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包括轮毂电机、车身连接体、主轴、制动器、第一至第三端盖、第一至第二轴承、辐板式轮辐、轮辋和非充气轮胎。轮毂电机包含定子、定子支架和转子;车身连接体上固定有制动卡钳、传感器支架以及定子支架;主轴穿过车身连接体和车身连接体转动连接,主轴右端与第一端盖以花键形式连接;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制动盘与轮辋通过螺栓连接,经由车辆控制器对制动钳进行电子控制。本发明缩小了轮辋的半径,减小了簧下质量,有效的提升了稳定性以及操纵性;非充气轮胎拥有更大的胎体,并且避免了充气轮胎中发生的驻波现象,显著地改善滚动阻力的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电机、车身连接体、主轴、制动器、第一至第三端盖、第一至第二轴承、辐板式轮辐、轮辋和非充气轮胎;
所述车身连接体包含连接部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连接部一端和车身固连、另一端和固定筒固连;
所述第一至第三端盖均呈圆环状,其中,第二端盖、第三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筒的两端,外壁和固定筒同轴固连;
所述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和所述主轴固连,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均和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固连;所述主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端盖中心的通孔伸出所述固定筒,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中心的通孔后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壁固连;
所述主轴和第二端盖、第三端盖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所述轮辋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所述辐板式轮辐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外壁同轴固连,辐板式轮辐的外壁和所述轮辋的一端同轴固连;
所述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所述制动盘的外壁和所述轮辋的另一端同轴固连;所述制动钳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和所述制动盘相配合,且制动钳和外部控制器电气相连;
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轮辋、固定筒、制动盘、辐板式轮辐之间,包含定子、定子支架和转子,其中,所述定子通过定子支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轮辋的内壁上;
所述转子包含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永磁体、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包含外铁芯、内铁芯,外铁芯、内铁芯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外铁芯的厚度大于内铁芯;内铁芯一端和外铁芯的一端同轴固连,使得内铁芯的内壁和外铁芯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阶梯、内铁芯的外壁和外铁芯的外壁之间均形成第二阶梯;外铁芯的外壁上周向均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为轴对称结构、且定位凸起的轴线均和所述外铁芯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永磁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所述轮辋内壁上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和若干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所述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所述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第二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和第一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相抵;
所述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均固定在所述轮辋内壁上,其中,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二挡圈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用于和所述环状凸起相配合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性对于轮辋轴向固定;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上的定位凸起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相对轮辋径向固定;
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相配合,且永磁体和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固连;
所述非充气轮胎包含胎体和胎面,所述胎体、胎面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胎面的内壁和胎体的外壁固连;所述胎体的内壁和所述轮辋的外壁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从第二端盖中心通孔伸出的一端设有内花键、且主轴在内花键的外侧设有螺纹;
所述第一端盖中心的通孔中设有和所述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
所述主轴通过内花键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花键相配合,且通过锁紧螺母和其内花键外侧的螺纹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端盖和主轴径向、轴向均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上均匀设有若干贯穿其两端端面的通孔,使得胎体呈蜂窝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上的通孔呈六边棱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采用深沟球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板式轮辐上设有若干通风孔,用于空气流通和通风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传感器支架、以及若干小磁钢;
所述第二挡圈采用隔磁材料制成,所述若干小磁钢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圈远离第二转子铁芯的端面上,各个小磁钢的磁性方向相同;
所述传感器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另一端和所述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固连,使得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能够和第二挡圈上的各个小磁钢相配合进行测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生产量不断提高,而传统汽车所带来的尾气排放及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当前能源紧缺且环境污染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当下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轮毂电机技术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刹车系统集成为一体,省略了大量传动部件同时简化了车身结构,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轮毂电机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整车的质量明显的降低,但是簧下质量却大大提高,对车辆的操控和悬挂的可靠性带来了巨大影响。另外现有轮毂电机存在着制作成本高,体积大的弊端,同时车轮的振动会直接传递给电机,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效能,因此非常有必要改善现有的轮毂电机,减小其质量与体积,并想办法提高车轮的减振能力。
除能源问题外,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舒适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高轮胎的各项性能以实现,传统汽车轮胎大多为充气轮胎,其缺点是在高速状态下或较为复杂的行驶条件下存在扎破或爆胎等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将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并开发非充气轮胎。非充气轮胎不仅可以避免爆胎等问题还具有很好的减振能力,显著改善滚动阻力特性。
基于上述情况,为了同时解决轮毂电机的改善问题和轮胎性能提高问题,开发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轮毂电机采取内定子,外转子的结构,将外转子与车轮轮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利用非充气轮胎较大的胎体结构,实现降低簧下质量、减小轮辋半径、提高车轮减振能力的效果,同时该电动轮兼具测速,可控刹车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将轮毂电机、轮辋和非充气轮胎进行一体化设计,提供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将外转子铁芯通过嵌合的方式与轮辋相连,并驱动其旋转,以此解决轮毂电机的体积问题;轮辋外圈为非充气轮胎的胎体,利用其较大的胎体来解决减振和车轮性能问题;此外在转子附近设置有转速传感器,用以测速,轮辋处连接有制动盘,用以制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技术:
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包括轮毂电机、车身连接体、主轴、制动器、第一至第三端盖、第一至第二轴承、辐板式轮辐、轮辋和非充气轮胎;
所述车身连接体包含连接部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连接部一端和车身固连、另一端和固定筒固连;
所述第一至第三端盖均呈圆环状,其中,第二端盖、第三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筒的两端,外壁和固定筒同轴固连;
所述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和所述主轴固连,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均和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固连;所述主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端盖中心的通孔伸出所述固定筒,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中心的通孔后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壁固连;
所述主轴和第二端盖、第三端盖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所述轮辋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所述辐板式轮辐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外壁同轴固连,辐板式轮辐的外壁和所述轮辋的一端同轴固连;
所述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所述制动盘的外壁和所述轮辋的另一端同轴固连;所述制动钳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和所述制动盘相配合,且制动钳和外部控制器电气相连;
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轮辋、固定筒、制动盘、辐板式轮辐之间,包含定子、定子支架和转子,其中,所述定子通过定子支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轮辋的内壁上;
所述非充气轮胎包含胎体和胎面,所述胎体、胎面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胎面的内壁和胎体的外壁固连;所述胎体的内壁和所述轮辋的外壁固连。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主轴从第二端盖中心通孔伸出的一端设有内花键、且主轴在内花键的外侧设有螺纹;
所述第一端盖中心的通孔中设有和所述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
所述主轴通过内花键和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花键相配合,且通过锁紧螺母和其内花键外侧的螺纹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端盖和主轴径向、轴向均固定。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胎体上均匀设有若干贯穿其两端端面的通孔,使得胎体呈蜂窝状。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胎体上的通孔呈六边棱柱状。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采用深沟球轴承。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辐板式轮辐上设有若干通风孔,用于空气流通和通风冷却。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转子包含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永磁体、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包含外铁芯、内铁芯,外铁芯、内铁芯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外铁芯的厚度大于内铁芯;内铁芯一端和外铁芯的一端同轴固连,使得内铁芯的内壁和外铁芯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阶梯、内铁芯的外壁和外铁芯的外壁之间均形成第二阶梯;外铁芯的外壁上周向均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为轴对称结构、且定位凸起的轴线均和所述外铁芯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永磁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所述轮辋内壁上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和若干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所述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所述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第二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和第一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相抵;
所述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均固定在所述轮辋内壁上,其中,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二挡圈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用于和所述环状凸起相配合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性对于轮辋轴向固定;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上的定位凸起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相对轮辋径向固定;
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相配合,且永磁体和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固连。
作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还包含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传感器支架、以及若干小磁钢;
所述第二挡圈采用隔磁材料制成,所述若干小磁钢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圈远离第二转子铁芯的端面上,各个小磁钢的磁性方向相同;
所述传感器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另一端和所述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固连,使得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能够和第二挡圈上的各个小磁钢相配合进行测速。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与传统内定子外转子式轮毂电机相似,不同点在于外转子直接驱动轮辋旋转而不是将转子外壳与轮毂轮辐连接再带动轮辋。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外转子与轮辋设计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整个结构,还大大缩小了轮辋的尺寸,降低了簧下质量,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纵性,应用外转子结构直接驱动,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更大。
2.非充气轮胎拥有更大的胎体,有效的补充了轮辋缩小后的剩余空间,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减振能力,改善了滚动阻力的特性,安装非充气轮胎后可以避免扎破,爆胎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3.车身连接体上安装有传感器支架,支架上的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轮辋的实时转速,电子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轮速及时反馈或进行调整。
4.制动盘与轮辋相连,刹车时更加快速直接,同时减少主轴受力,有利于寿命的延长。
5.车轮第一端盖连接辐板式轮辐,有效的保证了轮毂的密封性,避免外部飞溅物影响轮毂电机的内部工作,同时开有小型通风孔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6.各部分拆装简便,可以节省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挡圈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子铁芯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子铁芯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胎面,2-胎体,3-轮辋,4-轮辋与轮辐之间的螺栓,5-辐板式轮辐,6-轮辐与第一端盖之间的螺栓,7-锁紧螺母,8-主轴,9-第一端盖,10-第二端盖与主轴间的密封圈,11-第二端盖,12-第一轴承,13-第一挡圈,14-转子铁芯,15-第二挡圈,16-小磁钢,17-制动器,17-1-制动盘,17-2-制动钳,17-3-制动钳上的摩擦片,18-永磁体,19-定子,20-定子支架,21-第二轴承,22-第三端盖与主轴间的密封圈,23-第三端盖,24-车身连接体,25-控制器,26-传感器支架,27-传感器,28-轮辋上用于与第二挡圈连接的螺纹孔,29-第二挡圈上用于与轮辋连接的螺纹孔,3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包括轮毂电机、车身连接体、主轴、制动器、第一至第三端盖、第一至第二轴承、辐板式轮辐、轮辋和非充气轮胎。
第一至第三端盖均呈圆环状,其中,第二端盖、第三端盖分别设置在固定筒的两端,外壁和固定筒同轴固连;
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固定筒内,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和主轴固连,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均和固定筒的内壁固连;主轴一端穿过第三端盖中心的通孔伸出固定筒,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中心的通孔后和第一端盖的内壁固连;
主轴和第二端盖、第三端盖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轮辋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辐板式轮辐的内壁和第一端盖的外壁同轴固连,辐板式轮辐的外壁和轮辋的一端同轴固连;
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制动盘的外壁和轮辋的另一端同轴固连;制动钳固定在固定筒的外壁上、和制动盘相配合,且制动钳和外部控制器电气相连;
轮毂电机设置在轮辋、固定筒、制动盘、辐板式轮辐之间,包含定子、定子支架和转子,其中,定子通过定子支架固定在固定筒的外壁上,转子固定在轮辋的内壁上;
非充气轮胎包含胎体和胎面,胎体、胎面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胎面的内壁和胎体的外壁固连;胎体的内壁和轮辋的外壁固连。
主轴从第二端盖中心通孔伸出的一端设有内花键、且主轴在内花键的外侧设有螺纹;
第一端盖中心的通孔中设有和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
主轴通过内花键和第一端盖的外花键相配合,且通过锁紧螺母和其内花键外侧的螺纹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端盖和主轴径向、轴向均固定。
固定筒与制动钳通过螺栓连接,与传感器支架以焊接的形式连接,定子支架为支撑盘加定子底座的形式,添加支撑盘的目的是缩短定子与永磁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磁路的稳定;主轴穿过固定筒的通孔,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进行配合,两轴承与主轴之间均为过渡配合,避免长时间磨损主轴的一个位置,第二端盖用于第一轴承的轴向定位,第三端盖用于第二轴承的轴向定位,同时两端盖与主轴之间均有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粉尘、水或异物进入固定筒的通孔内即轴承腔内,同时防止预先加入的润滑油外溢。主轴的最右端分别制有外花键和外螺纹,外花键与第一端盖的花键孔配合,锁紧螺母与主轴的外螺纹配合,用于固定第一端盖的轴向位置,并锁紧固定主轴的位置,保证主轴能随第一端盖一起旋转。
转子包含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永磁体、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
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包含外铁芯、内铁芯,外铁芯、内铁芯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外铁芯的厚度大于内铁芯;内铁芯一端和外铁芯的一端同轴固连,使得内铁芯的内壁和外铁芯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阶梯、内铁芯的外壁和外铁芯的外壁之间均形成第二阶梯;外铁芯的外壁上周向均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为轴对称结构、且定位凸起的轴线均和外铁芯的轴线垂直相交;
永磁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
轮辋内壁上设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和若干和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和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定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
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靠近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和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的端面相配合,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环状凸起远离刹车片端面上对应的凹槽;第二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和第一转子铁芯内铁芯远离外铁芯的一端相抵;
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均固定在轮辋内壁上,其中,第一挡圈和第一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二挡圈和第二转子铁芯外铁芯远离内铁芯的一端相抵,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用于和环状凸起相配合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性对于轮辋轴向固定;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上的定位凸起使得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相对轮辋径向固定;
永磁体的两端分别和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一阶梯相配合,且永磁体和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均固连。
在能保证转子铁芯能够承受足够的阻力且能稳定驱动轮辋运动的前提下,每个定位凸起关于其自身中心线对称,保证了轮辋的正转和反转均可实现,侧面与其自身中心线平行的部分为主要的传力与受力面,上下两部分斜面起到辅助传力与受力的作用,减少主受力面的承受反力,转子铁芯的具体结构形式如图4和图5所示。
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包含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传感器支架、以及若干小磁钢;
如图3所示,第二挡圈采用隔磁材料制成,若干小磁钢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二挡圈远离第二转子铁芯的端面上,各个小磁钢的磁性方向相同;
传感器支架一端固定在固定筒的外壁上,另一端和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固连,使得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能够和第二挡圈上的各个小磁钢相配合进行测速。
制动盘与一体化轮辋以螺栓形式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维修,制动钳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可以智能化控制刹车功能,亦可结合ABS系统,由于本发明还装有传感器,即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将转子铁芯的转角转化为电脉冲信号,可以更加准确快速的获得轮速信息,结合控制器可以智能控制轮速。
胎体上均匀设有若干贯穿其两端端面的通孔,使得胎体呈蜂窝状;胎体上的通孔呈六边棱柱状。
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采用深沟球轴承。
辐板式轮辐上设有若干通风孔,用于空气流通和通风冷却。
本发明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
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同时安装于轮辋,其贴合部不仅要与轮辋内壁上的环形凸起紧密贴合,左右部分相对的端面也应紧密贴合,永磁体外贴于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的中间凹陷处,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和轮辋连接,完成了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的安装与固定;辐板式轮辐与一体化轮辋螺栓连接,第一端盖再与辐板式轮辐螺栓连接,在车身连接体的标记位置焊接定子支架和传感器支架,分别安装定子和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主轴穿过固定筒的通孔,安装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添加一定的润滑剂,然后安装第二端盖和第三端盖固定轴承位置,并完成密封,主轴右端的外花键与第一端盖的花键孔配合,锁紧螺母7最终固定主轴的轴向位置,以上完成了主轴的装配;制动盘与一体化轮辋螺栓连接,同时制动钳与车身连接体螺栓连接,控制器安装于车身其他位置,以上完成本发明的整体装配。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外转子轮辋一体化结构的非充气电动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