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包括注浆管、输浆软管和注浆设备;在所述的注浆管上设有若干注浆孔,所述的注浆管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的输浆软管相连,所述的输浆软管与注浆设备相连;在所述的注浆管上固定有一个连接盘,在所述的连接盘上固定有一个第一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的第二皮带轮通过电动机驱动其旋转。
权利要求
1.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管、输浆软管和注浆设备;在所述的注浆管上设有若干注浆孔,所述的注浆管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的输浆软管相连,所述的输浆软管与注浆设备相连;在所述的注浆管上固定有一个连接盘,在所述的连接盘上固定有一个第一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的第二皮带轮通过电动机驱动其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盘焊接在所述的注浆管上,或者是与注浆管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螺栓与所述的连接盘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接头下部与注浆管连接,可随注浆管一同旋转,连接头上部内含一个滚珠轴承,轴承内部连接注浆设备的输浆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接头下部与注浆管通过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不同路基、地基在构筑物施工前的注浆加固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工程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需要维护的服役期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我国施工技术人员遇到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路基、地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注浆加固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常用的加固处理手段。在应用注浆加固技术之前首先要根据实际承载、目标承载力、以及现场试验等,确定所注浆液的成分,浆液压力等参数。然后将注浆管打入路基、地基中,通过注浆设备进行压力注浆,已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但是实用新型人发现在实际工程中,注浆管四周的注浆孔并不能够同时打开,导致了不均匀注浆,注浆范围不足等问题,注浆加固效果不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为后期结构物的施工和运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实际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清晰、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直接与现有注浆加固设备衔接的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该装置注浆范围广,能达到设计中加固要求,有效的提高承载力,为后期结构物的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安全储备。
为能够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包括注浆管、输浆软管和注浆设备;在所述的注浆管上设有若干注浆孔,所述的注浆管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的输浆软管相连,所述的输浆软管与注浆设备相连;在所述的注浆管上固定有一个连接盘,在所述的连接盘上固定有一个第一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的第二皮带轮通过电动机驱动其旋转。整个传动过程是:电动机驱动第一皮带轮旋转,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所述的第二皮带轮带动注浆管旋转。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盘焊接在所述的注浆管上,或者是与注浆管一体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螺栓与所述的连接盘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接头下部与固定注浆管连接,可随注浆管一同旋转,连接头上部内含一个滚珠轴承,轴承内部连接注浆设备的输浆软管。旋转接头可实现下部注浆管与上部输浆软管的分离旋转,方便了与既有注浆设备配套。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外置电动机驱动,可根据设计施工要求、浆液以及注浆压力的不同来调节旋转速度,以适应不同路基、地基加固处理需求,提高了注浆加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接头为既有注浆设备与旋转式注浆管的衔接装置,下部通过螺纹与可旋转注浆管连接,上部内套一个滚珠轴承。轴承外侧可随注浆管一同旋转,轴承内侧与既有注浆设备的输浆软管连接,轴承下部设有止浆垫圈防止浆液损坏轴承,从而实现了注浆钢管与输浆软管的分离旋转,提高了可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的传动装置与注浆管、以及旋转接头与注浆管均为可拆卸结构,能够重复使用。
2.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可以根据设计施工要求、目标承载力等诸多因素,以及施工反馈及时调整注浆管的旋转速度,提高了注浆加固装置的注浆范围与均匀度,解决了传统注浆装置在实际工程中产生的部分注浆或注浆不均匀等问题。
3.旋转接头实现了下部注浆钢管与上部注浆设备输浆软管的分离旋转,满足了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与现有注浆设备的连接,提高了注浆管的通用性,保证了旋转注浆加固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接头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其中:1.旋转接头;2.第一皮带轮;3.连接盘;4.螺栓;5.注浆孔;6.注浆管;7.钢珠;8.滚珠轴承;9传动皮带;10电动机;11输浆软管;12注浆设备;13路基或地基,14第二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该装置包括旋转接头1;第一皮带轮2;连接盘3;螺栓4;注浆孔5;注浆管6;钢珠7;滚珠轴承8;传动皮带9;电动机10;输浆软管11;注浆设备12;路基或地基13,第二皮带轮14。在注浆管6上设有若干注浆孔5,所述的注浆管6通过旋转接头1与所述的输浆软管11相连,所述的输浆软管11与注浆设备12相连;在所述的注浆管6上固定有一个连接盘3,在所述的连接盘3上固定有一个第一皮带轮2,所述的第一皮带轮2通过传动皮带9与第二皮带轮14相连,所述的第二皮带轮14通过电动机10驱动其旋转。整个传动过程是:电动机10驱动第一皮带轮2旋转,第一皮带轮2通过皮带驱动第二皮带轮14旋转,所述的第二皮带轮14固定在连接盘上,而连接盘用与注浆管6相连,因此其可以带动带动注浆管6旋转。
上述连接盘与注浆管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选择将连接盘焊接在所述的注浆管上,或者是在成型注浆管时,连接盘与注浆管选择一体成型。本
本实用新型选择外置电动机10驱动注浆管旋转,可根据设计施工要求、浆液以及注浆压力的不同来调节旋转速度,以适应不同路基、地基加固处理需求,提高了注浆加固的效果。
电动机10可以选择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上述第一皮带轮与连接盘可拆卸式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与所述的连接盘固定连接,具体如图1所示;也可以选择非拆卸式连接,可以选择将第一皮带轮连接盘焊接在连接盘上。
上述的旋转接头下部与固定注浆管连接,可随注浆管一同旋转,连接头上部内含一个滚珠轴承,轴承内部连接注浆设备的输浆软管。旋转接头可实现下部注浆管与上部输浆软管的分离旋转,方便了与既有注浆设备配套。
所述注浆设备连接头为既有注浆设备与旋转式注浆管的衔接装置,下部通过螺纹与可旋转注浆管连接,上部内套一个滚珠轴承。轴承外侧可随注浆管一同旋转,轴承内侧与既有注浆设备的输浆软管连接,轴承下部设有止浆垫圈防止浆液损坏轴承,从而实现了注浆钢管与输浆软管的分离旋转,提高了可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的通用性。
所述旋转式注浆管上部预制连接盘与第一皮带轮连接,顶部预制螺纹与注浆设备连接头连接。旋转接头1上部内含滚珠轴承8,滚珠轴承8内与输浆软管11连接,以实现注浆管6与输浆软管11的分离转动。
上述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的安装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定位放线确定注浆管6的埋设位置,通过沉管设备将可旋转式注浆管6安放到预定位置;
B.通过螺栓4将第一皮带轮2固定到注浆管6的连接盘上,然后利用旋转接头1将注浆管6顶部与注浆设备12的输浆软管11连接;
C.首先接通电动机10的电源,使注浆管6在传动皮带9带动下开始旋转,然后接通注浆设备12的电源,使浆液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注浆管6中,可旋转式注浆加固设备开始工作;
D.直至达到注浆要求后,先关闭电动机10的电源再关闭注浆设备12的电源,注浆加固完成;
E.拆卸第一皮带轮2及旋转接头1,然后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其他注浆管6进行注浆处理。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旋转式注浆加固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