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是径向伸缩式轮胎,包括:轮型装置,径向支撑装置,轴向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通过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面上转动,通过径向支撑装置对轮面形成活动连接,使得轮面能够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转换,通过轴向支撑装置将轮面在静态时保持圆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1.径向伸缩式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型装置,所述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表面上滚动时,接近所述地表面的一部分所述轮面呈压缩状态,远离所述地表面的其余所述轮面呈舒张状态,任一部分所述轮面呈往复式的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舒张状态之间转换;
径向支撑装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径向方向,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轮型装置活动连接;
轴向支撑装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向方向,所述轴向支撑装置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可分离的连接;当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任一部分所述轮面相对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呈可压缩状态;当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部分所述轮面相对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型装置包括:
扇形部件,所述扇形部件的弧形部为所述轮面的一部分,多个所述扇形部件的弧形部设置在同一个所述轮面上,相邻的两个扇形部件之间留有预设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件还包括:
锥状端,2个所述锥状端镜像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扇形部件的轴心线两端,任一个所述锥状端由所述弧形部向所述轴心线延伸;
锥状挡板,2个所述锥状挡板镜像对称的设置在2个所述锥状端之间,相邻的1个所述锥状挡板与1个所述锥状端之间呈预设间隙,任一个所述锥状挡板由所述弧形部向所述轴心线延伸;
孔状通道,所述孔状通道的径向截面呈长条状的在所述扇形部件的其中一条半径上延伸,所述孔状通道沿着所述轴心线方向穿过所有的所述锥状端和所述锥状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包括:
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上;
弹性部件,1个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1个所述扇形部件和所述定位环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定位环的其中一条半径方向上呈伸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还包括:
内轮盘,包括圆盘部件和圆环部件,所述圆环部件与所述圆盘部件同轴设置,所述圆环部件的半径小于所述圆环部件的半径,所述定位环套设在所述圆环部件上,2个所述内轮盘镜像对称的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盘还包括:
内轮挡板,多个所述内轮挡板呈星型设置在所述圆盘部件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所述内轮挡板相对于所述一个端面的凸起高度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凸起高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任一个所述内轮挡板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圆面呈留有预设间隙,当所述定位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时,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预设间隙中;所述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的夹角与所述锥状挡板的夹角相同,当所述圆盘部件插入所述扇形部件的所述预设间隙时,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挡板设置在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之间;
内轮通孔,多个所述内轮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内轮盘上,任一个所述内轮通孔设置在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之间,任一个所述内轮通孔接近所述内轮盘的圆周;
T型螺栓,所述T型螺栓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扇形部件的孔状通道和所述内轮通孔,当任意部分所述轮面呈往复式的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舒张状态之间转换时,所述T型螺栓的螺杆能够在所述孔状通道内滑动;
安装通孔,多个所述安装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圆盘部件上,任一个所述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圆环部件的内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包括:
圆形端盖,当所述圆形端盖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个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端与所述圆形端盖的圆周呈间隙连接,当所述圆形端盖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所述圆形端盖设置在所述扇形部件的轴向外部,任一个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端相对于所述圆形端盖呈活动连接;
连接通孔,多个所述连接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圆形端盖上,在平行于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一个所述连接通孔与一个所述安装通孔一一对应;
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个所述圆形端盖镜像对称的通过所述伸缩弹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
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内轮盘上,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轴心线和所述从动轮的轴心线分别与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2个所述从动轮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啮合,2个所述从动轮的轴心线共线;
转动杆件,2个所述转动杆件的转轴部分别与2个所述从动轮同轴连接,2个所述转动杆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任一个所述转动杆件分别与2个所述圆形端盖可分离的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是径向伸缩式轮胎。
背景技术
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径向伸缩式轮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径向伸缩式轮胎,包括:
轮型装置,所述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表面上滚动时,接近所述地表面的一部分所述轮面呈压缩状态,远离所述地表面的其余所述轮面呈舒张状态,任一部分所述轮面呈往复式的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舒张状态之间转换;
径向支撑装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径向方向,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轮型装置活动连接;
轴向支撑装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向方向,所述轴向支撑装置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可分离的连接;当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任一部分所述轮面相对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呈可压缩状态;当所述径向支撑装置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部分所述轮面相对于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轮型装置包括:
扇形部件,所述扇形部件的弧形部为所述轮面的一部分,多个所述扇形部件的弧形部设置在同一个所述轮面上,相邻的两个扇形部件之间留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部件还包括:
锥状端,2个所述锥状端镜像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扇形部件的轴心线两端,任一个所述锥状端由所述弧形部向所述轴心线延伸;
锥状挡板,2个所述锥状挡板镜像对称的设置在2个所述锥状端之间,相邻的1个所述锥状挡板与1个所述锥状端之间呈预设间隙,任一个所述锥状挡板由所述弧形部向所述轴心线延伸;
孔状通道,所述孔状通道的径向截面呈长条状的在所述扇形部件的其中一条半径上延伸,所述孔状通道沿着所述轴向线方向穿过所有的所述锥状端和所述锥状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包括:
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上;
弹性部件,1个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1个所述扇形部件和所述定位环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定位环的其中一条半径方向上呈伸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径向支撑装置还包括:
内轮盘,包括圆盘部件和圆环部件,所述圆环部件与所述圆盘部件同轴设置,所述圆环部件的半径小于所述圆环部件的半径,所述定外环套设在所述圆环部件上,2个所述内轮盘镜像对称的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轮盘还包括:
内轮挡板,多个所述内轮挡板呈星型设置在所述圆盘部件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所述内轮挡板相对于所述一个端面的凸起高度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凸起高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任一个所述内轮挡板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圆面呈留有预设间隙,当所述定位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时,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预设间隙中;所述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的夹角与所述锥状挡板的夹角相同,当所述圆盘部件插入所述扇形部件的所述预设间隙时,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挡板设置在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之间;
内轮通孔,多个所述内轮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内轮盘上,任一个所述内轮通孔设置在相邻的2个所述内轮挡板之间,任一个所述内轮通孔接近所述内轮盘的圆周;
T型螺栓,所述T型螺栓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扇形部件的孔状通道和所述内轮通孔,当任意部分所述轮面呈往复式的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舒张状态之间转换时,所述T型螺栓的螺杆能够在所述孔状通道内滑动;
安装通孔,多个所述安装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圆盘部件上,任一个所述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圆环部件的内环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包括:
圆形端盖,当所述圆形端盖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个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端与所述圆形端盖的圆周呈间隙连接,当所述圆形端盖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所述圆形端盖设置在所述扇形部件的轴向外部,任一个所述扇形部件的锥状端相对于所述圆形端盖呈活动连接;
连接通孔,多个所述连接通孔圆周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圆形端盖上,在平行于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一个所述连接通孔与一个所述安装通孔一一对应;
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个所述圆形端盖镜像对称的通过所述伸缩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轮胎还包括:
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内轮盘上,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轴心线和所述从动轮的轴心线分别与所述轮型装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2个所述从动轮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啮合,2个所述从动轮的轴心线共线;
转动杆件,2个所述转动杆件的转轴部分别与2个所述从动轮同轴连接,2个所述转动杆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任一个所述转动杆件分别与2个所述圆形端盖可分离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通过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面上转动,通过径向支撑装置对轮面形成活动连接,使得轮面能够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转换,通过轴向支撑装置将轮面在静态时保持圆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的水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式轮胎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扇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径向伸缩式轮胎。
径向伸缩式轮胎,包括:
轮型装置,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表面上滚动时,接近地表面的一部分轮面呈压缩状态,远离地表面的其余轮面呈舒张状态,任一部分轮面呈往复式的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转换;
径向支撑装置,在轮型装置的径向方向,径向支撑装置与轮型装置活动连接;
轴向支撑装置,在轮型装置的轴向方向,轴向支撑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可分离的连接;当径向支撑装置与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任一部分轮面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呈可压缩状态;当径向支撑装置与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部分轮面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
其中,在轮型装置的径向方向,轮型装置的轮面呈圆周面,从而使得轮型装置能够在地面上滚动;其中一部分的轮面与地面的接触部,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呈压缩状态,其余的轮面与地面的非接触部,保持舒张状态;在轮型装置滚动的过程中,前述的‘接触部’逐渐与地面脱离,且该‘接触部’由呈压缩状态向呈舒张状态转变,临近‘接触部’的其中一部分‘非接触部’转动后与地面形成接触,且该其中一部分‘非接触部’由呈舒张状态向呈压缩状态转变。换句话说,在轮面相对于地面的滚动过程中,轮面接近地面之前呈舒张状态,在接近地面的过程中,由舒张状态向压缩状态转变,在与地面接触时呈压缩状态,在远离地面的过程中,由压缩状态向舒张状态转变。
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在径向方向支撑轮型装置,使得轮型装置的轮面保持圆周面,同时,轮型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呈活动连接,使得轮面能够沿着径向方向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进行往复式活动。应当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橡胶轮胎(尤其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充气式轮胎),其轮面虽然同样具有相对于轮毂呈往复式活动的效果,其效果是橡胶材料的特性而形成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其轮面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呈往复式活动的效果,并没有采用橡胶材料,请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其中的区别。
在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上,轴向支撑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呈可分离连接;当轴向支撑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呈分离状态时,轮面能够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呈活动连接,当轴向支撑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呈连接状态时,轴向支撑装置能够限制轮面向径向支撑装置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轮面整体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呈单向(趋于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的固定,使得轮面在非转动时保持圆周面。
在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时,轮面相对于地面转动之前,轴向支撑装置与径向支撑装置由连接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此时,轮面通过径向支撑装置形成活动连接;在轮胎相对于地面转动的过程中,轮面顺序的与地面接触,使得轮面与地面的接触部呈压缩状态,远离地面的非接触部呈舒张状态,从而形成类似现有技术的橡胶轮胎的可形变效果;当遇到障碍物时,接触到障碍物的轮面,其受到障碍物的挤压而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呈压缩状态,若是该障碍物由水平面向上突起,则该轮面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压缩状态的行程,大于轮面受到地面的影响而产生的压缩状态的行程;换句话说,轮面遇到障碍物时,轮面产生更大的压缩效果,轮面在水平面上时,其压缩效果较小;同时,当轮面遇到障碍物时,由于轮面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呈压缩状态,并且轮型装置并非是现有技术中的充气的橡胶轮胎,因而其轮面对障碍物的反作用力较小,这是因为,现有技术的充气的橡胶轮胎,其对障碍物的大部分反作用力来自其充气部,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并不具有充气部,所以能够减小反作用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伸缩式轮胎,通过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面上转动,通过径向支撑装置对轮面形成活动连接,使得轮面能够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转换,通过轴向支撑装置将轮面在静态时保持圆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当具有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在崎岖路面快速行驶时,充气轮胎受到崎岖路面的突起部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反向作用力,造成短时间内充气轮胎的胎面与路面分离,形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轮型装置包括:扇形部件1,扇形部件1的弧形部为轮面的一部分,多个扇形部件1的弧形部设置在同一个轮面上,相邻的两个扇形部件1之间留有预设间隙。
其中,扇形部件1的数量应当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而确定,多个扇形部件1的弧形部组成轮型装置的轮面。当轮面在地面上转动时,多个扇形部件1的弧形部顺序的接近或远离地面,从而使得任一个扇形部件1的弧形部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切换。相邻的两个扇形部件1之间的预留间隙,可以使得呈压缩状态的其中一个扇形部件1能够相对于其另一个扇形部件1形成活动区域,从而使得该其中一个扇形部件1能够向轮型部件的轴心线方向活动。在遇到障碍物时,相邻的两个扇形部件1中,第一个扇形部件1呈压缩状态,第二个扇形部件1与第一个扇形部件1共同在两个方向(压缩方向和接近障碍物方向)将障碍物呈半包围状;在轮型部件移动到障碍物的垂直上方时,相邻的三个扇形部件1中,居于中间的第二个扇形部件1呈压缩装,居于两边的第一个扇形部件1呈趋于压缩状、第三个扇形部件1呈趋于舒张状,三个扇形部件1共同的将障碍物形成更好的包围状,使得轮面与障碍物的接触面积更大。
进一步的,扇形部件1还包括:锥状端101,2个锥状端101镜像对称的设置在扇形部件1的轴心线两端,任一个锥状端101由弧形部向轴心线延伸;锥状挡板102,2个锥状挡板102镜像对称的设置在2个锥状端101之间,相邻的1个锥状挡板102与1个锥状端101之间呈预设间隙,任一个锥状挡板102由弧形部向轴心线延伸;孔状通道103,孔状通道103的径向截面呈长条状的在扇形部件1的其中一条半径上延伸,孔状通道103沿着轴向线方向穿过所有的锥状端101和锥状挡板102。
其中,锥状端101与锥状挡板102之间形成的预设间隙,用于与后述的径向支撑装置形成定位且可活动的结构;孔状通道103穿透的设置在所有的锥状端101和锥状挡板102上,用于为轮型装置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形成活动连接的径向活动通道。
进一步的,径向支撑装置包括:定位环201,定位环201设置在轮型装置的轴心线上;
弹性部件202,1个弹性部件202设置在1个扇形部件1和定位环201之间,弹性部件202在定位环201的其中一条半径方向上呈伸缩状态。
其中,定位环201应当设置在轮型装置的轴心线上,弹性部件202应当设置在定位环201与前述的扇形部件1之间,弹性部件202包括但不限于:螺旋弹簧、弹簧杆等装置;弹性部件202的其中一端与定位环201连接,弹性部件202的另一端与扇形部件1连接,从而形成支撑扇形部件1、且能够使得扇形部件1形成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的效果。
进一步的,径向支撑装置还包括:内轮盘203,包括圆盘部件和圆环部件,圆环部件与圆盘部件同轴设置,圆环部件的半径小于圆环部件的半径,定外环套设在圆环部件上,2个内轮盘203镜像对称的通过螺丝连接,定位环201的内环面与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
其中,圆盘部件的边缘应当与前述的锥状端101与锥状挡板102之间形成的预设间隙相匹配,使得圆盘部件的边缘能够活动设置在该预设间隙中;圆环部件用于与前述的定位环201连接,定位环201应当套设在圆环部件上,使得定位环201相对于轮型装置呈同轴状态。2个内轮盘203同轴设置,一方面能够在轮型装置的径向方向的两个发散端具有定位扇形部件1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便于前述的定位环201安装在两个内轮盘203之间,对于维护或更换配件具有积极效果。
进一步的,内轮盘203还包括:内轮挡板204,多个内轮挡板204呈星型设置在圆盘部件的其中一个端面上,内轮挡板204相对于一个端面的凸起高度与圆环部件的凸起高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任一个内轮挡板204与圆环部件的外圆面呈留有预设间隙,当定位环201的内环面与圆环部件的外环面过盈连接时,定位环201设置在预设间隙中;相邻的2个内轮挡板204的夹角与锥状挡板102的夹角相同,当圆盘部件插入扇形部件1的预设间隙时,扇形部件1的锥状挡板102设置在相邻的2个内轮挡板204之间;
内轮通孔205,多个内轮通孔205圆周均布的设置在内轮盘203上,任一个内轮通孔205设置在相邻的2个内轮挡板204之间,任一个内轮通孔205接近内轮盘203的圆周;
T型螺栓206,T型螺栓206的螺杆能够穿过扇形部件1的孔状通道103和内轮通孔205,当任意部分轮面呈往复式的在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之间转换时,T型螺栓206的螺杆能够在孔状通道103内滑动;
安装通孔207,多个安装通孔207圆周均布的设置在圆盘部件上,任一个安装通孔207设置在圆环部件的内环面之间。
其中,相邻的两个内轮挡板204呈锥状结构,使得扇形部件1的一部分能够容纳在该锥状结构内,且能够起到限制扇形部件1过度的向轮型装置轴心线压缩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止挡功能。T型螺栓206的螺杆一次穿过前述的孔状通道103和内轮通孔205,T型螺栓206的端部滞留在孔状通道103外,起到限制螺杆在轮型装置轴心线方向位移的效果,孔状通道103相对于螺杆能够活动,从而形成扇形部件1在舒张状态和压缩状态时的活动区域。
进一步的,轴向支撑装置包括:圆形端盖301,当圆形端盖301与轴向支撑装置呈收缩状态时,任一个扇形部件1的锥状端101与圆形端盖301的圆周呈间隙连接,当圆形端盖301与轴向支撑装置呈舒张状态时,圆形端盖301设置在扇形部件1的轴向外部,任一个扇形部件1的锥状端101相对于圆形端盖301呈活动连接;
伸缩弹簧302,伸缩弹簧302穿过安装通孔207,2个圆形端盖301镜像对称的通过伸缩弹簧302连接。
圆形端盖301应当设置在轮型装置同一个侧面上所有的锥状端101之间,从而起到限制扇形部件1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压缩的效果,使得静态时的任一个扇形部件1相对于圆形端盖301保持静止。伸缩弹簧302穿过2个圆形端盖301的圆形通孔,使得2个圆形端盖301呈可伸缩的连接,在静态时,两个圆形端盖301呈收缩状的相互夹紧。
进一步的,轮胎还包括:齿轮组401,齿轮组401设置在内轮盘203上,齿轮组401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的轴心线和从动轮的轴心线分别与轮型装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2个从动轮分别与主动轮啮合,2个从动轮的轴心线共线;
转动杆件402,2个转动杆件402的转轴部分别与2个从动轮同轴连接,2个转动杆件402的旋转方向相反,任一个转动杆件402分别与2个圆形端盖301可分离的连接。
齿轮组401中的主动轮与外设的转轴连接,当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带动两个从动轮分别转动,并且两个从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分别与2个从动轮同轴连接的2个转动杆件402相互分离的同轴转动,2个转动杆将前述的2个圆形端盖301沿着轮型装置的轴心线的发散方向施加作用力,在作用力下,2个圆形端盖301克服其伸缩弹簧302的弹簧力而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的发散方向移动,从而形成2个圆形端盖301相对于径向支撑装置的分离效果;此时,轮型装置的轮面在地面上转动时,扇形部件1可以在径向方向呈向轮型装置的轴心线方向压缩的趋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径向伸缩式轮胎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