵引电机锁紧。

但是当工艺转向架采用电磁制动时,工艺转向架处于制动状态时,电机和制动器都会施加制动力,若出现电机损坏的情况时,此时若需要挪动工艺转向架,需要人工挪开,即使把制动器手动缓解释放,由于还有电机的制动力,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推动工艺转向架,因此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转向架,能够方便控制是否切断动能传递,从而方便电机损坏时能够移动工艺转向架,避免出现锁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和驱动机构,所述构架上转动设有轮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车轴齿轮箱;

输出轮轴,所述输出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内,所述输出轮轴的两端转动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并与所述轮对传动连接;

输入轮轴,所述输入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内,所述输入轮轴的两端转动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

传动部件,所述输入轮轴与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轮轴与所述传动部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轮轴的一端传动连接;

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轴齿轮箱的另一侧外壁上,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输入轮轴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制动装置锁定所述输入轮轴;

拨叉离合器,所述拨叉离合器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轮轴连接,所述拨叉离合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车轴齿轮箱,通过移动所述拨叉离合器带动所述输入轮轴与所述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机经输入轮轴、传动部件和输出轮轴方便驱动工艺转向架,能力传递效率高;

(2)通过设置的制动装置能够对输入轮轴进行制动,使得对整个工艺转向架进行制动;

(3)通过设置的拨叉离合器,能够方便控制传动部件与输入轮轴之间的动能传递关系,可结合或断开动能传递,方便对工艺转向架进行移动,而不会损坏电机;

(4)当需要简单挪移工艺转向架时,可不需要停止电机,只需制动后切断动能联系即可挪移工艺转向架,当挪移到位后,在联系上动能传递,即可快速恢复动能运转,提高了效率;

(5)若出现电机损坏,输入轮轴被电机和制动装置双重锁定,导致输入轮轴锁死的情况发现时,只需通过拨叉离合器切断动能联系,即可方便的挪动工艺转向架,不需要大量人力来操作,非常简单方便;

(6)本工艺转向架易于操作,使用更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轴、第二传动轮轴和第三传动轮轴,所述第一传动轮轴与所述输出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轴与所述输入轮轴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动能的传递,增加扭矩,使得驱动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器、摩擦盘、输入轴端盖、风扇和安全护罩,所述输入轮轴的另一端转动穿过所述输入轴端盖和所述制动器,并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端盖与所述车轴齿轮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护罩盖设在所述风扇、所述制动器和所述输入轴端盖上,并与所述车轴齿轮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盘位于所述制动器与所述输入轴端盖之间,所述摩擦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入轮轴上,通过所述制动器与所述摩擦盘抵接对所述输入轮轴制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输入轮轴的制动。

进一步,所述拨叉离合器包括拨叉、丝杆和轴套,所述车轴齿轮箱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丝杆的一端经所述轴套转动伸入所述车轴齿轮箱中,所述拨叉位于所述车轴齿轮箱内,所述拨叉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拨叉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轮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丝杆能够方便带动拨叉移动,从而方便使得输入轮轴与传动部件分离或结合,实现动能传输联系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拨叉包括拨叉螺母、拨叉座、拨叉筋板和卡头,所述拨叉座的一端与所述拨叉螺母一体成型,所述卡头与所述拨叉座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所述拨叉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拨叉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叉座和所述拨叉螺母的外侧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拨叉的机械强度高,不易损坏。

进一步,所述输入轮轴上滑动设有滑移小齿轮,所述滑移小齿轮与所述输入轮轴同轴转动,所述滑移小齿轮与所述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卡头上设有转动槽,所述滑移小齿轮上设有拉动凸起,所述拉动凸起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槽中,所述拨叉通过所述拉动凸起与所述转动槽的配合带动所述滑移小齿轮与所述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凸起和转动槽的配合方便带动滑移小齿轮的移动,从而更方便控制动能传递的切断或结合。

进一步,所述轴套与所述车轴齿轮箱之间设有轴套密封垫,所述轴套内设有两个密封槽,两个所述密封槽内分别填充有密封填料和密封油,所述密封填料和所述密封油与所述丝杆的外壁接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车轴齿轮箱的密封性。

进一步,还包括拨叉观察镜,所述车轴齿轮箱上设有拨叉观察口,所述拨叉观察口上盖设有拨叉观察镜,所述拨叉观察镜与所述拨叉观察口的边缘处之间固定设有密封垫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方便观察丝杆带动拨叉的移动情况,方便滑移小齿轮与第三传动轮轴的结合或分离。

进一步,所述车轴齿轮箱上还设有油位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油位计观察车轴齿轮箱内润滑油情况。

进一步,所述车轴齿轮箱上还设有用于观察所述车轴齿轮箱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观察车轴齿轮箱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艺转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轴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递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轴齿轮箱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轴齿轮箱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拨叉的剖视图转动。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构架,2、驱动机构,3、车轴齿轮箱,4、电机,5、悬吊装置,6、制动装置,7、拨叉离合器,8、螺栓,9、弹垫,11、输出轮轴,12、第一传动轮轴,13、第二传动轮轴,14、第三传动轮轴,15、输入轮轴,16、拨叉观察镜,17、油位计,18、密封圈,19、观察窗,20、螺堵,21、组合密封垫,23、垫圈,24、拨叉,25、制动器,26、丝杆,27、轴套,28、轴套密封垫,29、密封填料,30、滑移小齿轮,31、转动槽,32、输入轴端盖,33、端盖密封,34、风扇,35、安全护罩,36、止挡板,37、摩擦盘,38、拉动凸起,39、密封油,40、凹槽,43、轴承,46、拨叉螺母、47、拨叉座,48、拨叉筋板,49、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1和驱动机构2。

构架1上设有轮对,轮对包括四个行走轮,通过四个行走轮带动构架1移动。

驱动机构2包括:车轴齿轮箱3,输出轮轴11,输入轮轴15,传动部件,电机4,制动装置6和拨叉离合器7。

车轴齿轮箱3为长方形,输出轮轴11转动连接在车轴齿轮箱3内,输出轮轴11的两端转动延伸出车轴齿轮箱3,并与构架1上的行走轮传动连接,从而通过输出轮轴11带动行走轮转动。输入轮轴15转动连接在车轴齿轮箱3内,输入轮轴15的两端通过轴承43转动延伸出车轴齿轮箱3。输入轮轴15与传动部件的一端传动连接,输出轮轴11与传动部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输入轮轴15将转动能经传动部件传递到输出轮轴11,从而带动行走轮转动。电机4通过螺栓8连接在车轴齿轮箱3的一侧外壁上,其中电机4与车轴齿轮箱3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弹垫9,形成减震效果,电机4的输出端与输入轮轴15的一端传动连接,电机4带动输入轮轴15转动。制动装置6固定连接在车轴齿轮箱3的另一侧外壁上,制动装置6与输入轮轴15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制动装置6锁定输入轮轴15,使得输入轮轴15制动,从而行走轮停止转动,实现制动。拨叉离合器7的一端与输入轮轴15连接,拨叉离合器7的另一端延伸出车轴齿轮箱3,通过移动拨叉离合器7带动输入轮轴15与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

从而当制动情况下,出现电机4损坏时,可将输入轮轴15与传动部件分离,使得行走轮重新可转动,能够方便人工移动本工艺转向架。当处于正常情况下,当输入轮轴15与传动部件结合时,拨叉离合器7不影响对行走轮的制动,使得工艺转向架能正常使用。其中电机4为永磁无刷电机4。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车轴齿轮箱3上还设有悬吊装置5,悬吊装置5与构架1固定连接,使得车轴齿轮箱3稳定固定在构架1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拨叉离合器7包括拨叉24、丝杆26和轴套27,车轴齿轮箱3的一侧设有开口,轴套27固定连接在开口处,丝杆26的一端经轴套27转动伸入车轴齿轮箱3中,开口相对的车轴齿轮箱3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40,丝杆26的一端伸入车轴齿轮箱3置于凹槽40中,丝杆26的另一端位于车轴齿轮箱3外,拨叉24位于车轴齿轮箱3内,拨叉24的一端螺纹连接在丝杆26上,拨叉24能够跟随丝杆26进行移动,拨叉24的另一端与输入轮轴15连接。通过转动丝杆26的另一端带动拨叉24进行移动,使得输入轮轴15与传动部件分离,切断动能传输。

优选地,在凹槽40的槽口设有用于对拨叉24形成缓冲作用的止挡板36,丝杆26转动穿过止挡板36穿入到凹槽40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拨叉24包括拨叉螺母46、拨叉座47、拨叉筋板48和卡头49,拨叉座47的一端与拨叉螺母46的外侧壁一体成型,卡头49与拨叉座47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卡头49卡设在输入轮轴15上,拨叉螺母46螺纹连接在丝杆26上,拨叉筋板48的两端分别与拨叉座47和拨叉螺母46的外侧壁连接,通过拨叉筋板48增加拨叉座47和拨叉螺母46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转动丝杆26带动卡头49在输入轮轴15上移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输入轮轴15上滑动设有滑移小齿轮30,滑移小齿轮30与输入轮轴15同轴转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滑移小齿轮30与输入轮轴15仍然保持同轴转动,而不会出现相对输入轮轴15转动情况,具体可采用限位滑槽和限位滑条相配合实现,其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滑移小齿轮30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使得输入轮轴15的转动能经滑移小齿轮30传递到传动部件。卡头49上设有转动槽31,滑移小齿轮30上设有拉动凸起38,拉动凸起38为环状结构,拉动凸起38转动设在转动槽31中,使得卡头49不会影响滑移小齿轮30的转动,拨叉24通过拉动凸起38与转动槽31的配合带动滑移小齿轮30与传动部件结合或分离。当转动丝杆26时,拨叉24跟随移动,由于转动槽31的作用,带动拉动凸起38移动,使得滑移小齿轮30移动,从而滑移小齿轮30与传动部件分离,此时传动部件与输入轮轴15的动能传递断开,此时输入轮轴15被制动时,行走轮依然能够转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轴12、第二传动轮轴13和第三传动轮轴14,第一传动轮轴12与输出轮轴1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轴12与第二传动轮轴1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13与第三传动轮轴14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14与滑移小齿轮30传动连接。通过第一传动轮轴12、第二传动轮轴13和第三传递轮轴使得输入轮轴15上的转动能传递到输出轮轴11上。其中第一传动轮轴12、第二传动轮轴13、第三传动轮轴14和输出轮轴11均包括转轴和齿轮,转轴和齿轮同轴转动,其中第一传动轮轴12、第二传动轮轴13、第三传递轮轴和输出轮轴11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轴套27与车轴齿轮箱3之间设有轴套密封垫28,通过轴承43密封垫提高密封性,轴套27内设有两个密封槽,其中两个密封槽为环形,两个密封槽内分别填充有密封填料29和密封油39,实现二级密封效果,密封填料29和密封油39与丝杆26的外壁接触,从而丝杆26能够正常进行转动,并且保持较高的密封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制动装置6包括制动器25、摩擦盘37、输入轴端盖32、风扇34和安全护罩35,输入轮轴15的另一端转动穿过输入轴端盖32和制动器25,并与风扇34固定连接,风扇34与输入轮轴15同轴转动,通过风扇34的转动进行散热,输入轴端盖32上还设有端盖密封33,所述端盖密封33与车轴齿轮箱3的外壁固定连接,安全护罩35盖设在风扇34、制动器25和输入轴端盖32上,并与车轴齿轮箱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安全护罩35对风扇34、制动器25和输入轴端盖32进行保护,摩擦盘37位于制动器25与输入轴端盖32之间,摩擦盘37固定连接在输入轮轴15上,摩擦盘37与输入轮轴15同轴转动,当摩擦盘37停止转动时,输入轮轴15同时停止转动,通过制动器25与摩擦盘37抵接,使得制动器25和输入轴端盖32将摩擦盘37夹紧,此时摩擦盘37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对输入轮轴15制动。其中制动器25为现有技术,通过电力驱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已知的,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其结构和原理。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拨叉观察镜16,车轴齿轮箱3上设有拨叉观察口,拨叉观察口上盖设有拨叉观察镜16,通过拨叉观察镜16能够方便观察丝杆26带动拨叉24的移动情况,方便滑移小齿轮30与第三传动轮轴14的结合或分离,拨叉观察镜16与拨叉观察口的边缘处之间固定设有密封垫圈23,通过密封垫圈23保持密封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车轴齿轮箱3上还设有油位计17,通过油位计17观察车轴齿轮箱3内润滑油情况。其中油位计17为现有技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车轴齿轮箱3上还设有用于观察车轴齿轮箱3内部情况的观察窗19。其中观察窗19为透明材质制成,可为玻璃,也可为塑料,其中观察窗19的边缘与车轴齿轮箱3之间设有密封圈18,保证密封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车轴齿轮箱3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螺堵20,螺堵20与车轴齿轮箱3之间设有组合密封垫21。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当工艺转向架正常运行时,丝杆26的一端伸入到凹槽40中,此时滑移小齿轮30与第三传动轮轴14传动连接,当采用制动器25对工艺转向架制动后,若需要挪动工艺转向架,可转动丝杆26,带动拨叉24移动,使得滑移小齿轮30与第三传动轮轴14分离,此时切断第三传动轮轴14与输入轮轴15之间的动能传递联系,从而工艺转向架上的行走轮可进行转动,从而非常轻松的移动工艺转向架,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重新推入丝杆26,使得滑移小齿轮30与第三传动轮轴14结合,即可继续正常使用。当然若出现电机4损坏的情况,通过转动丝杆26来切断动能传递联系更方便,避免出现需要大量人工才能移动工艺转向架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工艺转向架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