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收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能够防止手臂酸痛的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包括有车架、第一滚轮、L形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螺杆、第一螺母、L形杆、固定板、固定齿、直齿轮、第二螺母等;车架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车架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L形板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辊顺时针转动能够对防淋布进行收取,如此不需用户将防淋布的一端固定在圆辊上,从而不需用户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进而能够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臂酸痛。
权利要求
1.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包括有车架(1)、第一滚轮(2)、L形板(3)、第一轴承座(4)、第一螺杆(5)、第一螺母(6)和L形杆(8),车架(1)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2),车架(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3),L形板(3)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上设有第一螺母(6),第一通孔(7)开在车架(1)的右部,第一通孔(7)位于L形板(3)的右侧,第一通孔(7)内滑动式设有L形杆(8),L形杆(8)的右端与第一螺母(6)的左侧面固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板(9)、固定齿(10)、直齿轮(11)、第二螺母(12)、第二螺杆(13)、把手(14)、第一齿轮(15)、第二轴承座(16)、安装板(17)、第二滚轮(18)、横板(19)、第一电机(20)、第一带轮(21)、固定架(22)、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连杆(25)、第二弧形板(26)、连接板(27)、第三螺杆(29)、转轴(30)、转辊(31)、第二带轮(32)和第一皮带(33),固定板(9)固接在L形杆(8)的底端,固定板(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固定齿(10),直齿轮(11)设置在第一螺杆(5)的底端,第二螺母(12)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面,第二螺母(12)内设有第二螺杆(13),第二螺杆(13)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4),第二螺杆(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直齿轮(11)啮合,安装板(17)的顶部嵌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螺杆(1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座(16)内,安装板(17)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18),横板(19)设置在L形板(3)左侧面的上部,横板(1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21),横板(19)顶部左侧的前后两部均设置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设置在固定架(22)的左侧面上部,连接杆(24)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弧形板(26),第二弧形板(26)的右侧面和固定架(22)的右侧面上部均安装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右部开有螺纹孔(28),上下两个螺纹孔(28)之间设有第三螺杆(29),上下两侧第一弧形板(23)和第二弧形板(26)之间设有转轴(30),转轴(30)的中部安装有转辊(31),第二带轮(32)设置在转轴(30)的前侧,第二带轮(32)与第一带轮(21)之间绕有第一皮带(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架(34)、连接块(35)、铰接杆(36)、第三滚轮(37)和第一弹簧(38),安装架(34)设置在L形板(3)的顶部,安装架(34)的左侧面安装有连接块(35),连接块(35)的前侧面转动式连接有铰接杆(36),铰接杆(36)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滚轮(37),铰接杆(36)的右侧面与安装架(34)内的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三带轮(39)、U形架(40)、清扫辊(41)、第四带轮(42)和第二皮带(43),第三带轮(39)固定在第一带轮(21)的前侧,U形架(40)设置在横板(19)底部的左侧,U形架(40)上部的左侧转动式连接有清扫辊(41),清扫辊(41)的前侧安装有第四带轮(42),第四带轮(42)与第三带轮(39)之间绕有第二皮带(4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收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大雨过后,需要人们对防淋布进行收取,目前在对防淋布收取时,通常是人们将防淋布的一端卡在圆辊上,随后人们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如此人们的劳动强度较大,且人们长时间转动圆辊,容易造成手臂酸痛,为了防止手臂酸痛,为此人们会将圆辊安装在电机时,通过电机使圆辊转动对防淋布收取,而在对防淋布收取时,需要人们对防淋布进行压平,为此防止防淋布卷绕时过于松散,给运输造成不便,如此会增加人们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人们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如此人们的劳动强度较大,且人们长时间转动圆辊,容易造成手臂酸痛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能够防止手臂酸痛的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
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包括有车架、第一滚轮、L形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螺杆、第一螺母、L形杆、固定板、固定齿、直齿轮、第二螺母、第二螺杆、把手、第一齿轮、第二轴承座、安装板、第二滚轮、横板、第一电机、第一带轮、固定架、第一弧形板、连接杆、连杆、第二弧形板、连接板、第三螺杆、转轴、转辊、第二带轮和第一皮带,车架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车架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L形板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设有第一螺母,第一通孔开在车架的右部,第一通孔位于L形板的右侧,第一通孔内滑动式设有L形杆,L形杆的右端与第一螺母的左侧面固接,固定板固接在L形杆的底端,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固定齿,直齿轮设置在第一螺杆的底端,第二螺母安装在车架的右侧面,第二螺母内设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顶端安装有把手,第二螺杆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直齿轮啮合,安装板的顶部嵌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螺杆的底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座内,安装板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横板设置在L形板左侧面的上部,横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横板顶部左侧的前后两部均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弧形板,连接杆设置在固定架的左侧面上部,连接杆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右侧面和固定架的右侧面上部均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右部开有螺纹孔,上下两个螺纹孔之间设有第三螺杆,上下两侧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中部安装有转辊,第二带轮设置在转轴的前侧,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绕有第一皮带。
可选地,还包括有安装架、连接块、铰接杆、第三滚轮和第一弹簧,安装架设置在L形板的顶部,安装架的左侧面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前侧面转动式连接有铰接杆,铰接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滚轮,铰接杆的右侧面与安装架内的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有第三带轮、U形架、清扫辊、第四带轮和第二皮带,第三带轮固定在第一带轮的前侧,U形架设置在横板底部的左侧,U形架上部的左侧转动式连接有清扫辊,清扫辊的前侧安装有第四带轮,第四带轮与第三带轮之间绕有第二皮带。
使用时,用户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合适位置,当需要对防淋布进行收取时,用户转动把手使第二螺杆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螺母能够使第二螺杆向上移动,第二螺杆向上移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部分向上移动,如此能够使第二滚轮向上移动,第二螺杆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能够使直齿轮顺时针转动,直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螺杆顺时针转动,第一螺杆顺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螺母向下移动,第一螺母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部分向下移动,如此能够使固定齿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随后用户将防淋布绕在转辊上,然后用户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带轮顺时针转动,第一带轮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能够使第二带轮顺时针转动,第二带轮顺时针转动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转轴顺时针转动带动转辊顺时针转动,通过转辊顺时针转动能够对防淋布进行收取,当防淋布收取完成后,用户关闭电机,随后用户转动把手使第二螺杆顺时针转动,如此能够使第二滚轮向下移动复位,同时能够使固定齿向上移动复位,随后用户移动本实用新型即可对防淋布进行运输,当需要对下一处防淋布进行收取时,用户转动第三螺杆向上移出下侧的螺纹孔内,随后用户向左摆动第二弧形板至合适位置,如此能够解除对转轴的限位,然后用户将第一皮带从第二带轮上取下即可,用户对转辊进行更换即可,当转辊更换完成后,用户摆动第二弧形板复位,并转动第三螺杆向下插入螺纹孔内,随后用户将第一皮带绕在第二带轮上,如此不需用户将防淋布的一端固定在圆辊上,从而不需用户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进而能够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臂酸痛。
通过第一弹簧能够使第三滚轮始终与防淋布接触,如此能够防止防淋布收卷时过于松散,给防淋布运输造成妨碍。
第一带轮转动能够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能够使第四带轮转动,第四带轮转动带动清扫辊转动,通过清扫辊转动能够对防淋布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如此能够方便用户下一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辊顺时针转动能够对防淋布进行收取,如此不需用户将防淋布的一端固定在圆辊上,从而不需用户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进而能够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臂酸痛;使第三滚轮始终与防淋布接触能够防止防淋布收卷时过于松散,给防淋布运输造成妨碍;通过清扫辊转动能够对防淋布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如此能够方便用户下一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2、第一滚轮,3、L形板,4、第一轴承座,5、第一螺杆,6、第一螺母,7、第一通孔,8、L形杆,9、固定板,10、固定齿,11、直齿轮,12、第二螺母,13、第二螺杆,14、把手,15、第一齿轮,16、第二轴承座,17、安装板,18、第二滚轮,19、横板,20、第一电机,21、第一带轮,22、固定架,23、第一弧形板,24、连接杆,25、连杆,26、第二弧形板,27、连接板,28、螺纹孔,29、第三螺杆,30、转轴,31、转辊,32、第二带轮,33、第一皮带,34、安装架,35、连接块,36、铰接杆,37、第三滚轮,38、第一弹簧,39、第三带轮,40、U形架,41、清扫辊,42、第四带轮,43、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车架1、第一滚轮2、L形板3、第一轴承座4、第一螺杆5、第一螺母6、L形杆8、固定板9、固定齿10、直齿轮11、第二螺母12、第二螺杆13、把手14、第一齿轮15、第二轴承座16、安装板17、第二滚轮18、横板19、第一电机20、第一带轮21、固定架22、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连杆25、第二弧形板26、连接板27、第三螺杆29、转轴30、转辊31、第二带轮32和第一皮带33,车架1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2,车架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3,L形板3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上设有第一螺母6,第一通孔7开在车架1的右部,第一通孔7位于L形板3的右侧,第一通孔7内滑动式设有L形杆8,L形杆8的右端与第一螺母6的左侧面固接,固定板9固接在L形杆8的底端,固定板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固定齿10,直齿轮11设置在第一螺杆5的底端,第二螺母12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面,第二螺母12内设有第二螺杆13,第二螺杆13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4,第二螺杆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直齿轮11啮合,安装板17的顶部嵌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螺杆1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座16内,安装板17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18,横板19设置在L形板3左侧面的上部,横板1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21,横板19顶部左侧的前后两部均设置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设置在固定架22的左侧面上部,连接杆24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弧形板26,第二弧形板26的右侧面和固定架22的右侧面上部均安装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右部开有螺纹孔28,上下两个螺纹孔28之间设有第三螺杆29,上下两侧第一弧形板23和第二弧形板26之间设有转轴30,转轴30的中部安装有转辊31,第二带轮32设置在转轴30的前侧,第二带轮32与第一带轮21之间绕有第一皮带33。
实施例2
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车架1、第一滚轮2、L形板3、第一轴承座4、第一螺杆5、第一螺母6、L形杆8、固定板9、固定齿10、直齿轮11、第二螺母12、第二螺杆13、把手14、第一齿轮15、第二轴承座16、安装板17、第二滚轮18、横板19、第一电机20、第一带轮21、固定架22、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连杆25、第二弧形板26、连接板27、第三螺杆29、转轴30、转辊31、第二带轮32和第一皮带33,车架1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2,车架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3,L形板3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上设有第一螺母6,第一通孔7开在车架1的右部,第一通孔7位于L形板3的右侧,第一通孔7内滑动式设有L形杆8,L形杆8的右端与第一螺母6的左侧面固接,固定板9固接在L形杆8的底端,固定板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固定齿10,直齿轮11设置在第一螺杆5的底端,第二螺母12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面,第二螺母12内设有第二螺杆13,第二螺杆13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4,第二螺杆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直齿轮11啮合,安装板17的顶部嵌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螺杆1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座16内,安装板17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18,横板19设置在L形板3左侧面的上部,横板1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21,横板19顶部左侧的前后两部均设置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设置在固定架22的左侧面上部,连接杆24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弧形板26,第二弧形板26的右侧面和固定架22的右侧面上部均安装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右部开有螺纹孔28,上下两个螺纹孔28之间设有第三螺杆29,上下两侧第一弧形板23和第二弧形板26之间设有转轴30,转轴30的中部安装有转辊31,第二带轮32设置在转轴30的前侧,第二带轮32与第一带轮21之间绕有第一皮带33。
还包括有安装架34、连接块35、铰接杆36、第三滚轮37和第一弹簧38,安装架34设置在L形板3的顶部,安装架34的左侧面安装有连接块35,连接块35的前侧面转动式连接有铰接杆36,铰接杆36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滚轮37,铰接杆36的右侧面与安装架34内的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8。
实施例3
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车架1、第一滚轮2、L形板3、第一轴承座4、第一螺杆5、第一螺母6、L形杆8、固定板9、固定齿10、直齿轮11、第二螺母12、第二螺杆13、把手14、第一齿轮15、第二轴承座16、安装板17、第二滚轮18、横板19、第一电机20、第一带轮21、固定架22、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连杆25、第二弧形板26、连接板27、第三螺杆29、转轴30、转辊31、第二带轮32和第一皮带33,车架1底部的左侧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滚轮2,车架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L形板3,L形板3顶部的右侧嵌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上设有第一螺母6,第一通孔7开在车架1的右部,第一通孔7位于L形板3的右侧,第一通孔7内滑动式设有L形杆8,L形杆8的右端与第一螺母6的左侧面固接,固定板9固接在L形杆8的底端,固定板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固定齿10,直齿轮11设置在第一螺杆5的底端,第二螺母12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面,第二螺母12内设有第二螺杆13,第二螺杆13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4,第二螺杆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直齿轮11啮合,安装板17的顶部嵌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螺杆1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座16内,安装板17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18,横板19设置在L形板3左侧面的上部,横板1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21,横板19顶部左侧的前后两部均设置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弧形板23,连接杆24设置在固定架22的左侧面上部,连接杆24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弧形板26,第二弧形板26的右侧面和固定架22的右侧面上部均安装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右部开有螺纹孔28,上下两个螺纹孔28之间设有第三螺杆29,上下两侧第一弧形板23和第二弧形板26之间设有转轴30,转轴30的中部安装有转辊31,第二带轮32设置在转轴30的前侧,第二带轮32与第一带轮21之间绕有第一皮带33。
还包括有安装架34、连接块35、铰接杆36、第三滚轮37和第一弹簧38,安装架34设置在L形板3的顶部,安装架34的左侧面安装有连接块35,连接块35的前侧面转动式连接有铰接杆36,铰接杆36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滚轮37,铰接杆36的右侧面与安装架34内的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8。
还包括有第三带轮39、U形架40、清扫辊41、第四带轮42和第二皮带43,第三带轮39固定在第一带轮21的前侧,U形架40设置在横板19底部的左侧,U形架40上部的左侧转动式连接有清扫辊41,清扫辊41的前侧安装有第四带轮42,第四带轮42与第三带轮39之间绕有第二皮带43。
使用时,用户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合适位置,当需要对防淋布进行收取时,用户转动把手14使第二螺杆13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螺母12能够使第二螺杆13向上移动,第二螺杆13向上移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部分向上移动,如此能够使第二滚轮18向上移动,第二螺杆13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5逆时针转动能够使直齿轮11顺时针转动,直齿轮11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螺杆5顺时针转动,第一螺杆5顺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螺母6向下移动,第一螺母6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部分向下移动,如此能够使固定齿10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随后用户将防淋布绕在转辊31上,然后用户启动第一电机20使第一带轮21顺时针转动,第一带轮21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皮带33能够使第二带轮32顺时针转动,第二带轮32顺时针转动带动转轴30顺时针转动,转轴30顺时针转动带动转辊31顺时针转动,通过转辊31顺时针转动能够对防淋布进行收取,当防淋布收取完成后,用户关闭电机,随后用户转动把手14使第二螺杆13顺时针转动,如此能够使第二滚轮18向下移动复位,同时能够使固定齿10向上移动复位,随后用户移动本实用新型即可对防淋布进行运输,当需要对下一处防淋布进行收取时,用户转动第三螺杆29向上移出下侧的螺纹孔28内,随后用户向左摆动第二弧形板26至合适位置,如此能够解除对转轴30的限位,然后用户将第一皮带33从第二带轮32上取下即可,用户对转辊31进行更换即可,当转辊31更换完成后,用户摆动第二弧形板26复位,并转动第三螺杆29向下插入螺纹孔28内,随后用户将第一皮带33绕在第二带轮32上,如此不需用户将防淋布的一端固定在圆辊上,从而不需用户转动圆辊对防淋布收取,进而能够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臂酸痛。
通过第一弹簧38能够使第三滚轮37始终与防淋布接触,如此能够防止防淋布收卷时过于松散,给防淋布运输造成妨碍。
第一带轮21转动能够带动第三带轮39转动,第三带轮39转动通过第二皮带43能够使第四带轮42转动,第四带轮42转动带动清扫辊41转动,通过清扫辊41转动能够对防淋布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如此能够方便用户下一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地质灾害预防用防淋布收取设备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