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结构包括枪体、发射导管、供钉盒、电磁铁供弹器、线路封装盒、大容量供电模块、电容器、电磁加速组件以及与电磁加速组件相连的控制电路单元,该电磁式射钉器发射初速高,弹道垂直,射程较远,发射弹丸对材料具有很好贯穿效果;发射时后坐力较小,几乎无发射噪声,不影响外界环境与人体健康;发射成本低,只需要使用可充电式的12V直流电源,即可实现连续发射与重复使用,不必再配备昂贵的空气压缩机;电磁发射式射钉器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0kg以内,要低于目前普遍的射钉器质量;综上所诉,本设计既满足民用射钉器的需求,同时又具有原有射钉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枪体(1)、发射导管(2)、供钉盒(4)、电磁铁供弹器(5)、线路封装盒(6)、大容量供电模块(8)、电容器(11)、电磁加速组件(13)以及与电磁加速组件(13)相连的控制电路单元(14),所述电磁加速组件(13)包括多组绕设于发射导管(2)上且沿发射导管(2)轴向间隔布置的线圈(3)并且任意相邻两组线圈(3)之间设有用于感应钉体的光电门(12),所述光电门(12)与控制电路单元(14)相连并在感应钉体后使电容器(11)的前一电容充电的同时电容器(11)的后一电容放电,所述枪体(1)顶部内侧设置有发射导管(2),并且发射导管(2)左端与供钉盒(4)相连通,所述供钉盒(4)左端与电磁铁供弹器(5)相连通,所述线路封装盒(6)设置于枪体(1)底侧,并且线路封装盒(6)内部安装有大容量供电模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导管(2)上绕设有7组线圈(3),七组线圈(3)沿发射导管(2)的射出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电磁线圈L1、二级电磁线圈L2 、三级电磁线圈L3、四级电磁线圈L4、五级电磁线圈L5、六级电磁线圈L6、七级电磁线圈L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14)包括供电模块(41)、一级加速电路(42)、二级加速电路(43)、三级加速电路(44)、四级加速电路(45)、五级加速电路(46)、六级加速电路(47)和七级加速电路(48),所述供电模块(41)由12V 直流电源V1、交流变压器、震荡电路、整流电路共同组成;其中12V直流电源V1连接震荡电路,震荡电路输出接交流变压器,交流变压器输出电流接整流电路,经过整流的电流输入第一级加速电路(101),第一级加速电路(101)向第二级加速电路(102)、第三级加速电路(103)、第四级加速电路(104)、第五级加速电路(105)、第六级加速电路(106)和第七级加速电路(107)依次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加速电路(101)包括第一电阻R10、第一大容量电容C2、第一电感线圈L4、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3、第一三级管D1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电磁式射钉枪开关的第一开关S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与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与ZVS输出端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电阻R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三极管D12G级与第一电阻R1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1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4串联,第一电感L4与第一三极管D12S级串联,第一二极管D13与第一电感L4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加速电路(102)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3、第一电感线圈L5、第一二极管D21、第二二极管D23、第一三极管D2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2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2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5串联,第一电感L5与第一三极管D2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23与第一二极管D21串联,第一二极管D21与第一电感L5并联,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加速电路(103)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4、第一电感线圈L6、第一二极管D31、第二二极管D33、第一三极管D3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3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3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6串联,第一电感L6与第一三极管D3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33与第一二极管D31串联,第一二极管D31与第一电感L6并联,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级加速电路(104)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5、第一电感线圈L7、第一二极管D41,第二二极管D43、第一三极管D4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4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4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7串联,第一电感L7与第一三极管D4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43与第一二极管D41串联,第一二极管D41与第一电感L7并联,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级加速电路(105)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6、第一电感线圈L8、第一二极管D51、第二二极管D53、第一三极管D5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5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5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8串联,第一电感L8与第一三极管D5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53与第一二极管D51串联,第一二极管D51与第一电感L8并联,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级加速电路(106)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7、第一电感线圈L9、第一二极管D61、第二二极管D63、第一三极管D6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6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6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9串联,第一电感L9与第一三极管D6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63与第一二极管D61串联,第一二极管D61与第一电感L9并联,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级加速电路(107)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8、第一电感线圈L10、第一二极管D71、第二二极管D73、第一三极管D7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7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7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0串联,第一电感L10与第一三极管D7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73与第一二极管D71串联,第一二极管D71与第一电感L10并联,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炮是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新概念武器;根据原理不同电磁炮主要分为:线圈炮,轨道炮、重接炮、电热炮等;线圈炮的威力相比于其他类型要小许多,在军事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但将线圈炮原理应用于射钉枪,威力是适宜的;现有的射钉器(压缩气体射钉器,火药式射钉器等)具有不易携带,不易收纳,使用时噪声极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速度快、射程远、结构简单可靠、效率高、噪声低、便于携带的电磁射钉枪。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包括枪体、发射导管、供钉盒、电磁铁供弹器、线路封装盒、大容量供电模块、电容器、电磁加速组件以及与电磁加速组件相连的控制电路单元,所述电磁加速组件包括多组绕设于发射导管上且沿发射导管轴向间隔布置的线圈并且任意相邻两组线圈之间设有用于感应钉体的光电门,所述光电门与控制电路单元相连并在感应钉体后使电容器的前一电容充电的同时电容器的后一电容放电,所述枪体顶部内侧设置有发射导管,并且发射导管左端与供钉盒相连通,所述供钉盒左端与电磁铁供弹器相连通,所述线路封装盒设置于枪体底侧,并且线路封装盒内部安装有大容量供电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导管上绕设有7组线圈,七组线圈沿发射导管的射出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电磁线圈L1、二级电磁线圈L2 、三级电磁线圈L3、四级电磁线圈L4、五级电磁线圈L5、六级电磁线圈L6、七级电磁线圈L7。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供电模块、一级加速电路、二级加速电路、三级加速电路、四级加速电路、五级加速电路、六级加速电路和七级加速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由12V 直流电源V1、交流变压器、震荡电路、整流电路共同组成;其中12V直流电源V1连接震荡电路,震荡电路输出接交流变压器,交流变压器输出电流接整流电路,经过整流的电流输入第一级加速电路,第一级加速电路向第二级加速电路、第三级加速电路、第四级加速电路、第五级加速电路、第六级加速电路和第七级加速电路依次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0、第一大容量电容C2、第一电感线圈L4、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3、第一三级管D1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电磁式射钉枪开关的第一开关S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与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与ZVS输出端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电阻R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三极管D12G级与第一电阻R1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1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4串联,第一电感L4与第一三极管D12S级串联,第一二极管D13与第一电感L4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3、第一电感线圈L5、第一二极管D21、第二二极管D23、第一三极管D2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2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2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5串联,第一电感L5与第一三极管D2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23与第一二极管D21串联,第一二极管D21与第一电感L5并联,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4、第一电感线圈L6、第一二极管D31、第二二极管D33、第一三极管D3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3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3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6串联,第一电感L6与第一三极管D3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33与第一二极管D31串联,第一二极管D31与第一电感L6并联,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5、第一电感线圈L7、第一二极管D41,第二二极管D43、第一三极管D4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4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4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7串联,第一电感L7与第一三极管D4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43与第一二极管D41串联,第一二极管D41与第一电感L7并联,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6、第一电感线圈L8、第一二极管D51、第二二极管D53、第一三极管D5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5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5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8串联,第一电感L8与第一三极管D5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53与第一二极管D51串联,第一二极管D51与第一电感L8并联,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7、第一电感线圈L9、第一二极管D61、第二二极管D63、第一三极管D6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6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6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9串联,第一电感L9与第一三极管D6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63与第一二极管D61串联,第一二极管D61与第一电感L9并联,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级加速电路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8、第一电感线圈L10、第一二极管D71、第二二极管D73、第一三极管D7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7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7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0串联,第一电感L10与第一三极管D7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73与第一二极管D71串联,第一二极管D71与第一电感L10并联,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新型电磁式射钉器,拥有操作简易方便,发射初速度高,弹道垂直,受环境影响小,射钉精确,后坐力小,贯穿性强(伤害性低),对环境无污染且发射成本远低于其他的同作用产品的特点,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可以做到轻便易携,威力适宜,工作噪声极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影响与操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射钉枪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单元组成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射钉枪中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枪体-1、发射导管-2、线圈-3、供钉盒-4、电磁铁供弹器-5、线路封装盒-6、大容量供电模块-8、电容器-11、光电门-12、电磁加速组件-13、控制电路单元-14、供电模块-41、一级加速电路-42、二级加速电路-43、三级加速电路-44、四级加速电路-45、五级加速电路-46、六级加速电路-47、七级加速电路-48、第一级加速电路-101、第二级加速电路-102、第三级加速电路-103、第四级加速电路-104、第五级加速电路-105、第六级加速电路-106、第七级加速电路-1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包括枪体1、发射导管2、供钉盒4、电磁铁供弹器5、线路封装盒6、大容量供电模块8、电容器11、电磁加速组件13以及与电磁加速组件13相连的控制电路单元14,电磁加速组件13包括多组绕设于发射导管2上且沿发射导管2轴向间隔布置的线圈3并且任意相邻两组线圈3之间设有用于感应钉体的光电门12,光电门12与控制电路单元14相连并在感应钉体后使电容器11的前一电容充电的同时电容器11的后一电容放电,枪体1顶部内侧设置有发射导管2,并且发射导管2左端与供钉盒4相连通,供钉盒4左端与电磁铁供弹器5相连通,线路封装盒6设置于枪体1底侧,并且线路封装盒6内部安装有大容量供电模块8,可以依次对铁钉进行加速。
其中,所述发射导管2上绕设有7组线圈3,七组线圈3沿发射导管2的射出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电磁线圈L1、二级电磁线圈L2 、三级电磁线圈L3、四级电磁线圈L4、五级电磁线圈L5、六级电磁线圈L6、七级电磁线圈L7。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单元14包括供电模块41、一级加速电路42、二级加速电路43、三级加速电路44、四级加速电路45、五级加速电路46、六级加速电路47和七级加速电路48,所述供电模块41由12V 直流电源V1、交流变压器、震荡电路、整流电路共同组成;其中12V直流电源V1连接震荡电路,震荡电路输出接交流变压器,交流变压器输出电流接整流电路,经过整流的电流输入第一级加速电路101,第一级加速电路101向第二级加速电路102、第三级加速电路103、第四级加速电路104、第五级加速电路105、第六级加速电路106和第七级加速电路107依次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级加速电路101包括第一电阻R10、第一大容量电容C2、第一电感线圈L4、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3、第一三级管D1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电磁式射钉枪开关的第一开关S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与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与ZVS输出端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电阻R1与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三极管D12G级与第一电阻R1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1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4串联,第一电感L4与第一三极管D12S级串联,第一二极管D13与第一电感L4并联。
其中,所述第二级加速电路102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3、第一电感线圈L5、第一二极管D21、第二二极管D23、第一三极管D2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2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2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3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5串联,第一电感L5与第一三极管D2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23与第一二极管D21串联,第一二极管D21与第一电感L5并联,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其中,所述第三级加速电路103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4、第一电感线圈L6、第一二极管D31、第二二极管D33、第一三极管D3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3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3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4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6串联,第一电感L6与第一三极管D3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33与第一二极管D31串联,第一二极管D31与第一电感L6并联,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其中,所述第四级加速电路104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5、第一电感线圈L7、第一二极管D41,第二二极管D43、第一三极管D4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4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4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5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7串联,第一电感L7与第一三极管D4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43与第一二极管D41串联,第一二极管D41与第一电感L7并联,第三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其中,所述第五级加速电路105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6、第一电感线圈L8、第一二极管D51、第二二极管D53、第一三极管D5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5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5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6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8串联,第一电感L8与第一三极管D5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53与第一二极管D51串联,第一二极管D51与第一电感L8并联,第四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其中,所述第六级加速电路106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7、第一电感线圈L9、第一二极管D61、第二二极管D63、第一三极管D6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6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6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7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9串联,第一电感L9与第一三极管D6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63与第一二极管D61串联,第一二极管D61与第一电感L9并联,第五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其中,所述第七级加速电路107包括第一大容量电容C8、第一电感线圈L10、第一二极管D71、第二二极管D73、第一三极管D72、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和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和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前一级第一电源总线输出端I2串联,第一电源总线输入端I1与第一三极管D72G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D72D级串联,第一大容量电容C8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0串联,第一电感L10与第一三极管D72S级串联,第二二极管D73与第一二极管D71串联,第一二极管D71与第一电感L10并联,第六光电耦合控制器供电端I3与光电耦合控制器串联。
本专利所述的控制电路单元14 采用大容量电容器为线圈供电,电容器充放电速度快,能为线圈提供瞬时高压电,相比于采用大容量供电模块直接为线圈供电,不用担心电容器损坏,能够避免大容量供电模块在提供瞬时高压电的同时会对电池本身造成很大的损害。
工作原理:枪体1内部安装有可充电式的12V直流电源,能实现连续发射与重复使用;将射钉放置在供钉盒4内,然后按下枪体1的发射按钮,在电磁铁供弹器5的作用下射钉掉落在发射导管2内,然后电流通过第一级加速电路101、第二级加速电路102、第三级加速电路103、第四级加速电路104、第五级加速电路105、第六级加速电路106和第七级加速电路107后形成高能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瞬间通过发射线圈3,一级加速电路42、二级加速电路43、三级加速电路44、四级加速电路45、五级加速电路46、六级加速电路47和七级加速电路48内部产生高密度磁感线,瞬间磁化铁磁性射钉,将电能转化成磁能最后转化成动能将射钉通过发射导管2射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电磁式射钉器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