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及其应用

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及其应用

IPC分类号 : C12N9/12,C12N15/54,C12P9/00

申请号
CN201510178127.7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 公开号:
  • 公开日: 2018-11-09
  • 主分类号: C12N9/12
  • 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DMA为底物,利用酶催化合成DMAPP的方法,特别涉及具有催化合成DMAPP功能的酶及其应用。所述酶包括选自以下(a)~(c)所述的多肽:(a)由SEQIDNO.1或SEQIDNO.2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多肽;(b)由(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由(a)衍生的多肽;(c)与(a)中的氨基酸序列有95%以上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多肽。本发明还涉及对该酶进行分子改造,提高酶的比活力,建立了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合成途径全新的异戊烯二磷酸生物合成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是对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改造得到的,所改造的突变位点为第72位的缬氨酸,所述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苏氨酸或异亮氨酸;

或第139位的异亮氨酸,所述第139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或第140位的酪氨酸,所述第14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或缬氨酸;

或第203位的赖氨酸,所述第20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

或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140位的酪氨酸,所述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14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或第140位的酪氨酸和第203位的赖氨酸,所述第14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第20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

或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140位的酪氨酸和第203位的赖氨酸,所述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4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第20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

或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203位的赖氨酸,所述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20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

2.一种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编码权利要求1中所述酶的多核苷酸。

3.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

4.一种重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转入了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

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合成DMAP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合成具有编码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的基因,并将其构建在载体上;

步骤二:将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步骤三:从表达成功的重组宿主细胞中提取纯化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

步骤四:对步骤三得到的酶进行定点突变,以提高酶的比活力;

步骤五:以DMA为底物,进行磷酸化反应,利用步骤四得到的酶催化DMA磷酸化生成DMAPP。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异戊烯醇(3-Methyl-2-buten-1-ol,DMA)为底物,利用酶催化合成异戊烯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的方法,特别涉及具有催化合成DMAPP功能的酶的制备、应用及定点突变。

背景技术

异戊二烯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单体,其用量占异戊二烯总产量的95%,主要用于合成异戊橡胶,其产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而居合成橡胶的第三位。其次,异戊二烯也是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共聚单体,以改进丁基橡胶的硫化性能,但用量很少,异戊二烯还用于合成树脂、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还可用于制造农药、医药、香料及黏结剂等。

DMAPP是生物合成异戊二烯途径中重要的前体物质,本专利描述了一种以DMA为底物并直接利用一个酶对其进行两步磷酸化来合成DMAPP的方法。目前,自然界主要有两条途径用以DMAPP的生物合成: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和4-磷酸甲基赤藓糖醇代谢途径。前者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和植物的细胞质中,而后者主要位于真细菌,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随着越来越多古细菌基因组的测序和注释,也发现有类似甲羟戊酸的合成途径。异戊二烯的聚合便生成了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高等植物、真菌、微生物、昆虫、以及海洋生物,都有萜类成分的存在。已知道的萜类化合物22000多种,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的一类比较重要的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且具有药用价值,如龙脑,人参皂干,植物胡萝卜素等,他们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降血压、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活性。同时它们也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香料,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IPK,包括选自以下(a)~(c)所述的多肽:

(a)由SEQ ID NO.1或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多肽;

(b)由(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由(a)衍生的多肽;

(c)与(a)中的氨基酸序列有95%以上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多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核苷酸,选自如下(d)~(f):

(d)编码权利要求1中(a)~(c)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

(e)编码权利要求1中(a)~(c)所述多肽的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的多核苷酸;

(f)在严格条件下与(d)或(e)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可选的,为(d)编码的多核苷酸为ipk基因,用于编码IPK,其基因序列为SEQ IDNO.4或SEQ ID NO.5或SEQ ID NO.6中所示序列,分别来自于Thermoplasma acidophilum,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oautotrophicum,Methanocaldococcus jannaschii。

优选的,不改变IPK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将上述野生型基因的密码子替换为大肠杆菌偏好(高频使用)的密码子,得到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7或SEQ ID NO.8或SEQ IDNO.9中所示序列。核苷酸序列SEQ ID NO:7为序列表中SEQ ID NO:4所示的DNA片段优化后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SEQ ID NO:8为序列表中SEQ ID NO:5所示的DNA片段优化后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SEQ ID NO:9为序列表中SEQ ID NO:6所示的DNA片段优化后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编码IPK多肽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

所述重组载体指本领域熟知的细菌质粒、噬菌体、酵母质粒、植物细胞病毒、动物细胞病毒、逆转录病毒或其它载体。在本发明中适用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在细菌中表达的基于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如pET-28a等;在酵母中表达的载体,如YEp系列载体等;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MSXND表达载体等。总之,只要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复制和存在,任何载体都可以用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优选地,所述重组载体为在pET-28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插入序列表中SEQ ID NO:4或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DNA片段后,得到的重组质粒(pET-28a-ipk)。可选的,克隆位点为NdeI酶切位点和XhoI酶切位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入了含有编码IPK多肽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的重组宿主细胞。

所述重组宿主细胞包含上述重组载体,且指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或是低等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或是高等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优选的为大肠杆菌、酵母。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由IPK多肽经过定点突变改造形成的比活力高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是对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改造得到的,所改造的突变位点包括第44位的甘氨酸、第72位的缬氨酸、第129位的缬氨酸、第139位的异亮氨酸、第140位的酪氨酸、第203位的赖氨酸中的任一个,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所改造的突变位点为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140位的酪氨酸,或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203位的赖氨酸,或第140位的酪氨酸或第203位的赖氨酸,或第72位的缬氨酸和第140位的酪氨酸和第203位的赖氨酸。

进一步的,第44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苏氨酸或异亮氨酸;第129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139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14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亮氨酸或缬氨酸;第20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合成DMAP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合成具有编码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的基因,并将其构建在载体上;

步骤二:将该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步骤三:从表达成功的重组宿主细胞中提取纯化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

步骤四:对步骤三得到的酶进行定点突变,以提高酶的比活力;

步骤五:以DMA为底物,进行磷酸化反应,利用步骤四得到的酶催化DMA磷酸化生成DMAPP。

本发明建立了全新的以DMA为底物,通过酶催化生物合成DMAPP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酶进行分子改造,提高酶的比活力,建立了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合成途径全新的异戊烯二磷酸生物合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质粒pET-28a-ipk-ta的质粒图谱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7中提取蛋白的12%SDS-PAGE电泳图

图3为IPK-TA及突变体活性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ipk基因合成、载体构建

ipk基因种属来源为Thermoplasma acidophilum,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在不改变IPK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将上述野生型基因的密码子替换为大肠杆菌偏好(高频使用)的密码子,经密码子优化后,基因序列具有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将该基因序列直接合成在pET-28a载体(Novagen,Kan+,见图1)上,位于酶切位点NdeI和XhoI之间,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a-ipk-ta。

实施例2 基因的表达

为了体外检测IPK酶活性,在大肠杆菌中对该酶进行外源表达及纯化。

(1)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中,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平板进行阳性克隆筛选(Kan+,100mg/mL),37℃过夜培养;

(2)挑单克隆至5mL LB液体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min培养至OD600为0.6。将5mL LB培养基中菌液转接至800mL 2YT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pm培养至OD600为0.6时,加IPTG至终浓度0.5mM,诱导表达16h;

(3)将上述培养菌液收集到收菌瓶中,5500rpm离心15min;

(4)弃上清,用35mL蛋白缓冲液(100mM Tris-HCl,20mM MgCl2,pH7.5)将所得菌体沉淀悬起,倒入50mL离心管中,-80℃冰箱保存。

实施例3 蛋白纯化

(1)破菌:采用高压低温破碎仪,在压力1200bar,4℃条件下进行破菌2次。4℃、10000r/min离心45min,取离心后的沉淀、上清,制样;

(2)纯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抽滤,进行镍亲和层析纯化,具体步骤如下:

a:柱平衡:挂上清前,先用ddH2O洗2个柱体积,再用蛋白缓冲液平衡Ni亲和层析柱1个柱体积;

b:上样:将上清按0.5mL/min流速缓慢经过Ni亲和层析柱,再重复一次;

c:洗脱杂蛋白:采用蛋白缓冲液冲洗1个柱体积,再用50mL 50mM咪唑蛋白缓冲液去洗脱结合较强的杂蛋白,取前几滴流穿样品,制样;

d:洗脱目的蛋白:分别用20mL100mM,200mM,300mM咪唑蛋白缓冲液将目的蛋白洗脱下来,取前几滴流穿样品,制样,12%SDS-PAGE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3)浓缩换液:将收集到的目的蛋白用50mL Amicon超滤管(30kDa,Millipore公司)离心浓缩(4℃、3400r/min),浓缩至1mL。加10mL蛋白缓冲液,浓缩至1mL,重复该过程1次,得到纯化蛋白IPK-TA。

(4)用Nondrop 2000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浓缩后蛋白浓度,为4mg/mL。

实施例4 目标产物DMAPP的检测

(1)异戊烯二磷酸(DMAPP)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2)检测方法

体外检测-酶偶联法

对照样品溶液的制备:对照样品反应体系(200μL)如下:25U丙酮酸激酶,25U乳酸脱氢酶,2mM PEP,0.2mM NADH,2mM ATP,50mM Tris-HCl,pH8.0,100mM KCl,8mM MgSO4,0.5mM DMA

待测样品溶液的制备:待测样品反应体系(200μL)如下:25U丙酮酸激酶,25U乳酸脱氢酶,2mM PEP,0.2mM NADH,2mM ATP,50mM Tris-HCl,pH8.0,100mM KCl,8mM MgSO4,0.5mM DMA,1mg/ml IPK-TA。

在340nm光吸收值下检测对照样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通过NADH的减少量分析反应消耗的DMA的量,得到的结果见图3。

实施例5 定点突变

对重组质粒pET-28a-ipk-ta进行定点突变。定点突变采用Fast site-directMutagenesis System kit(购自Transgene,FM111-02)试剂盒方法。

将214位起密码子GTT改造为ACC,即将第7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简写为V72T。

(1)引物设计

S:5’-GTTACTCTATCACCCACCGTGACATGGAAAACCTGG-3’

AS:5’-GGTGATAGAGTAACCGATAGAAGAACGCGGGT-3’

引物包含5’端重叠区和3’端延伸区。

引物长度:除突变点之外,两条引物的长度大约在30个核苷酸,5’端重叠区包含15-20个碱基,3’端延伸区包含至少10个碱基。

突变引物:突变位点位于两条引物上,分别位于正向突变引物重叠区下游、紧邻重叠区;反向突变引物5’端。

退火温度的计算不包括突变碱基。

(2)PCR体系(50ul):

PCR循环:

(3)电泳检测

取10ul 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4)PCR产物的消化

加1ul DMT酶于PCR产物中,混匀,37℃孵育1h。

(5)转化

a.加入3ul DMT酶消化产物于50ul DMT感受态细胞中,轻弹混匀,冰浴30min。

b.42℃准确热激45s,立即置于冰上2min。

c.加入200ul平衡至室温的LB培养基,220rpm/min,37℃培养1h。

d.取200ul菌液涂LB,100mg/ml Kan+平板,37℃培养箱过夜培养。

(6)挑单克隆至5mL LB液体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min培养至OD600为0.6。

(7)提质粒,并将该质粒命名为ipk-ta-v72t,送去测序。经测序验证,214位的GTT突变为ACC,即Val突变为Thr。

实施例6 突变体蛋白的表达

(1)将实施例5中(7)所提质粒转入BL21(DE3)中,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平板进行阳性克隆筛选(Kan+,100mg/mL),37℃过夜培养;

(2)挑单克隆至5mL LB液体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min培养至OD600为0.6。将5mL LB培养基中菌液转接至800mL 2YT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pm培养至OD600为0.6时,加IPTG至终浓度0.5mM,诱导表达16h;

(3)将上述培养菌液收集到收菌瓶中,5500rpm离心15min;

(4)弃上清,用35mL蛋白缓冲液(100mM Tris-HCl,20mM MgCl2,pH7.5)将所得菌体沉淀悬起,倒入50mL离心管中,-80℃冰箱保存。

实施例7 突变体蛋白纯化

(1)破菌:采用高压低温破碎仪,在压力1200bar,4℃条件下进行破菌2次。4℃、10000r/min离心45min,取离心后的沉淀、上清、制样;

(2)纯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抽滤,进行镍亲和层析纯化,具体步骤如下:

a:柱平衡:挂上清前,先用ddH2O洗2个柱体积,再用蛋白缓冲液平衡Ni亲和层析柱1个柱体积;

b:上样:将上清按0.5mL/min流速缓慢经过Ni亲和层析柱,再重复一次;

c:洗脱杂蛋白:采用蛋白缓冲液冲洗1个柱体积,再用50mL 50mM咪唑蛋白缓冲液去洗脱结合较强的杂蛋白,取前几滴流穿样品,制样;

d:洗脱目的蛋白:分别用20mL100mM,200mM,300mM咪唑蛋白缓冲液将目的蛋白洗脱下来,取前几滴流穿样品,制样,12%SDS-PAGE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3)浓缩换液:将收集到的目的蛋白用50mL Amicon超滤管(30kDa,Millipore公司)离心浓缩(4℃、3400r/min),浓缩至1mL。加10mL蛋白缓冲液,浓缩至1mL,重复该过程1次;得到纯化蛋白IPK-TA-V72T。

(4)用Nondrop 2000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浓缩后蛋白浓度,为4mg/mL。

实施例8 利用突变后的蛋白对目标产物DMAPP的检测

(1)异戊烯二磷酸(DMAPP)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2)检测方法

体外检测-酶偶联法

对照样品溶液的制备:对照样品反应体系(200μL)如下:25U丙酮酸激酶,25U乳酸脱氢酶,2mM PEP,0.2mM NADH,2mM ATP,50mM Tris-HCl,pH8.0,100mM KCl,8mM MgSO4,0.5mM DMA

待测样品溶液的制备:待测样品反应体系(200μL)如下:25U丙酮酸激酶,25U乳酸脱氢酶,2mM PEP,0.2mM NADH,2mM ATP,50mM Tris-HCl,pH8.0,100mM KCl,8mM MgSO4,0.5mM DMA,1mg/ml IPK-TA-V72T。

在340nm光吸收值下检测对照样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通过NADH的减少量分析反应消耗的DMA的量,检测结果见图3。

其他突变位点及其引物设计如下:

(1)G44A:

S:5’-TTTGCGTTGTTCACGGTGCTGGTTCTTTCG-3’

AS:5’-AGCACCGTGAACAACGCAAACCAGGTCTTC-3’

(2)V72I:

S:5’-TTCTATCGGTTACTCTATCATTCACCGTGAC-3’

AS:5’-AATGATAGAGTAACCGATAGAAGAACGCGG-3’

(3)V129A:

S:5’-GTTTCTTACGGTGACGCATACATCAAAGACGAACAC-3’

AS:5’-TGCGTCACCGTAAGAAACCGGAACGAAAC-3’

(4)Y140L:

S:5’-CACTCTTACGGTATCCTGTCTGGTGACGACATCA-3’

AS:5’-CAGGATACCGTAAGAGTGTTCGTCTTTGATGTAA-3’

(5)Y140V::

S:5’-CACTCTTACGGTATCGTTTCTGGTGACGAC-3’

AS:5’-AACGATACCGTAAGAGTGTTCGTCTTTGATGTA-3’

(6)I139V:

S:5’-AAGACGAACACTCTTACGGTGTGTACTCTGGTGA-3’

AS:5’-CACACCGTAAGAGTGTTCGTCTTTGATGTAA-3’

(7)K203G:

S:5’-TTACCGGTGGTATCGGTGGTAAATTCGAATC-3’

AS:5’-ACCACCGATACCACCGGTAACGTCGTTCTGA-3’

(8)K203A:

S:5’-TACCGGTGGTATCGGTGCAAAATTCGAATC-3’

AS:5’-TGCACCGATACCACCGGTAACGTCGTTCTG-3’

其蛋白的提取纯化方法同实施例5-8,活性检测结果见图3。

实施事例9累加突变

根据活性检测的结果,选取活性较高的突变位点V72I,Y140V,K203G进行突变的累加。方法如下:

例1:V72I+Y140V

以已经经过测序验证的质粒V72I为模板,并以Y140V的引物为引物进行累加突变的PCR。

(1)PCR体系(50ul):

PCR循环:

(2)电泳检测

取10ul 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PCR产物的消化

加1ul DMT酶于PCR产物中,混匀,37℃孵育1h。

(4)转化

a.加入3ul DMT酶消化产物于50ul DMT感受态细胞中,轻弹混匀,冰浴30min。

b.42℃准确热激45s,立即置于冰上2min。

c.加入200ul平衡至室温的LB培养基,220rpm/min,37℃培养1h。

d.取200ul菌液涂LB,100mg/ml Kan+平板,37℃培养箱过夜培养。

(5)挑单克隆至5mL LB液体培养基中(Kan+,100mg/mL),37℃、220r/min培养至OD600为0.6。

(6)提质粒,并将该质粒命名为ipk-ta-v72t-y140v,送去测序。经测序验证,214位的GTT突变为ACC,即Val突变为Thr,418位ATC突变为GTT,即Tyr突变为Val。

V72I+K203G,Y140V+K203G,V72I+Y140V+K203G的突变累加方法同实施例9。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同实施例6-8。

各中突变位点的IPK酶的活性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种具有催化DMA合成DMAPP功能的酶及其应用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