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具体涉及电动车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内壁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所述车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车轮外圆侧的轮壳,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位于轮壳两侧的折叠机构,所述车架的另外两侧焊接有与车架呈垂直角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有防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机构,将折叠机构展开,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铰链轴的作用下,转动组成一根长的连接杆,再使用拉杆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连接,使用者拉动拉杆带动平衡车移动,避免了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减小了使用者在携带移动平衡车所耗费的体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内壁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3),所述车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车轮(3)外圆侧的轮壳(2),所述车架(1)的一侧设有位于轮壳(2)两侧的折叠机构(5),所述车架(1)的另外两侧焊接有与车架(1)呈垂直角度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41)的内部设有防滑机构(6);
所述折叠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杆(51),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52),且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第二连接杆(52)连接的位置处设有铰链轴(54),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之间通过铰链轴(5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52)相适配的凹槽(51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端部之间可拆卸安装有拉杆(53);
所述防滑机构(6)包括弹簧(61),所述弹簧(61)固定安装在定位槽(41)的槽底面,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设有与定位槽(41)相适配的滑动板(62),所述滑动板(62)与弹簧(6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6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端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521),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与拉杆(53)通过螺纹孔(521)可拆卸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远离第二连接杆(52)的端部贯穿开设有限位孔(512),所述限位孔(512)的直径与拉杆(53)的杆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6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凹凸不平的防滑纹(64),所述防滑纹(64)与防滑垫(63)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安装有折叠机构(5)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贯穿安装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杆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71),所述调节孔(71)的内部设有螺栓,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顶部设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与车架(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外侧,且所述加强筋(9)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三角形通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专利申请公布号CN 20576981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与轮毂电机轴向方向垂直;车架从长度方向依次分为前踏板区、轮毂区以及后踏板区;上述的前踏板区、轮毂区以及后踏板区分别对应控制器区、轮毂安装区以及蓄电池安装区;车架包括两个框架单体拼合而成;所述框架单体的端部向同一侧设有拼合部;两个框架单体的拼合部通过连接块紧固连接在一起,形成框架式独轮车车架。本实用新型从性能上更加安全、从组装上更加方便、从体积上更加小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而且防撞性能好,便于搬运等优点。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并未考虑到平衡车在不方便使用的路段需要使用者拎着,而现有的电动车重量较重,不方便使用者长时间拎着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通过设置折叠机构,将折叠机构展开,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铰链轴的作用下,转动组成一根长的连接杆,再通过使用拉杆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连接,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平衡车移动,避免了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减小了使用者在携带移动平衡车所耗费的体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内壁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所述车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车轮外圆侧的轮壳,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位于轮壳两侧的折叠机构,所述车架的另外两侧焊接有与车架呈垂直角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有防滑机构;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的位置处设有铰链轴,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铰链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相适配的凹槽,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可拆卸安装有拉杆;
所述防滑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定位槽的槽底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拉杆通过螺纹孔可拆卸安装。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贯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直径与拉杆的杆径相同。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垫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凹凸不平的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与防滑垫为一体成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安装有折叠机构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贯穿安装有通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部设有螺栓,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车架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外侧,且所述加强筋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三角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机构,将折叠机构展开,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铰链轴的作用下,转动组成一根长的连接杆,再通过使用拉杆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连接,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平衡车移动,避免了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减小使用者在携带移动平衡车所耗费体力的进步;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垫,增大了使用者鞋底与防滑垫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者站在支撑板上打滑,通过设置弹簧和滑动板,当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人体重力压缩滑动板,滑动板压缩弹簧,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提高用户体验的进步;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支撑板的承重程度,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在加强筋的内部贯穿设置通孔,减轻整个平衡车的重量,便于对平衡车进行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扩大平衡车承载范围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车架、11把手、12固定块、2轮壳、3车轮、4支撑板、41定位槽、5折叠机构、51第一连接杆、511凹槽、512限位孔、52第二连接杆、521螺纹孔、53拉杆、54铰链轴、6防滑机构、61弹簧、62滑动板、63防滑垫、64防滑纹、7伸缩杆、71调节孔、8滚轮、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可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内壁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3,所述车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车轮3外圆侧的轮壳2,所述车架1的一侧设有位于轮壳2两侧的折叠机构5,所述车架1的另外两侧焊接有与车架1呈垂直角度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41的内部设有防滑机构6。
参照说明书附图1-6,该实施例的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的折叠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杆51,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52,且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第二连接杆52连接的位置处设有铰链轴54,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之间通过铰链轴5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52相适配的凹槽51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端部之间可拆卸安装有拉杆53。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机构6包括弹簧61,所述弹簧61固定安装在定位槽41的槽底面,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设有与定位槽41相适配的滑动板62,所述滑动板62与弹簧6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6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63。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折叠机构5,当不便使用平衡车的路段,可将折叠机构5展开,使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在铰链轴54的作用下,转动组成一根长的连接杆,再通过使用拉杆53与两个第二连接杆52螺纹连接,使得连接杆在拉杆53的固定限位作用下将连接杆连接,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杆53,拉杆53带动平衡车移动,避免了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大大减小了使用者在携带移动平衡车所耗费的体力,当不需要使用折叠机构5时,将拉杆53从第二连接杆52的螺纹孔521拆卸下后,将第二连接杆52折叠收入第一连接杆51的凹槽511中,再将拉杆53插入到限位孔512并穿过螺纹孔521(限位孔512与折叠后第二连接杆52的螺纹孔521重合),且拉杆53还穿过固定块12内部,实现对整个折叠机构5的折叠固定,避免折叠机构5影响平衡车行驶,还通过设置防滑机构6,通过设置防滑垫63,增大了使用者鞋底与防滑垫6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者站在支撑板4上打滑,通过设置弹簧61和滑动板62,当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人体重力压缩滑动板62,滑动板62压缩弹簧61,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避免由于颠簸影响用户体验,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端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521,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与拉杆53通过螺纹孔521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1远离第二连接杆52的端部贯穿开设有限位孔512,所述限位孔512的直径与拉杆53的杆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6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凹凸不平的防滑纹64,所述防滑纹64与防滑垫63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1安装有折叠机构5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贯穿安装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杆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71,所述调节孔71的内部设有螺栓,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8。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1的顶部设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与车架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外侧,且所述加强筋9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三角形通孔。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防滑纹64,进一步增大了使用者鞋底与防滑垫63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打滑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通过设置伸缩杆7、调节孔71和滚轮8,当需要使用折叠机构5拉动平衡车时,还可通过伸长伸缩杆7,使滚轮8与地面垂直接触,通过三个轮子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在拉动平衡车时,平衡车发生倾斜不便移动,通过设置把手11,当遇到不便于拉动平衡车的路段,使用者还可通过把手11拎着平衡车,通过设置加强筋9,提高了支撑板4的承重程度,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在加强筋9的内部贯穿设置通孔,减轻整个平衡车的重量,便于对平衡车进行搬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衡车不便移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机构5,将折叠机构5展开,使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在铰链轴54的作用下,转动组成一根长的连接杆,再通过使用拉杆53与两个第二连接杆52螺纹连接,使得连接杆被拉杆53连接,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杆53带动平衡车移动,避免了由于平衡车较重,使用者不便长时间的拎动携带,大大减小了使用者在携带移动平衡车所耗费的体力;还通过设置防滑机构6,通过设置防滑垫63,增大了使用者鞋底与防滑垫6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者站在支撑板4上打滑,通过设置弹簧61和滑动板62,当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人体重力压缩滑动板62,滑动板62压缩弹簧61,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避免由于颠簸影响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车架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