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中间具有与转轴固定配合的安装孔,轮毂外侧设置有一圈与轮毂固定连接并同轴转动的履带,轮毂与履带通过连接件固定配合,所述履带包括多个拼合成环形的履带板,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对应的连接件能够跟随履带板收缩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橡胶包裹车轮外圈,防止车轮长时间滚动后出现脱胶的危险,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通过履带与车轮的结合,扩宽了应用范围,相对履带车辆简化了结构,取消承重轮等结构,降低了底盘重量,减少了动力消耗。
权利要求
1.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中间具有与转轴固定配合的安装孔,轮毂外侧设置有一圈与轮毂固定连接并同轴转动的履带,轮毂与履带通过连接件固定配合,所述履带包括多个拼合成环形的履带板,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对应的连接件能够跟随履带板收缩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板背向轮毂的一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块,相邻的履带板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指向轮毂中心的连接杆,轮毂边缘均匀设置有与每个连接杆对应的配合孔,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轮毂的配合孔和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至少包括两节的铰链结构,连接件两端分别与轮毂的配合孔和连接杆铰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穿过配合孔和连接杆的环形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板朝向轮毂一侧沿履带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向外突出的肋条,所述肋条上沿履带板切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孔,履带还包括穿过所述加强孔连接所有履带板的至少一个弹性环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其特征在于:沿轮毂轴向看,所述履带板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肋条,所述连接杆固定于肋条上并指向轮毂中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
背景技术
由于越野车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车轮一般采用非充气弹性车轮或履带式车轮;非充气弹性车轮具有防爆破、防扎刺、防弹损的优点,有益于车辆行驶的机动性和安全性能。但是在复杂环境下存在橡胶磨损、脱胶的危险,故越野性能依然有限。履带式车轮依靠车轮滚动带动履带连环滚动并将车身重量分散,对地面单位压力小、下陷小、附着能力强、行驶通过能力强,因而在野外丛林、草原、沙漠或其他雨雪天恶劣环境下也能自如行驶。但是履带式车辆不如轮式车辆灵活且底盘结构复杂质量重,需要驱动轮、导向轮、托带轮以及多个承重轮,导致能耗较高且通过部分道路时操作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履带与传统车轮结合以提高越野性能并简化车轮结构的复合式车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中间具有与转轴固定配合的安装孔,轮毂外侧设置有一圈与轮毂固定连接并同轴转动的履带,轮毂与履带通过连接件固定配合,所述履带包括多个拼合成环形的履带板,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对应的连接件能够跟随履带板收缩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履带板背向轮毂的一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块,相邻的履带板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履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指向轮毂中心的连接杆,轮毂边缘均匀设置有与每个连接杆对应的配合孔,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轮毂的配合孔和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至少包括两节的铰链结构,连接件两端分别与轮毂的配合孔和连接杆铰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穿过配合孔和连接杆的环形弹簧。
优选地,所述履带板朝向轮毂一侧沿履带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向外突出的肋条,所述肋条上沿履带板切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孔,履带还包括穿过所述加强孔连接所有履带板的至少一个弹性环束。
优选地,沿轮毂轴向看,所述履带板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肋条,所述连接杆固定于肋条上并指向轮毂中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橡胶包裹车轮外圈,防止车轮长时间滚动后出现脱胶的危险,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通过履带与车轮的结合,扩宽了应用范围,相对履带车辆简化了结构,取消承重轮等结构,降低了底盘重量,减少了动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履带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履带板的轴向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履复合式车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中间具有与转轴(图未示)固定配合的安装孔11,轮毂1外侧设置有一圈与轮毂1固定连接并同轴转动的履带2;所述轮毂1与履带2通过连接件3固定配合,所述履带2包括多个拼合成环形的履带板4,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4对应的连接件3能够跟随履带板4向内收缩以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履带2与地面接触时的接触面积比传统车轮要大,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能够适应更多的场景,同时又不需要设置驱动轮、导向轮、托带轮、承重轮等辅助结构,降低了成本,能够提高动力的利用效率。
结合图2和图3,所述履带板4背向轮毂1的一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块41,相邻的履带板4铰接固定,通过凸块41与地面接触,防止地面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相邻履带板4的铰接位置,从而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
所述履带板4朝向轮毂1的一侧沿履带板4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向外突出的肋条42,所述肋条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垂直其长度方向的加强孔43,履带2还包括穿过加强孔43连接所有履带板4的至少一个弹性环束5。
履带板4上朝向轮毂1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指向轮毂1中心的连接杆44,轮毂1的边缘均匀设置有与每个连接杆44对应的配合孔12,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配合孔12和连接杆44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4会向内部收缩以提高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由于履带板4相互铰接构成近似多边形的结构,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4向内收缩时,其余部分的履带板4会向外扩张以保持整个车轮的周长基本不变,因此与地面接触的履带板4对应的连接件3会向内收缩,而离开地面后这部分连接件3会自动展开,从而滚动前进;通过设置弹性环束5可以让车轮自然状态时保持充分展开状态,而在滚动是可以让履带板4和连接件3的伸缩更加自然的过渡,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为至少包括两节的铰链结构,连接件3两端分别与配合孔12和连接杆44铰接固定,相对刚性连接能够适当的增大履带2的变形程度,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参考图1,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选用三节铰链。
优选实施例中,沿轮毂1轴向看,所述履带板4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肋条42,肋条42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孔43,从而能够套设多个弹性环束5,提高车轮的结构强度,连接杆44设置于肋条4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与连接件3铰接配合;连接件3沿轮毂1的周向均匀设置有12~24个,履带板4的数量与连接件3的数量相同,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有15个连接件3。
所述轮毂1、连接件3、履带板4等结果均应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钢材,优选实施例中选用耐磨陶瓷,在保持强度的同时还能降低重量,其中履带板4和凸块41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胶接一层橡胶,从而在遇到地面小幅图的凹凸时,能够通过橡胶的变形稳定的通过,降低车辆的颠簸感;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辆重量,所述轮毂1上可以在确保强度的前提下开设减重孔(图未示)。
参考图4,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位穿过配合孔12和连接杆44的环形弹簧,在履带板4向内收缩时提供弹力支撑;也可以直接使用弹簧等弹性结构作为连接件3。
一种轮履复合式车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